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拉麵系統,其錯綜複雜程度簡直就跟盤絲洞一樣。如果將日本的所有拉麵放在一起,大概能拼湊出一個滿漢全席了。對於吃貨們來說,最頭疼的莫過於「吃什麼?」。好啦好啦,看完這篇科普面,哦不!是科普文,以後逼格都是你的~
分 類
1、按麵條分:
蕎麥 拉麵 烏冬 素麵
2、按湯底分:
醬油拉麵:是以醬油為湯底,湯頭顏色偏黑,較清爽。
豬骨拉麵:是以豬骨為湯底,湯頭顏色偏白,較濃稠。
味增拉麵:是以味增為湯底,湯頭顏色偏茶,較濃稠。
鹽拉麵:是以鹽與蔬菜為湯底,湯頭顏色偏黃,較清爽。
3、按配菜分:
叉燒 排骨 餛飩 麻婆豆腐
配菜就各憑所好,範圍比較廣~還有魚糕,豆芽,蔥花等等。
4、按地域分:
旭川拉麵:麵條含水量很低,麵條髮捲,細。可以很好的吸收湯頭裡的味道,但是比較容易糊。豬骨與鯵魚乾湯底,湯頭濃厚,醬油醬汁為特色。
札幌拉麵:使用大量的豬油,濃厚的味增增加了湯頭的粘稠度。以豬骨為湯底,加上大量的蒜泥,粗麵條。
喜多方拉麵:誕生於福島縣喜多方市的拉麵。湯頭是清爽的醬油口味,麵條扁平。
東京拉麵:清爽的醬油口味,極細的麵條,簡單的配菜組成的東京拉麵,清澈的湯頭是用乾貨和海帶一類的海產物,用小火熬製出來的。東京拉麵1910年發祥於淺草的「來々軒」。
荻窪拉麵:在東京荻窪地區,有名的老店非常多。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口味,很難去定義荻窪拉麵。共同點是都使用了魚類貝類製作出汁。
和歌山拉麵:豬骨醬油湯底,軟面,魚糕是和歌山拉麵的象徵。在當地並不稱為拉麵,而是叫做「中國蕎麥」,湯頭基本分為清澈的「車庫前系」和濃鬱的「井出系」。
尾道拉麵:醬油湯底,顏色較深,湯麵上有肉沫。
徳島拉麵:在德島有數種湯底。在日本國比較有名的是豬骨湯底的甜辣湯。也被稱之為壽喜拉麵。
久留米拉麵:久留米地區的拉麵,豬骨湯底。
白河拉麵:白河地區的拉麵源於戰前時期的中餐店。清爽的醬油湯底,手工鞣製的麵團加入白河當地的礦泉水,麵條口感Q彈。
燕三條拉麵:位於新瀉縣的三條市,冬天非常寒冷。當地的拉麵會澆上特別多的豬油。豬骨、雞肉和沙丁魚熬成的湯頭加上大量的生洋蔥末,構成了這款拉麵的濃重口味。
長浜拉麵:與博多拉麵差不多,只是使用的是醬油醬汁,選用極細麵條的店鋪比較多。
博多拉麵:通過長時間的熬煮豬骨使得湯頭顏色變為白濁色。細麵條,有免費增加麵條的服務「替玉」。
京都拉麵:京都拉麵分兩個派系,以豬骨,雞湯,醬油為湯底的清淡系,和濃稠的雞湯作為湯底,配上細香蔥、大蒜和當地特產的洋蔥的油膩系。
鹿児島拉麵:鹿児島拉麵使用當地有名的黑豬作為熬湯原料。受衝繩和中國臺灣文化的影響,麵條常有粗細兩種選擇。在吃拉麵時,當地人喜歡加上炸洋蔥末一起吃。
函館拉麵:函館是鹽湯底拉麵的起源地,其風味會比東京和橫濱地區的拉麵要更清淡一些。
山形縣赤湯拉麵:香辣濃重的湯頭、富有嚼勁的麵條是赤湯拉麵的最大特色。
熊本拉麵: 豬骨湯底,偶爾也會用到雞殼。麵條稍粗。拉面上會撒麻油和蒜泥。
沖縄そば:衝繩特色的蕎麥麵不用蕎麥麵粉製成,而是用麵粉做。帶著當地人懷念的「媽媽的味道」,在衝繩方言中也成了「外婆的味道」。最常見的搭配是軟嫩五花肉的衝繩蕎麥麵,和排骨蕎麥麵。
最後,日本三大拉麵分別是札幌拉麵(北海道),博多拉麵(福岡縣),喜多方拉麵(福島縣)。
快!給我來一碗拉麵!口水要留下來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