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界如果不知道世界三大菜系似乎有點孤陋寡聞了,在網上隨便一看就是各種世界三大菜系的介紹和爭論。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菜系排名,不過這個三大菜系的說法到底怎麼來的有據可查嗎?
我們每天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徜徉搜索,不過每天都有新內容的產生,所以對以前的東西我們並不是十分關注。其實最早在2006年就有人質疑過這個說法到底從何而來。而當時的研究顯示其實在90年代的時候這種說法就有了,並不是網際網路上誕生的一個名詞而且本身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三大菜系分別是法國菜、中國菜和土耳其菜。在世界人們心中我們的中餐有這麼高的地位嗎?其實還真的有。在2018年有組織下決心做一個世界流行程度菜系的調查,這次調查採樣的數據設計了24個國家和地區,一共選取了34個菜系,總共有25000人參加了調查。當然了這相對比全球的菜系和人口來說依舊是九牛之一毛,不能說絕對正確,但是足夠有一定的代表性。
結果顯示人們最喜歡的首先是義大利菜,其次就是中餐。結果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出色。義大利菜的精髓在於雅俗共賞,醬汁、麵食和甜點各有特色,令人十分喜歡。而中國是最痴迷於口腹之慾的過度,各種地域美食和食材讓人流連忘返。在法國也因為擁有各種奶酪和葡萄酒而備受歡迎。
當然也有一些外國人表示對中餐感覺是比較重口味,各種調料比較多,而且不夠健康。其實這些都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識,畢竟你不能為了評比就把所有的中國菜都讓人們吃遍,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這種美食的多元性其實在中國體現十分突出,也如此才造就了更多的美食和飲食文化。
中國美食文化自成一派不需要更多的註解和裝飾,而在世界上和中國相似地域多元的國家也很多。他們的美食同樣讓人垂涎不已,很多國家的代表菜同樣是人間美味。
其實世界三大菜系表明的不少真正的那個菜系更好吃更有名,而是一種文化的影響力。這種軟實力上我們中國的表現更出色,說明我們的國家更強大,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更深入人心,被更多人所接受和喜愛,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