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十):朝鮮中宗
19.朝鮮中宗
朝鮮中宗,名李懌,字樂天,明朝賜諡號恭僖,廟號中宗,朝鮮加諡曰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是李氏朝鮮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成宗嫡子,由貞顯王后尹氏所生;前任君主燕山君李 的同父異母弟弟。1494年,燕山君即位時,李懌被冊封為晉城大君。由於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謀廢除燕山君,並擁立李懌為君主。中宗即位後廢除了燕山君的不少苛政,受到歡迎,但他為人優柔寡斷,容易被兩班所左右。
(1)生平
中宗時期,勳舊派與士林派仍持續互相對立,本來中宗打算登用趙光祖來解決困局,但此舉使被燕山君壓制的士林派勢力得以復興。士林派的革新措施得以重新推行,如禁止土地兼併、實施均田制等。趙光祖的新政由於推行過急,使王權變得脆弱,亦使勳舊派非常不安,國家內部矛盾加劇。1519年,反正的功臣在趙光祖回鄉之際再次發動政變,以反逆罪的罪名肅清朝廷內的士林派,而趙光祖回到家鄉後亦被賜飲毒藥而死。這次事件,後世史學家稱為己卯士禍( ),而被殺的群臣則稱為「己卯名賢」。士林派被壓抑,勳舊派勢力再度登場。章敬王后( )之兄尹任為首的大尹派及文定王后( )的兄弟、尹之任的兒子尹元老( )、尹元衡( )為首的小尹派對立;期間發生灼鼠之變,中宗所愛的敬嬪樸氏與其兒子福城君一同被賜死;使中宗時期的政局亂上加亂。
1506年9月2日,勳舊派的成希顏( )、樸元宗( )、柳順汀( )、洪景舟等人發動政變,推翻前任君主、有暴君之稱的燕山君,並把支持燕山君的慎守勤( )、慎守英( )及任士洪( )殺害,並另立當時19歳的晉城大君為王,是為中宗,史稱中宗反正。中宗的元配慎氏的父親慎守勤反對勳舊派奪位的行動,被他們所殺。為防止新任王后慎氏將來為父報仇,勳舊派逼中宗把慎氏趕出宮外,使得中宗和慎氏終生不能相見。勳舊派群臣為了鞏固本身勢力,紛紛把自己的女性親人送入宮中成為中宗的妃嬪,造成日後後宮明爭暗鬥的局面。
對外方面,1510年,南部發生三浦倭亂;北方亦因為女真族的入侵,使社會不安加劇。
在位38年又2個月之後,1544年11月14日中宗召集左議政洪彥弼、右議政尹仁鏡等官員於明政殿,於病榻上讓位與世子(即仁宗),翌日,酉時駕崩於昌德宮歡慶殿小寢,葬於漢江之南的靖陵。
(2)政治
即位後受趙光祖、金湜等儒家學者輔佐,推行所謂「至治主義」的治國方針。在位期間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南倭北虜」。正德五年(1510年),盤踞在薺浦、富山浦、熊川三地的「恆居倭人」在對馬島主的帶領下發動暴亂,史稱「三浦倭亂」。之後又發生了楸子島倭變、東萊鹽場和蛇梁鎮倭亂。北方的野人女真在正德七年(1512年)進攻了朝鮮的甲山和昌城。
在位期間繼續推行滅佛政策。同時因為朝鮮使臣在中國私下貿易,貪婪尤甚,以至被明朝錦衣衛把門看守拘於禮部會同館內,朝鮮感到「祖宗見寵於中華之美掃地矣」,因此頒布了除書籍和藥材外禁用唐物(即:從大明國進口的商品,尤其是高級絲織物和奢侈品)的命令。同時,中宗對明朝政局也多加刺探,多次密令朝鮮赴華使節了解明朝皇帝、朝廷動態。朝鮮雖然事明恭謹,但是素以「禮義之邦」自居,常從儒家宗法道德角度出發私下批評明朝弊政。中宗對明朝皇帝便頗不以為然:「成祖……以一言之失,誅戮大臣,略不假借,甚為不可」、「崇信釋教,非帝王盛德」;宣宗「興居無節,豈美事乎?」;世宗「好自用,天下之事無不總治,如有直言者,輒重刑,人皆禁嘿」……。(成祖即:永樂皇帝;宣宗即:宣德皇帝;世宗即:嘉靖皇帝)但是中宗自己在漢城也並非「興居有節」,尤其喜好鍊金術和命課學。
中宗年間,發生了己卯士禍(正德十四年/1519年,趙光祖死)、辛巳誣獄(安塘之亂,嘉靖元年/1522年,士林派再次被貶)、全國傳染病(嘉靖五年/1526年)、灼鼠之變(嘉靖七年/1528年,敬嬪樸氏被廢,嘉靖十二年/1533年賜死)等政局變動。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十四日,在位三十八年的中宗薨逝於昌德宮歡慶殿,終年五十八歲。明朝賜諡「恭僖」(敬事供上曰恭;小心畏忌曰僖)。初葬高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遷葬廣州靖陵。
20.朝鮮仁宗
朝鮮仁宗(朝鮮語: /朝鮮仁宗 Joseon Injong;1515年-1545年),諱李峼(朝鮮語: /李峼 Yi Ho),幼名億命,字天胤[來源請求],是朝鮮王朝第十二任國王,1544年至1545年在位。
李峼乃中宗嫡長子,生母為章敬王后尹氏,中宗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誕生。章敬王后在他出生後不久因血崩病逝,因此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養。中宗十五年被冊封為王世子。中宗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仁宗元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不到八個月。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異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國王明宗。官方記載李峼因為父王去世後太悲傷而得病,但民間謠傳李峼是被繼母文定王后毒殺。群臣上廟號仁宗,諡號獻文懿武章肅欽孝,明朝賜諡榮靖,全稱仁宗榮靖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仁宗葬於今日京畿道高陽市西三陵的孝陵。
正德十年(朝鮮中宗十年,1515)二月二十五日生於景福宮。正德十五年冊封王世子。中宗去世後,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是李氏朝鮮第十二任國王,號仁宗大王。在位8個月,嘉靖二十四年七月去世於景福宮之清燕樓下小寢(官方記載仁宗因為父王去世後太悲傷而得病,但民間有流言謂他被繼母文定王后毒殺),終年三十一。明朝賜諡「榮靖」(寵祿光大曰榮;寬樂令終曰靖)。葬高陽孝陵(今日京畿道高陽市西三陵的孝陵)。
仁宗乃朝鮮中宗嫡長子,生母為章敬王后尹氏,在他出生後不久因血崩病逝,所以後來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養。仁宗30歲繼位後,不到8個月便去世,死後渴葬,無子女。繼承人為同父異母(即文定王后)弟弟,即第十三任國王朝鮮明宗。仁宗在位期間,恢復了父王時廢的賢良科,平反趙光祖等人的冤案,深得人心。
21.朝鮮明宗
朝鮮明宗(朝鮮語: /朝鮮明宗 Joseon Myeongjong;1534年-1567年),是朝鮮王朝的第13代君主,1545年至1567年在位。諱李峘(朝鮮語: /李峘 Yi Hwan),字對陽,廟號明宗,諡號恭憲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明朝賜諡恭憲),葬於楊州康陵。
明宗是中宗的嫡二子,生母為文定王后尹氏,中宗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誕生,初封慶原大君。
兄長仁宗猝逝之後,慶原大君即位,是為明宗。然而,朝政大權卻由文定王后及尹元衡所掌握。這時,大尹派已失勢,尹任被殺,引起乙巳士禍,而小尹派的首領尹元衡被封為領議政,李芑等人被封第一為功臣。明宗三年(1547年),衛社功臣李彥廸雖被封為第三功臣,但是因良才驛事件牽涉而被殺。明宗異母兄鳳城君亦因此被殺,與此同時,尹元衡的親兄尹元老因為與尹元衡敵對,他及他的追隨者亦被尹元衡所殺。由於文定王后崇佛排儒,任用普雨,設立僧科。明宗不忍大權旁落,任用王妃外戚李梁。但是李梁同樣貪汙跋扈,被外戚沈義謙彈劾而被處死。明宗十年(1555年)曾發生乙卯倭變。
明宗二十年,文定王后病逝,尹元衡失勢,其妾鄭蘭貞服毒自盡,尹元衡本人亦飲恨而終。明宗得以掌握實權,決定廣延招覽賢士,引來退溪李滉及慄谷李珥被推薦。明宗在之後又廢除了文定王后設立的僧科。
明宗於二十歲親政後,結合妻子外戚一方牽制文定王后的外戚勢力,等到文定王后逝世後,明宗才真正獨攬大權,可惜才維持三年,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薨於景福宮養心堂,在位二十二年,享年三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