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
靜不下心讀書
可不讀書
怎麼靜下來
總說
沒時間
沒看書省下來的時間
又在哪裡呢
打麻將都能預防老年痴呆
就不要再問讀書有何好處
那些刻意學習的知識慢慢都會淡忘
時間留下來的大概就是所謂文化吧
文以載道,美亦載道
美好的閱讀生活中,我們樂見美、創造美、蓄積美,並鑽入美的歷史中,與大師做心領神會的交流。
長按下圖每本書二維碼可直達微店地址
1
內容:本書是由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上海書畫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三家聯合出版《名家》,推介近現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名家大師,展示他們的優秀作品、今人對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以達到力行美育的目的。
書中集結了高世名、陳振濂、洪再新、史明理、楊振宇等名家學者對20世紀書畫名家的研究論述,吳昌碩曾孫吳民先等名家後人對名家的回憶,超人氣藝術史博主民國畫事君搜羅的你不知道的名家逸聞趣事,新銳青年學者的最新專業研究成果,更有今年剛現世的名家藏品和權威解讀。
本書分為「人物」「觀點」「拾遺」「回眸」「談書」「館事」六大版塊,人物版塊展現了吳昌碩的生平、藝術等。觀點包含了海內外的學者對近現代書畫家的解讀。拾遺版塊介紹了浙江博物館藏黃賓虹捐贈歷代法書,了解黃賓虹書畫藝術之外的鑑藏趣味。回眸介紹可一位被低估的大家——陸維釗。談書介紹了兩本近年來出版的近現代書畫研究書籍。館事版塊介紹了名家館近年來舉辦的重大活動,研究成果等等。
該書介紹,請點擊右邊藍字: 首創《名家》!張大千吳昌碩黃賓虹……都不再遙遠,所有你不知道的逸聞、史料、巨製,24家近現代書畫名家館&中國美院重磅聯合推出!
2
內容:該書自1907年正式出版至今,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但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西方還是中國的學者,只要是關於中國古代藝術、雕塑、佛教、考古、歷史等方面的研究,無不涉及到此書,足見其在中國學術界中的地位。
《華北考古記》一書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現代考古技術進行考察、取證,從中國傳統古籍文獻中獲取史籍資料,再通過西方學術論證分析方法,探取其文化內核。
作者在著書過程中,也採擇了大量中文古籍文獻作為參考與佐證,學科涉及金石、歷史、宗教、建築等諸多領域,可謂是涉獵廣泛,且都極具代表性。然而,也正因如此,此書出版百餘年之後,中文譯本才首次問世。
中國畫報出版的袁俊生先生的譯本,在精準表達法語原文的意思同時,在處理文中所引用的中國古籍方面均採用了「回譯」,即力求保證源語言與目標語言的一致性。
在翻譯《華北考古記》的過程中,譯者袁俊生先生查閱了約十餘部典籍文獻,做了至少六萬字的筆記。並且還在其中作了校勘史料、改錯補漏、整合譯名等,還對書中的文獻資料添加附註,使其更具可讀性與準確性。
太室闕的兩座石闕
3
內容:四本書,分別詳述了印象派四位大師不為人知的故事。不斷有驚喜。
4
內容:本書為徐邦達先生於1962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講授書畫鑑定課程的授課筆記。課程雖僅有短短8次,但內容涵蓋學理方法直至晉唐宋元明清各時代名家名作的鑑定考證成果,多為實打實的例證與經驗。雖然其著作等身,但這份豐富系統的講課內容卻從未曾發表,只因這份筆記除在薛永年先生於吉林博物館工作時長翻閱溫習外,即封存輾轉,直至2014年重新發現。徐邦達講授此課時其《古書畫鑑定概論》《古書畫偽訛考辨》皆尚未寫作,以筆記內容與後來的兩書比較,亦有同有異,能夠反映其認識的連續與發展。
內容:本書是多年從事古籍拍賣的文獻專家拓曉堂先生的親歷回顧。拍賣會上高潮迭起的競價瞬間,歷歷在目。一部部重要古籍文獻背後曲折動人的往事,了如指掌。作者在古籍拍賣行業的豐富經歷,使得本書既可以作為古籍愛好者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可以讓普通讀者飽覽拍賣場上的傳奇故事。
5
內容:屋頂脊飾是中國傳統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然而在文化和藝術研究領域中,長期以來它卻備受學者冷遇,幾乎沒有專著出版。1924年,德國人愛德華·福克斯的《屋頂脊飾及中國琉璃的變遷》一書出版,這是國內外專門研究屋頂脊飾的第一部專著,從建築、文化、宗教、藝術等多個角度,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屋頂脊飾。此外,書中還收錄了海外私人藏家收藏的珍貴圖片60餘幅,極具藝術和歷史價值。
內圖
6
內容:古畫U盤,涵蓋歷代山水、人物、花鳥,比看畫冊還清晰。收錄唐、宋、元、明、清等十二個朝代3800幅古畫高清電子圖,容量56G,有了這套資料你可以更好的學習、研究中國古代繪畫從品讀繪畫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放大100%效果
U盤詳細介紹,請點擊右邊藍字: 古畫U盤——掌中握的中國美術全集
7
內容: 通過講讀名畫繪本、演奏古琴譜、賞析傳世曲詞、為大家講述一段流傳千古的傳奇。會講故事的中國畫——《北國十二年》,又名《胡笳十八拍》,出自明代的「連環畫」,描繪了東漢末年,那個混亂的時代,才女蔡文姬歷經艱辛回歸故裡的故事。這本書採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的明代摹宋代畫本,內容完整,圖中人物勾寫嚴謹,神情如生。圖文相輔,具有早期連環畫的稚形。對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歷史、文學、繪畫、音樂都是最好的媒介。
《中國名畫繪本:北國十二年》內頁展示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