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敢於跳出舒適區

2020-12-18 瀟湘晨報

擴大內需,穩定發展,企業無疑站在「C位」。面對疫情挑戰,我省各類市場主體堅定不移貫徹擴大內需戰略,以更大熱情參與國內市場大循環,特別是不少產品定位國際市場的企業,受疫情影響,國際訂單大幅減少,紛紛把目標轉向國內,全力在國內市場開闢新天地。這種直面困難的創業勇氣,令人豪氣頓生。但最近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並非所有企業都敢於邁出這一步,部分外貿企業還有不敢轉、不想轉的心態。這種心態,或多或少傳遞出企業不敢跳出舒適區的畏難情緒。

2020年外貿發展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多,挑戰和壓力顯著增大。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順暢,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社會就業壓力增大,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異常複雜嚴峻。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國內疫情影響逐步緩解,經濟生產活動逐步恢復正常,穩住全年外貿基本盤、實現外貿促穩提質仍然具有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我們更要看到,中國擁有14億人口總量、4億多中等收入階層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內需市場很誘人,企業只要瞄準內需市場,主動適應消費提質升級大趨勢,更好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就有可能打開這個市場。疫情這頭橫衝直撞的灰犀牛,給世界造成太多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面前,要化危為機,各類市場主體就要有「跳出舒適區」的勇氣,主動突破,抓住拓展內銷市場的機遇。

在轉型中抓住機遇,實現企業能級的躍升。今年的6·18,是疫情發生後的第一個電商大促活動,各電商平臺和企業主都卯足勁出擊,「回血」成果確實也讓人欣慰。天貓對外宣布凌晨第1個小時,6·18成交額同比增長100%。企業也收穫頗豐。以一家叫優梵藝術的藝術家具生產企業為例,活動第一天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60%。該企業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為了衝出疫情烏雲,他們做了許多嘗試:藉助線上直播展示產品,積極尋求跨領域、跨品類、跨品牌的合作渠道,關鍵之舉是與外貿工廠合作,爭取到高性價比的產品訂單,滿足了年輕人當下的家居審美需求。這一轉,打開了新天地。

許多外貿企業正面向內需市場積極調整產品銷售策略。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需要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以更多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要充分利用好國內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和超大規模內需的穩定器作用。敢於跨出這一步,直面市場壓力,學會「遊泳」,是市場經濟下必須強化的生存技能。

內需的澎湃動力,只有與之連結後才會有真切體會。然而,要想實現這種連結並不簡單,企業如果不打破心理障礙,邁出第一步,一切美好便可能與你無關。遇困難靠「捱」,困難不會真的過去,對那些具備轉的基礎、擁有轉的念頭,但不敢付諸轉的行動的企業來說,與其坐而觀望、羨慕遠方,不如乘風破浪、追逐希望。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敢於跳出「舒適區」的寶寶,才能更優秀
    敢於跳出「舒適區」的寶寶,才能更優秀父母總是教育孩子不要安於現狀,要積極進取。但是,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放棄舒適的生活現狀,努力做更多的事情。孩子總是安於現狀嗎?父母不知道怎麼教?張蕾(化名)的女性有上小學的兒子,說起自己的兒子,張蕾驕傲而煩惱。驕傲的是兒子聰明,成績穩定,一直在班級前20名左右。平時喜歡在家看電視玩遊戲,但是自律,應該寫作業寫作業。
  • 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
    如若,想要真正舒適與自由的生活,我們唯有不斷去努力,不斷去奔跑,不斷體現自我價值。人活一世,敢於跳出「舒適圈」,你就贏了。一個人,敢於在生活中跳出「舒適圈」,不得過且過,不再浪費自己的青春和時間,找一些有意義的事去做,精神上才會變得富足起來。一個人真正所擁有的「舒適圈」,不是今天吃了什麼,去了什麼地方,在家休息了多久,而是每一天的度過都有它的意義,不枉此生在這世間走一趟。跳出舒適圈,讓生活豐富起來,精神才會富足起來。
  • 「跳出舒適區」,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一時之間,「穩定會害死人」、「跳出舒適區」的言論鋪天蓋地,好像那些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工作穩定的人都成了不思進取的人,甚至那些在職場成功,工作上遊刃有餘的人也都應該跳出舒適區去挑戰難度更高更不穩定的工作。
  • 敢於跳出「舒適區」的娃,才能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其實,張蕾兒子這種情況,是處於"心理舒適區"了。在這個區域,孩子會覺得自己生活很舒服,不尋求改變和上進。這類孩子最常有的想法就是"反正這樣就已經足夠了"。這種故步自封的想法,很容易讓孩子落後於同齡人,而敢於跳出"舒適區"的娃,才能變成更優秀的自己。那什麼是"心理舒適區"?
  • 《愛情公寓5》王傳君:敢於跳出舒適區的人生,會更有奔頭
    跳出「舒適區」,意味著要接受挑戰,要挑戰風雨。王傳君贏了,他在《愛4》之後,用《我不是藥神》裡的「白血病病人」這一角色,徹底的擺脫了那個陽光的「關谷」。現在提起王傳君,最起碼在看過他作品的人心裡,他是兩種形象。第一種是「陽光帥氣的關谷」,第二種是那個整日蓬頭露面,鞠僂著頭吃盒飯的「病人」。
  • 跳出舒適區,真的就不會再焦慮了嗎?
    ,她決定改變自己,跳出舒適區,很多人都說要跳出舒適區,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可是,跳出舒適區後,真的一切就能變好嗎?就像我上面說到的這位閨蜜,她現在最主要焦慮的根源是大齡未婚,如果她想解決找男朋友一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相親、參加各種跑步社群等途徑去認識新朋友,進而看看能不能發展成男朋友,就算待在目前舒適區生活,她也可以在安排好當前生活的前提下,多花點時間在找男朋友這件事上,時間長了總會有收穫,就算不跳出舒適區,也是可以解決她
  • 不願意安於現狀的你是如何跳出舒適區的?
    前者覺得溫度合適,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直到危機出現,最終也不能從水中跳出。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能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不然就失去了應對危機的能力。什麼是舒適區?在舒適區,每個人都覺得舒適,放鬆很有安全感感,一旦走出這個區域,人們教育覺得彆扭、不習慣。
  •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
    其實,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非常非常簡單,但並不容易,你必須要強迫你自己接受不舒服,離開你的舒適圈。9-3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因為生活中的重大機會總是會迫使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就意味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
  • 如何跳出生活的舒適區?
    如果你本身一直在舒適區,你是很難跳出來的,你要麼自己主動創造條件跳出來,要麼生活給你壓力逼迫你跳出來。如何主動創造條件:比如說離開父母,自己獨立找工作和生存,斷掉父母給你的經濟支持。當然這時候你可能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還是感受不到壓力,仍然跳不出舒適區。那接下來你可以試試提前模擬結婚後的生活,找出身邊的朋友做參考,比如這個月需要還房貸車貸多少錢,孩子奶粉錢,孝敬雙方父母的錢,自己和老婆日常開銷,然後算算自己現在能賺到多少錢,這時候你可能就有動力去做出改變,跳出舒適區了。
  • 黨員幹部要走出「舒適區」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多給自己幾分「自討苦吃」,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磨出真功夫,練就硬本領。 「舒適」看似是好事,但一旦沉浸於舒適區,就如同慢慢加熱的溫水中放入一隻青蛙,水溫能帶來暫時的舒適,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黨員幹部如果習慣待在「舒適區」,就會看不到人民群眾的需求,聽不見人民群眾的訴求。
  • 成長就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成長就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心理學研究中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 史上最毒雞湯——「跳出舒適區,挑戰新領域」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區,無外乎擴寬眼界,鍛鍊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多的知識。似乎沒毛病,但是跳出舒適區在實際生活中是另一碼事。例如減肥,本打算一天運動一個小時,前幾天咬著牙堅持完成,後面突然一天有事耽誤,再後來,不斷給自己找藉口,最終前功盡棄,自甘墮落。生活中大多數事都是這樣,練字、運動、背單詞、寫作……你訂下了無數目標,多長時間過去了,仍在原地踏步。
  • 人民論壇網評 | 年輕幹部要敢於跳出「舒適圈」
    不畏艱難險阻,就要敢於打破「舒適圈」,到最艱苦的基層錘鍊本領、淬鍊成鋼,在距離人民群眾最近的地方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做好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接班人。不畏艱險,方能迎難而上「解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幹部離群眾最近,群眾看我們黨,首先就看基層幹部。基層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是距離人民群眾最近的地方,也是各種問題和矛盾最為複雜、尖銳的地方。
  • 敢於踏出舒適區,拒絕平庸!
    這條路通常會導致一個地方:舒適區。在那裡大家往往抱團聚集在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您的舒適區域是您保持安全感的邊界,在那個區域裡,你會感到一種安全感,而離開那個區域,您會感受到極大的不適。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您的舒適區域是很少能獲得個人發展的地方。
  • 歌手郭春雨:走出舒適區,讓獨立成為另一種潮流
    很多人這時才忽然想起那個站在舞臺上不斷突破自己,敢於嘗試的郭春雨已經好久沒有出現了。而現在那個將特立獨行演繹成自己風景的他,一出現就又變得引人注目起來。郭春雨出生於北京市昌平區,他自小熱愛表演、歌唱,曾參與不少廣告片的拍攝,但是他一直沒有走上演員的道路。
  • 混得好的人,都敢於走出「舒適區」,越來越成功
    01 「舒適區」這個詞,這幾年來頻繁被人提起,成了一個生活熱詞。 很多人都在說,要走出舒適區,要挑戰自我,但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 幫助孩子跳出「舒適區」,尋找更優秀的自己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一直都沒有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的覺悟,在舒適區裡混吃等死,碌碌無為。02可能有的父母會問,什麼是「心理舒適區」呢?有學者把「心理挑戰區」兩邊的區域分為「舒適區」和「恐慌區」。如果自己的孩子看起來懶散無力,安於現狀,父母就要明白,孩子這是陷入了「心理舒適區」當中了。03陷入「心理舒適區」的孩子,難有大出息·孩子缺乏努力的動力陷入了「心理舒適區」的孩子,享受著當下擁有的一切並滿足於此,缺乏向上努力的動力。
  • 走出舒適區到底有多重要?
    那麼什麼是舒適區?縮在舒適區真的安全嗎?今天針對這個話題,老品要帶大家一塊去探討一番。(2)仿徨型:既想跳出舒適區尋求更大的挑戰,但又缺乏跳出的勇氣,一直在彷徨中度過。不管你是在沒有壓力的生活中,還是在有房貸車貸集一身的生活中,都需要打消一直在舒適區享受安逸的心態,以此來快速適應物競天擇。三、是誰勇敢跳出了舒適區那些不斷追求進步和敢於嘗試未知領域的人都已經跳出了舒適區。
  • 敢於走出舒適圈子,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只要你願意努力工作,敢於思考,敢於行動,敢於走出你的舒適領域,你越努力,你就越有機會把失敗變成勝利。人的潛能沒有上限,不要限制自己,選擇安逸來留在舒適區域。勇敢地走出舒適的圈子,你會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風景,過自己的生活。
  • 改革者說②丨商事登記改革——「跳出舒適圈,爭做第一個」
    講述人: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錢毓軍改革筆記:「改革就是要勇於跳出舒適圈,爭做第一個,哪怕只早一天。」首先是理念上,我們敢於跳出舒適圈,有「幹在實處、勇立潮頭」的精神追求,哪怕改革只早一天,爭做第一個,也是有意義的。 這些年,我們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拿到了很多個「全國首創」「全省第一」「全市率先」,就是憑藉這股跳出舒適圈的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