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熱點赤道"↑免費訂閱本刊
正文共: 1692字 7圖
預計閱讀時間: 5分鐘
文 | 達兮鯨句
策劃/選題:彭朵爾/弗Z
版式:朵雨瑄/達兮│校稿:夢馬騎鯨/小耳朵
1月9日,李子柒在個人youtobe發布了一則視頻,李子柒在視頻裡做了一次泡菜,可許多韓國網友看到後卻留言說:「泡菜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
對於韓國網友的反應,中國網友紛紛反唇相譏
網友一:韓國人的正常反應。我先喊一句,李子柒是中國的。
網友二:泡菜又不是多好吃,國內完全是因為淹菜的種類和方法太多了,泡菜變得毫無特色並且被其他醃菜取代暗淡而已,韓國真的抱個泡菜當寶了
網友三:四川泡菜和韓式泡菜是一個東西嗎?這簡直就像法國人和俄國人在討論法棍和列巴是不是一個東西一樣讓人啼笑皆非。
網友四:泡菜只是中國眾多鹹菜的一種做法,其品種非常繁多,尤其是農村大媽的拿手好戲,並且她們從來就不保守,每有鄰裡詢問都不厭其煩親口傳授,某國也只是學了些許皮毛,竟然當做國粹,可見其餐飲文化極其落後,這裡歡迎你們前來學習借鑑,這兒不但不保守,還講讓你大開眼界,明白不光是白菜,什麼蘿蔔、洋姜、蔓菁、丕藍、介肉疙瘩……都能泡。
一種韓國網友們覺得「是韓國的、且只能是韓國的」
類似的「搶別國文化,強說是韓國」的事情,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幹了。
因為過去厚臉皮的事情幹多了,對於他們這次非要說「泡菜是韓國的,李子柒不能做」這事兒,中國網友們倒是見怪不怪了。
而這次李子柒僅僅只是發布了一條製作泡菜的視頻,視頻當中她並無任何出格言論,卻觸動了韓國網友的敏感神經,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不過,調侃歸調侃,該計較還是要計較的。
因為很多傳統文化,要是我們自己不積極、不計較,很有可能一不留神,就真的成了「韓國文化」了。
2006年,韓國人打算用中國人傳承了幾千年的「風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對於韓國專家厚顏無恥的申報行為,最終中國古建築學家王其亨拿出「風水」在中國最早的、距今三千多年的原始文件,力爭力辯,阻止了這場鬧劇。
如果我們給韓國網友普及一下,韓國泡菜的確從中國傳入。
就在前不久,作為世界產品與服務指導方針制定者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了一份報告,承認中國將主導制定「泡菜行業國際標準」,這無疑確立了中國在泡菜領域的「正統」身份。
據網友提供的資料顯示,東漢末期的古書中就提到了「菹」,詳細說明了「菹」是利用乳酸發酵蔬菜,這就是泡菜的雛形,據民間傳說,「菹」是在三國時期傳入樂浪郡(今朝鮮半島中北部)。
而韓國關於泡菜的最早記載則是類似「鹽漬」的鹹菜,這種「鹽漬」鹹菜與中國傳統的泡菜工藝相似。
如今韓國網友口口聲聲稱是「國產」的辣白菜則是在17世紀辣椒傳入朝鮮半島後才出現的,也就是說,韓國的泡菜工藝源於中國,在美洲辣椒的「加持」與當地居民的「改良」下,最終演變成了如今韓國人引以為豪的所謂「韓國泡菜」。
但即便韓國人不承認這段歷史,如今韓國人餐桌上少不了的泡菜卻依然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種考證,對於追溯到歷史是有意義的,但如果指望改變現實的文化圖景與認知,往往會比較乏力,因為文化本身自帶一種「跨地域屬性」。
這就讓人想起前段時間關於河北的一個段子,說河北有名的小吃是「正宗安徽板面」,而很多安徽人卻沒有吃過,安徽板面在河北發揚光大。我們追根溯源,當然可以說這道小吃起源於安徽,但卻絲毫無法改變河北人民對它的喜愛、改造、傳承。
我們有嚴肅的歷史證據可以證明韓國泡菜從中國傳入,但這恐怕也絲毫不會影響韓國人對泡菜的喜愛、改造,甚至引以為豪。
最後,達兮想提醒一下韓國網友,文化交流,其實就是讓人們打開眼界,不要把在井裡看到的天空中就誤認為是世界。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人們都會有神形相似的文化偏愛,世界如此廣闊、文化如此燦爛,心胸太過狹隘,看待文化現象是會渾身難受的。
文化會塑造自豪,但有時候也會反向形成偏狹,因此,我們才更需要文化交流,去打破認知的閉環。
聲明:本文由「熱點赤道」公眾號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