我們慢慢地認識自己

2020-12-15 國王的眼光

1、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緣來緣去。有些話,是早說的好;有些話,是不說的好。人生總有無法不說謊的時候,也有無法不沉默的時候。有些話不想說,就像有些秘密和心事只想埋藏在心底,自己一個人知道。藏起來又不會被蟲蛀,有什麼好怕的呢?說了出口,卻像出籠的鳥兒,追不回來了。

2、總會有人拼命對你好,然後ta的存在變成你的習慣時,一瞬間抽離從此冷淡。來是緣,走也是緣,如果當所有的聯繫都已成為打擾,不聯繫真的是最好的狀態。生活不是僅僅的生存,每個人生都在不同的道路上掙扎,或悲或喜,其中的坎坷自己體會最深,外表再美看不到裡面的苦處,為了面子自己的苦自己扛,熬過了幸福熬不過悲慘,人生就這樣一代又一代。

3、每個人一生之中心裡總會藏著一個人,也許這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儘管如此,這個人始終都無法被誰所替代。而那個人就像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疤,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被提起,或者輕輕的一碰,就會隱隱作痛。

4、沒有誰,會在同一個角落,永遠的尋找唯一的心靈慰藉;現實中太多的失意,太多的惶恐,太多的無奈,稀釋了,掩飾了,明白了。剩下的,只有暮然回首的感慨,和塵封無悔的思念…多心的人總是胡思亂想,結果是困在一團亂麻般的思緒中,動彈不得。有時候,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5、別跟不喜歡你的人套近乎,別跟你不喜歡的人廢話,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人身上。這一輩子,真的沒有多長,我們所能收到的最好禮物,也不過是一句:我們一起虛度餘生吧。

6、生活是公平的,要活出精彩,需要一顆奮進的心。常存安靜之心,常存寬容之心,心裡放不下,自然就成了負擔,負擔越多,人生就越不快樂。優雅的人生,就是用平靜的心,平和的心態,別再為錯過了什麼而懊悔。人貴在大氣,要學會對自己說,如果這樣說能讓你們滿足,我願意接受。

7、人生的旅途中,你總有那麼一段時間,需要自己走,需要自己扛。當我們懂得愛一個人時,是情感的成熟;而當我們懂得另一個人的愛時,是愛的成熟。

8、不要為了負責而去結婚。要知道,不愛對方卻和對方結婚是最不負責的。即使當時讓對方很傷心,但是總比讓他幾年甚至一輩子傷心強。

9、就這樣吧,別再想太多了,生活還在繼續,每天的煩惱都很多,別把太多的情緒帶到平常的生活中。

10、總有起風的清晨,總有絢爛的黃昏,總有流星的夜晚,給自己一份灑脫,學會對自己說:生活,沒什麼大不了。時間是公平的,許多的事情,總是在經歷過以後才會懂得。有多少夢想可以堅持,有多少歲月可供揮霍。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在得到與失去中我們慢慢地認識自己。

相關焦點

  • 我們從未真正認識自己 曾經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方式方法都錯了
    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需要被認真審視,那就是我們是否曾經認真的認識過自己?我認為,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與人生的早期,結束與我們不再對自己感興趣,不想認識自己了。理論上,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應該貫穿我們的一生,事實上不是這樣,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早早終結,草草收場。
  • 夜讀 | 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
    無法改變,究其原因,還是我們沒有認識真正的自己,沒有接受並面對真正的自己。 連自己都未曾見過的人,有什麼資格談改變。 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只有我們自己才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決定自己以後要走的路。
  • 慢慢地,我們都長大了
    轉眼間,我們都各奔東西,離開了家鄉,為各自的人生奮鬥著,我們好像都忘記了時間在悄悄的流逝,在相見,好像沒有孩提時的那種親切感,可能是我們離別的時間我們都忘記了是什麼時候! 家鄉的玩伴們,我們各自長大,都要好好努力奮鬥,要好好加油,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加油!
  • 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嗎
    來訪者似乎理解了「認識自己」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大多數人又都覺得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總要從書本上,從老師或什麼人那裡,或者通過信仰,某種冥想的方式中尋求到「認識自己」的方法。「認識自己」真是不可或缺的?抑或是一種渴望呢?
  • 【心理專欄】認識瘋癲就是認識我們自己⊙張辰
    當我們承認自己精神有問題,就意味著自己是個「異類」,意味著不再擁有與他人平等溝通的權利,不再被尊重,也不再被愛,甚至是令人避而不及的,這難道不令人惶恐嗎?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的村落裡,精神失常的人是擁有自由的。他們,可能會在村鎮的街道上閒逛,或者在田地邊看著某一處景物發愣,還會做一些重複性的農務。他們徘徊在正常人的生活中,有一些長輩或者充滿憐憫的鄰居會帶著笑容,把一些食物塞到她們手中表達關愛。
  • 我們如何認識自己?|克裡希那穆提
    克裡希那穆提 著 葉文可/譯關係是一面鏡子你認識你的臉孔,因為你經常從鏡子裡看到它。現在有一面鏡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不是看到自己的臉,而是看到自己心裡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覺、動機、嗜好、衝動及恐懼。這面鏡子就是關係的鏡子;你與父母之間的鏡子,你與老師之間的鏡子,你與河流、樹木、地球之間的鏡子,你與自己思想之間的鏡子。關係是一面鏡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自己,不是看到你希望的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實的情況。
  • 面對真相與真理,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世界和自己!
    這之前我們只是在認識世界,沒有意識到正在認識世界的自己,也就是說我們認識的世界當中缺少了自己。要麼是沒有自己的世界(唯物),要麼是自己的世界(唯心),認識到正在認識世界中的自己是一次重大突破,這才是真正客觀的人與世界合為一體,是有自己的世界和有世界的自己。千萬別小看這些字義上的微小差別,這意味著對人的認識和對世界的認識大為不同。這改變了人與世界和人與自己的關係。
  • 認識自己愛自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一生學習和完善的課題
    那麼你來世界的目的並不是來證明自己價值的,你本身就很有價值。你來世界的目的是為了經歷快樂成長的過程,因為人這一輩子,任何東西,任何事物,只能經歷,不能擁有。但我們要如何經歷快樂的成長呢?通過欲望的力量,通過接納的力量,你才融入了現實世界。如果一個人沒有欲望,更是沒有任何希望和樂趣可言。
  • 【認識自己Ⅴ】,如何活出「自己」?
    「自己」?一見鍾情我們就一分為二了,對方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瞬間跟我們綁定。等結了婚買了房,有了孩子、雙方父母、三姑六婆,我們的本心就像熱點一樣被不斷分享,被每個掛礙、執著分享,流速越來越慢,越來越身不由己。
  • 覺悟,就是深入認識自己,最終認識自己的真實面目
    答:覺悟就是通過深入認識自己,最終認識自己的真實面目。我們認識自己的過程中,不僅要認識表面上的自己,也要認識深層的自己,最終要認識最深的自己,也就是自己的真實身份、自性。所謂覺悟,指的就是認識最深的自己,也就是自性。問:那麼,表面上的自己是什麼?
  • 《約定的夢幻島》:思考讓我們回歸真實,認識自己
    動漫《約定的夢幻島》:思考讓我們回歸真實,認識自己今天,小編想為大家推薦一部動漫《約定的夢幻島》。首先,現在這個世界下,人通過量產作物,改造基因,圈養動物,使自己更有利的生存。那麼,這些問題有用嗎,我覺得有用,思考讓我們回歸真實,認識自己,知道本質的罪惡然後欣然接受,而不是盲目的認同。我也是個代入感極強的人。也時常幻想自己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有人會說出去只是更大的圈養,有人會說反抗才是人心的光輝。但我覺得,一切都要看所在的境地。如果是我的話,知道自己死期將至,應該會選擇自由。
  • 慢慢地並謹慎地做事(鈴木俊隆十二條)
    我們總想著快的利益,很少思考慢的好處。後來讀到寫《地球是平的》那個作者的另外一本經典,書名很有意思《謝謝你的遲來》。我喜歡這本書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書名,這正如我們讀大學時候,喜歡一個女孩子會簡單到只是從喜歡她的名字開始,這種開始從來就沒有結束過。
  • 人生必須背負重擔,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穩穩地走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從事哪一種職業,要取得成功,都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朝著既定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拼搏奮鬥。很久以前,有兄弟倆各自餵了一隻幼鴿。鴿子長大了後,兄弟倆一起去放鴿子哥哥走了一裡路就把鴿子放了。弟弟見了想:哥哥的眼光太淺,我的鴿子起碼要帶到百裡外的地方去放。
  • 蘇格拉底如是說,認識你自己
    「人,你要認識你自己。」作為希臘德爾菲神廟阿波羅神殿門前上刻著的三句銘文之一,「認識你自己」還和「凡事勿過度」、「承諾帶來痛苦」一起被奉為「德爾斐神諭」。泰勒斯回答到:「認識你自己。」就連大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都曾把這句話作為他人生的座右銘。 那思考一下「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到底是要我們如何去認識自己?
  •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老子也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見,認識自己,往往比認識外在的事物更加複雜。那麼,難在哪裡呢?首先,是我們的情感。我們對於喜歡的人,容易有偏愛,而對於憎惡的人,則容易有偏見,可見情感也是我們認識事物本質的一個障礙。我們面對自身的優點,往往容易誇大,而面對缺點,又容易不自覺的忽略。對於家境不好的人來說,卻是相反。他們容易放大自身的缺點,而貶低自身的優點。除了情感因素外,造成我們難以認識自己的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潛意識。
  • 鏡子的隱喻:認識你自己!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認識自己是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唐太宗李世民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人為鏡,是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與人交往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並且了解其他人對這種行為的評價。通過對比自身與他人的行為,從而掌握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標準規範,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 認識你自己
    在我看來,依然有那麼多女人,無論老幼都寄希望於一段美好恩愛的感情,而在我,感情猶如塵世間所有其它事項,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境,夢境有好有壞,醒來時總是難免惆悵或者難免失落,如果恩愛,無論哪一個先走,留下的那一個難免被思念和追隨的渴望折磨,記得當我還年輕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大我幾十歲的阿姨,他們夫妻很恩愛,丈夫一生寵她,可是丈夫得病先走了,她說她的生活從此陷入無邊的黑暗之中,如果不是有信仰的支撐,她寧可自殺追隨親人而去
  • 認識你自己——開啟智慧人生
    如果沒有認識我們自己,那麼就無法真正理解生活中的問題——不管該問題是關於什麼的;如果沒有認識自己,那麼我們的關係——同人的關係、同事物的關係、同觀念的關係、同財產的關係,勢必會走向衝突與混亂;如果沒有認識自我,就無法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任何的試圖改變只不過是對本來面目進行修飾的繼續。
  • 真的幸福來源於認識你自己,做自己
    因為我們只有通過認識自己,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們才會知道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每天看著別人的行為照搬,渾渾噩噩,還在怪這個世界不公,無情、無趣。有句話說:"你用什麼眼光觀世界,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那麼我們呢?
  • 哲學:認識論之所以成立,乃是因為自己認識自己
    自性之所以能認識事物,乃是因為「同體大悲」,心與周圍的事物本來一體,世界存在於心靈當中。事物能夠被感知,是因為自己認識自己。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約公元前490-421年)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32頁)人類共同創造、影響、塑造、豐富了這個世界,人類是世界的主宰,人類是萬物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