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玄圭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種生活理念、人生信條充斥人們的頭腦,爆炸的信息更容易讓人迷失。而真正能流傳千古,支撐起中華民族精神之內核的,則是那些一代代傳下來的家風家訓。
——小婚家
01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
巴金的這句名言,是他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的子女後代一直都踐行的座右銘和家訓。
▲ 1988年,巴金與小孫女暄暄
巴金和妻子蕭珊有兩個孩子,女兒李小林和兒子李小棠。
兩個孩子自幼受父親影響,都非常熱愛文學,成年後也都從事文學工作,在各自領域裡成就卓著。
但他們都非常低調,是十足的「芸芸眾生裡的普通人」。
李小林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文學系,現為《收穫》雜誌主編,但無論是對身邊人還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她的自我介紹都是兩個字:「編輯」。
▲ 1949年,巴金與夫人蕭珊和女兒小林
巴金的兒子李小棠是復旦大學高才生,大學5年,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是巴金的兒子。畢業分配時,很多人為子女能分到一個好單位四處託關係,但巴金堅決不跟任何人打招呼。
▲ 1962年,巴金在上海武康路寓所與夫人蕭珊、兒子小棠、女兒小林
後來很多同學的工作都比他好,李小棠則前往上海市政協文史室工作。一幹20多年,照樣是沒幾個人知道他的父親是「人民作家」巴金。
巴金90歲生日,時任上海市政協主席的陳鐵迪登門拜訪,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屬下李小棠也在,好奇地問:「你怎麼也來了?」
這時有人告訴她:小棠是巴金的兒子。
02
除了一對兒女,巴金的侄子李致也深受他的影響。
1942年,巴金回成都,當時他已完成了《家》《春》《秋》等巨著,不少成都青少年登門請他題字,11歲的李致也拿了個本子請他寫。
巴金示意他不要透露兩人的關係,
用毛筆給李致寫了四句話:
「讀書的時候用功讀書,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得做好人。」
「人各有志,最重要的是做人。」
慢慢長大後,李致理解了巴金這句話的深意。
「我小時候對這四句話理解不深,只是覺得『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簡直講到我心坎裡去了,因為我外祖母要我『有空就讀書』。隨著年齡增長,才知道『講真話,做好人』才是真正核心。」
李致說,通俗一點說,「做好人」就是不沽名釣譽,「在芸芸眾生裡做個普通人」。
▲ 巴金寫作彩照
巴金去世後,老家四川打算翻修故居,但他的子女們堅決不同意,因為巴金向來低調,反對鋪張浪費;四川省作協和上海市作協都準備設「巴金文學獎」,但巴金的兩個孩子照樣婉拒了。
李小棠說:
「父親一直不願意鋪張浪費,不願意驚擾別人。他在世時就跟我們說過,不想花國家的錢來盜名欺世。」
雖然文學成就無法與父親同日而語,
但李小棠在文學創作上其實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創作了《小鎮上的羅曼史》《天橋》《四十而立》等多部著作,還有不少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
一直把巴金視為父親一般愛戴和敬仰的侄子李致說,
他的兒子、女兒都是科學家,
但他們都非常低調,都在踐行爺爺巴金的家訓:在芸芸眾生裡,快樂地做著普通人。
▲ 巴金在寫作中
李小棠和姐姐至今仍埋頭工作,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家世,這讓他們感到自在輕鬆。
父親在世時不利用他沽名釣譽,父親離世後,姐弟倆說對父親的想念和尊敬放在內心深處就夠了,沒必要動不動拿出來說。
是的,在芸芸眾生裡,一邊努力上進一邊過普通人的生活,才真正快樂和幸福。
(本文根據「人民網」「新浪網」等相關報導整理)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臺,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係維護。溫暖風趣,與你聊聊愛情婚姻那些事兒;專業理性,力邀眾多心理諮詢師,為你解答情感困惑;線上線下,微課沙龍情感陪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誌)
原標題:《巴金: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人 | 家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