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果汁」,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
會是諸如新鮮、營養、健康此類的詞語
相較於吃水果前清洗、削皮等等繁瑣步驟
一杯濃縮各種水果的鮮榨果汁,確實方便不少
打開微博、Instagram等社交平臺
各種包裝精緻的「網紅果汁」層出不窮
網紅博主端著果汁打卡的照片數不勝數
儼然成了當代人崇尚「健康生活」的方式
以「果汁」為關鍵詞搜索,女孩們更是將它
和減肥、瘦身、排毒等關鍵詞聯繫在一起
圖片來源:小紅書檢索截圖
而對於食品製造商和廣告主來說
也樂於利用「水果有益健康」的共識
營造一種果汁同樣「健康又美味」的印象
他們在廣告中強調水果的圖片或維C的字眼
「一杯誘人的果汁,被孩子從樹枝上摘下來」
仿佛喝完果汁就是吃到了水果本身
某果汁飲料廣告
圖片來源:紀錄片《新鮮水果的冒牌貨》
在這種廣為流傳的理念下,卻少有人知道
包括果汁在內的水果類製品
根本一點也不健康,甚至可以說是垃圾食品!
包括《衛報》、BBC、《紐約時報》在內的一眾媒體
都曾在各個場合,以各種方式講述這個事實
但這個關於「新鮮水果的冒牌貨」的真相
你真的知道嗎?
圖片來源:紀錄片《新鮮水果的冒牌貨》
說好的維生素C去哪兒了?
這些年來,市場上熱銷的果汁各式各樣,只含 5% 果汁的果味飲料、主打原汁原味的 100% 純果汁、口感豐富的果肉果汁或是水果奶昔,種類繁多、琳琅滿目。
其中,主打「輕體」、「健康」概念的果汁更是不在少數,再加上它們各種絢麗的色彩,俘獲了無數少女的心。
圖片來源:Google
走進商圈、住宅、寫字樓等繁華地段,健身房、SPA會館、健康食品點附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鮮榨果汁店。
在過去幾十年裡,果汁行業利潤豐厚,憑藉「營養、方便、減肥、排毒」這些「無可爭議」的優點,全球蔬果汁市場在2016年的估值高達1540億美元。
圖片來源:Google
為了推銷這些果汁產品,商家們拼盡全力,在廣告中宣傳「果汁=新鮮水果」的概念。比如,一則綜合果汁廣告裡,就出現梨子、草莓、芒果、葡萄、菠蘿等多種水果,投入海洋中暢遊的畫面。
這讓消費者產生一個錯覺:
「喝下這杯綜合果汁,就等於吃下那麼多新鮮水果啦!」
圖片來源:Google
甚至還有果汁品牌將果汁的宣傳口號改成「喝出健康」,並在標籤上註明——「高於維C每日建議攝取量2%」。
就享受和口感而言,果汁的表現可以說完美,但當廣告商們給它們戴上這些附加的高帽,那就偏離真相太遠了。
圖片來源:Google
在紀錄片《新鮮水果的冒牌貨》中,營養學家表示普通果汁的加工過程,要經過清洗去皮、壓榨、巴氏殺菌等流程。其中所提到的一些殺菌過程,瞬間溫度可以達到100℃以上,可想而知其中所含有的天然維C也會被破壞不少。
水果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如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等都流失了很多,到製成果汁時,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已經不到5%。
圖片來源:Google
另外,為了便於儲運,還要將純果汁進行濃縮,例如採用物理方法將果汁中的大部分水分除去,製成濃縮果汁。
在後續的生產中,再加入相同比例的水製成純果汁,即所謂的「濃縮還原果汁」。
圖片來源:Google
除了鮮榨果汁,如果是果汁含量僅有10%的果汁飲料,那麼維C含量就更低了。
而我們日常所見,宣稱富含維C的果汁飲品,其中的維C基本都為人工合成,既達不到食品中天然含有的維C效果,更不能代替健康飲食。
圖片來源:Google
一瓶果汁就有 75 克糖!
除了名不副實的「維生素C」含量,更讓人擔心的則是果汁的糖分,這些來自於水果的果糖,正是造成過度肥胖等疾病的隱形推手。
當那些誤以為果汁很健康的人們,心安理得地喝下大量果汁,結果卻只是喝下了大量糖,還有過多的熱量。
圖片來源:紀錄片《新鮮水果的冒牌貨》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款果汁的口味,基本取決於糖分的多少。蘋果汁、橙汁的含糖量在8%以上;而葡萄汁的含糖量甚至可高達15%~20%,是普通甜味飲料含糖量的2倍!
而商家們為了增加果汁的甜度,往往還會往果汁裡添加大量的糖。一杯純果汁下肚,就相當於「喝」進去了20克~40克的糖,而其中含有的卡路裡甚至比一罐可樂還要高。
圖片來源:紀錄片《新鮮水果的冒牌貨》
早在 2015 年,WHO(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就號召全世界人民要少吃糖、少吃糖、少吃糖,最好每天不超過 25 克。但卻少有人意識到,僅僅攝入一杯純果汁,其中就包含了20~40 克的糖,相當於吃了半碗米飯!
畢竟高糖的「健康飲品」果汁們,可以通過「有機」、「自然」等概念的模糊自身不健康的事實,就這樣成功地把自己「洗白了」。
圖片來源:紀錄片《新鮮水果的冒牌貨》
更令人擔心的是,水果中所含有的糖分,是一種被稱為「果糖」的特殊物質,人類的腦部、肌肉與其他組織,都無法直接利用果糖作為能量來源。
並且它在人體的代謝途徑也非常特別,只能在肝臟中進行。
圖片來源:Google
這些果糖會隨著血液流進肝臟,並全部在這裡代謝,其中一部分因此轉變成能量,多餘的則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尿酸、脂肪與膽固醇。
最後,經過一連串的化學作用,果糖成了甘油三酯,並以脂滴的形式,留在肝臟裡,形成脂肪肝。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為了減肥只吃水果,結果吃出了脂肪肝。
圖片來源:Google
2018年2月,權威醫學雜誌《細胞》子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找來 17個脂肪肝患者,給他們每天吃進 3114大卡 的超量食物,卻不給吃碳水(<30克)。
結果,短短2周時間,這些病人的甘油三酯就降了48.4%,肝臟裡的脂肪,也降了43.8%!
糖分雖然是人體必需的,但一旦過量,就會成為負擔。
當水果通過壓榨去除纖維後,果汁中的果糖可以更快地被吸收,突然上升的血糖,會引發胰腺分泌胰島素,長此以往,這類機制可能失效,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世界上90%的糖尿病都屬於這一類型,即主要由於體內糖分攝入過多而導致的。
攝取過多的糖分容易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還容易產生粉刺、溼疹等皮膚問題和發胖。而在導致發胖這件事上,果糖的「作用」尤其明顯。
圖片來源:Google
在人體的大腦迴路中,負責管理飢餓反應的地方,稱作下丘腦。當我們吃東西時,下丘腦會建立一條代謝反應路徑。
但果糖,偏偏會繞開這條反應路徑!當人體攝入過多果糖,無法接收信號的大腦並沒有感到飽,仍然在繼續攝入遠超身體所需的能量,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2007年的一項研究證實,攝入大量水果和果汁,會導致更高的胰腺癌患病率。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作為水果的狂熱愛好者,就一個典型的例子。
圖片來源:Google
因為太愛水果,喬幫主每天都會吃下大量的水果和果汁,後來有學者分析他的日常食譜,就發現果糖含量高得驚人。
而賈伯斯傳記電影《史蒂夫·賈伯斯:靈光乍現》的扮演者Ashton Kutcher,為了還原老爺子的真實生活狀態。在電影開拍前一個月,完全遵循賈伯斯的「全水果飲食」一個月,結果就在開拍前2天,因胰腺問題,被送進醫院。
當時僅35歲的Ashton,在面對媒體時提到:「我痛到不行,而且我的胰腺水平完全失去控制,這真的太嚇人了!」
無獨有偶,賈伯斯老爺子本人也正是因胰腺癌而離世。
「果汁跟可樂一樣是垃圾食品」
一項項的調查和數據都表明,果汁可能是一種隱藏得最深的「垃圾食品」,然而卻並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真相。
事實上早在2014年,英國《衛報》就曾報導,倫敦一所小學規定:果汁和碳酸飲料一樣,不被允許帶進校園,學生只能喝水。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因為這所學校的校長表示:果汁和可樂一樣是垃圾食品,孩子們應該吃水果代替果汁。而後BBC也發表調查成果,讓這種「健康食品果汁」走下神壇。
但顯然,媒體的呼聲早已被網際網路上泛濫的「果汁飲品」廣告遮蓋。
圖片來源:Google
為了避免未成年人超重,學校和家長都會控制或禁止孩子們喝碳酸飲料。然而在一項關於家長對果汁認知的研究中,三分之一的家長都認為它至少和水果一樣健康。
但事實的真相卻是:即使是鮮榨百分之百含量的「果汁」,也比普通糖水好不到哪兒去。
2018年,又有三名兒科教授在《紐約時報》上發文痛斥果汁帶來的危害。一項相關研究發現,早餐喝果汁的兒童超重或肥胖的概率是不喝果汁兒童的1.5倍。
文章標題:果汁真的一點都不健康,真的。
3名教授Erika R. Cheng、Lauren G. Fiechtner、Aaron E. Carrol
美國兒科協會(AAP)則在2017年拉出黑名單,明令禁止1歲以下的兒童喝果汁。
與完整水果果肉相比,果汁沒有任何營養優勢,哪怕是100%滅菌純果汁,對於新生兒乃至兒童的健康也可能帶來傷害。
圖片來源:AAP
一個完整的水果,比鮮榨的果汁能保留更多的纖維和營養,同時所含糖分比同樣重量的果汁要小得多,也健康得多。
但當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糖的危害」,卻很少有父母意識到孩子飲用果汁的危害!哪怕對於成年人來說,就算出於「減肥」、「瘦身」的目的,果汁也並不真的好用。
所以,請一定提醒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一天一杯奶茶你會胖成周杰倫,一天一杯果汁,也有可能哦。
本文版權歸精英說所有(ID: elitestalk)。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原題:肥胖的真相!BC揭露白領們鍾愛的鮮榨果汁正危及你的健康.
掃一掃,關注本公眾號!
腸菌與健康 microbiota & health
帶你了解腸道菌群與健康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