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21深度丨國產生物類似藥崛起:海外徵戰多點開花
繼8月在歐盟獲批上市之後,復宏漢霖旗下曲妥珠單抗在歐洲商業化逐漸落地。
據復宏漢霖方面稱,目前曲妥珠單抗(漢曲優)已在英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上市銷售。
7月29日,復宏漢霖與其合作夥伴Accord宣布,歐盟委員會已批准復宏漢霖自主開發和生產的曲妥珠單抗(HLX02,Zercepac)於歐盟上市,該藥獲得了原研藥在歐盟批准的所有適應症:1)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2)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3)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
復宏漢霖曲妥珠單抗由此成為首個成功登陸歐洲市場的「中國籍」單抗生物類似藥。
海外商業化落地
英國國家醫保基金主要由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管理,其中英格蘭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 England)為英國最大的NHS體系,服務人口約6600萬,佔全英國人口的80%以上。
歐盟獲批後,Zercepac贏得了NHS倫敦及周邊地區內公立醫院的採購競標,意味著該產品獲得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認可。
英格蘭國民醫療服務體系下設四個區域,一般來說,一個區域內大部分公立醫院的藥品採購主要由負責該區域的NHS體系統一進行招標。四個區域中,NHS倫敦及周邊地區(NHS London)管理著150億英鎊(約200億美金)的醫保基金,服務人口超過800萬,是英國最大的公立醫院採購區域,整個地區的總處方量大約能夠佔到整個英國處方量的10%左右。
贏得NHS倫敦及周邊地區的採購競標意味著Zercepac已經或者即將進入這一採購區內的公立醫院。
隨著商業化落地,復宏漢霖與Accord的合作也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近期復宏漢霖又授予Accord在美國及加拿大地區對該產品進行獨家開發與商業化的權益。
目前,復宏漢霖在國內上市了首個生物類似藥利妥昔單抗,首個中歐雙批的國產生物類似藥曲妥珠單抗,HLX03阿達木單抗與HLX04貝伐珠單抗上市註冊申請正在審評中,其中HLX03已獲得優先審評審批資格,有望於今年上市。
除此之外,國內布局生物類似藥的公司也不斷加速海外布局。
11月23日,信達生物宣布,其重組人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克隆抗體藥物阿達木單抗注射液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治療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這是其獲批的第4個適應症。該藥於2020年9月2日獲得NMPA上市批准,獲批的3個適應症為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
6月19日,信達生物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藥物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和轉移性結直腸癌。
2020年1月,信達生物將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的美國和加拿大商業化權益授權給Coherus BioSciences公司,Coherus計劃於2020年底至2021年初向美國FDA遞交生物製品許可證申請(BLA)(具體時間取決於FDA審批進展),並在獲批後開始商業化銷售。根據協議條款,Coherus還將擁有在美國和加拿大開發、商業化信達生物的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的非排他性優先選擇權。
根據該協議條款,Coherus將就IBI305的商業化權益支付信達生物首付款、裡程碑付款四千五百萬美元。另外,基於IBI305未來的銷售情況,Coherus還將支付信達生物雙位數百分比的銷售分成。當IBI301被Coherus優先選擇時,其享受的付款條款將與IBI305一致。
徵戰海外
8月24日,百奧泰生物製藥和百濟神州宣布雙方已就百奧泰的BAT1706,一款在研安維汀(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籤訂了一項在中國的授權、分銷、供貨協議。
這是繼信達生物之後,另一家手握PD-1藥物的公司加入生物類似藥市場「大戰」。
百濟神州與百奧泰雙方公告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於近日受理了百奧泰就BAT1706遞交的生物製劑許可證申請(BLA)。貝伐珠單抗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和轉移性結直腸癌。
百奧泰將獲得一筆首付款,並在達到註冊及商業化裡程碑後有資格獲得付款,累計至多1.65億美元。此外,百奧泰還將有資格獲得未來產品兩位數比例的淨銷售額分級特許權使用費。百奧泰此前有阿達木單抗類似藥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克羅恩病和葡萄膜炎。
除了創新藥,生物類似藥是近兩年中國醫藥市場上的熱門話題。
生物類似藥是指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已獲準上市的參照藥(原研生物藥)具有相似性的治療性生物製品。在做到與原研生物藥一樣安全、有效的情況下,生物類似藥的一大優勢是價格。
根據美國FDA下屬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CDER)發布的新藥批准報告,2019年CDER批准了十個新生物仿製藥,「這將進一步幫助創造競爭,增加患者使用率並可能減少重要生物藥物療法的費用。」
不同於小分子化學藥的仿製,生物類似藥的開發要複雜得多。由於製造工藝和分子本身的特點,生物大分子藥很難做到和原研藥結構和功能完全相同,只能做到相似,因此被稱為生物類似藥。歐盟、美國、中國和WHO分別給出了生物類似藥的定義,儘管描述不完全相同,但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生物類似藥的三個重要方面: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從2019年初第一個生物類似藥利妥昔單抗上市開始,國內目前已有多個生物類似藥上市,包括百奧泰的阿達木單抗(格樂立)、海正生物的阿達木單抗(安健寧)、齊魯製藥的貝伐珠單抗(安可達),以及信達生物的貝伐珠單抗(達攸同)和阿達木單抗等。
與創新藥相似,生物類似藥在國內的發展也是「十年磨一劍」。繼美國和歐洲之後,類似PD-1/L1藥物的布局方面,中國市場也成為目前生物類似藥研發管線最多的國家。除卻製藥公司們不斷布局研發管線,2020年以及未來十年,全球大藥廠的生物製劑不斷面臨專利到期的局面,給生物類似藥提供了更多的市場空間和機會。
自2018年6月至今,先後有16個國產生物類似藥遞交上市申請;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之後,有5個以原研為參照藥、按照生物類似藥途徑研發和申報生產的產品。激烈的競爭不可避免,在研發創新、品種選擇、卡位上市和後續商業化銷售、渠道、產能、價格等方面,國內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一樣多。
諮詢機構IQVIA預計,隨著生物藥專利的到期和大量生物類似藥的上市,全球生物類似藥將在2020年達到約3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國的生物藥及生物類似藥市場份額約佔全球的1%,在研藥物項目數量位居全球第一,且多集中在腫瘤和免疫疾病領域,預計到2030年,中國抗體類生物類似藥銷售額將達到42億美元,佔到該類藥物總銷售額的35%。
國內藥企的生物類似藥研發布局集中在阿達木單抗、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等「知名大品種」上。6月,正大天晴提交的阿達木單抗上市申請獲CDE受理,成為國內第6家提交修美樂生物類似藥上市的企業。其他包括復宏漢霖、信達生物、康寧傑瑞、神州細胞、海正藥業、齊魯製藥、麗珠藥業、三生國健、雙鷺藥業、華蘭基因等一大批企業紛紛入場。
2019 年全球阿達木單抗、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4款暢銷藥物銷售總額達387.6億美元,較同期下降 4.3%。這四款藥物在國內銷售總額也將近50億元,同比增長近40%。
除了國內市場,未來中國生物類似藥企業可能還要徵戰海外。
IQVIA數據顯示,根據未來十年(2020-2029)市場專有權到期 (LOE)的生物分子,生物類似物最大的機會將出現在2022-2023年和2028-2029年,修美樂(Humira)和可瑞達(Keytruda)在美國的上市,將大大推動生物類似物的市場增長。
未來10年裡,得益於這些「爆款」產品,美國市場的潛力大大增加,將是未來十年的「掘金地」,進軍美國市場無疑是全球生物類似物藥企開疆闢土的方法之一。這場爭奪戰將由不同類型的企業打響。未來10年,將會有大規模的多元化產品上市。IQVIA認為,亞洲藥企,尤其是印度和中國的藥企,將尋找機會使他們的生物製劑達到出口標準,並主要通過準入合作關係,打開市場,開展業務,其成本將比西方和大型跨國公司低很多。雖然這些公司的產品僅對部分人有吸引力,但是他們有機會在幾乎沒有競爭壓力的情況下進入市場,從而獲得更高的溢價。
(作者:盧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