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發現很多咖啡館菜單上都出現了牛角包。但到了下半年,這些店又悄悄把第三方供應的麵包下架了。用麵包打破業績天花板,真的行不通嗎?我發現一些賣上價的技巧。
本文來自「咖門」,作者|羅志嘉
1、咖啡館賣牛角包,真的是雞肋?
前幾天跟咖啡館老闆聊天時,得知他們的營業時間是從下午2點到晚上11點,以前晚上的生意都很好。但是現在晚上似乎沒什麼人來了,反而是下午客人多。
咖啡館的定位從休閒聊天場所,正在悄悄向需求化轉型。門店越開越小,喝咖啡的節奏更快,是這兩年的咖啡館趨勢。
咖啡館也開始調整營業時間,很多在早上8點就開門營業。為了迎合早餐的需求,開始推廣牛角包搭配咖啡。
咖啡搭配麵包上了不少店的菜單,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大部分的咖啡館都沒辦法設立烘焙廚房,不具備在店內製作麵包的硬體。像牛角包這類需要開酥的點心,沒有專業設備,手工製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所以,市面上咖啡館的麵包,很多都選擇了第三方供應商。在門店裡,只需要將麵團解凍、刷油、烘烤、就可以銷售。操作模式都差不多,成本也很透明。
早餐生意利潤可觀,但也代表著咖啡館要開始與便利店、早餐店,甚至是麥當勞肯德基競爭。
但是,很多咖啡館在增加麵包供應後,卻發現事與願違,客人並不買單。
長沙仰望咖啡的老闆李成漢告訴我:他們之前嘗試過賣牛角包,會員喝咖啡只要不到20元,麵包的定價只是8~10元,咖啡+麵包的總價格並不高。
長沙仰望咖啡,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但顧客依舊反應一般,後來就乾脆不做了。
產品沒有壁壘、不是手作、吃不飽、發不了朋友圈,賣得不好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反過來想想,星巴克、必勝客、肯德基...不都是外部供應的面點和甜品嗎?
或許,不好賣的病因並不在外部供應。滿足消費場景,尋找合適的售賣方式,才是產品好不好賣的關鍵。
2、第三方供應的麵包,如何賣出價值感?
我去過的咖啡館裡,麵包賣得最好的應該是成都的Pause。
我從美團平臺上看到,幾家門店的麵包月銷量都在200+。再看線下門店,工作日的上下午都有喝咖啡的客人,選擇搭配麵包;周末的早上,還常能看到有媽媽帶著小朋友吃早餐、聊天。
月銷數據不錯的麵包產品,圖片截自美團外賣
Pause的麵包同樣來自於外部供應,跟許多咖啡館不同的是,他們多打了「只賣當日麵包」這張牌。
我在其恆大廣場的門店打探一番後,發現了幾個銷售細節:
香氣誘人
Pause幾家店都是面積不到20平米的小店。麵包都是在店內刷油烘烤的,整間小店常常縈繞著麵包香氣。
香氣誘人,建立信任吸引顧客,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讓客人看到烘烤過程,解決了基礎的信任問題,加上香氣誘惑,降低了選擇成本。
琳琅滿目的麵包櫃
很多咖啡館擔心麵包滯銷,通常只是在菜單上放圖片,或者零零散散擺出來幾個樣品,很難激起客人食慾。
Pause的麵包櫃就在點單的旁邊,兩個籃子總是擺滿了麵包。
誘人的麵包吸引消費者
原本起酥類麵包,酥脆的口感就很誘人,我在點單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往旁邊的麵包櫃看兩眼。感覺價格也不貴,點一個吃不完也不會捨不得。
這讓我想到了,星巴克點單為什麼一直是橫著排隊?門店的動線設計對於促進銷售至關重要。客人在排隊過程中,儘可能多地與產品接觸,有助於增強體驗感和購買慾望。
按時段促銷,保證當天供應
Pause賣麵包的關鍵詞是「只賣當日麵包」。為了賣光,降低損耗,門店制定了麵包相關的營銷活動。
早上10點以前,門店任意意式咖啡+起酥麵包,套餐價30元。每天下午五點以後,店內面包七折。
推出麵包套餐或折扣
在美團平臺上面,推出了三款「咖啡+麵包」套餐,價格比分開單點便宜5-10元。每天下午5點後,平臺上固定有麵包特價秒殺活動,任意3款麵包特價25元,而且不額外加收包裝費,免配送費。
外賣平臺上的套餐優惠,圖片截自平臺
通過視覺和嗅覺吸引客人嘗試,再加上分時段的促銷策略產生復購。麵包變成了Pause盈利的一項重要收入。
和賣奶茶一樣,麵包也需要「加料」
Something for是深圳有名的網紅店,開一家火一家,店裡的爆品就是牛角包。
something for門店外觀
普通的牛角包,被玩出了花。甜食類有焦糖杏仁、草莓朱古力;鹹口有芥末、火腿芝芝、牛油果火腿芝芝。牛角包系列也有隱藏菜單,鹹蛋超牛、芝芝梅菜乾、芝麻開門,每一款的搭配口味,名字和賣相都非常吸引。
多種多樣的牛角包
如果說喜茶是萬物皆可波波冰,那麼在Something for,萬物都可以被夾進牛角包。這和茶飲的幾個標準:視覺效果吸引、強調「加料」、增強口感豐富性,頗有幾分相似。
我去過一個咖啡館,也採用了同樣的產品策略。蛋糕同樣來自第三方供應,甚至沒有蛋糕櫃展示。
店裡卻通過調整出品呈現形式,吸引拍照打卡。類似可麗露、蛋糕卷這些甜品,都是切塊裝盤、水果點綴、撒杏仁片和糖粉,最後插上迷迭香裝飾。「一塊蛋糕」搖身一變,成了「一份甜點」。
調整出品外觀,增加溢價和賣點
實際上,甜品的份量並沒有增加,花俏的裝飾本來也是不耐存放的消耗品。算下來,成本並沒有增加多少,但是精緻的擺盤產生了溢價。走不起量的產品,需要高利潤支撐。
信息量爆炸的時代,信息傳播越來越碎片化。一張圖片、一段視頻,比文字更直觀。在口味和賣相上的創新,重新塑造大眾款產品,才能在同質化中脫穎而出。
3、總結
同質化、缺乏亮點、業績存在天花板,都是咖啡館不變的難題。
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生意,無論是牛角包還是甜品,在消費者眼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產品。單純靠增加一兩個品類,很難打破天花板。
找到合適的方式,再把細節做好,才可能把天花板變得更高。
統籌|政雨 編輯|孫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