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了身體》豆瓣評分8.1:跳出舒適區,活出自我

2020-12-16 麥小弋

電影《我失去了身體》是法國近十年來最優秀的動畫電影,這部影片不僅斬獲了2019年坎城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大獎,還橫掃了安妮獎最佳獨立動畫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分鏡和最佳配樂提名獎。

雖然電影《我失去了身體》一舉斬獲了無數大獎,一時風光無限,但這些都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影片別出心裁的故事情節和風格詭異的敘事風格才是我們喜歡它的關鍵原因,這是一部只拍給成年人看的動畫片,心疼看懂它的你。

現實中的你學會和自己的生活握手言和了嗎?還是你早已經跳出了舒適區,活成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也許看完電影《我失去了身體》,你會明白很多,更會釋然很多。

電影《我失去了身體》的主人公是一隻殘缺的斷手,沒錯主人公就是一隻殘缺的斷手。這隻被切斷的手臂從法國巴黎的一間冰冷的解刨實驗室中逃了出來,它要找回自己的身體。斷手在這次令人毛骨悚然的穿越城市之旅中,它與鴿子、老鼠、螞蟻、狗等眾多阻礙進行了艱苦的鬥爭,它僅僅是為了找回自己的身體,找到披薩男孩勞伍菲爾。斷手在穿越巴黎街道的過程中,回憶起了身體的主人勞伍菲爾的人生經歷,以及勞伍菲爾和圖書管理員加布歷爾(維克圖瓦爾.杜布瓦配音)之間深沉的愛情。

《我是失去了身體》是以斷手為主人公的,它把身體的主人勞伍菲爾從幼年時的經歷到斷手那一刻的經歷都通過歷險的形式展示給我們,這部電影通過斷手尋找身體探討更多是尋找自我的主題,而且我們還能通過斷手在尋找自我的旅程中,發現一個人只要勇於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一切皆有可能。

尋找自我:手的回歸之路,也是靈魂的回歸之路

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自己而活,如果你連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生活了,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人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斷手的主人是一位送外賣的男孩勞伍菲爾,勞伍菲爾在斷手的回憶中是一位不怎麼起眼的年輕人,沒有英俊的外貌,也沒有體面的工作,跟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勞伍菲爾只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

年幼時,因為一場意外勞伍菲爾失去了雙親,沒有父母的陪伴,勞伍菲爾在孤獨中成長。長大後的勞伍菲爾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只能通過賣苦力獲得勞動報酬,可他卻連送外賣這樣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

在一個大雨天,勞伍菲爾再次晚點了。

他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外賣送到客人手裡。勞伍菲爾不僅沒有抓緊時間去補救,反而還把客人的外賣給吃了一部分。這一波腦迴路,我當時看的時候都有點懵逼,可是後來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總是荒蕪的,除了風聲,什麼也聽不到。而勞伍菲爾的人生卻是既荒蕪又孤單的,一個從小就沒有父母教育的孩子,他成長過程中的孤獨和心酸,我們怎會知道!就像斷手在地鐵站,如果沒有拼命撿到打火機,它如何才能從老鼠那僥倖脫險呢?有時候,我們只見證了人們在風光亮麗時的威風,卻沒有在意過他們貧窮落魄時的模樣。

勞伍菲爾吃了客人的外賣,這在很多人的眼裡是自暴自棄、是不負責的表現,但誰又規定一個人在萬分難過的時候就不能尋找一下安慰呢?更何況,最後勞伍菲爾還是向客人道歉了。再卑微、再懦弱的人也有發洩自己情緒的權利,即便他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既滑稽又可恥,但我們沒有體會過的人生,又有什麼權利去評價呢?

生活給了勞伍菲爾太多磨難,他抱著一種活一天算一天的念頭好不容易熬過了今天,又熬過了明天和大後天……在沒有愛情、沒有夢想的生活中,他只是艱難的在這個世界上呼吸著空氣。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他從來都沒有想過;為什麼生活如此艱難還要活著,他也沒有思考過。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了,他更沒有為時間為自己的未來打算過,他只是得過且過的活著,即便今天比昨天難過,但他依然頑強的生存著。也許這就是影片告訴我們的另一個道理:人生不易,即便看不到一絲亮光也要努力地向前走。因為這一日不會總是這樣一成不變的,總有一天天上的彩虹會照到你明媚的笑臉。

勞伍菲爾送晚點的外賣就是加布麗爾的,加布麗爾不僅沒有怪他,反而還安慰了勞伍菲爾。於是,勞伍菲爾的人生突然就變得明亮了起來。

為了接近加布麗爾,勞伍菲爾成為加布麗爾叔叔的學徒。

就這樣,他們成了好朋友,勞伍菲爾漸漸喜歡上了加布菲爾,他仿佛變了一個人,不僅對工作越來越有幹勁,生活也漸漸有了色彩,他會去讀加布麗爾喜歡的書,在得知加布麗爾喜歡北極後,更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在陽臺上為加布麗爾製造了冰屋。

這是勞伍菲爾人生中的第一次尋找,他為了生命中的愛情苦苦追隨,精心準備。卻不想這一切在加布麗爾看來,卻是他蓄謀已久的陰謀,加布麗爾不近人情的離開了他。這就像斷手在撿起網球後,被前來尋找的主人拿走一樣,沒有感謝只有驚恐。仿佛人生就是這樣似的,因為弱小所以不被需要;因為卑微,所以不被需要。

被拒絕的勞伍菲爾就像在冷雨中前行的斷手一樣,勞伍菲爾人生中的那抹亮光就這樣被扼殺了。愛情本是你情我願的事,可我卻在他們的這段感情中,看到了勞伍菲爾的失落與絕望,一個好不容易尋找到生命中亮光的人就這樣再次被打入黑暗。一切又都回到了從前,那個懶散、不負責任的勞伍菲爾又回來了,因為工作時的心不在焉,勞伍菲爾失去了自己的手臂。

勞伍菲爾的人生從來都是命運催動著他向前走,父母離世讓他從小就學會了照顧自己;工作不順心,讓他不思進取,甚至還會在工作中獲得些微好處,但是內心深處的勞伍菲爾還是一個善良、滿懷希望的人,即便他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的夢想爭取過,但他尋找愛情的真誠還是感動了我們,而他最後的那一躍,應該也會獲得重生吧!

而斷手在尋找身體的同時,也讓我們一步一步了解了勞伍菲爾的人生,我們看到了他苦難但卻倔強的人生之旅,即便歲月磨平了他身上的稜稜角角,他依然是那個看到太空人內心會有波動的小男孩。

跳出舒適區,活出自我才是生命的本質。

電影中的勞伍菲爾在最後挑戰命運的一躍中,達到了他人生中力所能及的最高點。也許,勞伍菲爾站在塔車上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自由,可之後呢?或許他不得不像以往那樣回到人群中,像一個普通人那樣活著。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個像極了勞伍菲爾的普通人,他們從一開始心懷遠大夢想,到人生最後的一個節點依然一事無成,我們無法評判他們的人生是否成功,但我們卻知道人只有跳出舒適區,才能活出自我。

電影中的勞伍菲爾曾經想當太空人、想彈鋼琴,想和心愛的姑娘去看北極光……但他卻一件事都沒有做好,因為被心愛的姑娘拒絕,因為工作上的失誤而失去了自己的手臂,這是命運的作祟還是天命使然?

我們無從而知,但我們卻知道如果你一直不能衝破自己內心的樊籠的話,命運永遠都只會和你抓迷藏,你想要的幸福更不會輕易而來,若你能跳出生活中的舒適區,總有一天能照亮你的還有星光!

電影的勞伍菲爾和他的斷手就像兩條平行線,斷手在尋找身體,而勞伍菲爾在尋找最初的夢想。雖然,電影沒有告訴我們勞伍菲爾最後的結局,但我們卻隱約感覺到在斷手尋找身體的同時,勞伍菲爾曾經丟失的夢想也在回歸。

電影中的蒼蠅,它每次出現都預兆了厄運。就像他所說的,一切都如命定,而真正的生活是非理性的決定,就像他突然從樓頂跳到遠處的起重機。即便是他人生中的唯一一次嘗試,我們依然感覺到了快樂,有時候,只要你稍稍翻個身就能看到春暖花開,何必把自己內心的不甘和屈服當做命定呢?只要你鼓足勇氣跳出舒適區,你會發現生活別有一番天地,而你也能突破極限做到你曾經做不到的事情。只要你想並且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蒼蠅的意象更像是對命運註解:你無法輕易的把握住命運,有時候,你越想把握住它,反而會把一切都弄糟,你從不會把它們歸結於意外,你只以為這是命中注定。人生哪有什麼命中注定,你不跳出舒適區,又怎麼會尋到生命中的另一番天地呢?

別把不幸歸結於命中注定,你所有的不幸都是你不努力、不敢跳出舒適區的必然結果,而不是什麼命中注定!

其實,生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因為糟糕的往往都是我們自己。電影中的勞伍菲爾工作不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得過且過,看得我們都為他著急,可我們卻無法替他生活。我們從這部影片中能看到道理是:不管你的生活多麼不容易,只要你有勇氣跳出自己的舒適區,那些磨難頂多只算你生活中的小插曲!

相關焦點

  • 不願意安於現狀的你是如何跳出舒適區的?
    前者覺得溫度合適,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直到危機出現,最終也不能從水中跳出。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能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不然就失去了應對危機的能力。什麼是舒適區?在舒適區,每個人都覺得舒適,放鬆很有安全感感,一旦走出這個區域,人們教育覺得彆扭、不習慣。
  • 假如你總是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區,建議看看這篇文章,活出全新自我
    假如你總是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區,建議看看這篇文章,活出全新自我關於「跳出舒適區」這個話題,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只有淺薄的人,才總想跳出舒適區。從大的角度講,如果大家都不想跳出舒適區,這個社會還如何發展?從貧富角度的講,這個觀點也簡直是為富人代言,不跳出舒適區,那你永遠都無法打破階層的壁壘。跳出舒適區這個觀點,能被眾多人認可,絕不是淺薄的!習慣維持現狀,拒絕改變,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區,是很多庸人的特點,不幸的是,這也是人性最大的一個弱點。那麼,假如總是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區,又該怎麼辦呢?
  • 成長就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成長就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心理學研究中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如若,想要真正舒適與自由的生活,我們唯有不斷去努力,不斷去奔跑,不斷體現自我價值。人活一世,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我們常常以為的「舒適圈」,其實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有人替我們在前方擋風遮雨。人活一世,學會跳出事業的「舒適圈」,不斷調整事業的高度,挑戰自我,不但能實現財富自由,而且還能贏得真正富足的生活,走進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 幫助孩子跳出「舒適區」,尋找更優秀的自己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一直都沒有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的覺悟,在舒適區裡混吃等死,碌碌無為。02可能有的父母會問,什麼是「心理舒適區」呢?有學者把「心理挑戰區」兩邊的區域分為「舒適區」和「恐慌區」。·孩子最後「坐吃山空」安於現狀,窩在「心理舒適區」的孩子,最後只會「坐吃山空」。因為他沒有與時俱進的基本能力,同樣缺乏去拼搏的勇氣,只能啃著手裡的「老本兒」過活。等到孩子在沒有東西可依仗的時候,他該怎麼去重新創造能夠讓自己心安理得繼續享受的環境呢?他根本毫無能力去改變。
  • 走出舒適區,人人都可以活出一個嶄新的自我
    楊瀾: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的確,我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否則,在舒適區呆久了,我們就容易放棄成長,最終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 「跳出舒適區」,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一時之間,「穩定會害死人」、「跳出舒適區」的言論鋪天蓋地,好像那些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工作穩定的人都成了不思進取的人,甚至那些在職場成功,工作上遊刃有餘的人也都應該跳出舒適區去挑戰難度更高更不穩定的工作。
  • 跳出舒適區,真的就不會再焦慮了嗎?
    ,她決定改變自己,跳出舒適區,很多人都說要跳出舒適區,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可是,跳出舒適區後,真的一切就能變好嗎?就像我上面說到的這位閨蜜,她現在最主要焦慮的根源是大齡未婚,如果她想解決找男朋友一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相親、參加各種跑步社群等途徑去認識新朋友,進而看看能不能發展成男朋友,就算待在目前舒適區生活,她也可以在安排好當前生活的前提下,多花點時間在找男朋友這件事上,時間長了總會有收穫,就算不跳出舒適區,也是可以解決她
  • 如何跳出生活的舒適區?
    如果你本身一直在舒適區,你是很難跳出來的,你要麼自己主動創造條件跳出來,要麼生活給你壓力逼迫你跳出來。如何主動創造條件:比如說離開父母,自己獨立找工作和生存,斷掉父母給你的經濟支持。當然這時候你可能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還是感受不到壓力,仍然跳不出舒適區。那接下來你可以試試提前模擬結婚後的生活,找出身邊的朋友做參考,比如這個月需要還房貸車貸多少錢,孩子奶粉錢,孝敬雙方父母的錢,自己和老婆日常開銷,然後算算自己現在能賺到多少錢,這時候你可能就有動力去做出改變,跳出舒適區了。
  • 敢於跳出「舒適區」的娃,才能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其實,張蕾兒子這種情況,是處於"心理舒適區"了。在這個區域,孩子會覺得自己生活很舒服,不尋求改變和上進。這類孩子最常有的想法就是"反正這樣就已經足夠了"。這種故步自封的想法,很容易讓孩子落後於同齡人,而敢於跳出"舒適區"的娃,才能變成更優秀的自己。那什麼是"心理舒適區"?
  • 活在舒適區真的不好嗎?
    如果你有類似的情況,那麼說明你已經在舒適區了。認知世界的三區心理學上把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如果用三個同心圓來表示,在最裡面的圓就是舒適區,中間的圓是學習區,最外面的圓就是恐慌區。我們先來了解下這三區是什麼意思?
  • 豆瓣9.3分動畫短片《鷸》:孩子的成長因跨出「舒適區」而出彩
    鷸媽媽讓自己的孩子獨立生存,引導孩子如何在面對現實的困境的情況下,通過自我獨立的解決方法從而變得成長,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食物的故事。《鷸》這部動畫短片告訴了我們,其實孩子的成長需要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將來面對挑戰或挫折的時候會更有信心。一、豆瓣9.3分動畫短片《鷸》:關於小鷸走出"舒適圈"的成長故事當小鷸剛剛出生不久的時候,對於保護問題總覺得一張開口就會有媽媽將食物送上嘴來了。
  • 被「後浪」拍上岸的「前浪」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人到中年,壓力山大,今年一開年,疫情原因,很多行業遭遇疫情衝擊,導致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經濟來源,這對於壓力山大的中年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中年辭職需要很大的勇氣,就連晚清的第一名臣曾國藩,當時仗著建立湘軍的底氣向鹹豐皇帝提出辭呈,告老還鄉,竟得到皇帝的同意,一時間曾國藩失去一切,仕途戛然而止,前路渺茫,兩年後,當時的曾國藩又重回湘軍,為晚清力挽狂瀾,
  • 敢於跳出「舒適區」的寶寶,才能更優秀
    她對兒子說了這個想法,兒子說:「我覺得現在很好。我的成績為什麼要努力呢?孩子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很舒服,不想再努力了。看到兒子總是安於現狀,張蕾很煩惱。但事實上,張蕾的兒子處於「心理舒適區」。在這個地區,孩子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很舒服,不求改變和提高。這樣的孩子最常見的想法是「反正就夠了」。
  • 《愛情公寓5》王傳君:敢於跳出舒適區的人生,會更有奔頭
    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8表彰大會上,王傳君憑藉《我不是藥神》中的表演,獲得了「2018年度男演員」的稱號,這就是屬於王傳君的「彩虹」。03.可跳出「舒適區」也會帶來很多風險,畢竟事情有成功就有失敗,「舒適區」給我們安全,挑戰給我們帶來風險。
  • 企業要敢於跳出舒適區
    這種心態,或多或少傳遞出企業不敢跳出舒適區的畏難情緒。2020年外貿發展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多,挑戰和壓力顯著增大。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順暢,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社會就業壓力增大,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異常複雜嚴峻。
  • 改掉壞習慣、跳出舒適區,這很難嗎?沒錯!的確很難,而且痛苦
    導讀:人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因為人性是趨利避害的,但是孩子(也包括成人)身上有些壞習慣,對於這些壞習慣常常令我們很頭疼:「我說了很多次為什麼他總也改不掉呢?」「為什麼我想跳出舒適區,提醒自己自律卻總是難以實現?」文/37度暖爸父母希望孩子能改掉壞習慣,多多培養好習慣,常用的做法就是說教,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沒改正,越說越氣?
  • 選擇跳出自己的舒適區,毫不猶豫走上逆風之路,成為傳奇
    但是命運是平等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規劃自己的人生,總有些人會選擇跳出屬於自己的舒適區,去挑戰一些自己不擅長方面。今天就帶給大家這麼一個例子,還有一些鍛鍊乾貨哦!要介紹的人估計都大概知道是誰了,她就是上圖這個有著芭比般臉龐的外國女神,她的名字叫做Julia Vins,是一個來自歐洲的小姑娘。
  • 「跳出舒適圈後,我失業了」
    前段時間,在銀行工作了五年的師姐宣布,她準備跳出舒適圈。師姐覺得圈裡的生活正在讓她越來越頹廢,失去了以往的上進心。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師姐離開銀行,加入了一家初創企業。不斷跳出舒適圈的自己,到底得到了什麼?小菲得到的一切,似乎都是她的主動選擇,可事實上,小菲一直都在被動地被推向遠離自己內心舒適區的方向。她取得了成功,卻也失去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 史上最毒雞湯——「跳出舒適區,挑戰新領域」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區,無外乎擴寬眼界,鍛鍊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多的知識。似乎沒毛病,但是跳出舒適區在實際生活中是另一碼事。例如減肥,本打算一天運動一個小時,前幾天咬著牙堅持完成,後面突然一天有事耽誤,再後來,不斷給自己找藉口,最終前功盡棄,自甘墮落。生活中大多數事都是這樣,練字、運動、背單詞、寫作……你訂下了無數目標,多長時間過去了,仍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