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假熟」的現象,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很多地區,各種水果品種中都會出現那麼一些明知道水果「假熟」會讓消費者對於這種水果的口碑印象下降,但依舊還是有人頂風作案,不顧之後的水果在市場上的銷售和口碑,只為了賺取眼前的一點蒼蠅小利。
筆者在經過對消費者進行最多吐槽的水果進行了一個歸類,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水果,筆者說他有「假熟」的現象是不是對的。
首先第一個吐槽最多的就是獼猴桃。
不管是通過網購快遞運輸的獼猴桃還是在水果市場中買的獼猴桃,往往會出現「假熟」的現象。有些市場的還好,放在家裡兩三天軟了之後就能吃,但快遞運輸的經常會出現獼猴桃即使放到了爛了依然還是「假熟」的樣子,基本不能吃。
這讓筆者不禁感嘆:原本快遞對於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現在看來也從另一方面讓原本受歡迎的水果的口碑不斷下降,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其次就是青芒。
青芒和獼猴桃其實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採摘方面是需要提前一點,然後在運輸的過程中會自我成熟。但很多種植戶不顧農作物生長的規律,硬生生的將青芒採摘的日期提前了半個月,甚至有的提前一個月。這樣的做法,運到消費者手中如何有好的口感呢?又如何有好的口碑呢?
但即使出現這樣的問題,還是會有消費者源源不斷地進行購買,到底是為什麼?
筆者分析了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目前很多人都處於一種快生活的狀態裡,每天除了工作以外,很少會將心思放在買水果上,當自己喜歡一種水果,想要某種水果時,就會在電商平臺上進行整箱的購買,節省時間。
其次,就是電商平臺上的水果往往會比生活中的小超市、水果店的單價要低很多,很多人為了貪這個小便宜,就會進行網絡,導致就算買回來的是爛的,只要有一部分是可以吃的,就會不斷地去買。
總而言之,筆者並不是讓消費者不去網購,只是大家不能因為便宜就吃一些對於自己身體不好的水果,在購買的同時還是需要擦亮自己的雙眼,不要讓自己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