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鉛山」那條「隱匿」在陳坊的千年古驛道

2020-12-16 大叔帶你看江西

萬裡茶道,從鉛山起航。萬裡茶道的起點,絕不是單線道,而是網狀,是呈扇形狀奔向河口。陳坊河是信江的主要支流,分布著茶、紙起點重要的碼埠。峰意疊嶂的武夷山,橫亙在陳坊南部,諸峰聳立處,有古關鎮守。陳坊處在雲霽關、火燒關兩條古驛道交匯處,雲霽關初建於五代時期,有一千一百餘年歷史,是南方閩國為防禦南唐國軍事掠奪侵犯而設置的卡口,古驛道連接贛閩兩地,是承擔閩北茶、紙和藥材銷售江西的主要通道,閩商也將江西的貨物從陳坊肩挑至光澤,在下河轉運至邵武、建甌等地,六尺寬石徹路,販夫走卒好走,車馬官轎能通行。

陸路是千年官馬大道,水路有陳坊河可行船。雲霽水與太原水匯聚成陳坊河,沽溪水、翁溪、長壽水與陳坊河交匯後,一路浩蕩,下弋陽,奔信江,經鄱陽湖,進長江。

當年的茶馬古道從陳坊老街始發上百步嶺,經狀元故裡沽溪村再向南過雲霽關進入福建光澤縣,經過歲月的摧殘和地方發展的變遷,路段多數已破壞的面目全非。目前,陳坊鄉陳坊村與沽溪村境內百步嶺還留存著約3.3公裡長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驛道。

這條古道,一路苔蘚和石階千年不語,仿佛又想說說過去的故事,訴說古道沿線人民的勤勞智慧。見證著古人探尋、徵戰、求學、經商的足跡,是一代一代開闢出來的生命線、商貿路。古道上留下過多少動人的故事,滄桑歲月,走進歷史深處……

相傳在戰國時期,秦始皇為統一中國,進攻閩越地區時部分軍隊由今天的餘干、貴溪水路到陳坊,由此路進入福建徵討,可見,這條古驛道至少有兩著千多年的歷史變遷,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鉛山縣第一個狀元劉輝(北宋時期)就居住在百步嶺下的沽溪村,這條路上不知有多少其耕讀、求學、趕考時留下的身影。

在陳坊,有一位婦孺皆知的人物名叫華祝山華老爺,他是清道光年間的翰林院編修,做過西寧知府、廣東省兵備道等職位,他在晚年捐巨資對這條路進行維修改造,讓沿途幾十個小村莊和過往商人受益,深受人們讚頌。

1935年後,閩北的紅軍獨立師成立,我縣蘇區的革命形勢好轉,這裡便留下了師長黃立貴等一大批紅軍戰士和遊擊隊員的足跡,他們拿起刀槍,藏身山林,英勇的抗擊國民黨軍隊。

據《鉛山縣誌》記載,陳坊是依水路,行碼頭的著名集鎮,它是連史紙的集散地,明清時期,大大小小的紙號有四十餘家,繁忙時期每天有商人、挑夫二百餘人往返於陳坊古街和福建閩北地區,這條路上不知灑下了多少人的汗水。書中還記載,在清代鹹豐年間,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餘部數次由此路往返於贛閩兩省。

臺階,一步一步,一直向上,轉個彎,穿越祟山峻岭。山路,在山谷中以緩慢向上的姿勢向前蜿蜒。

古道沿途青山翠竹,生機盎然,環境優美。一排排松樹,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情畫卷!

電信、移動、聯通三兄弟站立路旁,書寫著古道上唯一的現代元素。

現在生態變好了,野生動物經常在古道上出沒侵害農作物,路邊的壟田因此荒蕪多年了。

路邊的山溪流水聲構成動聽的山歌,路人渴了,掬腰捧水解乏。

看著雜草在石縫中艱難的生長,卻是如此的頑強,路是曾經的路,只是往昔的行人不再,漸漸被遺忘於山野之中,沒有人再去理會曾經的興盛!

這隱匿在深山裡的小亭,讓人不禁聯想到「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詩句,不知道它又見證了古道上多少離別。

涼亭曾經為行路、挑擔之人提供了歇息、納涼、吃東西、遮風避雨的方便,是路人的加油站,但歷經歲月的摧殘,已殘破不堪。好在近期當地群眾又自發籌資進行了修繕。

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古道已沒有人再來打理,也沒幾個人再走,曾經川流不息的人流,已成為了記憶的滄桑,山谷、村落、古道、老街變得情深意長。現在,它承載了兩千餘年的交通功能基本喪失,古道沿線的商貿交往也逐漸沉寂。留下的古道文化、紅色文化、商旅文化、茶紙文化、民俗文化等等,是歷代先輩智慧的結晶,但願這條古驛道,後人能常來走一走,喚醒人們一點記憶,傳承好屬於大山深處的紅色文化,記住「研妙輝光」連四紙給古道沿線帶來的輝煌。

相關焦點

  • 鉛山古鎮,那是明清碼頭的重鎮,是一個萬裡茶道起航的地方
    鉛山古鎮,那是明清碼頭的重鎮,是一個萬裡茶道起航的地方,你巡遊了千山嗎?還是鉛山?鉛山是萬裡茶道起航的地方,有鵝湖書院道場人才輩出!鉛山是明清時代碼頭的重鎮,有志商人精英群,他們裝載著炮山歷史的厚重,流淌著石塘河基因的血液。
  • 閩清的古驛道
    在元和二年(807),觀察使陸庶就主持修建了福建西驛道,全長400華裡,其中就有穿越閩清第一條驛道,其中60華裡在閩清境內。在後梁乾化元年(911)十月,閩王王審知升梅溪場為閩清縣。之後,閩清修建了多條通往閩清周邊各縣的驛道。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些閩清的古驛道。
  • 鉛山一群女子為你打開茶香記憶,芬芳了千年霞光
    吳赤烏元年(238),葛玄傳教行醫到鉛山,在仙山煉丹修道,至吳赤烏七年(244)農曆八月十五日平旦,羽化成仙。同樣,在鉛山葛仙山,在葛仙翁的修道處,就在仙翁飛升之所,茶滿山遍野,茶與雲霧相伴,笑納秋露冬雪。在葛仙山還有一個叫打茶塢的地方,以產茶聞名。
  • Pick古驛道上的「甜心擔當」,是初戀的感覺|重走成渝古驛道·安仁...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邊鈺 鄭志浩)一條古驛道,濃縮千年商賈事,裝滿了尋常人家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要問,成渝古驛道上,最甜的一段路是哪裡?位於「甜城」內江市中區的安仁驛段可謂是實至名歸的「甜心擔當」。這和內江的「糖文化」有關。內江市市中區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翁得志介紹,內江甘蔗種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早在唐宋年間就是四川甘蔗的主要產地。以甘蔗為原料的製糖業始於南宋,延於明代,盛於清朝。隨著甘蔗種植、蜜餞製作和製糖業的發展,內江有了「中國蜜餞之鄉」的美譽,並贏得了「甜城」的稱號。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還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千年梅關古道:穿越南嶺,開鑿於東漢,如今古道的冬天尤其美麗!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中國通商還是相當頻繁的,那時候的交通並不像是現在這樣四通八達,而是大多都依靠人力馬力,極少數會選擇船運,而在這種交通環境下,商人們靠著自己的腳步,開拓了一個又一個的古驛道,今天就來講一個廣東和江西省交界處的古驛道,相傳在1300多年前,張九齡在此開道,僅用時2個多月的時間就開拓了一個長達15公裡多的,這裡也成為了連接長江和珠江的黃金通道
  • 上饒鉛山一男子在菜市場買到三條野生娃娃魚!
    6月29日上午,鉛山縣森林公安局接到市民艾先生的電話,稱其在市場買到三條野生娃娃魚,希望能通過森林公安將其放生。原來,家住鉛山縣河口鎮的市民艾先生29日上午在市場看到有人兜售三條野生娃娃魚,為了防止被其他人買去食用,艾先生花高價將這三條娃娃魚買下,準備放生。由於不知道該如何放生,艾先生便撥打了鉛山縣森林公安局的電話,將這三條娃娃魚交給鉛山森林公安民警。民警隨後將這三條野生娃娃魚送到水質優良的天柱山倫潭水庫進行了放生。
  • 湘西舊事:浦市古驛道逸聞
    清代因湘西苗疆苗民起事,高山坪古驛道因軍事需要得到了拓展與延伸。自高山坪古驛道2011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以來,遊人紛至沓來,絡繹不絕。更有文人雅士遊觀之餘,探幽獵奇,輯而為文,感古道歷史之悠久;發而為詩,嘆古道景色之雄奇。 因自小出入於千年古道,對與古道相關且鮮為人知的逸聞聞於耳記於心。
  • 72道工序做成鉛山連四紙,竟然要失傳了?
    正是由於這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賦予了鉛山紙的獨特魅力。圖片來源:鉛山縣人民政府在鉛山縣,更為出名的,便是「連四紙」了。已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其製作技藝,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被授予了"壽紙千年"之美譽。
  • 全省各地598名少年兒童齊聚開平,執筆繪畫傳承南粵古驛道文化
    全省各地598名少年兒童齊聚開平,執筆繪畫傳承南粵古驛道文化 2020-12-20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文化之約:杜永衛與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金共同守藝敦煌
    在直播期間,杜永衛老師更是盛讚福韻·敦煌系列傳承了敦煌藝術之美,以匠心工藝傳遞千年文明的精粹。(杜永衛老師盛讚「福韻·敦煌」的六韻古法工藝)千年文化之約:六桂福X敦煌博物館敦煌,承載著兩千年的文化底蘊,是中華乃至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大眾心中兼具文化和歷史色彩的寶藏文化
  • 藏傳佛教流傳逾千年的「剛舞」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那麼畫中觸及的「神舞」其實又是什麼呢?更正式的名稱是「剛舞」,是藏傳佛教舞蹈的一種,也是西藏地區的一種寺廟舞蹈。「剛舞」的藏文音譯是「多吉嘎羌姆」,「多吉」即是剛之意,有些學者考察泛釋羌姆一詞為「跳舞」或「消滅」,因此「多吉嘎羌姆」即有剛的舞蹈之意,簡稱剛舞。
  • 寄一本書給那條「魚」
    「多抓魚」這個名字已經想好了,源於法語「Dejavu」,似曾相識。那看起來是一個輕鬆的開始。當時的設計師原本在望京的另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在地鐵口遇到了前同事,走到原公司樓下時,他突然往另一邊走了,前同事感到詫異。回想起創業初的場景,貓助笑著說:「還挺逗的,網際網路圈子都在那邊,大家跳槽就是過馬路和不過馬路的區別。」
  •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三度「跑」進從化,助力從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近年來,我區大力推進南粵古驛道保護與開發工作,同時,也通過賽事活動的帶動,活化利用古驛道資源,助力打造古驛道旅遊線路和古驛道體育文化活動品牌,相關賽事活動帶動全域旅遊 在廣東溫泉賓館定向點可以看到,講解人員在展覽區正開展引導,為市民朋友講解溫泉景區的紅色歷史文化、溫泉文化故事等等,泉眼處有從化區客家山歌協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場演繹了客家山歌
  • 漫畫宗師首登故宮 「千年一問」大展
    2018年,這位宗師逾250原稿在臺北故宮專題展出,成為首位登上這個藝術收藏殿堂的漫畫家 - 是為「千年一問」。這一幕是董卓火燒洛陽|鄭問故宮大展專頁這樣的桃園結義,從來沒有看過|鄭問故宮大展專頁一代漫畫宗師 - 鄭問鬼才,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 壽司和紫菜包飯之間的「千年情緣」
    下面我們就來揭開壽司和紫菜包飯之間的「千年情緣」 紫菜包飯 歷史 韓國的紫菜包飯前身其實是由日本壽司演變過來的。而日本壽司,已有接近兩千年的歷史。 韓國紫菜包飯有被推斷是日本殖民朝鮮時代帶來有關壽司的文化而發展起來的,有人則推斷在此之前的朝鮮王朝時期,通過日本藩主之一的對馬島宗氏將壽司傳入韓國,並獨自發展為紫菜包飯。成為壽司的精簡版。
  • 觀點回顧|曹勁:南粵古驛道5周年——積澱與升華
    ,是國家統治的重要手段,南粵古驛道的歷史反映了嶺南獨特地域文化形成情況,以及嶺南地區地方知識上升到國家認同構建的演變歷程。南粵古驛道行動開展5周年以來,通過「以道興村、以道興粵」理念引領的具體實踐。南粵古驛道被現代交通體系拋棄以後,它們往往被覆蓋與切割,或是被遺忘在粵北粵西的大山深處,保存狀況不容樂觀,曾因道路而興旺的古城鎮、古村落陷入了貧困,傳統文化失去傳承。
  •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所以,「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以及「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方法,是軒轅黃帝所開創的中華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兩大部分。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中醫、武術,周易術數都是建立在「重疊結構世界」世界觀上的應用,「心智系統轉換」練習都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 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等路行中書省,治所龍興府(今江西南昌),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4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將江西行省的廣東地區分出,設置廣東等處行中書省。元朝時的江西行省,是歷史上江西第一次跨越五嶺管轄廣東,也是江西歷史上第一次成為沿海一級行政區。
  • 400多年的歷史:五華這裡竟藏著一條古驛道
    在五華境內,有一條古道由來已久,那被深深淺淺的腳印打磨光滑的粗糲石板,在歲月的縫隙中揉成一段段歷史,恍若隔世,這便是,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大眉山古驛道,一起跟隨記者的腳步去掀開古驛道塵封的歲月:【現場記者:大家好,記者現在所在的位置位於岐嶺、雙頭與龍川的交界處,大眉山古驛道,究竟這裡都流傳著那些古老神秘的傳說呢,跟著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探秘吧
  • SANKUANZ 與 G-SHOCK 攜手打破時裝與潮流文化的「圍牆」
    SANKUANZ 曾被業界評價為「有著離經叛道的高級感」,這一被視作最早將青年文化與時裝接軌的品牌,已成為巴黎時裝周中不可缺少的特色鮮明的部分之一。SANKUANZ 2021 秋冬時裝系列中,設計師就影響深遠的疫情展開思考,當秩序被撼動,常識被挑戰,混沌與無序成為新的常態,以上種種都是疫情帶來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