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0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 年度藥品審評報告》,總結 2019 年藥品審評審批成果。
2019 年是藥品監管法律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新制定的《疫苗管理法》是世界首部綜合性疫苗管理法律,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是近 20 年來的一次全面修訂,為鞏固和推進藥品審批審批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這一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局)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推動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一、藥品註冊申請受理情況
2019 年,藥審中心受理新註冊申請 8082 件(含器械組合產品 5 件,以受理號計,下同),其中需技術審評的註冊申請 6199 件(含 4907 件需藥審中心技術審評和行政審批的註冊申請),直接行政審批(無需技術審評,下同)的註冊申請 1878 件。
藥審中心受理的 8077 件藥品註冊申請中,化學藥註冊申請受理量為 6475 件,佔 2019 年全部註冊申請受理量的 80.2%,2016-2019 年各類藥品註冊申請受理情況詳見圖 1。
2019 年,受理需技術審評的註冊申請 6199 件,較 2018 年增加 11.21%,其中化學藥註冊申請為 4937 件,較 2018 年增長了 10.72%,佔 79.64%;中藥註冊申請 257 件,較 2018 年降低了 14.33%;生物製品註冊申請 1005 件,較 2018 年增長了 23.3%。2016-2019 年需技術審評的化學藥、中藥和生物製品註冊申請受理情況詳見圖 2。
藥審中心受理 1 類創新藥註冊申請共 700 件(319 個品種),品種數較 2018 年增長了 20.8%。其中,受理 1 類創新藥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 302 個品種,較 2018 年增長了 26.4%;受理 1 類創新藥的新藥上市申請(NDA)17 個品種,較 2018 年減少了 8 個品種。
國產創新藥受理情況
藥審中心受理國產 1 類創新藥註冊申請 528 件(244 個品種),其中受理臨床申請 503 件(228 個品種),上市申請 25 件(16 個品種)。按藥品類型統計,化學藥 401 件(144 個品種),生物製品 127 件(100 個品種),創新藥的適應症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抗感染和消化系統疾病領域。
進口創新藥及原研藥受理情況
藥審中心受理 5.1 類化學藥進口原研藥註冊申請 157 件(92 個品種),受理 1 類進口創新藥註冊申請 172 件(75 個品種),創新藥的適應症主要集中在抗腫瘤、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疾病領域。
各類註冊申請受理情況
2016-2019 年化學藥 IND 申請、NDA 和一致性評價等註冊申請受理情況詳見圖 4。
在化學藥 IND 申請中,受理國產化學藥 IND 申請 444 件,受理進口 IND 申請 250 件。國產化學藥 IND 申請的適應症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消化系統和抗感染藥物領域,進口 IND 申請的適應症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抗感染藥物和神經系統領域。
中藥註冊申請受理情況
藥審中心受理中藥註冊申請 423 件,其中受理中藥 IND 申請 17 件,受理中藥 NDA 3 件,受理中藥 ANDA 3 件。2019 年中藥各類註冊申請受理情況詳見圖 7。2016-2019 年中藥 IND 申請、NDA 和 ANDA 受理情況詳見圖 8。
生物製品註冊申請受理情況
藥審中心受理生物製品註冊申請 1179 件,其中受理生物製品 IND 申請 310 件,較 2018 年增長了 4%;受理生物製品 NDA 124 件(預防用 NDA 7 件,治療用 NDA 117 件),較 2018 年增長了 45.9%。2019 年生物製品各類註冊申請受理情況詳見圖 9。2016-2019 年生物製品 IND 申請和 NDA 受理情況詳見圖 10。
二、藥品註冊申請審評審批情況
2019 年藥審中心實現了中藥、化學藥、生物製品各類註冊申請按時限審評審批率超過 90%,基本完成了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44 號,以下簡稱 44 號文件)確定 2018 年實現按規定時限審批的工作目標。
2019 年完成審評審批的註冊申請共 8730 件(含器械組合產品 5 件),其中完成需技術審評的註冊申請 6817 件(含 4075 件需藥審中心技術審評和行政審批註冊申請),完成直接行政審批的註冊申請 1908 件。2019 年底在審評審批和等待審評審批的註冊申請已由 2015 年 9 月高峰時的近 22000 件降至 4423 件(不含完成審評因申報資料缺陷等待申請人回復補充資料的註冊申請),鞏固了 44 號文件要求解決註冊申請積壓的改革成效。
2019 年 4423 件在審評審批和等待審評審批的註冊申請中,啟動審評 3334 件,審評結束等待核查 450 件,處於暫停審評計時等待關聯品種(290 件)、等待申請人核對質標說明書包裝標籤工藝(235 件)、等待檢驗報告(36 件)等情況中的任務共 639 件。
完成技術審評的 6817 件註冊申請中,中藥註冊申請 300 件,生物製品註冊申請 1104 件,化學藥註冊申請為 5413 件,化學藥註冊申請約佔全部審評完成量的 79%。
1908 件藥審中心直接行政審批註冊申請平均審批時限為 9.9 個工作日,其中有 1905 件在法定的 20 日時限內完成,全年平均按時限完成率為 99.8%。
根據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原總局)《關於解決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食藥監藥化管〔2016〕19 號)和《關於鼓勵藥品創新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食藥監藥化管〔2017〕126 號),2019 年藥審中心將 253 件(按通用名計 139 個品種)註冊申請納入優先審評程序,同比降低 19.2%,其中兒童用藥和罕見病用藥 52 件。
三、重點治療領域品種
抗腫瘤藥物:
甲磺酸氟馬替尼片,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小分子 Bcr-abl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適用於治療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成人患者,本品獲批上市為此類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選擇。
達可替尼片,為第二代小分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適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與第一代 EGFR-TKI 相比,本品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為此類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手段。
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膠囊,為一種高選擇性的多聚腺苷 5' 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創新藥物,適用於鉑敏感的復發性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鉑化療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後的維持治療,本品獲批上市為此類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地舒單抗注射液,為核因子 κ B 受體激活因子配體(RANKL)的全人化單克隆 IgG2 抗體,適用於治療不可手術切除或者手術切除可能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骨巨細胞瘤,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本品獲批上市填補了此類患者的治療空白,滿足其迫切的臨床需求。
達雷妥尤單抗注射液,為全球首個抗 CD38 單克隆抗體,也是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首個單克隆抗體,適用於治療既往經過蛋白酶體抑制劑和免疫調節劑治療後無藥可選的多發性骨髓瘤,本品獲批上市為此類患者帶來了治療獲益。
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為國內首個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注射液,同時也是國內首個上市的生物類似藥,適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本品獲批上市提高了此類患者的臨床可及性。
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為國內首個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適用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本品獲批上市將提高該類藥品的可及性。
抗感染藥物:
格卡瑞韋哌侖他韋片,為全新的抗C肝固定組合複方製劑,適用於治療基因 1、2、3、4、5 或 6 型慢性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無肝硬化或代償期肝硬化成人和 12 歲至 18 歲以下青少年患者,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本品針對全基因型在初治無肝硬化患者中的治療周期可縮短至 8 周,其獲批上市將進一步滿足臨床需求,為C肝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
索磷韋伏片,為索磷布韋、維帕他韋、伏西瑞韋 3 種成分組成的固定複方製劑,適用於治療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本品可為全基因型既往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失敗的C肝患者提供高效且耐受的補救治療方案,填補了臨床空白。
拉米夫定替諾福韋片,為拉米夫定和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的固定劑量複方製劑,適用於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1(HIV-1)感染,屬國內首個仿製藥。拉米夫定片和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的聯合治療方案為臨床抗 HIV 的一線治療方案,本品獲批上市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注射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鈉,為新型 β - 內醯胺酶抑制劑,適用於治療複雜性腹腔內感染、醫院獲得性肺炎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以及在治療方案選擇有限的成人患者中治療由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本品獲批上市可解決日益突出的耐藥菌感染所帶來的巨大挑戰,滿足了迫切的臨床治療要求。
循環系統藥物:
波生坦分散片,為我國首個用於兒童肺動脈高壓(PAH)的特異性治療藥物,屬兒童用藥且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PAH 是一種進展性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國內尚無針對兒童 PAH 患者的特異性治療藥物,本品為針對兒童開發的新劑型,其獲批上市解決了兒童 PAH 患者的用藥可及性。
風溼性疾病及免疫藥物:
注射用貝利尤單抗,為一種重組的完全人源化 IgG2 λ 單克隆抗體,適用於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動的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成年患者,是全球近 60 年來首個上市用於治療 SLE 的新藥。目前 SLE 治療選擇不多,本品獲批上市滿足了 SLE 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為國內首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適用於治療成年患者的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本品獲批上市將提高該類藥物的臨床可及性,有效降低患者經濟負擔。
神經系統藥物:
拉考沙胺片,為新型抗癲癇藥物,適用於 16 歲及以上癲癇患者部分性發作的聯合治療,屬國內首個仿製藥,本品獲批上市提高了此類患者的用藥可及性,方便患者使用。
咪達唑侖口頰黏膜溶液,為國內首家治療兒童驚厥急性發作的口頰黏膜溶液,屬兒童用藥。小兒驚厥常為突然發作,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直腸給藥等給藥方式較為困難,口頰黏膜給藥方式可彌補上述給藥途徑的不足,本品獲批上市為此類患者提供了一項新的更便捷的給藥方式。
鎮痛藥及麻醉科藥物:
水合氯醛灌腸劑,適用於兒童檢查 / 操作前的鎮靜、催眠,以及監護條件下的抗驚厥的中樞鎮靜藥物,屬首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品種。本品是適合兒童應用的劑型,其獲批上市填補了國內兒童診療鎮靜用水合氯醛製劑無上市品種的空白,滿足我國兒科臨床迫切需求。
皮膚及五官科藥物:
本維莫德乳膏,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創治療銀屑病藥物,具有全新結構和全新作用機制,適用於局部治療成人輕至中度穩定性尋常型銀屑病。本品獲批上市為臨床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安全有效治療藥物選擇。
司庫奇尤單抗注射液,為我國首個白介素類治療中至重度銀屑病藥物,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與 TNF α 類藥物相比,本品療效更好,其獲批上市為此類患者提供了一種新作用機制的藥物選擇。
罕見病藥物:
依洛硫酸酯酶 α 注射液,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用於治療罕見病 IVA 型黏多糖貯積症(MPS IVA,Morquio A 症候群)的酶替代治療藥物,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黏多糖貯積症是是嚴重危及生命且國內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本品獲批上市填補了我國此類患者的用藥空白。
注射用阿加糖酶 β,為治療罕見病法布雷病的長期酶替代療法藥物,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法布雷病是嚴重危及生命且國內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已列入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本品獲批上市填補了國內此類患者的治療空白。
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用於治療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藥物,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本品有效解決了我國脊髓性肌萎縮症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臨床用藥急需。
依達拉奉氯化鈉注射液,適用於治療罕見病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本品有效解決了目前我國 ALS 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臨床用藥急需。
預防用生物製品(疫苗):
13 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首個國產肺炎球菌結合疫苗,適用於 6 周齡至 5 歲(6 周歲生日前)嬰幼兒和兒童,預防 1 型、3 型等 13 種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品是全球第二個預防嬰幼兒和兒童肺炎的疫苗,其上市提高了該類疫苗的可及性,可更好的滿足公眾需求。
重組帶狀皰疹(CHO 細胞)疫苗,適用於 50 歲及以上成人預防帶狀皰疹,屬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品種。隨著年齡增長,帶狀皰疹患病風險升高,且其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國內缺少對該疾病的有效預防和治療手段,本品獲批上市進一步滿足了公眾特別是我國老齡患者的臨床用藥需求。
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大腸桿菌),為首個國產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適用於 9~45 歲女性預防由 HPV16/18 引起的相關疾病,9~14 歲女性也可以選擇採用 0、6 月分別接種 1 劑次的免疫程序。本品可進一步緩解國內 HPV 疫苗的供需緊張,有助於滿足我國女性對 HPV 疫苗的臨床需求。
中藥新藥:
芍麻止痙顆粒,為白芍、天麻等 11 種藥味組成的新中藥複方製劑,屬兒童用藥,可治療抽動 - 穢語症候群(Tourette 症候群)及慢性抽動障礙中醫辨證屬肝亢風動、痰火內擾者。本品可明顯改善患兒的運動性抽動、發聲性抽動,以及社會功能缺損,精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於已上市藥品之一的陽性藥鹽酸硫必利片,為患兒尤其是輕中度患兒提供了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滿足患者需求和解決臨床可及性。
小兒荊杏止咳顆粒,為荊芥、苦杏仁等 12 種藥味組成的新中藥複方製劑,屬兒童用藥,具有 " 疏風散寒、宣肺清熱、祛痰止咳 " 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化熱的輕度支氣管炎。本品在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狀改善和中醫證候、疾病癒顯率等方面具有明顯療效,不良反應較少,為急性支氣管炎小兒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四、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加快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審評:繼續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落實加快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審評要求,提高公眾用藥可及性,在確定了第一批 48 個品種名單的基礎上,藥審中心組織專家遴選臨床急需新藥品種,梳理確定第二批 26 個品種名單。
2019 年藥審中心批准了 16 個用於治療罕見病的、臨床急需的藥品,較 2018 年增長了 60%,均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審評工作,罕見病藥品在 3 個月之內完成審評,其他臨床急需藥品在 6 個月之內完成審評,大大縮短了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在我國上市的時間差距。目前已有 26 個品種批准上市或完成審評,14 個品種正在進行技術審評,6 個品種正在整理資料準備申報上市,11 個品種正在整理資料且尚未提出註冊申請,11 個品種暫無申報上市計劃,6 個品種暫無法與持有企業取得聯繫。
實臨床試驗期間風險管理:2019 年藥審中心接收到來自 164 家國內外研發企業、涉及 432 個試驗藥物的臨床試驗期間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個例報告 117140 份(涉及病例 43131 例),其中中國境內 SUSAR 個例報告為 11062 份(涉及病例 3166 例);自 2019 年 4 月 26 日開通了研發期間定期安全性更新報告(DSUR)的電子提交路徑以來,已接收報告 585 份。
五、2020 年重點工作安排
2019 年,藥品審評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藥審中心的人員結構和能力還不能滿足藥物研發創新的需要,實現審評能力的現代化仍是擺在審評隊伍建設面前的艱巨任務;二是隨著 " 兩法一辦法 " 的落地實施,大量的配套文件、系統等調整工作有待儘快完成,在更高審評標準的要求下,保障審評質量和效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三是審評信息公開力度、面對面溝通交流會議承接能力等與申請人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