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總會經歷活力十足的青春年少,成熟穩重的中年,閱盡人事的晚年,人在年少輕狂的時候往往會不知天高地厚,總是那麼無畏無懼,而人愈到晚年,反而心裡會有了許多顧忌與敬畏。在農村的一些老人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有生命的坎要度過,過得了那就還能存活於世,過不了就說明此生就此終結了。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七十有三,八十添四,一百藏零」,說的就是生命的關卡,這句老話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會有如此說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探討一下。
「七十有三,八十添四」這樣的說法其實跟另一句老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清自己去」有異曲同工之處,大概意思就是說人到了七十三和八十四這兩個歲數那可都是生命裡至關重要的關卡,就看自己熬不熬得過了,熬不過就只能認命,熬得過那自然是皆大歡喜。這是因為在人們看來,古代的聖人孔子和亞聖孟子都只活到了73歲和84歲,聖人壽命尚且如此,生為凡人的芸芸眾生怎敢與聖人比高壽呢?所以,在古人看來,普通人很少能達到如此高壽的,正因為古代兩位聖賢的影響力較為深遠,所以後來人們就把兩位聖賢的壽終年歲73和84當作一個人生命裡的重要關卡。那麼,在民間是比較忌諱這兩個年歲的,農村一些老人到了73或者84這兩個年歲,當有人問起的時候都會避開說自己74歲或者85歲,就算過壽也會直接越過這兩個年歲。
那麼,「一百藏零」又作何解釋呢?古人認為,人活到一百歲已是人的極限,這個時候就要低調了,所以在農村,一些百歲老人有這方面講究的都會對別人說自己99歲,不會貿然告訴別人自己100歲,代表自己還未到大限,還有無限可能。
其實這樣的說法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能說是古代勞動人民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文化,當然,也寄託了人們對於長壽健康的追求與嚮往。
不知您有何看法?歡迎關注和留言討論,大家一起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