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統一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2020-12-17 人民日報

  12月10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有關內容。

  《分類指南》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為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礎,對原來分散於各部門的用地用海標準進行了統一整合。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表示,以前我國空間性規劃重疊衝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礎分類的不統一、不銜接。改革後將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據悉,「多規合一」改革前,各部門對用地用海都有各自的標準。城鄉規劃管理部門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土地管理部門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海洋管理部門有《海域使用分類》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莊少勤表示,由於各部門用地用海分類的管理目標不同、標準內涵不一、名詞術語不同,各自有各自的方言,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標準,相當於沒有一個統一的「普通話」。

  整合後,國土空間規劃將打通陸地和海洋,並打通調查、規劃和用途管制等國土空間各環節的管理,最終形成覆蓋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

  莊少勤介紹,《分類指南》依據國土空間的主要配置利用方式、經營特點和覆蓋特徵等因素,對國土空間用地用海類型進行歸納、劃分,採用三級分類體系,共設置24種一級類、106種二級類及 39種三級類,反映國土空間配置與利用的基本功能,並滿足自然資源管理需要。

  《分類指南》全面採用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適用於國土調查、監測、統計、評價,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耕地保護、生態修復,土地審批、供應、整治、執法、登記及信息化管理等自然資源管理的全過程各環節工作;實現國土空間的全域全要素覆蓋;在全域實現陸海全覆蓋,在陸域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等各類用地全覆蓋,實現建設用地的全覆蓋;體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需要。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表示,各類空間規劃特別是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首先要使用新的分類,今後國土空間管理全過程將採用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此外,新分類設置了「溼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等類別,體現了保護生態、保護耕地、保障新業態發展等要求。同時設置了「留白用地」,鼓勵土地混合使用和空間複合利用,並為地方制定差別化細則留有空間。

相關焦點

  • 我國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將採用統一分類標準
    澎湃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舉辦的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將採用統一的分類標準。為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等職責,自然資源部研究制定《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並於近期頒布試行。
  • 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常欽)10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有關內容。《分類指南》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為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礎。
  • 陸海全覆蓋 中國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中國自然資源部10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有關內容。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莊少勤指出,「多規合一」改革前,相關部門在各自業務領域對用地、用海分類都有各自的標準和實踐基礎。
  • 全國統一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是如何建立的?自然資源部詳解
    封面新聞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分類指南》整合了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海域使用分類》等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為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礎。
  • 我國最新用地用海分類指南和三調分類是什麼關係?
    自然資源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召開,會上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有關內容。《分類指南》如何與《三調分類》有機銜接與融合統一?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司長苗前軍應詢回應稱,目前,按照《三調分類》確定的分類標準,已經查清了全國國土空間土地的利用現狀,初步形成了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數據成果。他表示,自然資源部堅持《分類指南》與《三調分類》的統籌銜接。
  • 自然資源部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分類指南》整合了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海域使用分類》等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為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礎。
  • 自然資源部發布會解讀《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
    《分類指南》整合了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海域使用分類》等分類標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為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礎。
  • 將海域和無居民海島視為整體 國土用地用海分類實現全域覆蓋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12月10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有關內容。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在發布會上介紹,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分為12個一級類和73個二級類;原《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的城鄉用地分類分為2大類、9中類、14小類,城鎮建設用地分為8大類、35中類,42小類;原《海域使用分類》
  • 自然資源部履行「兩統一」和「多規合一」職責
    自然資源部履行「兩統一」和「多規合一」職責出臺《分類標準》可切實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隨著《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的實施,今後國土空間管理全過程將採用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標準。
  • 【建設項目用地(用海)預審】7-11月份暫無事項_蚌埠市人民政府
    : 建設項目用地(用海)預審 發布機構: 懷遠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生成日期: 2020-
  • 全國政協委員薛建輝建議:國家層面統一有機垃圾分類標準
    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統一的有機垃圾分類標準,並推廣實施;同時,鼓勵居民使用家用型垃圾分類箱和可降解垃圾袋,從源頭做好有機垃圾分類。△薛建輝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中,有機垃圾的收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是一項重點和難點工作。薛建輝介紹,有機垃圾也叫做溼垃圾或廚餘垃圾、園林垃圾等,各地的叫法或分類標準不統一,不利於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實際操作性。
  • 餐企期待垃圾分類執法標準統一
    北京生活垃圾分類條例正式實施已近滿月,北京商報記者對不同業態的餐飲企業進行了走訪。記者了解到,目前所有受訪企業均已開始加大門店垃圾分類管理力度,但企業對於目前垃圾分類的具體措施仍存在不少困惑,成本壓力與執行標準仍是政策實行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 我國茶葉是怎麼分類的?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有幾千年的種茶、制茶和飲茶歷史,茶文化十分燦爛。我國有眾多產區地區,茶葉種類豐富,名茶眾多。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茶葉又該如何去分類,目前是否有完整且統一的劃分方法?其實目前是沒有完全統一的劃分方法,因為茶葉各式各樣的,很難將每一種茶葉一一對號入座,只能根據製造方式的不同與茶葉品質上的差異進行劃分。我們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六大茶分類法,即是按照茶葉的加工工藝和發酵程度。
  • 《突破項目用地瓶頸》系列報導之四:青島萊西市姜山鎮開通項目用地...
    為保證項目用地快速推進,姜山鎮採取推行工業預徵地、「騰籠換鳥」等有效方式,開通了項目用地「直通車」,實現了項目快落地、快開工、快投產、快見效。  「徵地前置」 打造項目落地「加速度」  「在項目落戶後再開展項目徵地,工作進展慢、時效長、效率低,影響項目建設進度。
  • 西寧市城市管理局關於統一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標誌通知
    》的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全市垃圾分類管理工作,規範統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標準,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統一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統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標準,嚴格按照「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進行分類。二、統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規格及顏色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家屬樓院等住宅區;賓館、商場、商鋪、集貿市場等經營場所;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公園等公共場所按以下規格及顏色要求進行設置。
  • 天元區「三統一、三融合」宣傳推廣垃圾分類
    2020年,株洲市天元區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採取「三統一、三融合」宣傳推廣垃圾分類,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類宣傳與志願服務融合該區出臺了《天元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推廣和志願服務工作方案》,全區「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風格」推進垃圾分類宣傳,通過「入戶入企、社會宣傳、媒體宣傳、志願服務」四大渠道,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養成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 強化屬地管理 科學分類保護
    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量測量標誌因水利、交通、城建等工程建設遭損毀失效。同時,隨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快速普及,天文大地點、三角點等傳統測量標誌逐漸被衛星定位基準站替代,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對測量標誌保護的內容和必要性認識上不統一,導致各地對測量標誌保護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保護不力,嚴重影響了測繪活動的開展。
  • 日本希望通過統一標準促進河豚出口
    日本希望通過統一標準促進河豚出口2020-08-29 11: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漁業博覽會        過去操作人員的許可證要求不是全國性統一標準的,而是按地區而定的。在日本的47個縣中,有19個縣(包括東京)要求供應河豚的機構聘請擁有河豚準備許可證的廚師,有些縣要求學徒有3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而有些縣只要求1年。例如在東京獲得執照需要兩年的實習和考試,但自2012年以來,只有在現場加工河豚魚時,比如在擺放在水族箱裡的活河豚魚的餐館,才需要這種許可證。
  • 加快推進城鄉統一賠償標準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劉天放    6月24日,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了《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