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五十年一遇的電影天才,他眼中的江湖,有多文藝?
李安曾說過:王家衛是一個值得人嫉妒的人。確實,他是一個五十年一遇的"電影天才",是一名無法"複製"的"天才導演"。王家衛導演的許多作品都喜歡用緩慢的節奏,配上適當的音樂、設計精良的臺詞,帶出電影的氛圍,攝影手法是非常獨特的。老電影的感覺,配上慢搖搖歌曲的調調,有種說不出的味道,能夠讓人想起無數個光和影之間徘徊的別樣瞬間,與浪漫共沉淪。
1958年,王家衛在上海出生,他的外祖父是園林設計師,父母是典型的文藝青年。因為他的母親十分的喜歡看電影,對她來說,看電影是每天的"必修課",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家衛跟著母親很早的就接受了電影的薰陶,也有著自己的理解。王家衛的母親也很重視他的教育,在母親的督促下,王家衛熟讀了許多的古今外名著,擁有良好的文學素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性靦腆的王家衛,因為移居到香港,不會粵語的他花了10年才學會,本就是轉校生,言語不通一度讓他很是自卑,於是他的性格更是細膩、敏感,大概也是因為這些,他的作品才會有另一種令人心醉的魅力吧,所以他才能更加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
1994年,王家衛導演的《東邪西毒》獲得第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導演獎 ,入圍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94年,《重慶森林》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還被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評選為"百部必看電影"榜單之一。
之後的他開始了"開掛"般的一生,獲得了無數的鮮花與掌聲,但是他沒有迷失自我,也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一次又一次地帶來優秀的作品。杜琪峯說王家衛的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他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所以電影永遠不會完結。
王家衛的電影海報設計,像鑲嵌在都市精品店櫥櫃裡五光十色的寶石一樣,復古而又神秘,還帶點危險的氣息,分分鐘出大片,真的是太有那個味兒了~突然理解了王家衛的電影為什麼那麼動人,一幀幀影像都是對流動的現代性的註解,後工業時代所有人的情感結構,漂泊不定卻又帶著落地為安的期待,下意識地戒備卻總有烏託邦式的幻想,彼此疏離可又抑制不住地想親近。
王家衛很會把控時間,電影很少透露出人物背景信息,只靠鏡頭語言和人物對白支撐故事的情節,在他的鏡頭中,人物總能衝破時間的束縛,他隨心所欲的重組時間,實現人物輪迴、故事輪迴、時間輪迴的多重延續,又給人帶來新奇的體驗,感覺在他的心裡江湖就應該是這樣。在電影裡幾乎每個鏡頭都是一幅非常有深意的水墨畫,在他的心裡,江湖應該就是充斥著夢想,破碎,感情,人性一系列的東西。
王家衛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古今中外,都是非常動人的,他鏡頭下的女人都有那麼些可憐勁兒,張曼玉從《旺角卡門》裡的青澀純情到《阿飛正傳》裡的懵懂又帶點風韻,真是疼煞人心。送劉德華走的那段,那種失落又帶點期待的楚楚可憐,影片中的臺詞也是且美且虐,很容易就能恰到好處地擊中觀眾的心。但是感覺難受的時候還是不適合看王家衛的電影,可能會更加的壓抑。
看王家衛的電影,像一幅幅寫意的油畫,光影和色彩的交織,故事與情感、無奈與糾結、明亮中有壓抑,壓抑中有光亮。為什麼說愛過的人才能讀懂愛的無奈與豁達,王家衛的藝術總能讓你感受到超過影像之外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部花樣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