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記得多年前曾經在《辣媽正傳》裡看過這樣一個片段:報刊雜誌主編李木子在她生孩子之前,她對剖腹產的位置、長度都做了精準的分析,並且還畫了圖紙,告知主刀醫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要求來。
可是呢?因為寶寶突然胎心異常,時間緊迫為了胎兒的安全考慮,沒有到之前預約的醫院進行生產,而是在就近的醫院進行緊急剖腹產。那麼對於之前規劃的剖腹產怎麼切也就無從執行了,後採用了豎切的方式進行生產,才得以母子平安。
剖腹產橫切還是豎切,得按照「執行規則」
電視劇中的情節多少帶有一定的色彩,也許並沒有這麼誇張,但自然分娩屬於生理的一個過程,而剖腹產則屬於手術。
既然是手術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這其中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所以如何切傷口並不是按照產婦的意願來,而是按照規則來執行。
對於剖腹產手術來說我們常見的都是橫切,只有極少數的產婦會採用豎切的方式來生產,到底是橫切還是豎切,這得看情況。
橫切---絕大多數的產婦都會採用橫切的方式進行生產,橫切和豎切相比更容易恢復,讓孕媽遭受的痛苦更少一點。豎切---採用豎切的方式大多數都處於緊急的情況,比如肚子裡的寶寶胎心異常、缺氧或臍帶脫垂等等,為了能夠更快的讓胎兒出生才會選用豎切。剖腹產橫切和豎切,有利有弊要看清
1)刀口的位置不一樣,美觀程度大不相同
剖腹產橫切的位置在恥骨上方3-4釐米的位置,切口的長度大約為10-15cm,這樣切出來的傷口位置符合皮膚的紋理走向,和腹部的褶皺一致,而且更小容易隱藏,這樣就不影響穿比基尼。
豎切的話開口尺度要比橫切的長一些,位置在肚臍與恥骨聯合的正中線,長度大約在15cm左右。和橫切相比它的位置較為突出非常的明顯,後期恢復後就像一條蜈蚣一樣趴在肚子上,非常的難看。
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講,誰也不願意自己的肚皮上挨一刀,但是如果非挨一刀不可的話,那切口小、後期恢復看起來比較美觀的話還是橫切的好。
2)刀口的方向不一樣,痛感也會有差異
對於橫切的剖腹產手術來講,因為按照皮膚的紋理走向來,張力小,這樣在術後疼痛感就會較輕。
豎切的傷口面積切口較大,同樣的呼吸走路豎切疼痛要比橫切來得更猛一些,此外還會增加發生脂肪液化或者感染的風險。
3)橫切、豎切關係產後的恢復和併發症
橫切因為手術時間較長,在產口恢復很容易造成傷口粘連和併發症,而且發生疤痕妊娠的機率非常大。
豎切可以有效的縮短手術時長,及時的幫助寶寶出生,而且因為視野開闊更助於觀察產婦的子宮和卵巢情況,不易出現傷口粘連的現象,並且有效地降低了疤痕妊娠的機率,方便二胎寶寶的出生。
事實上,豎切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讓胎兒快速娩出,對於存在風險的胎兒來說,豎切可以為胎兒搶奪時間,這樣就可以保證他們順利健康的出生。
剖腹產不論是橫切還是豎切,傷口護理要謹慎
因為剖腹產手術的傷口比較大,所以恢復起來時間也會比較上一些,表皮傷口在術後1周即可拆線,完全恢復大約需要6周左右的時間。
如果傷口護理的較好,就可以有效縮短恢復周期,所以在產後護理上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否者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剖腹產傷口護理的注意事項:
剖腹產傷口要經常換藥,並且保證傷口的清潔和乾燥,不要用熱水清洗傷口;剖腹產手術在休息的時候最好側臥腿部微微彎曲,減少腹壁的張力;剖腹產手術在拆線後要避免劇烈運動,手術多走動,避免傷口粘連;剖腹產手術兩周以內,不要讓腹部的切口沾水,在沒有排乾淨惡露之間禁止盆浴。如果在手術後,傷口出現局部的紅腫、發熱、疼痛的現象時就要特別注意,如果持續時間較長或傷口出現不明分泌物時,就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避免加重傷口惡化。
小編有話說:其實,自然分娩是最好的生產方式,如果因為一些其它原因只能採取剖腹產生產時,一定要多聽取醫生的建議,切不可強制要求手術細節。
對於胎兒和產婦來說,沒有什麼比母子平安這四個字更重要了。
寶媽們,你們的剖腹產是橫切還是豎切呢?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