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不會洗澡、天天玩手機:警惕「窮家富養」害了留守兒童

2020-12-21 湘湘帶你看社會

16歲孩子不會自己洗澡、一餐飯沒魚沒肉就嚷著點外賣、不好好學習天天玩手機上網追星——這是剛摘帽貧困縣裡一個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儘管這個案例有些極端,但根據筆者調研,這並非個案。「富養」留守兒童現象在一些地方比較普遍,令人憂心。

圖源網絡

一些留守兒童一個月零花錢要一兩千,智慧型手機、iPad等時髦電子產品不離手,住在父母打拼多年才在縣城買的房子裡,學習卻不上心。究其根源,一些父母在沿海發達地區打工掙錢,覺得虧欠遠在家鄉的孩子,因而在經濟上拼命補償,生怕虧待了孩子。

他們習慣於用金錢度量一切,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以為錢給得多就是對孩子愛得深。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等隔代人陪護,嬌慣之氣尤重。一位遠在溫州打工的農民工,平時省吃儉用,一塊豆腐要分兩次吃,但留在老家的孩子動輒點外賣……

的確,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陪伴,對他們多一些關心關愛是人之常情。但硬幣有兩面,不講原則地過分溺愛、一味「富養」留守兒童並不可取。

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窮孩子「富養」現象突出——他們只注重吃穿用度等表層上的關愛,一心想著讓自己的孩子和城裡富家的孩子一樣物質富足,而沒有從更深層次、從長遠出發培養孩子。

關愛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窮家富養」的結果卻事與願違——既丟了父輩吃苦耐勞、勤儉能幹的品質,又可能在通過努力實現「躍升」的進程中成為跌落者。

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發展前景令人心憂。一位教育工作者坦言,從縣域教育圈來看,兩類孩子往往成為讀書的佼佼者:一類是窮人的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知道只有努力奮鬥才有更好的出路;一類是富人家的孩子,家庭教育教養跟得上,孩子有更遠大目標,曉得苦讀奮鬥。

恰恰是那些「有點兒錢又不算富」的家庭,把孩子當成寶貝,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飛了,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易成才。

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古以來,對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是一代代家長們常議常新的話題。真正的「富養」,是提倡在品格與精神上的厚蓄滋養。這樣「富養」出來的孩子,才有自然而然的自信,有不卑不亢的持重,有上進心與拼搏精神,更能闖出一片廣闊天空。

摒棄依賴父母思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才是正確的教育理念——小孩子在公園裡跌倒了,只要問題不大,自己爬起來;孩子從小就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進入大學,利用假期打零工賺零花錢,學費都可以自己掙。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真心希望一些家庭早日轉變觀念,摒棄不講原則溺愛嬌慣孩子的做法,也希望「留守兒童」們能真心體會父輩的不易。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濟南市歷下區檢察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父母膝下的「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留守兒童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集合名詞。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蕩。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
  • ...本報攜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與留守兒童舉辦2020「益起過中秋」…
    其實,在這個學校裡,除了這幾個孩子以外,還有很有很多的留守兒童,他們也有很多話想要對爸爸媽媽說。愛心匯聚 公益課堂啟動此次「益起過中秋」大型公益活動,內蒙古晨報社執行社長、總編輯陳永紅為全校的學生捐贈校服182套,當天穿上嶄新校服的孩子們精氣神十足,無比愉悅。
  • 夏天到了,河南五名留守兒童男孩下河泳遊,結果悲劇發生了
    回顧前情2020年5月16日 ,五名河南信陽潢川縣來龍鄉黃堰村中學生私自下河遊泳 ,結果悲劇發生了,五人落水身亡。潢川縣110指揮中心接到電話報警後,儘管火速趕到現場,依然沒能救回五個孩子的生命。這五名男孩都是留守兒童,孩子溺亡時,父母還沒有趕回來。看到這個新聞,很是悲傷。雖然社會一直宣傳要關愛留守兒童,可是他們還是太可憐了。他們還來不及享受美好的明天,就匆匆離去,留給父母的是一生的遺憾。夏天到了,願意去河裡江裡洗澡遊泳的孩子也很多,家長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 被霸凌、被毆打、被嘲笑:殺馬特的前世,是2000萬留守兒童
    在人生軌跡的相似度上,他們除了一樣通往工廠,也一樣曾是留守兒童。紀錄片導演李一凡在拍攝關於殺馬特的紀錄片時發現,玩殺馬特的全部都是90後農民工,而且都是農民工二代,都有留守兒童的經歷。絕大部分人有中小學輟學的經歷,初次進廠打工的平均年齡在14歲左右,最小的只有12歲。
  • 我就是那個長大了的留守兒童
    本文由豆瓣用戶@肖爾布拉克 授權發布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是的,我就是那個長大了的留守兒童,從小和爺爺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
  • 為什麼城裡人的孩子變成了「隱形的留守兒童」?
    談起留守兒童,一般人都會想到農村的孩子,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只能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長大。但如今的城市中也出現了許多隱形留守兒童,這些孩子雖然一直跟隨他們的父母生活,但與留守兒童並無二致。而且他們之所以成為「隱形留守兒童」,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的無能陪伴,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家長們趕緊看看有沒有自己。夥伴關係僅重時長而非質量。許多父母認為,只要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就是盡了做父母的責任,可是現在有多少父母是坐在孩子身邊,卻一直低著頭刷手機呢?
  • 「媽媽工廠」留下媽媽 讓留守兒童告別留守
    改變農民工「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媽媽工廠」留下媽媽 讓留守兒童告別留守新學期開學了,清晨6點,家住武漢黃陂區王家河街的黃紅霞就起床了,準備好早餐,喊起兒子一起吃過之後,她把兒子送進了就讀的小學。上午7點半,她準時來到工廠,一天的工作開始了。中午下班,她從學校接回兒子,吃過飯送到學校,她再上班。
  • 關愛留守兒童 小蟻智能攝像機有奇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的關注。據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不滿16周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數量為1550萬人。如何讓留守兒童也能擁有父母的陪伴,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生活?
  • 「我不想在奶奶家」,三歲女兒滿臉的「委屈」,是留守兒童的無奈
    隨著廣州的城市化建設的加快,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入了廣州這座一線大城市;有些人是迫於生活的無奈,有些是為了心中的那個夢想;雖然在廣州工作面臨的是比在老家需要花費更大的生活成本,但是在廣州不僅工資比老家高、就業市場也比老家更廣闊,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背井離鄉「廣漂」的原因所在;這些現象的形成也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出現。
  • 嵐皋:「小樹苗成長記」讓山區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巴山畫廊/硒有嵐皋嵐皋資訊嵐皋縣「小樹苗成長記」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項目啟動以來,共青團嵐皋縣委組織志願者和廣大青年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楊文武告訴記者,援少會所幫扶的留守兒童中大多都是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為使他們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到親人的關愛,縣援少會的志願者們每周五都會受孩子家長委託去接像郭航一樣的留守兒童,並陪伴他們一起快樂學習和玩耍。
  • 長沙16歲少年在家玩手機被雷擊中,當場暈厥,網友感到難以置信
    3月22日,湖南長沙,一名16歲少年戴耳機玩遊戲時,被雷擊中,當場暈倒在地,甦醒後出現頭痛、耳鳴、聽力下降的症狀。長沙中心醫院醫生提醒,雷雨天氣在家裡需遠離金屬物體,如在戶外應及時尋找避雷場所。26歲的Evgenia Shulyatyeva在自己家中死亡,幾分鐘後,她悲痛欲絕的母親發現了她的屍體。Shulyatyeva的朋友們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了她生前的照片,以此紀念這位漂亮女孩。2018年12月,15歲的俄羅斯武術冠軍Irina Rybnikova因「悲劇」不幸去世,她在洗澡時手機掉進水裡觸電身亡。
  • 「大同公益」愛灑貧困留守兒童
    紅網時刻3月16日訊(通訊員 何勇平 蔣志新)3月15日,我縣大同公益志願者協會志願者、縣婦聯為嚴塘鎮金子橋村貧困留守兒童送來新衣服。當天,該協會在縣城灣田廣場舉行"以愛之名、共抗疫情"公益捐贈儀式,為貧困留守兒童送去奶粉、衣服和鞋子。
  • 11歲留守兒童遭遇老師猥褻、姦淫,涉事老師卻只被判16年,太輕!
    據北青網報導,近日,某地一名小學老師孟某因在上課期間多次姦淫留守兒童,被當地法院判為有期徒刑16年。有網友留言稱:為人師表,做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應該給他判處死刑,不該寬大處理。有網友說,16年太便宜他了,應該先沒收作案工具,再槍斃。據報導顯示,這位留守兒童年僅11歲。在當地一所小學就學。
  • 被割頭髮的殺馬特背後:5800萬留守兒童被欺凌的孤獨童年
    在人生軌跡的相似度上,他們除了一樣通往工廠,也一樣曾是留守兒童。紀錄片導演李一凡在拍攝關於殺馬特的紀錄片時發現,玩殺馬特的全部都是90後農民工,而且都是農民工二代,都有留守兒童的經歷。絕大部分人有中小學輟學的經歷,初次進廠打工的平均年齡在14歲左右,最小的只有12歲。
  • 「媽媽工廠」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向京豔(右四)、向豔寧(左四)姐妹倆在媽媽工廠倉庫 圖片由本人提供作為留守媽媽,家庭與事業如何兼顧?孩子與自我怎樣兩全?究竟怎麼做才能為留守媽媽參與社會打開新的通道?武漢市黃陂一家「媽媽工廠」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 俄羅斯24歲美女洗澡時邊玩手機邊充電 遭電擊身亡
    使用手機時還是要注意場景,不然真的會帶來生命危險。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市24歲名叫奧列西婭·薩梅諾娃(Olesya Semenova)的妙齡美女邊洗澡邊玩手機時,不幸中電身亡,當時手機正在充電。媒體報導稱,當手機不慎掉進浴缸後,薩梅諾娃遭電擊身亡。
  • 13歲孩子玩手機致癱瘓:請警惕孩子的上癮性行為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一位13歲的孩子竟因過度玩手機導致癱瘓和智力衰退。他生病前特別喜歡玩手機,經常一玩就玩到深更半夜,作息紊亂,從而導致患上了免疫性腦炎。去醫院後他的情況繼續惡化,竟然不會說話、不會走路,還有智力衰退的現象,當時他已經認不清家人,精神也出現了異常。沒有一個孩子能夠拒絕手機裡那個精彩紛呈、包羅萬象的世界,而對手機的「癮」,正在明目張胆地傷害我們的孩子。這是一個完全沉浸在手機世界裡的孩子,手機壞掉仍不停地點擊著屏幕,因無法繼玩而暴跳如雷。
  • 7歲留守女童遭親爺爺侵犯染病:一到晚上就脫衣服,被判10年
    根據相關媒體於12月3日時報導稱,之前在貴州一名7歲的留守兒童楊林和自己的弟弟在家裡由爺爺奶奶照顧,因家中經濟條件不怎麼好,父母外出打工,但就在楊林母親回家看望孩子的時候,發現了楊林身上的異常,隨後送到醫院檢查後母親的心都碎了,醫生稱,孩子是被侵犯了,而且還染上了病,經調查發現,嫌疑人正是楊林的親爺爺
  • 9600萬「留守兒童」與放開生育限制
    也許只有要父母任意一個陪在身邊,孩子就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留守兒童。但事實上,孩子身邊無論缺失父親還是母親,都是對身心發展不利的,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雖然有一個父母在身邊的總比全部不在身邊的稍微好一些,但他們終究都是「留守兒童」。兒童身心脆弱稚嫩,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
  • 共青團「童心港灣」: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在留守兒童安全知識講座上,孟慶甜圍繞我國拐賣、侵犯兒童犯罪嚴峻形勢,結合拐賣、侵犯兒童犯罪組織集團化和職業化、對象低齡化、多樣化等特點,告訴「童伴媽媽」們有哪些可能發生在身邊的犯罪行為,並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景的留守兒童,講解防控、補救對策。  為了更好地幫助「童伴媽媽」們掌握、教授相關知識,孟慶甜還專門準備了「兒童版」課件,以便她們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