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每天喝下160萬顆微塑料?科學家提醒:微塑料可能侵入大腦

2021-01-19 子玉談科學

塑料製品的誕生給人類社會帶去了便利,它的便捷和低成本也讓塑料被大量使用。可惜它生產簡單,成本消耗低,但是卻給環境帶去了極大負擔。一隻塑膠袋要想在自然中被分解,至少需要100年以上。這些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難以被微生物分解,只能在高溫下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以及二氧化碳如何處理也是個難題。

塑料的泛濫使得微塑料的大量出現,它們體積小,肉眼難以辨識,很輕易附著在物品和食物上,隨著人類的行為活動被帶去體內。有調查顯示,新生兒每天能喝下160萬微塑料,科學家對此嚴肅提醒,微塑料還有可能侵入人體大腦。這些塑料是如何堆積的呢?

所謂微塑料,起源於2004年的《科學》雜誌上,由英國科學家們提出,他們認為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以及碎片,都是微塑料。這些微塑料的誕生主要來源兩個方面,也因其來源被進一步劃分為原生塑料和次生塑料。原生塑料是指人類生產出來的,本就十分微小的塑料顆粒。像是磨砂膏以及牙膏裡的微珠,都屬於微塑料的範疇。

次生塑料則是在自然環境下,暴露在野外的塑料在風力等作用下,自行分解出來的塑料微粒。微塑料直徑小,難以被肉眼觀察到。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注意到這些無孔不入的塑料。原本微塑料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當人類過度使用塑料,沒有隨意丟棄塑料,對塑料的處理缺乏有效手段導致塑料增多後,這些微塑料也開始猛增。

根據調查發現,微塑料如今遍布全球,不管是江河湖泊,洋流還是赤道乃至南北極,都有微塑料的身影。甚至於大氣中也有微塑料的存在,有研究人員對湖泊和土壤中的微塑料進行了檢測,而後得出讓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他們計算得出,湖泊與土壤中的微塑料總量達到了驚人的15萬億噸,這是懸浮在海洋水面的微塑料總量,兩者竟然差不多。無處不在的微塑料讓研究人員心生警覺,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牽頭,眾多研究人員參與的研究項目就此問世。

研究人員注意到,當前各大廠商生產的嬰兒奶瓶基本都是塑料製品,這些主要成分為聚丙烯奶瓶,一直以來都深受人們的信任。為此研究人員特意選取了十多種不同品牌的奶瓶,在經過標準的消毒後,採用統一手法衝泡奶粉,接著測試奶瓶中的塑料釋放量。最終機器檢測發現,這些不同品牌的奶瓶釋放出的微塑料含量在130萬個到1620萬個之間。

不僅如此,在長達21天的實驗中,這些奶瓶每天都在釋放出塑料,其釋放量會受到加水量以及水溫的影響呈現曲折變化。最終在研究人員收集到的數據中顯示,新生兒在剛出生的12個月裡,每天被暴露在160萬個微塑料中。溫度則對微塑料的釋放量影響最大,研究人員發現,衝泡奶粉時,水溫從原本適宜的70℃提升到95℃,微塑料的釋放量也從原本的每升600萬個增加到5500萬個。就算是對奶瓶的滅菌過程,即把奶瓶放入95度熱水中浸泡,也會促使微塑料同比增加35%。

無獨有偶,歐洲腸胃病協會召開時,有研究人員提出,他們在人體的排洩物中首次檢測到高達九種的微塑料,這個發現也表明,這些微塑料會隨著人類的進食等行為進入人體,最終到達腸胃。那麼這些微塑料對人體是否有害呢?著名的生態毒理學家馬克布朗曾經進行了藍蚌實驗。他發現,被標記的微塑料在被藍蚌吸收進體內後會一直存在,不會隨著生物體的行為被排出。

由此可見,微塑料會逐漸堆積在生物體中,而最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毫無疑問會是微塑料的最終停留點。微塑料在人體內的大量堆積,對人體健康帶去負面影響,不管是遺傳性病變還是癌症,乃至其他疾病,都和微塑料脫不開干係。有研究人員也擔憂,這些微塑料是否會進入人類大腦,給神經帶去損害。

不管如何,塑料無疑是有害的。人類一邊享受塑料帶來的便利,一邊深受其害。這也是為何限塑令被國家大力推廣的主要原因,塑料的泛濫不僅對環境造成破壞,人類本身也在遭受侵害。少用塑料,才是杜絕塑料泛濫的唯一途徑。

相關焦點

  • 微塑料入侵人體!嬰兒每天喝下160萬粒微塑料,連大腦都有塑料
    很多科學家都開始著手進行廉價絕緣材料的研發,一位名叫貝克蘭的科學家成功了,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貝克蘭成功在1904年發明了一種硬塑料製品。 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有研究者指出,在海洋中堆積的「微塑料」,是最可怕的汙染源之一,因為它們未來很可能會入侵人類的大腦,讓人類的身體中「充滿塑料」。
  • 奶粉泡一泡,泡出百億「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會進入大腦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現在土壤湖水裡的微塑料含量已經超過海洋表明的總量,人們一再追求科技帶來的方便外,卻對環境造成了如此大的傷害,甚至影響到了未來人們的生存微塑料到底來源在哪呢?一種叫原生微塑料他被製造出來時體積就非常的小,磨砂洗面奶以及牙膏生活用品的柔珠。
  • 這樣喝奶,每天或吞下數百萬顆微塑料,但科學家尚不清楚後果是什麼
    這些微塑料將隨著奶一同進入嬰兒體內,而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攝入微塑料的後果是什麼。 在實驗中,室溫下(25 攝氏度)每升溶液中含有 60 萬個微塑料顆粒。而在我們平時使用沸水衝泡奶粉的時候,水溫能夠輕鬆達到 95 攝氏度。這個時候奶瓶中漂浮的微塑料顆粒能夠達到多少呢?每升 5500 萬。 此外,研究團隊還表示,由於研究中使用的篩查器具只能夠捕獲微米級大小的粒子,數量更多的納米級微塑料可能逃脫了這項研究的「偵查」。
  • 人類胎盤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可能來自BB霜、睫毛膏、粉底液……
    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隨著科學家對微塑料的研究不斷深入,我們正在發現一些觸目驚心的真相。比如,從馬裡亞納海溝到珠穆朗瑪峰,從海洋、雨水、河流到空氣,微塑料在地球上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來自義大利科學家,他們在孕婦分娩的新生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塑料。
  • 慎用塑料茶包泡茶!研究:或吞下數十億顆微塑料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近日,加拿大一份最新研究發現,一包塑料茶包可能會釋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顆塑料微粒,顯著高於一個人全年估計攝取的微塑料數量,但迄今沒有證據顯示,攝取塑料微粒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 用一次性紙杯喝熱飲,15分鐘幾萬個微塑料顆粒進入身體!減少危害...
    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確認了微塑料顆粒被釋放到超純水中,一個一次性紙杯暴露在熱液體中15分鐘將會產生大約102億個亞微米大小的顆粒。 靜置15分鐘後,在20倍螢光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塑料。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但事實上,塑料這個東西不止進入海洋生物們的環境和胃裡我們人類每天就生活在塑料泛濫的環境裡甚至我們自己每天都在吃塑料早在2018年,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周曾發布了一項研究,就首次確認了在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之後,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表示,科學家在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的糞便中同樣發現了塑料微粒,且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
  • 微塑料已進入人體!這是一個可怕的發現,生態圈已被塑料侵襲
    研究者們發現,一些細小的微塑料在氣溶膠的包裹下,甚至在顯微鏡下都很難發現它們的身影,而且這些微塑料垃圾要比普通塑料垃圾更難被降解,它們進入生物體內後,就會一點點在生物體內堆積,之後通過食物鏈的「富集」效應,從底層生物的體內轉移到高層生物體內,最終進入到人體之中。
  • 飲用水、海鮮、啤酒裡可能布滿「微塑料」
    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數十萬海洋動物的死亡,還以碎片、顆粒狀的微塑料形式出現在海洋食物鏈中,進入我們的飲水中和餐桌上,影響人類健康,成為重大環境隱患。專家指出,微塑料能存在數百年時間,將持續危及海洋生態,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總重量可能將超過魚類。
  • 茶包泡茶,泡出微塑料?
    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塑料材質茶袋可能在高溫泡製過程中是否會釋放出微塑料或納米塑料。我們結果顯示:在95°C下,浸泡單個塑料茶包大約釋放116億個微塑料和31億個納米塑料。釋放的顆粒的組成與使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推演結果相匹配。
  • 最近研究揭示:一個塑料茶包泡出數百億微塑料顆粒?你還敢喝嗎?
    但假如告訴你,權威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一個塑料茶包,會泡出數百億微塑料顆粒,你還敢喝嗎? 同時,水裡檢測出116億個微塑料顆粒和31億個納米塑料顆粒。 也就是說,喝一杯袋泡茶,至少會吞下116億個塑料微粒。
  • 最新研究,水果蔬菜也被塑料汙染,每周吃一張信用卡的塑料
    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有人覺得,我每天在家裡吃得特別健康,怎麼可能吃進去那麼多塑料? 過去,很多科學家一直認為塑料顆粒太大,根本無法穿過根部的毛孔,進入植物內部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項研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表明,微塑料可以隨著水進入植物根部,並沿莖幹向上進入植物的各個部位,包括葉片和果實。
  • 吃海鮮等於吃塑料?因為吃海鮮,人體每年或攝入5.5萬微塑料!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間50多項調查魚貝類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汙染的報告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微塑料存在於海洋動物的腸道、肝臟等各個部位中,軟體動物(如貽貝、牡蠣、扇貝和烏賊)中的微塑料含量為0-10.5MPs/g,甲殼類動物為0.1-8.6MPs/g,魚類為0-2.9MPs/g。
  • 小心你食物中的微塑料顆粒
    微塑料顆粒已經能做到進入這些通用的食品添加劑,說實話我覺得它們很鹹。我們都聽說過令人作嘔的術語「微塑料顆粒」,正如字面意思,塑料垃圾被風化成極小的碎片通常直徑在5左右甚至更小,當我們提起它多半會關注這種垃圾是怎樣影響海洋生物的?
  • 人一生可能攝入20公斤微塑料顆粒 足以裝滿兩個回收箱
    塑料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多種用途,許多廉價一次性用品都使用塑料。但塑料製品難以降解,而塑料垃圾已經通過大氣、洋流散布到了世界各地。近日,有科學家在北極取的冰芯樣品中都發現了塑料珠和細絲。而在塑料汙染環境、危害野生動物的同時,微塑料顆粒也在進入人類的身體——通過人們喝的水到食用的海洋生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展示了人們一生中的「塑料攝入圖譜」。隨後路透社用數字秤對塑料進行了稱重。這項研究綜合了50多項有關攝入微塑料(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的研究數據。
  • 塑料微顆粒:嬰兒泡奶都被波及,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材料包含聚丙烯或者包含了基於聚丙烯的蓋子等配件,結果發現,無論是哪種品牌的奶瓶,在衝泡過程中會釋放出130萬至1620萬顆粒的微塑料,並且在實驗的21天中會持續釋放,另外衝泡的溫度和微塑料顆粒數量比例有直接關係
  • 科學家證實:你扔掉的塑料,正被一口一口吃回來,進入大腦搞破壞
    圖:科學家觀察海洋中的微塑料/紐約時報 調查顯示,全球83%的水龍頭樣本中檢測到微塑料。為了確認人體是否也受到了微塑料的汙染,研究人員從8個不同的國家分別選了一名志願者。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科學家:人類還不醒悟
    最大汙染莫過於塑料汙染,塑料是近幾十年來人類發明的高分子聚合物,因為製造成本與工業簡單等等,被廣泛使用,但是一場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卻已經到來,我們不禁吶喊,地球怎麼了?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料,科學家:人類還不醒悟。
  • |魚類|蔡雅萍|塑料微粒|纖維|微塑料
    Keystone / Arno Balzarini用舊漁網和塑料瓶生產合成織物是解決塑料廢料的一種方式,但它們是否會造成微塑料汙染?洗滌人造織物時到底會發生什麼,兩所瑞士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已在對此進行研究。去年夏天我給男友買了兩條用回收塑料飲料瓶製作的遊泳褲。我很喜歡變廢為寶的主意,他卻不喜歡受被迫逛街的罪。
  • 科學研究證明:一次性紙杯含有微塑料、有毒重金屬,或可導致疾病風險
    近日,印度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塑料塗層做為內襯的一次性紙杯,在盛放熱液體 15 分鐘內,內襯材料會發生一定程度的降解,從而向液體中釋放出微塑料顆粒、有害離子和重金屬。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使用這種紙杯飲用熱飲,這些汙染物可能會隨之攝入體內,從而給人體帶來風險隱患,比如會引發生殖缺陷病、癌症,甚至神經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