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在安置點成了村幹部丨普安縣茶源街道納茶社區...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劉剛,是普安縣茶源街道納茶社區一名普通的村幹部,也是一名搬遷戶。

每天,我的工作就是在納茶社區居委會的領導下,處理搬遷群眾的大小事務。每天,我開展人口普查登記、為貧困群眾申請民政低保等工作,將茶源街道的各項惠民政策和文件精神宣傳到搬遷群眾中去。為到搬遷地檢查工作的各級領導當好嚮導,我負責村活動室的各種材料報送、資料整理、數據匯總、搬遷核查等工作。

這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在近兩年時間裡是我每天的全部。我熱愛這份工作,它不僅僅是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還是我人生的意義所在。但是,在幹這份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江西坡鎮高潮村潘家田組的貧困戶。

我家6口人。我與妻子在家種植茶葉。農閒時,我在附近打點零工。我們就這樣養育著四個孩子。他們其中一個就讀高三,一個就讀初中,老大和老二則剛踏出校門。我們一家6口擠在狹窄且破爛的房子裡,加上我哥哥家情況特殊,贍養老人的負擔也在我肩上,我的生活非常艱辛。高潮村委會了解我家的基本情況和居住環境後,將我一家識別為貧困戶,他們幫我孩子申請了教育資助,還動員我入股合作社參與分紅。在這些政策的幫助下,我的經濟壓力逐漸被減輕了。

美麗的安置點

後來,我又碰到易地搬遷的大好時機,村裡面的領導到我家宣傳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他們帶領我到茶源街道實地查看新修建的搬遷住房。當看到一棟棟潔白整齊的住房聳立著,周圍車來車往,小區裡面綠植遍地、鮮花盛開時,我立馬答應了村領導搬遷。國家修建了這麼好的房子,我還有什麼不樂意的呢?就這樣,我們一家6口人搬到了茶源街道。

2017年,搬遷入住後,我家變化了很多。房間寬敞明亮了,衛生環境變好了,我就近發展產業種植茶葉方便了,孩子們回來也不用擠在一起睡了。2018年初,高潮村包村領導到我家關心我的搬遷生活時,向納茶社區推薦了我去當人口主任。就這樣,我在納茶居委會學習一段時間後,榮幸地被聘為一名光榮的村幹部。

從需要幫助到幫助別人的轉變,我收穫了太多太多。工作上遇到搬遷後悔的群眾,我就向他們講述我的搬遷故事;遇到不理解政策的貧困戶,我就耐心和他們解釋相關惠民政策。從需要幫助到幫助別人,從被動接受惠民者當場到主動推動政策落地生根,我想,扶貧的意義就在於此。我們每一個貧困戶家庭都應積極向上,在享受國家政策的同時反哺社會。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富強起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義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終於有點家的樣子了」丨普安縣九峰街道板橋...
    我叫李成德,今年68歲,是黔西南州普安縣九峰街道板橋社區十一組的村民,因為缺少勞動力,沒有收入來源以及沒有贍養人成了村裡的五保戶。這幾年,在政府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生活才漸漸有了起色。不過,「幸運之神」還是眷顧我的,讓我遇到了這個偉大的時代。我的幫扶責任人鄧婷婷到我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的時候告訴我,讓每一位群眾都擁有安全住房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我聽後非常的開心,知道這大半輩子的新房夢終於要得以實現了。但是,我的特殊情況還是讓政府犯了難。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貧困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丨普安縣九峰...
    我叫陳瑜,是普安縣九峰街道九峰學校的教師。2019年5月,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政策號召,毅然決然地加入到普安縣的扶貧大軍之中,結對幫扶普安縣九峰街道九峰村謝光雲戶。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普安縣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看著家鄉日新月異,再加上自己也已經吃夠了四處漂泊的苦,謝光雲就想回到老家生活。想法是好,但回來以後住在哪卻成了一個大問題。我第一次與他交流,他就向我說明了這個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許你一縷清香 伴我扶貧年華丨普安縣盤水街道大榜...
    我叫羅立,是黔西南州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9月初,我到普安縣盤水街道掛任黨工委副書記,同時任大榜村第一書記,開始了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大榜村是黔西南州民政局扶貧點,自2014年以來我們單位共派出4位第一書記到此參與扶貧,我是第5任。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戰 全家總動員|普安縣板橋社區網格員伍...
    2019年4月30日,按組織安排,在普安縣委宣傳部工作的我,到南湖街道(現為九峰街道)板橋社區駐村,到了脫貧攻堅一線。  而此時,我的丈夫陳宇,已經在晴隆扶貧辦做了2年沒日沒夜且沒有周末的脫貧攻堅工作。
  • ...我是她的「親戚」丨普安縣盤水街道高興社區幫扶責任人沈東雲
    我叫沈東雲 ,是普安縣盤水街道高興社區幫扶責任人,廖汝飛是我包保的貧困戶,丈夫早逝,含辛茹苦將孩子撫養成人。2014年,廖汝飛家被評為貧困戶,因享受扶貧政策,家庭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廖汝飛的兩個兒子外出務工後,我成了老人的駕駛員。老人的腿腳不便,老家有事,她需要從搬遷安置點回老家看望幫忙,我二話不說,開著自己的車,往返70多公裡接送老人,然後又回到工作崗位上,我想只有這樣,廖汝飛的兩個兒子才能在寧波安心務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老家的情結也耐人尋味。廖汝飛穿著光鮮,向老鄰居們傾訴吃穿不愁的現在,老鄰居們見證了她前半生的貧困,對廖汝飛今天的生活生出幾分羨慕。
  • 「我的脫貧故事」就業穩收入高 我的生活奔小康丨普安縣九峰街道保...
    我叫尹朝榮,是普安縣九峰街道保衝村六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55歲,家中共有6口人,我年邁的母親、身患疾病的妻子和3個兒女。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重擔時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和生病的妻子,我不得不放棄外出打工掙錢的機會,只能在盤水街道附近,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妻子生病的醫療費、孩子讀書的學雜費和生活費,每一筆開支都猶如一塊塊巨石向我迎頭砸來。
  • ...奉獻是我的擔當丨普安縣九峰街道板橋社區幫扶責任人岑媛媛
    我叫岑媛媛,是普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在三年的幫扶工作中,我始終秉承「拜群眾為師、拜實踐為師」的理想信念,通過不斷的創新幫扶方法、提升幫扶能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組織交於我的幫扶任務。  我的幫扶對象是九峰街道板橋社區十四組張仁祥、崔福秀、王鐵成、胡玉紅四戶。
  • 「我的扶貧故事」與高潮村相遇相知相扶丨普安縣江西坡鎮高潮村...
    2016年,我有幸成為了普安縣江西坡鎮高潮村的包村領導,和高潮村的緣分在那一年開始。為了帶動高潮村的產業發展,推動高潮村的經濟發展,引導村民走向美好的生活,構建衛生文明和諧的高潮村,我用了五年的時間,帶領全體幫扶責任人、駐村幹部下村幹活,先後籌措幫扶資金20.9萬餘元用於村級產業發展(養牛、養兔和茶葉種植產業)、困難群眾生活救助等,實現了全村188戶825人全部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丨普安縣興中鎮紅巖...
    我叫譚化雄,是普安縣興中鎮紅巖村格那組的村民。這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在駐村幹部特別是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凱的幫扶下,我家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幾年前,我和妻子都在家務農,2個孩子在上小學,家中還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親,務農的收入幾乎只能滿足溫飽,沒有富餘的資金。生活的壓力一度使我喘不過氣來,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看不到希望。當時,我家住的還是三間爛瓦房,經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環境極其惡劣,兩個孩子只能和我們擠著睡。
  • 「黔西南的扶貧警察」劉燚:用周到的服務穩住新市民
    我是劉燚,普安縣公安局江西坡派出所民警,我現在負責茶源街道茶納社區警務室工作,與同事們一起服務著包括1.3萬餘名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群眾在內的整個街道,看著群眾生活越來越好,我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做著這份普通的工作也自得其樂。
  • 身殘志堅成模範 | 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成模範 | 我的脫貧故事 2020-12-1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單親媽媽奮鬥記丨鳳岡縣永和鎮永華社區村民趙素琴
    我叫趙素琴,今年36歲,是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我家住永和鎮永華社區紅沙頂組,這裡自古以來地處偏遠,自然條件極差,我們一家人自身又沒有技術,生活找不到靠頭。趙素琴在做保潔工作在我們母子四人為生計犯愁時,永華社區居委會楊卓義主任一直給我加油鼓勁,並將我家的困難上報永和黨委政府,政府在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給我家制訂了易地扶貧搬遷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摔」出了群眾的笑臉丨普安縣興中鎮...
    我叫楊興明,2018年1月,作為普安縣第二批脫貧攻堅駐村隊員,被縣委組織部選派到興中鎮辣子樹村駐村。談起我的扶貧故事,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不知從何說起。辣子樹村海拔高,氣溫低,經常雨霧迷濛,道路溼滑,一不小心,就要摔跤,那故事就從摔跤說起吧……動員輟學生入學,我摔了第一跤。
  • 「我的脫貧故事」我們一家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德江縣穩坪鎮鐵坑...
    我叫張月進,銅仁市德江縣穩坪鎮鐵坑社區老木丫組居民。現得益於國家跨區域易地扶搬遷政策,我們一家搬遷到銅仁市大龍開發區龍江新區居住,開啟了全新的「城市」生活。2014年,得益於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孫女張芳、孫子張阿東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幹部、社區幹部上門動員搬遷。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彝族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丨普安縣興中鎮...
    我叫陳凱,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到普安縣興中鎮紅巖村任第一書記。初到紅巖,到處是髒亂差的現象,我滿懷信心的要做一些事,可第一次召開群眾會就碰了一鼻子灰,多數人不願參加,認為開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特別是在彝族村寨格那組。
  • ...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丨長順縣長寨街道新壩社區脫貧攻堅隊員楊蕾
    「脫貧攻堅—這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叫楊蕾,是長順縣長寨街道衛生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也是長順縣長寨街道新壩社區一名駐村扶貧工作人員。我是新壩社區楊家院組的網格員,該組有64戶302人,其中貧困戶14戶52人,是新壩社區最邊遠的組,由兩個距離較遠的小組合併成的一個大組,其中還有兩戶分別居住在其他兩個村,工作戰線長,工作量大。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 「我的扶貧故事」讓青春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綻放丨七星關區柏楊林...
    我叫吳勝,出生於1994年,2016年大學畢業後,我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踏上了脫貧攻堅志願服務之路, 現任職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和美社區黨支部書記。以前的我是別人幫扶的對象,現在我想以最大能力去幫助別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  他們為貧困山區帶來了希望  產業需要發展  思想需要光亮  脫貧攻堅,扶志當先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聽,那採花姑娘山歌悠揚  貧困勞動力收入有保障  看,阿西裡西草原上的牛羊  是扶貧戰士為貧困戶種下的希望  你來了  我也來了
  • 「我的扶貧故事」辦好群眾的每一件「小事」丨玉屏平溪街道平溪...
    我叫楊國英,是銅仁玉屏平溪街道平溪社區駐村幹部。「楊妹,又來村裡啦!」一走進村裡村民們都會很熱情地與我打招呼,我很喜歡被村民們稱作「楊妹」,這讓我覺得我們是一家人。2017年10月,我作為第二批駐村幹部進駐銅仁玉屏自治縣平溪街道平溪社區開展駐村工作,剛開始駐村還是很內心糾結的,糾結自己能不能圓滿的完成駐村工作。但又覺得很幸運,因為能親身參與到這場無聲的戰役中。2018年,是玉屏決戰脫貧攻堅最艱難也是最關鍵的一年。
  • 「我的扶貧故事」發動一群人 扮靚綠豆坪丨普安縣龍吟鎮石古村駐村...
    2017年,第一次到石古村的一個自然村寨——綠豆坪遍訪貧困戶,我就被綠豆坪的人居環境驚呆了,每戶人家房屋屋內都亂七八糟,踏出門就是泥灘、牛糞、羊糞,一到下雨天,簡直無從下腳。  由於取水麻煩,用水困難,忙於生作的綠豆坪老百姓進出幾乎不穿鞋,看著他們赤著腳進進出出的樣子,我竟有種穿越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