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您怎樣看?

2020-12-21 朱張李家

農村的七八十歲老人種菜到市場上換錢,這樣的情況很正常,應該要鼓勵。人和機器一樣的,越懶越出病。你的什麼車子的長時間放著就會壞,天天用著反而會好些,有句名言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在農村生活到了七八十歲的人,都是從艱苦年代走過來的,一生的勤勞成了習慣,如果讓他們去所謂的有條件的享福,並沒有成為好事,有些老人在農村出出進進的勞作,身體很旺朗的,進入城裡後反而會出現,這不適應那不適應的,也有的成了遺憾。

我舉兩個例子,我隔壁的一老人,在農村精神特好的,晚輩在外面工作也特別出色有成就,就想把倆老人接去城裡,可老人消不起城裡生活的福,沒兩年多的時間就在城裡去世了,留下了遺憾,活著的老母親打死也不願在城裡了,孩子們只得讓老人回農村種點菜,養點雞,這一晃又快十年的了還特鋼強,硬朗的很。還有就是我本人的一位伯伯,先前每天早上帶點菜去小集市上賣。

然後恍悠著吃點早餐再回家,身子骨八十幾都硬朗的,走路也有精神,堂弟在城裡也是有事業堂妹在辦廠,每次到農村看到我伯伯賣菜覺得辛苦,長期是大把的錢給我伯伯,讓他好好享受生話,每天吃喝打牌,輸錢無所謂,人的精神越過越差了,最後連下床的精力也沒有了,今年疫情的時候過世了,堂弟姊妹就都說,後悔當初還是應該讓我這伯伯去種點菜活動的,總認為不缺錢讓他享福的,反而是好事變成了壞事。其實,生命在於運動,再好的良藥,也沒有適當的活動身體好,老人不管是七八十歲,還是更大年紀,適當的種點菜,養幾隻雞,對老人的生活是有好處的,種的菜餵的雞吃得放心,吃不完的去賣,換點小錢未嘗不可的,這樣的老人反而更健康長壽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為何還要下地幹活?我見過最好的答案,太現實
    在農村長大或生活在農村的朋友肯定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農村人好像就是閒不住,年輕人懶散,有的好吃懶做,反而是老年人勤快得很,七八十歲還扛著鋤頭下地幹活,這些老人到底怎麼想的?是真的閒不住,還是生活所迫?下面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有多少農村老人能活到八十歲?原因是什麼?
    現在農村八十、九十歲的老人,越來越多,隨處可見,這不是個別村莊,而是農村普遍現象。很早以前,人們常說,「人過七十古來稀」,人能活到七十歲,這種年紀的人很少,相當稀缺,如今這句流傳幾千年的神話,徹底被摧毀,相反,八,九十歲的農村老人越來越多,究竟是什麼原因獲得如此高的長壽?
  • 農村五六十歲的、七八十歲的老人為什麼還在田間勞作、文化誦讀
    五六十歲的農村老人,在地裡幹活是很普遍的,70歲以上的,在大田地裡幹活的基本上就沒有了。現在都是機械化了,駕駛農機車還是沒問題,除了播種和追肥時搬化肥累,以沒有過重的體力勞動。為了兒女們和自己將來的生活能好一些,還是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啊!
  • 農村有很多留守老人,都得不到子女的照顧,只能孤獨的老去
    現在農村有很多留守老人,雖然他們這一生養育很多子女,可是到最後子女都無法在身邊孝敬照顧老人,有些生病無法走動的老人只能活活得躺在床上,最後就這樣去世了。我家大媽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老人,大媽這一生生了3個兒子5個女兒,5個女兒都嫁到離我們村莊比較遠的地方,而且在我們農村有這樣的說法,嫁出去女兒潑出去水,意思就是女兒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後續就沒有照顧父母的責任,照顧父母的責任都是兒子,所以在農村才會有一定要生兒子的思想,因為只有兒子才會贍養自己,才會為自己養老送終。
  • 農村一些老人喜歡收集一些公羊鬍子,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那麼,歡迎圍觀,農村一些老人喜歡收集一些公羊鬍子,這些東西有什麼用?答案,農村老人收集起來留著備用,或是曬乾後拿去售賣等。具體的分析,如下:第一,農村老人收集一些公羊鬍子,放家裡留著備用,一般都是當藥用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公羊的鬍子,當做中藥的一種偏方,它的藥用的作用,主要就是治療小孩子的口瘡,有收澀斂瘡的功效,一般用來治療小兒疳瘡、小兒口瘡的疾病,醫術《綱目》記載:「治小兒口瘡,蠼螋尿瘡」。而農村老人收集一些公羊鬍子,就是先弄成中藥,放在家裡當備用,才不會要用的時候,沒有。
  • 「七十有三,八十添四,一百藏零」,這幾個年歲的講究您知道嗎
    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活力十足的青春年少,成熟穩重的中年,閱盡人事的晚年,人在年少輕狂的時候往往會不知天高地厚,總是那麼無畏無懼,而人愈到晚年,反而心裡會有了許多顧忌與敬畏。在農村的一些老人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有生命的坎要度過,過得了那就還能存活於世,過不了就說明此生就此終結了。
  • 四本種田文!家窮去種田,女主還上山採藥,挖野菜,賣山貨換銀兩
    在茫茫人海中,能被各位看官賞識,小編真是深感榮幸,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四本種田文!不管你之前看沒看過種田文,看了小編推薦的小說,肯定不會讓你失望,這四本小說都是小編精挑細選,而且很多小說小編都有看過的,質量絕對保證,其中,第一本《農門醫妻》家窮去種田,女主還上山採藥,挖野菜,賣山貨換銀兩!
  • 俗語「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到底何意?家有小孩不妨留意
    俗語「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其實就充分說明了古人的教育觀,到底何意?家有小孩的不妨留意。在古代社會,女人知道自己懷孕之後,都會多做善事為孩子積累福德,這應該就是最早的胎教起源了。這句俗語的意思其實非常簡單,說的是在三歲之前受到的教育,會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說三歲時,所表現出的行為和思想,其實就可以決定八十歲的樣子了。而七歲前受到的教育方式,會決定他一生的優劣或順逆。雖然這句俗語所表達的內涵十分主觀,並且還有一種因果論的意味。
  • 山西農村102歲老人,樣子看上去像80歲,看有啥愛好讓他如此年輕
    春天的一個周末,攝影師一行人來到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農村採風,我們在巷道裡遇到了一位老爺爺,看上去他就是七八十歲的樣子,交談後我們發現老爺爺竟然年過百歲,這個情況讓我們大吃一驚,隨後我們向老爺爺請教長壽之道,我們看看他有啥愛好。
  • 農村老人要為生活勞碌,而城裡老人如此悠閒自在,你有什麼看法?
    由於目前社會上存在很多的差別,導致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存在兩種絕然不同的狀態。現在農村老人六七十歲,還要種田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維持生活;而城市老人則悠閒自得的,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這兩種老人在晚年生活狀態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中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四本種田文!米缸空空,衣衫補洞,看女主種田種菜,靠廚藝辦酒樓
    在茫茫人海中,能被各位看官賞識,小編真是深感榮幸,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四本種田文!不管你之前看沒看過種田文,看了小編推薦的小說,肯定不會讓你失望,這四本小說都是小編精挑細選,而且很多小說小編都有看過的,質量絕對保證,其中,第三本《農家小廚娘》米缸空空,衣衫補洞,看女主種田種菜,靠廚藝辦酒樓!
  • 種菜,是為了在種菜過程中享受快樂
    當下的農村,基本上看不到年輕人種田種菜了,連中年人都也很少看到。他們或外出學習,或疲於生計,無暇顧及那山林、那田地,於是有少許田地被撂荒。家有老人是個寶,除了收拾好家裡,關照好孩童,還可以精心侍弄好自家那一畝三分地。
  • 20年後農村還會剩下一些什麼人?
    如果要是對農民的一切政策不改變的情況下,20年後農村會全部變成空殼子農村,即乎是見不到人了。因為現在的農村已經是,大部分剩下來的是七八十歲的留守老人,不願意離開生他養他的地方。作為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離開不受人喜歡的農村。
  • 強推6本女主在古代過著非常淳樸的日常文《肥妞種田記》書荒必看
    娜娜來給你們送驚喜了,保證有你喜歡看的那本小說噢~先來整理一波本期書單:《穿越八十年代農家媳》作者:臧白《古代農家媳》作者:忌詩《肥妞種田記\村裡有個她》作者:逯途《穿越之田園好女》作者:高運卻在出國散心時遭遇空難,穿越成了八十年代農村新媳婦傅寧。麻花辮、紅頭繩、花布衫、粗布褲、繡花單布鞋……這……是要她做個復古的小媳婦麼?【穿越目標】:要讓那些滿眼鄙夷的人羨慕到掉口水!
  • 農村駝背的老人很多,這是為什麼?
    農村駝背的老人很多,而城裡卻幾乎沒有,這是為什麼?科學興農本人也是農村的,而如今大多數時間還是呆在城市,可以說農村城鎮人也都是有見到,要說城市人中沒有駝背的那絕對不可能,不過相對而言,農村駝背的人相對還是多了許多。
  •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總是會聽到身邊老人說這樣一句話「三歲看老,七歲看老」,每次聽到的時候自己就會想,真有那麼玄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暗藏了很深的哲理。還有一句古話是「三歲定八十」,這裡的三和七指的都不是孩子具體的年齡,而是指孩子幼時的行為方式能夠判斷孩子未來的發展,如今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到底該怎麼解釋中國有一句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每當人們說這話的時候,經常是要批評一個人的時候。
  • 同樣是60歲老人,城裡的在家休息,農村的外出打工,是閒不住嗎?
    街上幾乎很少能見到幾個人,只有行色匆匆上班的人,之前偶爾還能見到一些上60來歲的老人在街上閒聊曬太陽,而現在要麼在地裡忙些雜活,要麼去工地上幹活,要麼接點散活。 而到了這個歲數的老人,在城裡,大家每天早上吃完飯都是散散步,到了中午找個地方,三五人聚攏在一起,曬曬太陽,談天論地,話古道今的。晚飯罷,帶上音響大家一起跳跳廣場舞。
  • 50多歲農民工沒手藝,出門打工能找到什麼工作?老農:現實很心酸
    在新中國建立以前,我國的平均壽命才45歲左右。那時候50歲的農民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人了,但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進步,我國人的平均壽命早已提高到了七八十歲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現在50多歲的農民仍然屬於中年,不能算是老人。
  • 這名長壽老人110歲 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
    她會告訴你自己的大概歲數,「一百多歲了。我老伴已經去世30多年了。」這個出生於1908年9月19日的老太太,寒暑更替,已經走過了110個春秋,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記者電話採訪了駐馬店市民政局老齡辦的工作人員。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稱,駐馬店全市百歲老人有40多位,據判斷,汪多雲老人應該是已知的駐馬店市最長壽的老人。
  • 七八十年代農村的這些職業,姑娘們都排起隊來搶著嫁
    今天農村娃要跟大家聊一聊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堪稱金飯碗、姑娘們都搶著要嫁的一些職業。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職業有的已不復存在,有的已不景氣,但是聽老一輩人說起,依然是津津樂道,讓人回味。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基本家家戶戶都要養豬,逢年過節都會有農家要殺豬吃肉。因殺豬匠是個技術活,體力活,一般人學不來,也做不來,所以每到殺豬的日子,殺豬匠就成了農村的香餑餑。特別是到過年,家裡要殺年豬,必須提前十天半月和村裡的殺豬匠預約。正因為如此,農村殺豬匠的日子過得都不錯,成了姑娘們優先選擇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