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飲用水、海鮮、啤酒裡可能布滿「微塑料」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海水之下都藏著些什麼?一幅「維納斯」用了24萬個塑膠袋,相當於每10秒鐘世界各地消耗的塑膠袋數量;一幅「神奈川衝浪」則用了240萬片塑料碎片,而這個龐大數字不過是每小時世界各地流入海洋的塑料總磅數……這些都是藝術家們用海洋垃圾做成的雕塑和繪畫,希望以此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

世界環境日網站近日發布的聲明顯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每年使用5000億個塑膠袋,每1分鐘就會售出約100萬個塑料瓶,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現在全球每年約有1000至20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整輛卡車的垃圾傾瀉入海,塑料垃圾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卻幾乎沒有特別有效的環保替代品。

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數十萬海洋動物的死亡,還以碎片、顆粒狀的微塑料形式出現在海洋食物鏈中,進入我們的飲水中和餐桌上,影響人類健康,成為重大環境隱患。專家指出,微塑料能存在數百年時間,將持續危及海洋生態,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總重量可能將超過魚類。

牡蠣、貝類、蝦、魚等海鮮,都含有成百上千的塑料顆粒

歐洲根特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針對廢塑料對牡蠣、貽貝等濾食性海洋生物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貽貝平均含有約900個塑料顆粒,6個牡蠣含有約500個顆粒,而一份大蝦裡則含有驚人的9000個顆粒;科學家們還在金槍魚、龍蝦中發現了大量塑料。2017年中國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開展的研究顯示,約76%的魚類腸道、消化道都檢出有微塑料。而這些含有塑料顆粒的海鮮,經常擺在我們的飯桌上,等待著不知情的人們享用。

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11月25日,海洋中大約有5.25億噸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僅美國,每天就約有800萬顆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中,而這些微粒的年排放量足足可以繞地球7圈。這簡直就是海洋發出的悲痛哀嚎——全球99%的海鳥都會誤食塑料製品,每年有100萬隻鳥類和至少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進食塑料垃圾或被塑料垃圾纏住而死亡。

微塑料在海裡無處不在,通過食物鏈重回人類餐桌

什麼是微塑料?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範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

海洋中為什麼會有微塑料?它們是從哪裡來的?華東師範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稱,陸源塑料垃圾在外界驅動作用下進入海洋環境,隨洋流長距離輸送,其中大型塑料垃圾會慢慢通過生物或物理作用碎片化,成為微塑料的一個重要來源。此外,粒徑小於5毫米的人造工業產品,如牙膏、髮膠、潔面乳和空氣清新劑中的微粒等,在汙水處理過程中也因難以過濾而進入水體,最終排入海洋成為微塑料。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說:「有些衣服是化纖的,這種合成纖維也是歸在塑料裡的。如果用洗衣機清洗做實驗,洗一次可以洗脫1900個微塑料的塑料纖維,這都會進入到下水道當中。」

微塑料幾乎無處不在。「不管是水體還是沉積物,從海表到海底,以及海洋沉積物中,都發現微塑料的存在。」王菊英表示,有研究人員從美國加州、紐西蘭奧克蘭、澳洲雪梨、加拿大溫哥華等地魚市場中,發現每4條食用魚中,就有一條內臟中含有塑料垃圾,證明微塑料汙染已非常嚴重。

那些曾被人類使用的塑料微粒,最終都會通過生態循環系統進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誤食,又通過食物鏈重新回到人類的餐桌。

微塑料危及海洋生物和環境,也可能威脅人體健康

那麼,微塑料對海洋生態環境有什麼影響?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李道季指出,微塑料的危害體現在其顆粒直徑微小上,體積越小,意味著比表面積(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更高,吸附汙染物的能力越強,對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

王菊英認為,微塑料是一個新型環境問題,其對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仍在研究中,但其潛在影響不容小視。因為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顆粒,還能繼續分解為更細的顆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需要格外關注。「它們本身含有增塑劑,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機汙染物及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還會帶來複合化學汙染。當被海鳥、魚類、底棲動物等海洋生物攝食後,會損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其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而停止進食,其所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也會對海洋生物產生不利影響。這些汙染物在生物體內累積並隨食物鏈傳遞,可能對人類健康有害。」王菊英說。

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糞便中也存在微塑料。研究人員在8名研究參與者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9種不同類型的塑料顆粒,尺寸為50到500微米,最常見的是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每10克糞便中發現20個微塑料顆粒。參與者都是通過食用塑料包裝的食品或飲用塑料瓶而接觸塑料的,其中有6人喜歡吃海魚。研究人員認為,腸道內的塑料會抑制免疫系統,幫助毒素、有害細菌以及病毒的傳播。雖然在動物研究中發現,塑料聚集最多的部位是腸道,但最小的微塑料顆粒卻能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可能到達肝臟。

減少海洋微塑料汙染,需要積極行動起來

近年來,微塑料已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環境問題。2016年,聯合國環境大會將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問題等同於全球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2017年2月,聯合國發起大規模的「清潔海洋全球運動」,促使各國政府出臺「限塑令」,督促行業減少塑料的生產和用量,重新設計塑料包裝;呼籲消費者減少塑料的過度使用,並改變隨意丟棄垃圾的習慣。目前包括比利時、哥斯大黎加、法國等10個國家已加入這項運動;印度尼西亞決心在2025年前將海洋垃圾數量減少70%。

因為塑料餐具、棉籤、氣球及託架、塑料瓶、薯片包裝袋、糖紙、香菸過濾嘴等10種一次性塑料用品佔歐洲海洋垃圾的43%,歐洲議會最近通過法案,規定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歐盟國家使用這10類一次性塑料製品,並要求到2025年歐盟各成員國要達到塑料瓶回收90%的目標。

我國早在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也是最早頒布「限塑令」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近日發布的《有關塑料的十大事實與再生塑料產業綠色發展建議》中顯示,我國每年塑料製品產量逾7500萬噸,回收率為23%~29%,高於不少發達國家。王菊英介紹,目前國內實施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有效減少了陸源和海源垃圾輸入。就目前塑料回收利用率排名而言,歐盟30%,位居第一;中國25%,位居第二;而世界平均回收利用率是9%。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我國已將海洋垃圾汙染防治納入「灣長制」試點工作,禁止生產生活垃圾傾倒入海。同時,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汙染綜合防控示範。近日海南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海口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積極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

全球在過去10年中生產的塑料比整個20世紀還多,且塑料消耗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許多國家逐漸從「限塑」走向「禁塑」,相信全社會加大參與垃圾分類的力度,加強塑料垃圾的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推動公眾轉變消費方式,以及塑料3D循環印表機、可降解生物塑料等新技術的面世,人類抗擊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鬥爭也將越來越趨向勝利。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實錘,外賣餐盒竟發現微塑料
    百、十微米級別微塑料光譜分析 來源:Chemosphere圓形的容器(用來盛湯、飯的)每個平均含有12毫克微塑料,每個長方形的塑料容器(一般的外賣包裝)平均含有38毫克微塑料,而每個一次性杯子則含有3毫克的微塑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們每天用的外賣飯盒和一次性杯子裡,居然有這麼多微塑料。
  • 外媒:微塑料或成下一場疫情?
    根據我們已經掌握的有限信息,飲用水中的微塑料在當前水平下似乎不會構成健康威脅。但我們急需更多地了解微塑料對健康的影響。」什麼是微塑料?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被泛稱為「微塑料」(其中直徑小於100納米、甚至比病毒還小的顆粒又被稱為「納米塑料」)。迷你尺寸意味著它們可以輕鬆在河道和海水中遊走。它們來自哪裡?
  • 吃海鮮等於吃塑料?因為吃海鮮,人體每年或攝入5.5萬微塑料!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間50多項調查魚貝類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汙染的報告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微塑料存在於海洋動物的腸道、肝臟等各個部位中,軟體動物(如貽貝、牡蠣、扇貝和烏賊)中的微塑料含量為0-10.5MPs/g,甲殼類動物為0.1-8.6MPs/g,魚類為0-2.9MPs/g。
  • 人類胎盤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可能來自BB霜、睫毛膏、粉底液……
    黃色微塑料,可能源於塑料聚合物及BB霜、粉底液;藍色微塑料,可能來自於肥皂、睫毛膏、眼影或其他彩妝產品。義大利科學家們表示,由於胎兒體內存在微塑料,其免疫系統一開始就會受到幹擾,對新生兒未來的影響將是長久持續的。海洋是微塑料汙染重災區為什麼胎兒體內會有微塑料?
  • 海鮮中含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流言】 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 【真相】 「海鮮裡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說法並非最近出現,早在2018年,它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自然界中微塑料廣泛存在。
  • 如果不使用塑料,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圖文版)
    更可怕的是,科學家已經在人類的腸道中發現了塑料。未來,塑料甚至可能進入人體的血液和淋巴系統。1907年,美國化學家利奧·貝克蘭德,發明了一種廉價的人造材料,也就是塑料。作為輕便、結實、生產成本低的全能選手,塑料在30年代,源源不斷地湧出各國實驗室。
  • 當心!你喝的啤酒可能是假的(圖)
    本報濟南7月2日訊(記者 王興飛 通訊員 李鑫) 炎炎夏日,你是不是也喜歡喝啤酒降降溫?當心了,你喝的啤酒可能是假的!近日,濟南長清警方破獲一起特大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案,查獲價值15萬餘元的假「嶗山」、「濟南」等酒水。
  • 慎用塑料茶包泡茶!研究:或吞下數十億顆微塑料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近日,加拿大一份最新研究發現,一包塑料茶包可能會釋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顆塑料微粒,顯著高於一個人全年估計攝取的微塑料數量,但迄今沒有證據顯示,攝取塑料微粒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 除了海洋裡,空氣中也有浮遊微塑料 你呼吸了嗎?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目前並不清楚微塑料究竟會對人體造成何種影響。福岡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首次在日本九州地區的空氣裡檢測出了微塑料。(圖據《西日本新聞》)日本九州空氣中首次測出微塑料據了解,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
  • 小心你食物中的微塑料顆粒
    我們常常在鳥類或鯨魚的肚子裡發現塑料,對我們這些愛吃扇貝的人來說,有研究顯示歐洲消費者每年從吃到的貝類中會攝入多達1.1萬個微塑料顆粒,所以答案是我們要永遠拒絕所有的海鮮嗎?真的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 飲用水空氣中都含塑料微粒,它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我們從審查過的數據中得知,我們正在攝入塑料微粒。我們也知道這引起了消費者的擔憂。」他說道,「我們想要傳達的信息是,向世界各地的飲用水消費者保證,根據我們對風險的評估,它對人體健康影響低。」該報告敦促科學界進一步研究塑料微粒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而且要加快研究。它呼籲全世界控制塑料汙染災害,因為除了人類以外,塑料微粒甚至已經對這個星球的偏遠地區造成了毒害。
  • 知否|飲用水空氣中都含塑料微粒,它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人們對塑料微粒如何影響人體仍然知之甚少。這給世界衛生組織帶來了困難,該組織近日發布了一份關於飲用水中的塑料微粒的研究狀況的詳盡報告。它得出的結論是:就目前有限的科學研究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飲用塑料微粒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協調員,布魯斯·戈登(Bruce Gordon) 幫助完成了該項報告。「我們從審查過的數據中得知,我們正在攝入塑料微粒。
  • 最新研究,水果蔬菜也被塑料汙染,每周吃一張信用卡的塑料
    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有人覺得,我每天在家裡吃得特別健康,怎麼可能吃進去那麼多塑料? 在所有樣本裡,發現的最小塑料片約為1.51μm(胡蘿蔔中),最大的塑料片為2.52μm(生菜中)。 研究人員發現,水果受微塑料汙染的程度比蔬菜更大,他們推測,可能是因為果樹樹齡大,紮根更深,根系更發達,才積聚了更多微塑料。
  • 人一生可能攝入20公斤微塑料顆粒 足以裝滿兩個回收箱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平均每個人每周可能會從水中攝入1769個塑料微粒,通過貝類攝入182個塑料顆粒,11個來自鹽,10個來自啤酒,總共1972個塑料顆粒。一個月:半碗塑料在一個月裡,人們攝入了21克的塑料,大約相當於5個賭場骰子、三分之一個雞蛋、五個硬幣或一條巧克力棒的重量,而塑料碎片足以填滿半個飯碗。
  • 新生兒每天喝下160萬顆微塑料?科學家提醒:微塑料可能侵入大腦
    塑料的泛濫使得微塑料的大量出現,它們體積小,肉眼難以辨識,很輕易附著在物品和食物上,隨著人類的行為活動被帶去體內。有調查顯示,新生兒每天能喝下160萬微塑料,科學家對此嚴肅提醒,微塑料還有可能侵入人體大腦。這些塑料是如何堆積的呢?所謂微塑料,起源於2004年的《科學》雜誌上,由英國科學家們提出,他們認為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以及碎片,都是微塑料。
  • |魚類|蔡雅萍|塑料微粒|纖維|微塑料
    可以想像,你多半不太情願在美好夏日裡考慮汙染的事。Keystone / Arno Balzarini用舊漁網和塑料瓶生產合成織物是解決塑料廢料的一種方式,但它們是否會造成微塑料汙染?洗滌人造織物時到底會發生什麼,兩所瑞士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已在對此進行研究。去年夏天我給男友買了兩條用回收塑料飲料瓶製作的遊泳褲。
  • 微膨脹可塑料與普通耐火可塑料的區別
    微膨脹可塑料與普通可塑料的區別就是膨脹係數不同,微膨脹可塑料在保證強度不變的同時,膨脹係數為正數。微膨脹可塑料的高溫性能、耐火度、熱震穩定性在高、中、低溫下均有很好的強度,在冷卻後膨脹係數為正數,克服了普通可塑料膨脹係數大的問題。
  • 「塑料海鮮」曝光:你吃的每一口,可能都是垃圾
    海洋中有超過5萬億個塑料碎片,足以圍繞地球400周。 塑料無法被降解,被海洋生物吞下後,將通過食物鏈進入到人類餐桌。 一名海鮮食客一年中通過海產品攝入的塑料微粒高達 1.1 萬粒。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關於塑料微粒在生活中有多泛濫好像已經見怪不怪,我們知道它累積在食物鏈裡、出現在海鹽、自來水、世界各個角落,甚至是人類排洩物中。接下來,我們又該用什麼方式來讓大家談論這個議題呢?塑料微粒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人造衣服纖維、牙膏的微珠,或者更大的塑料碎片。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50%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上則泰國公益廣告裡已經用事實告訴我們,塑料對於海洋生物的毀滅性災害。當人類將垃圾隨意拋到江海湖泊裡,塑料垃圾就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進入水生物的體內。海洋裡,多達114種水生生物的體內都發現了微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