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四色」旅遊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全縣旅遊景區近20處!

2020-12-21 騰訊網

粵東「名鎮」惠東縣把境內的旅遊資源劃分為「紅、藍、綠、古」四色,打造旅遊特色品牌,其中以「藍色」濱海旅遊為主打。近年來,「四色」旅遊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惠東縣逐漸成為港澳及海外人士旅遊新選。

據了解,惠東擁有豐富的濱海旅遊資源,長達172公里海岸線,是廣東省罕有的濱海旅遊資源,巽寮灣、港口雙月灣等稔平半島區內的主要景區、景點有機連接起來,形成了惠東「藍色」濱海旅遊,這裡還有中國大陸迄今唯一的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港口海龜灣。其中「水奇清、沙奇白、石奇秀」的巽寮灣,吸引了大型投資項目,金融街控股公司將投資200億元人民幣,欲將其打造成廣東的亞龍灣。

有「東江紅都」之稱的高潭中洞革命老區是惠東「紅色「景區的代表。據悉, 1922年秋,彭湃到高潭點燃農運烈火,1927年10月南昌起義軍在高潭中洞整編, 1927年11月在高潭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權。

而作為「綠色」生態旅遊的景區惠東就有7處,包括九龍峰旅遊度假區、「永記」全國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增光南山漂流、梁化國家森林公園、白盆湖國家生態風景區和溫泉等。

「古色」旅遊以建於明朝洪武十八年(公元l385年),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平海古城為代表,平海古城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四座城門樓、部分城牆、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蹟。

據悉,惠東既是山區縣,又是海洋縣,境內山、海、湖、島、溫泉等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歷史人文古蹟眾多,目前,全縣旅遊景區近20處。2011年該縣接待遊客432.5萬人次,旅遊營業收入12.2億元。

素材來源 | 惠東文旅等(本文及文中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

發布便民信息請點擊

金牌商家請點擊:

惠東114電話本請點擊:

點擊視頻觀看

歡 迎 在 本 文 底 部 留 言

相關焦點

  • 全域旅遊大發展 「壯族老家」展笑顏
    自啟動「飲水淨化」以來,為全面解決農村人飲安全問題,上林縣實施飲水安全戰役項目661處,項目總投資超過3億元。到2020年底,全縣集中供水普及率達92%。此外,完成上林縣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的投資共20座,項目總投資金額約為2113.42萬元。   發展鄉村產業重在富民。
  • 浙江喜迎448億高鐵,全長250公裡,帶動此縣旅遊經濟雙豐收
    全縣共有二百五十公裡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線路。說到浙江省,我相信這個省的朋友們都知道,浙江省近幾年來的發展可以說很好,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是國內有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遊玩觀光,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浙江省正因為交通量大,一些交通工具也受到了壓力,出現了擁擠現象,為了更方便大家的旅遊,為了經濟的發展,我國也不斷完善道路交通。
  • 犍為公安打造全域旅遊警務,服務地方旅遊經濟發展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近年來,隨著犍為縣旅遊產業的發展,犍為公安創新舉措,主動擔當,全警發動,全力優化服務保障,積極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維護旅遊景區公共安全,助力推動犍為經濟更好更快發展。試點綜合警務新模式以網紅打卡點「犍為古郡·花果溪」民旅經濟實體為試點,設立治安民警、巡特警、交警、群防群治力量「一體化執法」的警務室,開創了全市「交巡合一」護旅警務實踐先河。綜合警務運行以來,共處置各類警情46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1件,服務幫助遊客8000 餘人次,得到了廣大遊客的一致好評。
  • 【全域旅遊】河北平山由旅遊大縣邁向旅遊強縣
    平山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全縣總面積2648平方公裡,境內西高東低、落差2000餘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孕育出森林、奇峰、溶洞、飛瀑、溫泉、溼地等多類自然景觀,600多處人文遺址遍布全域。
  • 沂蒙山老區旅遊「紅綠共舞」帶動美麗鄉村振興
    景區總經理朱愛軍表示,要將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打造成了一處集山地觀光、運動休閒、民俗體驗、紅色旅遊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型人文生態旅遊度假區。  作為山東省國資委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天蒙旅遊區開業僅短短2年多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了山嶽型旅遊景區行業樣板。在首個完整經營年度即實現盈利。在開業後第二年(2018年)景區年營業收入過億元,成功邁入億元級景區俱樂部。
  • 黟縣:領奏「古村落旅遊」 風華正茂再出發
    曾作為中國申遺代表團代表、赴法國巴黎列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主席團會議的錢新庭介紹,當時西遞、宏村經過幾年的發展,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新渠道,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古村落、讓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黟縣大膽作出決定,通過申遺,將西遞、宏村推向世界。
  • ...全域旅遊全面開花:寒冬深山迎來旅遊的二次旺季 - 東方今報數字...
    什麼是「全域旅遊示範區」?官方給出的回答是: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由此可見,在河南上述7地中,旅遊業儼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角之一。    地處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欒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和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雖然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但在「全民旅遊」之前,深山美景無人知,反倒是礦業成為全縣的經濟支柱。
  • 大安市:大安珍好品牌建設,旅遊三產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自古以來,大安市人文與自然景觀並茂,這為大安市發展農業與旅遊業帶來了便利的條件。大安市藉助縣域水域與平原地域,農牧漁業發展顯著。藉助農業發展,大安市圍繞著農業特色產品與區域旅遊資源,共同打造「大安珍好」品牌產品建設,發展旅遊、商貿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 【新時代 新甘肅】特色文化創意生金 臨澤手工藝品助推全縣旅遊產業
    【新時代 新甘肅】 特色文化創意生金 臨澤手工藝品助推全縣旅遊產業11月19日,「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暨我為新甘肅打call——甘肅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網絡媒體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河西線採訪團走進張掖市臨澤縣,圖為臨澤縣平川鎮組織的手工藝編織培訓活動。
  • 貞豐:旅遊扶貧顯成效 脫貧攻堅展新顏
    近年來,貞豐縣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旅遊 」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山地旅遊,著力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能力,綜合開發「貞豐古城—雙乳峰—三岔河—土布小鎮—北盤江峽谷」精品山地旅遊路線,打造納孔、相湖布衣漁村兩個鄉村旅遊民宿群,把旅遊業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的新興支柱產業。
  • 惠東林下空間成天然「聚寶盆」
    穿山甲已經瀕臨滅絕,長期以來蹤跡難覓,如今屢屢在惠東山林間現身,這與惠東林業生態持續變好有關。在當地的保駕護航下,惠東的山林活力愈發蓬勃。珍稀物種驚喜再現,古樹沉香久負盛名,森林康養基地美不勝收,森林旅遊線路遊人如潮……惠東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基於資源優勢,林業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森林資源得天獨厚,逾4300株古樹入冊保護山海惠州,生態名城。積蘊深厚的森林資源為廣袤的鵝城大地平添了幾分靈氣。惠東縣的森林資源尤為豐厚,林業生態優勢突出。
  • 五一惠東旅遊業總收入9052.95萬!最火爆的景區是……
    今年五一小長假 惠東還是迎來了一波客流小高峰 五一小長假 惠東文化旅遊市場平穩 協調機制運行有效 遊客滿意度較高
  • 惠東安墩巧打「資源牌」 全力推動老區振興發展
    如今安墩建有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是紅色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黃沙村,還有一處紅色革命遺址——江南地區行政督導處辦公舊址。這是該村的郭屋祠堂,是一座大型客家圍屋。當年,江南地區行政督導處在此成立後,積極開展訓練幹部等支前工作,當地人民熱烈響應粵贛湘邊縱隊政治部提出的號召,紛紛參加民運隊、交納公糧、搶修公路橋梁,竭盡全力投入支前迎軍工作,為解放廣東作出了應有貢獻。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
    同時結合景區實際情況,通過減租免租等多種優惠方式引導周邊群眾在景區內開設餐飲和旅遊商品店,帶動景區周邊農家樂10多家,解決就業人數120餘人,其中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6 戶64人脫貧,旅遊帶動脫貧效益顯著。 景區基礎設施功能實現共享共建,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 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 餘干「從無到有」 發展全域旅遊
    如今,餘干不但成功脫貧摘帽,還在旅遊產業發展上有聲有色,讓人刮目相看。近年來,餘干縣提出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發展目標,瞄準全域旅遊蓄勢發力,立足生態優勢,盤活旅遊資源,緊抓景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旅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由小做大、由弱變強。
  • 廢礦披綠 旅遊掘金
    記者 袁琛 攝   12月14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以《海南:廢礦披「綠」 旅遊「掘金」》為題,報導了海南農墾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以「礦坑修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模式打造蓮花山文化景區的典型案例,體現了海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
  • 丹霞大景區:乘風破浪打造中國西北旅遊新「高地」
    在張掖丹霞「熱力值」的帶動下,張掖市4A級旅遊景區由原來的2家增加到17家,遊客接待量從2015年的1505.75萬人次增長到4239.9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79.06億元。在旅遊業的強力推動下,張掖經濟發展迎來了轉型拐點,在新增GDP中,三產的比重、三產固定資產投資佔比、來自三產的稅收以及非公經濟在GDP中的佔比均實現過半,以文化旅遊為引領的第三產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最活躍、最有力的因素,生動詮釋了「金張掖」的「金」含量緣自何處。
  • 「回眸「十三五」」湖北通城:鄉村旅遊火了
    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便利的交通引遊客蜂擁而至,農家樂、土特產品店拔地而起……「十三五」期間,我縣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旅遊業放在優先位置發展培育,培育旅遊大產業、營造發展大環境、促進質量大提升,旅遊業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已成為通城縣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 禮泉聚力構建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 - 鹹陽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禮泉縣堅持以創建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對標對表,在全縣初步構建起城鄉統籌、全域發展的旅遊大格局。 堅持謀劃規劃並重,推進產業融合發展。該縣將全域旅遊創建作為禮泉高質量發展六大重點突破之一,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和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全域旅遊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全縣參與創建單位41家,形成縣委決策、人大監督、政府實施、政協獻策的議事和協調機制,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 伊通:百億項目群催生全域旅遊大格局
    項目區以「鄉村振興」「健康中國」戰略和吉林省旅遊業發展規劃為指引,以創新高端生態文化、休閒度假、養生養老為主題,通過梯次開發建設,打造集產業、旅遊、社區、人文於一體,功能完備、配套齊全的溫泉度假小鎮、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頤養社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立足東北、面向全國、輻射東北亞的綜合性國際旅遊度假勝地,帶動伊通旅遊產業進入全新的跨越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