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二十歲前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被網友改寫後,意境全失

2020-12-11 詩文說

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喜歡傳統詩詞文化,這本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傾向,有些人為了追求所謂的文藝,經常把古詩詞中的一些句子改頭換面,違背原意,改得一無是處,十分可笑。

改寫與化用前人詩句,本來不足為怪、無可厚非,甚至是常見的寫作手段,有時改寫後的句子還會好過原句。古時就有很多例子,如宋代詩人林逋將五代南唐江為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中的「竹」改為「疏」、「桂」改為「暗」,就成了詠梅的千古絕唱。

但現在一些網友對古詩詞的改寫,實在讓人難以恭維,甚至把人氣得發笑。比如,在陸遊詩句「鐵馬冰河入夢來」後面來一句「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鐵馬與冰河難道是很美好的意象嗎?這種偽古風的盛行,簡直就是對古詩詞文化莫大的褻瀆。

現在有很多非常流行的文藝句子,都是根據古詩詞改寫出來的。比如這一句,想必很多網友都看到過,「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可我,林深時霧起,海深時浪湧,夢醒時夜續,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你。」真是不得不佩服有些人,他們僅做一點小小的改動,有時甚至只是改變一個字,就有化雅為俗的力量。

其中的「林深時見鹿」其實就出自李白二十歲前寫的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原句是「樹深時見鹿」。只不過是把「樹」改成了「林」,好像沒什麼區別。但接著往下看,你就會發現,改寫者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李白原句的妙處。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意思很好理解,是說樹林深處會看到鹿,海藍的時候會看見鯨魚。而李白的原句「樹深時見鹿」可並不是說什麼走到森林深處的時候會看見鹿,這在當時也是常識,沒什麼好說的。李白才不會這麼無聊,寫這麼一句平平無奇的詩。

李白的下一句是「溪午不聞鍾」,很顯然,斷句應該斷在「溪午」後面。那麼,「樹深時見鹿」的意思就是森林深處,時而會出現幾隻小鹿。李白這一句詩充滿了動感,卻寫出了樹林的深幽清淨,意境十分幽深,耐人尋味。

如果把改寫後的這一句放到李白的原詩裡,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會影響到原意和意境。但改寫者卻根據這一句大展才華,續寫了幾句文藝矯情的句子,搞得非常言情化。從其語境來看,作者顯然沒有領會到李白原句的意境,使這一句本來很好的詩,變得意境全無。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現在有一些古風句子,只是徒有其表,表面上很文藝,其實是隨意拼湊堆砌,連原作的意思都沒有參透。這種改寫還有一種言情化的趨勢,不管什麼都要跟愛情扯上關係,思想很淺薄。所以,如果真的熱愛古詩詞文化,想寫出更好的作品,還是要下一番深功夫,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相關焦點

  • 李白寫下一首絕美送別詩,人人都會背,其中一句被贊「千古麗句」
    說到離別,雖然多少會有些感傷的意味,但也有一些送別詩,煥發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人人都會背。其中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更是被清人孫洙贊為「千古麗句」,因此這首詩又可以說是一首絕美送別詩。
  • 李白52歲時寫了一首詩,全詩72個字,前兩句讓世人黯然神傷
    世人皆知李白別名"詩仙",詩風豪放,意境豐富,即使是在沉鬱不理想的時候,他的詩依然保留著豐富的意境,如那首著名的《宣州謝藻樓送別書韻》。煩擾了我的心,今天的日子多愁。前兩句的意思是"棄我而去昨日已不能留,擾我心今我心極愁",這首詩只有72個字,卻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尤其是前兩句,讓很多人黯然神傷。公元742年,李白躊躇滿志地來到京城,想在京城大展拳腳。唐玄宗素來仰慕李白,得知李白進京的消息後,立即召見他,讓他到翰林院任職。
  • 李白攜妓到他人墳前比美,寫下一首荒唐詩,讀懂後卻讓人淚流滿面
    就像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東山吟》,本來是悼念心中偶像的詩作,卻充滿譏諷意味,讀懂後讓人淚流滿面。世間有多少人真正讀懂了?東山呤 (樂府詩)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 晚年李白,依舊浪漫狂放,58歲寫下一首人生最飄逸輕快的詩
    即使到了晚年他依舊如此,李白在五十八歲時,寫下了一首他人生中最飄逸輕快的詩《早發白帝城》。一高興便寫出"神"作安史之亂後,一直仕途不如意的李白,碰到了一個他認為絕佳的機會。李白受永王李璘的邀請,前往輔佐。
  • 18歲的李白尋訪道士不遇,卻發現世外桃源,寫下一首優美的詩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無疑是唐代詩人中最另類的,他的詩歌,自帶仙氣,被稱為「詩仙」。李白的一生,也十分熱衷於求仙問道,他渴望超脫世俗,過仙人一般的生活。李白青少年時期,曾在四川戴天山中讀書,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是修道的好地方。
  • 李白初次離家寫下一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
    印象中的李白應該是一位瀟灑不羈、白衣飄飄的,手持一把長劍,仗劍走天涯。但是初出茅廬的李白也有過思念家鄉,依依不捨的情懷。這一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家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看著遠處的山水,想著自己的未來,和家中的親人,心情有些激動,也有些留戀。家鄉四川人傑地靈,山清水秀。
  • 李白一首很孤獨的詩,每一句都感人肺腑,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
    年輕時的李白也是長得英俊瀟灑,剛到達長安時,還得到了玉真公主的青睞,李白還寫過很多詩讚美公主,其中最有名的是《玉真仙人詞》,對於他的美貌,還有才華都給予了肯定,兩個人也是惺惺相惜,到底有沒有走到一起,其實是眾說紛紜,我們現在也是難以考證。
  • 一首外國詩傳到中國,網友各顯神通把它改寫成七律五絕,寫火了它
    2007年,SHE有一首歌傳遍了大街小巷,它的名字叫《中國話》。那時候,筆者其實對於中國話之美了解得並不是很深。直到近些年接觸了古詩詞後,才越發明白:漢字的博大精深,遠非其它文字所能比。
  • 李白頗具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其中一句堪稱不世經典
    文/時針酒之癲狂,益的詩中謫仙。李白豪放,逍遙半生酒中意,一曲長歌向徵程;李白浪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狂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無視世俗的種種拘束,以手中劍劃破黑暗和陰霾,亦用一輩子踐行著詩與人生。
  • 詩魔白居易想喝酒了,於是寫下了這首詩,竟成了人人喜歡的一首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也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這首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 杜甫想念李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有人喜歡李白的浪漫瀟灑,也有人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關於兩人誰是「詩壇一哥」的爭論,千年來都沒有定論。雖然後世經常有人為這兩位爭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兩人第一次在洛陽相遇時,李白已經是天下聞名懂得大詩人,而杜甫還是默默無聞的小青年。
  •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表面看似「高端黑」,暗裡狂吹「彩虹屁」
    在唐朝,李白最火的那些年,杜甫「毫無名氣」,只能跟在詩仙屁股後面做一個小迷弟,所以近來網友開玩笑說,杜甫為李白寫了一輩子詩,卻沒有得到過回應,哎,要我說這都是瞎操心,能和偶像一起交上朋友一起睡,寫不寫詩哪有那麼重要!杜甫為什麼如此愛李白呢?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其實李白除了他的才華,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那狂放不羈的性格,也是因為李白的這種性格,所以他的詩歌大多都是比較狂放不羈的,你要是問我他最狂的一首詩是哪一首那應該就是他初入仕途的時候寫的那一首了吧。李白很多詩都是在遠遊的途中所寫的,為何李白的詩能寫得如此豪氣不羈,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的。儘管他有心做官立志報國,但是命運卻讓他做了一個雲遊的詩人。
  • 李白情感最複雜的一首詩,感情跌宕,一波三折,豪情沖天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誰都有痛苦與鬱悶的時候,就連「詩仙」李白都一樣。一直以來,李白都是灑脫和瀟灑的代表,但是他也有煩心的時候。李白喜歡喝酒,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喝一杯酒,寫一首詩,看似瀟灑不在乎,其實這種痛苦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
  • 李白思念家鄉妻兒,接連寫下11首詩,寫下了與妻子間不能說的秘密
    李白的思念,可以說是穿越了千年時光,穿透了筋骨紙背,《靜夜思》、《秋風詞》、《荊州歌》等千古名作像紫氣氤氳,至今在煌煌詩林之中縈繞盤旋,惹人心醉神迷,令人神魂顛倒。雖說寄人籬下,但李白與許氏關係不錯,因此出門在外的李白難免對家中妻兒心生思念。感性的李白便用將這份情思轉化成為詩意融進字裡行間,寫下了一首首惹人豔羨的詩歌。這就是著名的《寄遠十一首》。下面我們就擇選幾首來看看李白的相思究竟有多麼赤誠。《寄遠·其六》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
  • 李白很肉麻的3首詩,全都赤裸裸地吹捧楊貴妃,其中一首更是經典
    李白一生寫了1000多首詩,其中的很多經典我們都能脫口而出,比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的詩,看似狂放灑脫,不慕名貴權利。但其實在李白的詩中,有3首很特別,一是這3首詩都叫《清平調》,二是這3首詩全都是赤裸裸地誇讚楊貴妃,而且其中一首還流傳千古。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白的誇人功力如何。
  • 李白、賈至同遊洞庭湖,各自寫下一組絕世詩篇
    相同的境遇,美麗的夜色,詩人們不禁詩興大發,其中自然以詩仙李白為最,他一口氣寫下一組共五首的七絕: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唐宋兩朝歷來推李白和杜甫為詩壇「霸主」,而且在歷史中,兩人生活的年代相同,也有過交集,更是為這兩位大咖級別人物增添了些許趣味色彩。杜甫比李白小11歲,那時候李白都名揚天下了,杜甫還是啃老本的公子哥,到李白在翰林院被賜金放還的時候,兩人相遇,李白44歲,杜甫33歲,多巧合的數字,杜甫終於見到自己偶像了!
  • 李白漫遊重慶時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成千古名作
    李白對此很不滿,便在臨別時怒而寫下一詩《上李邕》以作回應。《上李邕》是一首七言古詩,寫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在這首詩中,李白不僅對李邕瞧不起青年人的態度表示了強烈不滿,還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歌頌,表達了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狂者姿態。僅開頭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便令人不得不佩服。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兩人在攜手同遊的時候更是曾大被同眠,這在杜甫的詩中就有記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友誼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