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友朋友們上午好,今天給大家來點乾貨分享。一輛汽車最重要的不是顏值,也不是價位,是你對這輛車的了解。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車結構,以及輸出差異,出現問題更懂得如何處理和規避。今天我們來談談「變速箱」的差異,關於哪種傳輸方式更好這個話題。
既然要做對比,我們就要選擇兩款車型,不同的變速箱,但對比的車性能不能差距太遠。以保證公正公平性。就像我前面說的,拋開顏值,撇開品牌,就找兩款性能相似的車進行分析一下。先聲明:不詆毀任何車系,也不太高任何車企,僅僅只是就「變速箱」說問題。
奧迪A3DQ200變速箱(VS)WEYvv5變速箱。選定的這兩款車,僅僅是為了對比變速箱,如果有大神對我解說的不以為然,也請指導工作。首先這兩款車型是我們也都熟識的,很多車友也都在駕駛該品牌。那麼我們就進入正題,進入專業乾貨知識。
DCT雙離合器是靠摩擦來傳遞動力的,這一過程與手動換檔的道理是一樣的,老司機練習換擋時熟練掌握換擋的技巧,其實抬起離合器時這一過程可以做到平穩,到位。所以用雙離合器變速箱來模擬這樣一個過程。
不管你是乾式變速箱、還是溼式變速箱,其實都是一個動力結合。需要釋放曲線的摩擦下相和快速摩擦,說起來簡單,但是技術含量相對較高, 需要傳輸的過程中計算機TCU發動機ECU信號、短截止調整轉速。不同之處在於,乾濕的結構和原理有不同之處,溼式的更夠更理解結合,這也是其優勢。但是也有缺點,就是需要油泵的支持,相對來說造價高一些。
大眾當初就壯大膽子,引進了乾式,而乾式的工廠在西班牙,在當時來說也是全球唯一的一家。也就是2007年時,大眾也算是走在了前沿。乾式相對來說,造價就比較合理,原理方面與我們手動擋雷同。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堵車現狀,乾式沒有必備的傳感器。
沒有傳感器就等於電腦有漏洞,對突發的堵車現象不能掌握,摩擦係數的數據以及溫度的高低,也只能根據以往正常的數據設定。猜對了還好,可是中國的路況上下班高峰期,誰也不能控制,堵久了怎麼樣?熱、更熱,問題就出現了。這樣一對比問題就顯現出來,溼式造價昂貴,乾式相對價格合理,但是若在一二線城市不是很把握,三、四線無所謂,畢竟堵車難得。
但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這問題畢竟是10幾年前的技術限制導致。如今各車企也是在努力提升技術和性能。我們放眼再來看乾式,大眾集團是國內首家推廣雙離合器變速器的主機廠,也是全球銷售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廠家,在應用雙離合器變速器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乾式雙離合器傳動在早期存在過熱和過早磨損的問題,但現在已經經過了很多的改進和完善,這個問題依然不是問題。傳動有許多技術指標,其中最重要的是傳動效率,DQ200為94%。長城的7速溼式雙離合器系列也高達94%以上。
另外,像傳動比一樣,都是7倍的速度,應該說是比較寬的。還有一個最大允許扭矩,這應該使長城略優於DQ200,因為它可以容納更大範圍的車型,更重的車輛和更高的發動機扭矩。平穩方面不相上下,都很優秀。
但是良心話,奧迪還是有優勢的,因為換擋設定更快速。長城是通過後發優勢,在結構設計和最終調校上,都特別注重可靠性,因此都是可以信賴的,至少不會出現之前DQ200那麼大的問題。長城這套,結構上是很先進的,加工工藝我也去工廠看過挺不錯,如果深究的話你會發現裡面有大眾的影子,如果沒記錯TCU應該是大陸電子來做的。
對於車主來說,變速箱還有發動機匹配值,其實行家才比較關注的問題。就近年來看,奧迪和大眾的技術更多一些,其實這兩款,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相互比較,各有優勢而已。未來的車界,技術和性能是唯一的衡量標準,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的車型,也是轉瞬即逝。唯有質量才是硬道理呀!如果分析的不到位,歡迎大神對小編妹妹指點!(抱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