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Coffee)一詞源自衣索比亞的一個名叫卡法(kaffa)的小鎮,在希臘語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與茶葉、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植物。咖啡,也稱之為「珈琲」,在日本、臺灣、香港等地均有此叫法。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綠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裡面的果仁,再用適當的方法烘焙而成。
簡介:
「咖啡」(Coffee)一詞源自衣索比亞的一個名叫卡法(kaffa)的小鎮,在希臘語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與熱情」。茶葉與咖啡、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
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綠小喬木,原產於衣索比亞。熱帶、亞熱帶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長卵形,花白色,結深紅色漿果。有小果、中果、大果咖啡等。種子炒熟碾成粉可制飲料,有興奮作用。
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咖啡是由咖啡豆磨製成粉、用熱水衝泡而成的飲品。其味苦,卻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是西方人的主要飲料之一。它原產於非洲熱帶地區,如今在中國雲南、廣東等省亦有栽培,其種子稱「咖啡豆」,炒熟研粉可作飲料,即咖啡。
有知名品牌:高樂雅咖啡、象糞咖啡、麝香貓咖啡、藍山咖啡、阿里山瑪翡咖啡、圖蘭朵音樂咖啡、摩卡 (Mocha)、蘇門答臘曼特寧、夏威夷科納、巴西咖啡、哥倫比亞特級、肯亞AA、哈拉爾咖啡、瓜地馬拉安地卡、波多黎各堯科等。
外文名稱:
英文:coffee
法語:café
歷史:
起源
世界上第一株咖啡樹是在非洲之角發現的。當地土著部落經常把咖啡的果實磨碎,再把它與動物脂肪摻在一起揉捏,做成許多球狀的丸子。這些土著部落的人將這些咖啡丸子當成珍貴的食物,專供那些即將出徵的戰士享用。
當時,人們不了解咖啡食用者表現出亢奮是怎麼一回事——他們不知道這是由咖啡的刺激性引起的,相反,人們把這當成是咖啡食用者所表現出來的宗教狂熱。覺得這種飲料非常神秘,它成了牧師和醫生的專用品。對於咖啡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傳說故事。 最普遍且為大眾所樂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傳說有一位牧羊人,在牧羊的時候,偶然發現他的羊蹦蹦跳跳,仔細一看,原來羊是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子才導致舉止滑稽怪異。他試著採了一些這種紅果子回去熬煮,沒想到滿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後更是精神振奮,神清氣爽,從此,這種果實就被作為一種提神醒腦的飲料,且頗受好評。
古時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曬乾熬煮後,把汁液當作胃藥來喝,認為有助於消化。後來發現咖啡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由於伊斯蘭教規嚴禁教徒飲酒,於是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飲料,作為提神的飲料而時常飲用。十五世紀以後,到聖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陸續將咖啡帶回居住地,使咖啡漸漸流傳到埃及、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等國。咖啡進入歐陸當歸因於土耳其當時的奧斯曼帝國,由於嗜飲咖啡的鄂圖曼大軍西徵歐陸且在當地駐紮數年之久,在大軍最後撤離時,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內的大批補給品,維也納和巴黎的人們得以憑著這些咖啡豆,和從土耳其人那裡得到的烹製經驗,而發展出歐洲的咖啡文化。戰爭原是攻佔和毀滅,卻意外地帶來了文化的交和融合,這可是統治者們所始料未及的了。
西方人都熟知咖啡有三百年的歷史,然而在東方,咖啡在更久遠前的年代已作為一種飲料在社會各階層普及。咖啡出現的最早且最確切的時間是公元前8世紀,但是早在荷馬的作品(希臘詩人,生卒年有爭論,一較權威說法是生於公元前744年---譯者注)和許多古老的阿拉伯傳奇裡,就已記述了一種神奇的,色黑,味苦澀,且具有強烈刺激力量的飲料。公元10世紀前後,阿維森納(Avicenna, 980-1037,古代伊斯蘭世界最傑出的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學家,醫生,理論家等---譯者注)則用咖啡當作藥物治療疾病。還有一個源自5世紀的奇特故事,傳說一個葉門牧羊人看見一群山羊從一叢灌木上銜落色澤微紅的漿果,很快這些山羊變得焦躁不安,興奮不已,這個牧羊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一位修道士, 這位修道士將一些漿果煮熟,然後提煉出一種味苦,勁足的,能驅趕睏倦和睡意的飲料。
發展咖啡原產地衣索比亞西南部的咖法省高原地區,據說是一千多年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羊吃了一種植物後,變得非常興奮活潑,因此發現了咖啡。也有說法是由於一場野火,燒毀了一片咖啡林,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了周圍居民的注意。人們最初咀嚼這種植物果實以提神,後來烘烤磨碎摻入麵粉做成麵包,作為勇士的食物,以提高作戰的勇氣。不過這些傳說故事都缺乏歷史文件佐證,只出現於後世的旅遊傳記中,因此無從考證咖啡起源的真正原因。
直到11世紀左右,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教徒飲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認為這種飲料刺激神經,違反教義,曾一度禁止並關閉咖啡店,但埃及蘇丹認為咖啡不違反教義,因而解禁,咖啡飲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流行開來。咖啡Coffee這個詞,就是來源於阿拉伯語Qahwa,意思是「植物飲料」,後來傳到土耳其,成為歐洲語言中這個詞的來源。
但在西元15世紀以前,咖啡長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壟斷,僅在回教國家間流傳;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學和宗教上,回教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15世紀初開始有文獻記載咖啡的使用方式,並且在此時期融入宗教儀式中,同時也出現在民間做為日常飲品。因回教世界嚴禁飲酒,因此咖啡成為當時很重要的社交飲品。直到16、17世紀,透過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權荷蘭人的買賣輾轉將咖啡傳入歐洲,很快地,這種充滿東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鬱香氣迷魅的黑色飲料受到貴族仕紳階級的爭相競逐,咖啡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甚至產生了「黑色金子」的稱號,當時的貴族流行在特殊日子互送咖啡豆以示盡情狂歡,或是給久未謀面的親友,有財入袋、祝賀順遂之意,同時也是身分地位象徵。而「黑色金子」在接下來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藉由海運的傳播,全世界都被納入了咖啡的生產和消費版圖中。
我國上海已經成為了咖啡消費大市場,因為越來越多的職場白領、外籍人士,都喜歡在工作之餘飲用咖啡,並在很多的餐廳,都推出了下午茶業務,多數裡面都有咖啡,並且各國的咖啡在此都找到了各自的市場。
傳播:
從衣索比亞的牧羊人第一次發現咖啡,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這是充滿艱辛傳奇和豐富多彩的1500多年。
500年,牧羊人卡爾代第一個發現了咖啡的妙用。
525年,第一株咖啡樹在阿拉伯半島種植。
1475年,第一家咖啡屋在君士坦丁堡誕生。
1615年,咖啡從義大利的威尼斯傳入歐洲大陸。
1620年,咖啡傳入北美大陸。
1690年,咖啡傳入亞洲。
1723年,法國軍官得克魯把咖啡苗帶到了美洲。
1893年,咖啡種植在了肯亞和坦尚尼亞。
1902年,傳教士將咖啡種帶到雲南。
主要成分
1.咖啡因
有特別強烈的苦味,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心臟和呼吸系統。適量的咖啡因亦可減輕肌肉疲勞,促進消化液分泌。由於它會促進腎臟機能,有利尿作用,幫助體內將多餘的鈉離子排出體外。但攝取過多會導致咖啡因中毒。
2.丹寧酸
煮沸後的丹寧酸會分解成焦梧酸,所以衝泡過久的咖啡味道會變差。
3.脂肪
其中最主要的是酸性脂肪及揮發性脂肪。
4.酸性脂肪
即脂肪中含有酸,其強弱會因咖啡種類不同而異。
5.揮發性脂肪
是咖啡香氣主要來源,它是一種會散發出約四十種芳香的物質。
6.蛋白質
卡路裡的主要來源,所佔比例並不高。咖啡末的蛋白質在煮咖啡時,多半不會溶出來,所以攝取到的有限。
7.糖
咖啡生豆所含的糖分約8%,經過烘焙後大部分糖分會轉化成焦糖,使咖啡形成褐色,並與丹寧酸互相結合產生甜味。
8.纖維
生豆的纖維烘焙後會炭化,與焦糖互相結合便形成咖啡的色調。
9.礦物質
含有少量石灰、鐵質、磷、碳酸鈉等。
咖啡營養成分表
每100克咖啡豆中營養成分如下表所示
水分
1.2g
蛋白質
1.6g
脂肪
16g
糖類
1.7g
纖維素
9g
灰分
1.2g
鈣
120mg
磷
170mg
鐵
42mg
鈉
3mg
維生素B2
1.12g
煙酸
1.5mg
咖啡因
1.3g
單寧
8g
把10克咖啡溶於熱水中咖啡因含量為0.04克、單寧含量為0.06 克。
▌如果你懂咖啡,那就來和我們一起來分享,體會她的歡快……
▌如果你不懂咖啡,那也和我們一起來分享,多個朋友一起隨便聊聊,多些快樂……
▌如果你喜歡品源咖啡的內容就請加入我們,還可以點擊右上角,快速分享文章。
享受健康生活,每天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
如何分享好友及查閱: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如何訂閱品源咖啡微信:
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查公眾帳號--- 品源咖啡
官網:www.pycoffee.cn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