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朝鮮中宗

2021-01-15 騰訊網

朝鮮王朝(十):朝鮮中宗

19.朝鮮中宗

朝鮮中宗,名李懌,字樂天,明朝賜諡號恭僖,廟號中宗,朝鮮加諡曰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是李氏朝鮮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成宗嫡子,由貞顯王后尹氏所生;前任君主燕山君李 的同父異母弟弟。1494年,燕山君即位時,李懌被冊封為晉城大君。由於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謀廢除燕山君,並擁立李懌為君主。中宗即位後廢除了燕山君的不少苛政,受到歡迎,但他為人優柔寡斷,容易被兩班所左右。

(1)生平

中宗時期,勳舊派與士林派仍持續互相對立,本來中宗打算登用趙光祖來解決困局,但此舉使被燕山君壓制的士林派勢力得以復興。士林派的革新措施得以重新推行,如禁止土地兼併、實施均田制等。趙光祖的新政由於推行過急,使王權變得脆弱,亦使勳舊派非常不安,國家內部矛盾加劇。1519年,反正的功臣在趙光祖回鄉之際再次發動政變,以反逆罪的罪名肅清朝廷內的士林派,而趙光祖回到家鄉後亦被賜飲毒藥而死。這次事件,後世史學家稱為己卯士禍( ),而被殺的群臣則稱為「己卯名賢」。士林派被壓抑,勳舊派勢力再度登場。章敬王后( )之兄尹任為首的大尹派及文定王后( )的兄弟、尹之任的兒子尹元老( )、尹元衡( )為首的小尹派對立;期間發生灼鼠之變,中宗所愛的敬嬪樸氏與其兒子福城君一同被賜死;使中宗時期的政局亂上加亂。

1506年9月2日,勳舊派的成希顏( )、樸元宗( )、柳順汀( )、洪景舟等人發動政變,推翻前任君主、有暴君之稱的燕山君,並把支持燕山君的慎守勤( )、慎守英( )及任士洪( )殺害,並另立當時19歳的晉城大君為王,是為中宗,史稱中宗反正。中宗的元配慎氏的父親慎守勤反對勳舊派奪位的行動,被他們所殺。為防止新任王后慎氏將來為父報仇,勳舊派逼中宗把慎氏趕出宮外,使得中宗和慎氏終生不能相見。勳舊派群臣為了鞏固本身勢力,紛紛把自己的女性親人送入宮中成為中宗的妃嬪,造成日後後宮明爭暗鬥的局面。

對外方面,1510年,南部發生三浦倭亂;北方亦因為女真族的入侵,使社會不安加劇。

在位38年又2個月之後,1544年11月14日中宗召集左議政洪彥弼、右議政尹仁鏡等官員於明政殿,於病榻上讓位與世子(即仁宗),翌日,酉時駕崩於昌德宮歡慶殿小寢,葬於漢江之南的靖陵。

(2)政治

即位後受趙光祖、金湜等儒家學者輔佐,推行所謂「至治主義」的治國方針。在位期間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南倭北虜」。正德五年(1510年),盤踞在薺浦、富山浦、熊川三地的「恆居倭人」在對馬島主的帶領下發動暴亂,史稱「三浦倭亂」。之後又發生了楸子島倭變、東萊鹽場和蛇梁鎮倭亂。北方的野人女真在正德七年(1512年)進攻了朝鮮的甲山和昌城。

在位期間繼續推行滅佛政策。同時因為朝鮮使臣在中國私下貿易,貪婪尤甚,以至被明朝錦衣衛把門看守拘於禮部會同館內,朝鮮感到「祖宗見寵於中華之美掃地矣」,因此頒布了除書籍和藥材外禁用唐物(即:從大明國進口的商品,尤其是高級絲織物和奢侈品)的命令。同時,中宗對明朝政局也多加刺探,多次密令朝鮮赴華使節了解明朝皇帝、朝廷動態。朝鮮雖然事明恭謹,但是素以「禮義之邦」自居,常從儒家宗法道德角度出發私下批評明朝弊政。中宗對明朝皇帝便頗不以為然:「成祖……以一言之失,誅戮大臣,略不假借,甚為不可」、「崇信釋教,非帝王盛德」;宣宗「興居無節,豈美事乎?」;世宗「好自用,天下之事無不總治,如有直言者,輒重刑,人皆禁嘿」……。(成祖即:永樂皇帝;宣宗即:宣德皇帝;世宗即:嘉靖皇帝)但是中宗自己在漢城也並非「興居有節」,尤其喜好鍊金術和命課學。

中宗年間,發生了己卯士禍(正德十四年/1519年,趙光祖死)、辛巳誣獄(安塘之亂,嘉靖元年/1522年,士林派再次被貶)、全國傳染病(嘉靖五年/1526年)、灼鼠之變(嘉靖七年/1528年,敬嬪樸氏被廢,嘉靖十二年/1533年賜死)等政局變動。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十四日,在位三十八年的中宗薨逝於昌德宮歡慶殿,終年五十八歲。明朝賜諡「恭僖」(敬事供上曰恭;小心畏忌曰僖)。初葬高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遷葬廣州靖陵。

20.朝鮮仁宗

朝鮮仁宗(朝鮮語: /朝鮮仁宗 Joseon Injong;1515年-1545年),諱李峼(朝鮮語: /李峼 Yi Ho),幼名億命,字天胤[來源請求],是朝鮮王朝第十二任國王,1544年至1545年在位。

李峼乃中宗嫡長子,生母為章敬王后尹氏,中宗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誕生。章敬王后在他出生後不久因血崩病逝,因此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養。中宗十五年被冊封為王世子。中宗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仁宗元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不到八個月。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異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國王明宗。官方記載李峼因為父王去世後太悲傷而得病,但民間謠傳李峼是被繼母文定王后毒殺。群臣上廟號仁宗,諡號獻文懿武章肅欽孝,明朝賜諡榮靖,全稱仁宗榮靖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仁宗葬於今日京畿道高陽市西三陵的孝陵。

正德十年(朝鮮中宗十年,1515)二月二十五日生於景福宮。正德十五年冊封王世子。中宗去世後,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是李氏朝鮮第十二任國王,號仁宗大王。在位8個月,嘉靖二十四年七月去世於景福宮之清燕樓下小寢(官方記載仁宗因為父王去世後太悲傷而得病,但民間有流言謂他被繼母文定王后毒殺),終年三十一。明朝賜諡「榮靖」(寵祿光大曰榮;寬樂令終曰靖)。葬高陽孝陵(今日京畿道高陽市西三陵的孝陵)。

仁宗乃朝鮮中宗嫡長子,生母為章敬王后尹氏,在他出生後不久因血崩病逝,所以後來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養。仁宗30歲繼位後,不到8個月便去世,死後渴葬,無子女。繼承人為同父異母(即文定王后)弟弟,即第十三任國王朝鮮明宗。仁宗在位期間,恢復了父王時廢的賢良科,平反趙光祖等人的冤案,深得人心。

21.朝鮮明宗

朝鮮明宗(朝鮮語: /朝鮮明宗 Joseon Myeongjong;1534年-1567年),是朝鮮王朝的第13代君主,1545年至1567年在位。諱李峘(朝鮮語: /李峘 Yi Hwan),字對陽,廟號明宗,諡號恭憲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明朝賜諡恭憲),葬於楊州康陵。

明宗是中宗的嫡二子,生母為文定王后尹氏,中宗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誕生,初封慶原大君。

兄長仁宗猝逝之後,慶原大君即位,是為明宗。然而,朝政大權卻由文定王后及尹元衡所掌握。這時,大尹派已失勢,尹任被殺,引起乙巳士禍,而小尹派的首領尹元衡被封為領議政,李芑等人被封第一為功臣。明宗三年(1547年),衛社功臣李彥廸雖被封為第三功臣,但是因良才驛事件牽涉而被殺。明宗異母兄鳳城君亦因此被殺,與此同時,尹元衡的親兄尹元老因為與尹元衡敵對,他及他的追隨者亦被尹元衡所殺。由於文定王后崇佛排儒,任用普雨,設立僧科。明宗不忍大權旁落,任用王妃外戚李梁。但是李梁同樣貪汙跋扈,被外戚沈義謙彈劾而被處死。明宗十年(1555年)曾發生乙卯倭變。

明宗二十年,文定王后病逝,尹元衡失勢,其妾鄭蘭貞服毒自盡,尹元衡本人亦飲恨而終。明宗得以掌握實權,決定廣延招覽賢士,引來退溪李滉及慄谷李珥被推薦。明宗在之後又廢除了文定王后設立的僧科。

明宗於二十歲親政後,結合妻子外戚一方牽制文定王后的外戚勢力,等到文定王后逝世後,明宗才真正獨攬大權,可惜才維持三年,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薨於景福宮養心堂,在位二十二年,享年三十四歲。

相關焦點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二):逐漸興盛
    朝鮮王朝(二):逐漸興盛   3.逐漸興盛  (1)朝鮮世宗   永樂十六年(1418)八月,世宗在其父太宗退位前兩個月登基。永樂十七年(1419)五月,世宗在太宗的建議和指導下己亥東徵清除對馬島的倭寇。九月,對馬島大名被活捉帶回朝鮮宮中。正統八年(1443),《癸亥條約》籤訂。
  • 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 在東亞文化圈中,凡事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尤其是政治倫理方面,更是如此,對於國號、國名、正統等觀念尤其看中,於是,這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比較尷尬的事情,比如:在國名和舊國號重名的情況下,朝鮮怎麼稱呼朝鮮王朝?
  • 傳說檀君是朝鮮韓國第一個君主,古代朝鮮韓國歷史,神話故事
    他帶了3000個小弟降落到了朝鮮太伯山的一棵檀香樹的附近,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叫神市的國家。桓雄成為朝鮮半島的統治者,他教原住民耕種、紡織、木工、漁業,讓當地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同時他在檀香樹下講經說法,普度眾生。
  • 自從高麗改名叫朝鮮後,為什麼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了?
    也就是高麗王朝自取也,非中國帝王好吞併其土地。從明代後,高麗改國名叫朝鮮。「朝鮮」這一國名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朝鮮開國國王李成桂的。有「朝日鮮明」的意思。中國在明代之前,中原王朝曾數次佔領高麗,從改名叫朝鮮後,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這是為什麼呢?
  • 【老照片】揭秘古代朝鮮婦女為什麼愛穿露乳裝?
    這種說法在朝鮮王朝的《英祖實錄》、《芝峰類說》等書中都有反映。實際上朝鮮王朝時期恰恰頒布過多次禁止白色衣服的命令,認為朝鮮位於中國的東方,屬木,色尚青,而白色象徵西方、象徵金,根據「五行相剋」學說,金克木,百姓穿白衣對國運不利。甚至顏色與白相近的灰色、玉色衣服也遭禁止。但朝鮮民族喜愛白色的習慣根深蒂固,始終無法禁絕。此外白布比染色布便宜,也是受百姓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朝鮮王朝與清朝貿易往來密切,為何要把人參被列為「違禁品」?
    朝鮮王朝,建立於1392年,是朝鮮半島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期歷史上經歷過古代中國的明清王朝,而且朝鮮王朝和明清王朝都建立起了十分密切的關係。而在這之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朝鮮和清王朝之間的貿易關係,除了一般的陸地貿易路線,還開拓了海上貿易,但是,在朝鮮與清朝密切的貿易往來中,人參貿易漸漸開始衰亡,在這種現象的背後也存在著許多複雜的因素一、人參是出於朝鮮自身利益考慮的設置的違禁物品朝鮮王朝與中國古代明清王朝的貿易往來一直沒有斷過,但是朝鮮在對清王朝的貿易中
  • 朝鮮王朝為什麼會覆滅?是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還是自身問題過多?
    李氏朝鮮的政權建立者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時,正值明太祖朱元璋在位,遂上奏請其裁定國號,朱元璋選取新國號為「朝鮮」。李成桂遂於次年,定國號為「朝鮮」,也確定了對明朝事大的基本國策。直至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已成為清王朝番薯國的朝鮮王朝,仍在許多非正式場合使用明朝的年號紀年。
  • 自古醫生治病救人,古朝鮮為何把女醫叫醫妓?工作內容有何不同?
    後來把遼東佔領之後,又把鐵嶺給控制住,當時那個時候的朝鮮還叫做「高麗國」。他們就想著要出軍討伐,可是他們國家就好像《調張籍》中寫到的「蚍蜉撼大樹」,是沒有辦法跟明朝的精兵強將做鬥爭。▲李成桂朱元璋直接派出當時的藍玉去迎戰,高麗國就讓李成桂出徵迎戰,沒想到他打不過人家就反客為主,把自己的過往辛隅給制服然後建立自己的王朝,還告訴朱元璋自己就是明朝的附屬,讓朱元璋給自己的國家賜名。當時直接和大臣商議並賜名朝鮮,這個意思就是「朝日鮮明之國」。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直到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王朝籤訂《江華條約》從而打開朝鮮國門之前,朝鮮就像1840年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政府一樣,把自我封閉、閉關鎖國作為基本國策,西方國家遂美其名曰「隱士王國」。「朝鮮」國號的由來朝鮮半島的社會發展階段從公元前1000左右算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古代社會(公元前1000年左右-1866年)、近代社會(1866-1926年)和現代社會(1926年至今)。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公元4世紀,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央政府對朝鮮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率先在鴨綠江江畔崛起。隨後高句麗向北方發展,控制了現吉林省南部地區。後在洛東江畔崛起了新羅,在朝鮮半島崛起了百濟,與之前的高句麗並存,稱為朝鮮的「三國」。公元7世紀左右,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公元10世紀,新羅大將王建發動政變,建立了「高麗王朝「,並統治至公元14世紀末。
  • 作為李氏朝鮮王朝暴君燕山君的寵妃,張綠水為什麼會被稱為妖女?
    (張綠水影視劇照)朝鮮王朝開國五百餘年,何止張綠水一個妖女,她與朝鮮肅宗時期的張禧嬪、中宗時期的鄭蘭貞合稱朝鮮王朝三大妖女(三大妖女的另一說為張禧嬪、張綠水、宣祖時期的金尚宮)。張綠水是由中宗時期都總官鄭允謙和一名官婢所生的庶女,雖是官宦之後,但因為母家卑賤,受此牽累終身都是賤民階級,不僅不能入籍,還飽受世人歧視,不僅不得自己的父親疼愛,還會被正室或正室的後代欺壓,境況悽慘。正是在這種長期被欺壓、歧視的環境下,張綠水最後不幸成為為貴族士大夫服務的妓生。
  • 李氏朝鮮四大妖女,其中一位叫「介屎」
    李氏朝鮮,又被稱為朝鮮王朝,簡稱李朝,共歷519年、27代君王,可其中有近半君王是在王大妃(先王妃或君主的母親)或大王大妃(前任先王妃或君主的祖母)的「垂簾聽政」下度過的。中後期更是在無休止的混亂黨爭中度過,而被朝鮮王朝稱為「四大妖女」的張禧嬪、張綠水、金尚宮和鄭蘭貞,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張禧嬪:宛若「鉤弋夫人與衛子夫」的故事張禧嬪,原名張玉貞,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宮女,因為氣質脫俗,被肅宗臨幸。
  • 箕子朝鮮、三國時代、王李朝鮮、南北分治——朝鮮半島5000年簡史
    三韓繼而演變為新羅和百濟兩個國家,和北邊四郡中建立的高句麗,並稱為「朝鮮三國」: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新羅(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西漢末年,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在漢四郡的玄菟郡成立,由於漢晉時期中央王朝對朝鮮半島鞭長莫及,高句麗迅速做大,並於西晉末年(公元313年)統一漢四郡,成為朝鮮三國時期土地面積最大的諸侯國。
  • 傳說、歷史與認同:檀君朝鮮與箕子朝鮮歷史之塑造與演變
    而對箕子之崇拜,朝鮮王朝(1392——1910年)時期,發展至最高峰,箕子朝鮮成為李氏朝鮮政權的一面重要旗幟,箕子崇拜也是朝鮮政事與禮儀中一項重要內容,因為他們把箕子朝鮮看成是朝鮮王朝維繫與明朝關係的一種重要媒介,是他們在中華世界體系中爭取到「小中華」地位的重要保證。
  • 解讀古裝喪屍劇《王國》:還原架空歷史背景下的朝鮮王朝歷史
    去年爆款的韓國古裝喪屍劇《王國》(又名《李屍朝鮮》)第二季在本月如期上線,再次引起關注。雖然本劇是一部歷史架空劇,劇中人物皆為虛構,但還是能夠從中發現不少暗含的朝鮮王朝歷史。開戰僅僅一月,日軍即攻陷朝鮮王朝都城漢城,後又攻取平壤,朝鮮宣祖國王一路狂奔至中朝邊境的義州,並向宗主國明朝求援。為維護宗藩關係,明朝立即派出援兵,此間經過多次的戰爭與和談,最終中朝軍隊擊敗日本,取得勝利。
  • 朝鮮大盜流亡海外,成琉球國王?韓國《洪吉童傳》講了什麼故事?
    韓劇中的洪吉童首先,洪吉童此人並不是虛構的,他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甚至朝鮮古代一些資料也有提及,但他只是一個盜賊而已,具體事件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考證,但朝鮮民間一直流傳有關他的傳說。在小說中,洪吉童(1443年-1512年,不過這相當沒有可靠性,因為洪吉童的親生父親洪尚直在《朝鮮王朝實錄》記載是於1424年死亡),是朝鮮王朝燕山君在位期間的一個盜賊。
  • 受到時代朝鮮人尊敬與愛戴的世宗大王,為朝鮮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導語:在朝鮮王朝的歷史上,有一位名為李裪的君主一直被歷代的朝鮮人所銘記,他的頭像被印刻在韓國的紙幣之上,並且就連韓國的自行研製的驅逐艦的首件都被賦予"世宗大王號"的名字。我國的古代雖然出現了不少有賢德受到後人敬仰的古代君主,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出現在我們現代的紙幣或者航母之上。
  • 朝鮮王朝朋黨政治:儒學為何造成朋黨相爭,又如何影響王朝政治?
    作為一種相當重要的政治現象,朋黨政治無論是對國家的經濟還是政治,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而最為典型的就是古代朝鮮的朋黨政治。在一個王朝建立後,都免不了國家權貴和新興的士大夫階層之間的鬥爭,這些士大夫階層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學識,有自己對政治和學術的看法和見解,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治國安邦,並時刻在政治決策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 她是朝鮮版武則天,架空國王毒死兒子剷除政敵,就差沒有登基稱王
    文定王后出身朝鮮王朝貴族家庭,父親是朝鮮王朝的武官尹之任,兩位兄長尹元老、尹元衡都在朝廷擔任重要職位,她有個堂叔叫尹任,也是朝鮮王朝的高官,更重要的是她的堂姑尹氏是朝鮮中宗第二位王后,史稱章敬王后,所以文定王后的家世在朝鮮王朝算是非常顯赫了。
  • 古代朝鮮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在那樣的時代裡,朝鮮有沒有與世界融通呢?一提到朝鮮王朝,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閉關鎖國」這四個字。那時的朝鮮,無論世界發生怎樣的變化,都是關緊國門、獨立發展。但毋庸置疑的是,朝鮮王朝與鄰近的清朝和日本都有貿易往來,而且歐洲商人和船員也頻繁進出朝鮮,由此可以得知,朝鮮王朝並不是完全的閉關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