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國館
所謂的健康食品,可能一點也不健康。
有一個人,不吃巧克力、冰激凌,也不喝可樂,天天吃麥片、酸奶、果汁這些健康的食品,每天還堅持跑步3圈和健身10分鐘。
一個月後,他得了脂肪肝;兩個月後,他胖了17斤,腰圍暴漲10釐米。
這不是瞎編的故事,而是澳大利亞導演達蒙做的一個真人實驗。
為了弄清楚糖對身體的影響,達蒙把自己當成白老鼠,在醫生、營養師和血液專家的監督下,每天攝入40茶匙的糖(約160克),堅持60天,看看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而且醫生規定,這些糖的來源,不能是高糖垃圾食品,比如雪糕汽水等,必須選擇公認為健康的食品和飲料。
實驗開始了。
早餐吃什麼呢?達蒙選了穀物、低脂酸奶和蘋果汁。沒想到,看起來非常健康的早餐搭配,已經含有20.5茶匙的糖,佔了當天目標糖攝入量的一半。
60天實驗結束後,達蒙有了大肚腩,臉上長了不少粉刺,情緒也變得易怒,而他的甘油三酯水平,從健康的0.08漲到了危險值1.5。
經過兩個月的「健康飲食」,醫生判定,實驗前身體狀況良好的達蒙,現在已經屬於高危人群。
整個實驗的過程,被達蒙拍成了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電影中可以看到,在實驗期間,達蒙一口汽水都沒喝,一塊巧克力也沒碰,怎麼就會攝入了這麼多糖分?
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除了奶茶汽水巧克力這些眾所周知的高糖食品,還有很多隱形的糖和油脂。
它們披著健康食品的外衣,不知不覺就吃進了我們的肚子裡。
乳酸菌飲料
前段時間肖美去了巴黎旅遊,民宿女主人送給了她一瓶自己常喝的酸奶。肖美一喝,竟然發現這酸奶特別酸,簡直是難以下咽。
可是,明明我們國內的酸奶和乳酸菌飲料,都是酸中帶甜,很容易入口的啊。
這就是因為,飲料裡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本來就會酸得很刺激。為了口感好,商家只好加入很多糖,中和掉酸味,酸甜可口了,人們才願意買來喝。
那麼,一瓶乳酸菌飲料裡,究竟含有多少糖呢?
今年6月,深圳市消委會開展了含乳飲料比較試驗。所涉及的20款含乳飲料中,均發現蔗糖含量普遍較高。
這20款飲料中,「香港益力多活性乳酸菌」的蔗糖含量頗高,為13.8g/100ml。即便是低糖型益力多,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有14.1g/100ml。(來源:中國消費網)
而一瓶普通可樂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0.6g/100ml,也就是說:
同樣是100毫升,益力多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可樂還高1.33倍。
飯後來一瓶乳酸菌促消化?很可能又吃了一碗白米飯。
果蔬汁
這兩天,小茜被某個用果蔬汁減肥的廣告打動了。廣告裡說,一天用4瓶果蔬汁代餐,高纖維低熱量,簡單就能實現輕斷食清體。
還打出了營養成分表,上面顯示:
一款鳳梨加蘋果汁,每100ml,能量是214千焦,碳水化合物是12.3克。看上去似乎不多?
但小茜不知道的是,同樣100ml,可樂的能量是180千焦,碳水化合物是10.6克。
也就是說,這樣的果蔬汁,熱量和碳水化合物都比可樂要高。想要靠光喝果汁來減肥,可能會越喝越胖。
有人會說,如果我自己動手榨果蔬汁,真材實料沒有添加,是不是會比賣的果蔬汁更健康呢?
實際上,所有的果汁其實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健康,即使自己榨的也是如此。
丁香醫生分析,果蔬汁有三大不健康的地方:
(1)糖分高。果蔬榨汁後,糖分更容易吸收。
(2)容易喝多。果蔬汁比水果蔬菜更容易咽,喝了也不覺得撐,喝完餓得也更快。
(3)營養損失大。榨汁時,果蔬會接觸到氧氣,維生素會被氧化破壞。而且去掉了果渣,浪費了大量膳食纖維和礦物質。
喝果蔬汁聽上去很健康,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把水果中能夠催肥的糖分,更方便地喝下去罷了。
所以,不管是市售果汁還是自榨果汁,都不如直接吃新鮮水果。
無糖食品
有一種糖分更隱秘的食品,叫無糖食品。比如無糖餅乾、無糖點心等。然而它寫的「無糖」,和你理解的「無糖」,大有出入。
這裡的無糖,僅僅是無「蔗糖」,並不表示沒有其他的糖。商家可能會加了其他單糖、雙糖、甜味劑、油脂、澱粉、糊精來保證口感。
拿無糖餅乾為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陸瑤,對103種餅乾做了測試,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取平均值後發現,「無糖曲奇」,雖然蔗糖含量為零,但脂肪含量高於普通曲奇;「無糖酥性餅乾」,蔗糖含量為零,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於普通酥性餅乾。
研究人員還發現,每100克的無糖餅乾,能量是2000千焦,而每100毫升可樂,能量是180千焦。也就是說:
無糖餅乾的能量是可樂的3倍多。
粗糧餅乾
白領李思思在辦公室的抽屜裡,總備著一包粗糧餅乾。開會開晚了,吃點餅乾既可以墊墊肚子,又不會讓自己攝入太多熱量。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粗糧餅乾中,有很多不可溶的膳食纖維,所以口感會很粗硬,一點都不好吃。
可是我們吃的餅乾,大多又香又脆。這是因為,商家在製作過程中,加了很多油。
有的餅乾加了棕櫚油、椰子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有的加了牛油、黃油等動物油。
總之,只有加了油,才能讓餅乾裡的粗纖維變得柔軟順口,消費者也才能吃得下去。
看一下某粗糧餅乾的成分表,每100克餅乾中,脂肪佔了30克,也就是說,30%都是脂肪。
所以,像粗糧餅乾這樣加了不少糖和油脂的,熱量可想而知。
全麥麵包
健身達人艾斯的早餐,常常是全麥麵包配牛奶,在他看來,全麥麵包鬆軟而有麥香,既有營養熱量也低,簡直一舉多得。
不過,艾斯買到的麵包,是真全麥麵包嗎?
市面上真正有做到100%的全麥麵包,可以說,非常少。而且很可能你不喜歡吃。
健身品牌KEEP曾經對13款全麥麵包做了一次路人盲測。一款只有全麥、水、鹽和酵母的真全麥麵包,好幾位路人對它的評價是:
「第一口就難以下咽」,「太幹了,刺嗓子」,「我做錯了什麼,要給我吃這個」。
而盲測到另外一款全麥麵包時,他們則說「甜甜的」,「口感很棒」,「前面的太難吃了,顯得這個太好吃」。
不過這款大家都說好吃的全麥麵包,全麥粉添加量只有9%,是典型的偽全麥麵包。
鹽焗堅果
玲玲喜歡吃各種零食,但也知道垃圾零食不健康,所以最近她改成了吃堅果。很多人不都說嘛,堅果是健康零食。不過沒有調味的堅果玲玲不愛吃。她買來的,都是鹽焗堅果。
堅果確實比較健康,但這種鹽焗堅果就不一樣了。
首先,它加了很多鹽,對血壓不好;其次,這些鹽焗堅果,大部分都是油炸食品,含油量很高。
還有,如果你本身有口腔潰瘍、咽喉炎等,就更加不要吃鹽焗堅果。因為加入大量鹽、糖並烤香的堅果,會迅速吸收你咽喉中的水分,越吃嗓子越疼。
看看堅果背面的成分表,儘量選擇完全沒有調味的堅果。
每天只吃一點就夠了,如兩個核桃,或一小把瓜子,或10來粒巴旦木。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就買那種小袋包裝的,一次只吃一小袋。
食淡方知味
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的一件事是,最美味誘人的食品,往往符合一個公式——糖+油+香脆綿軟的口感。
三者的組合,任何人的舌尖都難以抵擋。
人類在吃高熱量食物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愉悅感,這是因為人類以前食不果腹,所以吃到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會感覺安全、開心。
而現在的我們是對油鹽糖攝入過多,被各種超濃的調味料和增味劑過度刺激,以至於味覺敏感度越來越低,感知閾值越來越高。
味蕾越開心,身體越不健康。
「沒有一樣欲望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包括口感的欲望。」
食品廠商固然忽悠了消費者,可是,當我們苛求更香更脆更好吃的口腹之慾時,又要求他們把食品做到絕對的健康,這根本就是南轅北轍。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範志紅曾說過:「食淡能知味。」
健康的東西其實不是不好吃,而是比較清淡。我們被刺激過度的舌頭已經麻木了,所以才失去了對天然本味的感受能力。
對於口欲和健康,不僅是選擇什麼食品的問題,而是我們有很多觀念需要慢慢重建。
作者:國館,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8重磅新書《圖說二十四節氣》正火熱銷售中。轉載請聯繫(ID:guoguan500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