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穩定發展,企業無疑站在「C位」。面對疫情挑戰,我省各類市場主體堅定不移貫徹擴大內需戰略,以更大熱情參與國內市場大循環,特別是不少產品定位國際市場的企業,受疫情影響,國際訂單大幅減少,紛紛把目標轉向國內,全力在國內市場開闢新天地。這種直面困難的創業勇氣,令人豪氣頓生。但最近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並非所有企業都敢於邁出這一步,部分外貿企業還有不敢轉、不想轉的心態。這種心態,或多或少傳遞出企業不敢跳出舒適區的畏難情緒。
2020年外貿發展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多,挑戰和壓力顯著增大。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順暢,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社會就業壓力增大,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異常複雜嚴峻。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國內疫情影響逐步緩解,經濟生產活動逐步恢復正常,穩住全年外貿基本盤、實現外貿促穩提質仍然具有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我們更要看到,中國擁有14億人口總量、4億多中等收入階層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內需市場很誘人,企業只要瞄準內需市場,主動適應消費提質升級大趨勢,更好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就有可能打開這個市場。疫情這頭橫衝直撞的灰犀牛,給世界造成太多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面前,要化危為機,各類市場主體就要有「跳出舒適區」的勇氣,主動突破,抓住拓展內銷市場的機遇。
在轉型中抓住機遇,實現企業能級的躍升。今年的6·18,是疫情發生後的第一個電商大促活動,各電商平臺和企業主都卯足勁出擊,「回血」成果確實也讓人欣慰。天貓對外宣布凌晨第1個小時,6·18成交額同比增長100%。企業也收穫頗豐。以一家叫優梵藝術的藝術家具生產企業為例,活動第一天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60%。該企業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為了衝出疫情烏雲,他們做了許多嘗試:藉助線上直播展示產品,積極尋求跨領域、跨品類、跨品牌的合作渠道,關鍵之舉是與外貿工廠合作,爭取到高性價比的產品訂單,滿足了年輕人當下的家居審美需求。這一轉,打開了新天地。
許多外貿企業正面向內需市場積極調整產品銷售策略。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需要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以更多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要充分利用好國內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和超大規模內需的穩定器作用。敢於跨出這一步,直面市場壓力,學會「遊泳」,是市場經濟下必須強化的生存技能。
內需的澎湃動力,只有與之連結後才會有真切體會。然而,要想實現這種連結並不簡單,企業如果不打破心理障礙,邁出第一步,一切美好便可能與你無關。遇困難靠「捱」,困難不會真的過去,對那些具備轉的基礎、擁有轉的念頭,但不敢付諸轉的行動的企業來說,與其坐而觀望、羨慕遠方,不如乘風破浪、追逐希望。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