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太能「活」,兒子裝病苦等皇位26年,登基半年卻「真病」倒了

2020-12-26 家菜味

德宗自經憂患,務為姑息,不生除節帥。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軍情所與則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將賂,歸而譽之,即降旄鉞,未嘗有出朝廷之意者—杜黃裳

前言:

李唐王朝眾多的太子當中,其中有一位苦苦等了將近26年才登上了皇位,漫長的等待期間遭受的痛苦也是我們不能理解的,等了許多年的皇位僅僅做了8個月,便將皇位傳給了嫡子,最後成為了太上皇,度過了晚年。

▲唐代大明宮數字復原圖

01唐順宗李誦苦等26年繼承皇位

這個人就是唐順宗李誦,在古代權力最大,萬人敬重莫過於皇上,很多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不擇手段,不顧及兄弟手足之情,互相殘殺只為了繼承皇位。雖然在宮中皇位繼承是有著嚴格的制度,但是這些皇子根本不將這些制度放在眼裡。

▲唐順宗李誦坐像

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便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後才得以上位,自從有了這個先例,太子繼承皇位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當時的唐順宗李誦雖然苦苦等了26年才得以繼承皇位。在當時那種情況也應該慶幸了,畢竟那時候能順利繼承皇位的太子並不多。

▲唐德宗

02唐德宗李适登基後立太子

唐德宗李适生於天寶元年,在位期間被大臣稱之為「聖神文武皇帝」,38歲登基繼承皇位,登基後不久他便立嫡長子李誦為皇太子,當時的李誦只有19歲,剛剛做了父親。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父親唐德宗李适竟是唐朝最長壽的皇帝,在位26年於64歲駕崩於會寧殿。

▲唐德宗李适劇照

03兒子李誦意外中風

就在唐德宗李适駕崩的前一年,李誦突然中風,病情十分嚴重。唐德宗得知了兒子的病情心中十分難過,後來唐德宗病情加重,也心中也很惦記李誦的病情,但他得知後來李誦因中風不僅不能說話,也不能下床了,年邁的唐德宗心裡更是心痛不已。

▲李誦劇照

由於太子的病情嚴重,讓唐德宗擔憂他已經不能再承擔一國之君,但自己也沒有精力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皇位人選,況且當時太子李誦已經是朝廷大臣心中最佳皇位繼承人之一,只要他還健在哪怕是身體欠佳,那他也是當之無愧的皇位繼承人,再加上由於皇帝和太子的病情不斷的惡化,大唐當時的整個政治環境也是十分糟糕。

▲李誦

04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誦登基

一次在新春朝會上,眾多諸王都來宮中祝賀,李誦卻沒有來參加此宴。唐德宗未見太子李誦參加朝會,一度悲傷病情加重。唐德宗臨終前朝中所有大臣都在其床前侍奉,唯獨太子李誦的身體原因不在床前。唐太宗對太子十分的思念,一直哭泣久久不能平復,直到去世也沒有見太子李誦一眼。

▲唐朝官員劇照

唐德宗去世後讓朝廷大臣們都慌了,擔心太子李誦不能繼承皇位。卻沒想到太子李誦得知父親去世消息,癱瘓已久的身體竟然站了起來,隨後也就順利地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雖然繼承了皇位,但是由於中風的李誦身體狀態一直不好,苦等了26年的李誦在最後繼承了皇位,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本來想在位做一番大的事業,因為身體的種種原因,最終不得已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嫡子李春。

▲模仿的唐朝皇帝登基告天儀式

綜述:

「德宗好察而不明,是以致亂,而不自知其非。」太子李純登基後即為唐憲宗,與此同時身體欠佳的李誦做了太上皇,第二年李誦因病去世,享年46歲。苦等了26年繼承皇位卻上位8個月卻又宣布「內禪」,他的一生實在是讓人惋惜。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唐紀》《唐會要·卷一》《舊唐書·卷十二·本紀第十二》【圖片來源網絡】【文案編輯】夏之陌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 永琪如果多活幾年,會登基稱帝繼而改變清朝歷史嗎
    然而,歷史真實的永琪並不是一個唯情主義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乾隆皇帝最優秀的兒子。只可惜,乾隆皇帝命太長,而永琪命太短,註定了清朝歷史上不會有永琪這位皇帝,那麼,如果永琪不英年早逝的話,會不會登基稱帝從而改變清朝歷史呢?那麼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永琪會不會登基稱帝。
  • 國王外出旅遊,銀行卡突然被凍結,正要發怒時兒子打來電話:我登基了
    ,我已經完成登基了,現在我是卡達國的國王。也就是說哈利法被自己的兒子踹下了皇位,而且沒有安排自己下崗後的生活。 一切來的十分突然,而哈利法卻沒有任何能力反抗自己兒子的謀朝篡位,所以在1995年到2004年這段時間內,哈利法由於銀行卡被凍結,政治力量薄弱,所以不得不在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和歐洲等地流亡
  • 乾隆為何將親生兒子送給大臣?只因2個致命原因,他與皇位再無緣
    皇位繼承也是看運氣的,乾隆皇帝可能自己的運氣太好,早早就天命光環加身,不僅沒遇上什么九子奪嫡大戲,還沒遇上比自己出色的兄弟,輕輕鬆鬆就拿下了皇位。他的運氣並沒被自己的兒子繼承,與前面幾個人相比,皇四子永珹顯得格外悲劇。 熱播的乾隆後宮電視劇裡,永珹都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存在。永珹就是被父皇送出去的那個兒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因為履親王允裪(康熙帝十二子,乾隆叔叔)去世了,而且沒有留下子嗣,乾隆皇帝便打算挑個人去入嗣允裪一脈。
  • 為什麼總有人說漢武帝將皇位傳給了非親生的兒子劉弗陵呢?
    漢武帝去世時,是七十歲高齡的人,要知道西漢皇帝的平均壽命才38歲,而西漢人平均壽命才二十多歲(說法不一),漢武帝能活到古稀實屬不易。歲,在現在人眼中,六十多歲得子還算能接受,可是在古代,這簡直就是特大新聞,導致很多人懷疑,劉弗陵是不是漢武帝的親生兒子。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而且在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清朝的阿哥,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皇子,他們生存的政治環境其實相對來說很一般,不是說退一步就可以成為無憂無慮的藩王,不是說沒有繼承皇位就一定可以成為王爺,所以往往是想搏一搏,想奪嫡成功,繼承父親的皇位。
  • 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康熙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皇位呢?
    而且在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清朝的阿哥,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皇子,他們生存的政治環境其實相對來說很一般,不是說退一步就可以成為無憂無慮的藩王,不是說沒有繼承皇位就一定可以成為王爺,所以往往是想搏一搏,想奪嫡成功,繼承父親的皇位。
  • 雍正是怎麼登基的?篡位奪權?歷史學家:真實歷史比影視劇精彩
    第1種猜想人們判斷胤禛登基之前已經做好了打算,通過仔細的籌謀,造了一份假遺詔當上了皇帝。第2種猜想是康熙皇帝臨死前確實是傳位給胤禛,但是沒有留下讓人們相信的證據,然而從康熙朝代的言官記載下的書來看,胤禛還是非常有機會的。首先,康熙皇帝於1722年去世,大清王朝,從此失去了一位英豪。隨後胤禛在皇位之戰中,奪得勝利,成為皇帝。
  • 漢安帝為何踢開親兒子,把皇位傳給外人?東漢皇嗣為何總鬧么蛾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東漢十四帝的皇位傳承關係:1.劉秀,光武帝,開國皇帝,登基時30歲,62歲駕崩;2.劉莊,漢明帝,光武帝第五子,登基時29歲,47歲駕崩;3.劉炟,漢章帝,漢明帝第五子從以上列表明顯得出一個結論:東漢皇位傳承危機四伏!從第四代皇帝起,所有皇帝即位時都未成年,而且只有漢殤帝、漢衝帝、漢廢帝三位皇帝,是按照「父死子繼」的規則繼位。這其中,最離奇的就是漢安帝劉祜,在有一個親兒子劉保的情況下,居然把皇位傳給了宗室子弟劉懿。
  • 乾隆明明有17個兒子,為什麼非要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呢?
    乾隆兒子很多,但活過他的沒幾個,而且大多很平庸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這數量其實很多了,但是都知道乾隆可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活了89歲,這在古代屬於非常高壽了,所以他的兒子們大多很少有能活過他的。
  • 他當了18年太子,熬到兩鬢斑白父皇卻還沒死,說了一句話順利登基
    當然了,有不愛權力的,也有為了皇位而苦苦醞釀的,比如說接下來的這一位,宋孝宗的兒子趙惇。不少歷史學者認為,宋孝宗應該是南宋期間最有作為的皇帝,他整頓吏治,啟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重視農業生產,這些措施使得南宋煥發出一輪新的活力,而宋孝宗對於自己養父趙構的表現,同樣值得人們稱道。
  • 他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孫子還是皇帝,他卻只是一品官員
    說他牛,並不是因為他的執政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先是登上了帝位,然後被廢了,之後又再次登基為帝,除此之外,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他的母親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則天,他的弟弟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他的兒子還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還有他的侄子李隆基也是皇帝。
  • 乾隆最喜歡的兒子是哪一個?他為什麼會把皇位傳給皇十五子嘉慶?
    就這樣,十全寶寶臨終時所能見到的也就只深下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了,和一般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數量也差不多了。一、乾隆最喜歡的兒子都有誰?對於五阿哥永琪,乾隆的印象特別的好,並一度想立他為皇太子,無奈這永琪的身體狀況也非常差,經常生病,乾隆三十年的時候,永琪病的非常嚴重,為了能讓永琪保持好心情,早點恢復健康,於是乾隆破例將他封為榮親王,要知道榮親王這個王位是很特殊的,當年順治帝封他最疼愛的妃子董鄂妃的兒子為榮親王,可惜乾隆對永琪的喜愛程度,但這個王位沒有為永琪帶來好運,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乾隆三十一年三月永琪病逝了,享年二十六歲。
  • 26年前,小小的他哭著送別父親……如今他也倒在了禁毒前線
    26年前,小小的他哭著送別父親……如今他也倒在了禁毒前線 2020-12-19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是乾隆嫡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25歲便悽涼去世
    身為皇子,就必須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將來會不會繼承皇位。一般來說,皇帝都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這時往往會造成兄弟相殘,為皇位爭個頭破血流。按理來說,嫡子是最有機會的,畢竟古代嫡庶觀念很重,嫡子的地位就要高一大截。就比如明朝,朱元璋在《皇明祖訓》就明確規定,明朝必須採用「嫡長子繼承制」,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才能夠「立長」。
  • 他才是雍正最聰明的兒子,裝瘋賣傻一輩子,後代子孫都感謝他
    裝傻還是真聰明這件事一直都不好說,比如說劉阿鬥,有人會說他樂不思蜀其實很傻,但也有人說阿鬥其實非常的聰明,不然也活不下來。跟劉阿鬥一樣有一個人也是裝了一輩子的傻,不過他應該才是雍正最聰明的兒子,也正是因為他裝糊塗後世子孫也是非常的感謝他。這個兒子就是弘晝。
  • 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皙,為什麼乾隆時期能聚集眾多王公大臣謀反?
    康熙將弘皙帶進宮時,應該也是將他作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來培養的,但是由於弘皙的父親、太子胤礽不爭氣,康熙將胤礽的太子位子廢掉。有一種說法是,太子胤礽在第一次被廢時,康熙看著自己的孫子弘皙時,非常的為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父親失去了皇位繼承權,孫子肯定相應的也失去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可能。
  • 康熙最幸運的兒子,未捲入九子奪嫡,被封王拜將,悠閒活到58歲
    不過自古以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而眾多皇子對皇位的爭奪,就是擾亂江山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康熙因為孩子眾多,又出現了兩立兩廢太子之事,所以諸多皇子便對皇位有了覬覦之心,在康熙晚年出現了九子奪嫡事件。 當時絕大部分的皇子都參與到皇權的直接爭奪中,不過愛新覺羅·胤袐由於年齡太小,並未參與其中。
  • 宋真宗上位一波三折,來自父親的皇位潘多拉寶盒,故事、事故不斷
    ,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立太子」或者有合法的遺囑,宋真宗這裡雖說得到了自己父親的肯定,可無奈父親宋太宗的皇位「來歷不明」,所以宋真宗當時繼位從「根」上問題就很多。它其實就是宋朝初年趙氏皇族中的一個關於皇位繼承的潘多拉寶盒,不得不開,開了只有又「驚」又「喜」。
  • 如懿傳乾隆登基後第一個貴子是誰生的 永城結局是什麼
    如懿傳乾隆登基後第一個貴子是誰生的 永城結局是什麼  《如懿傳》中乾隆登基後的第一個「貴子」是誰生下來的?其實第一胎應該是玫貴人的,但是玫貴人因為被金玉妍和高晞月陷害,沒有生下來孩子,第二個就是儀貴人,也因為驚蛇案和硃砂的原因流產,這時候的嘉貴人金玉妍卻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