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獲獎選手合影。
《石刻》《CHIC DAZU》《輪迴》《破界》《石窟之美》……24日上午舉行的「2019大足石刻服飾設計創意效果圖大賽」頒獎禮上,一件件奇思妙想的獲獎作品讓人眼前一亮。重慶市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梁明玉教授對此也讚不絕口,「年輕設計師們基於大足石刻進行的思考和創造讓我們看到古今藝術的對話交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裡,重慶大足石刻享有盛譽。2019年正值第十屆大足石刻旅遊文化節暨840屆「寶頂香會」之際,由大足石刻研究院、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指導、重慶市服裝設計師協會等主辦的「大足石刻服飾設計創意效果圖大賽」於今年2月正式開啟。
梁明玉。
「大足石刻不僅在宗教文化和雕刻藝術上享譽於世,也是輝煌燦爛的服飾文化遺產。」梁明玉說,舉辦「大足石刻服飾設計創意效果圖大賽」,旨在吸引國內外優秀設計師從不同視角關注大足石刻,以此為靈感,展示大足石刻經典文化服飾的各異之美。
「截至3月20日,大賽共收到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14個省及直轄市50多所高校師生、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師的531份來稿。」市服裝設計師協會秘書長王建娜介紹,評委會甄選出30強進行網絡投票,最終決出了一、二、三等獎及最佳創意獎、最佳網絡人氣等獎項。
「總的來看選手們大都比較年輕,作品極富創意,很有靈氣,很好的實現了大足石刻元素與服飾設計結合。」梁明玉說。
程宵瓊作品《石刻》。
唯一一個一等獎作品被河北美院的程宵瓊摘走,其作品《石刻》正是以「石刻」命名,她表示,「靈感來源於大足石刻佛像,我從形態上汲取了石佛圓潤之感,與服裝的款式結構相結合,將其佛像造型美感進行提煉,運用到服裝的結構之中。」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石刻》展示的服裝以不對稱剪裁為主,色彩上結合了灰色與深咖色,很好的模擬了石佛底色歷經時間衝刷而產生的積澱之感。而以皮革和呢料為主的面料在進行鞣製後形成的圖案,又與石佛的斑駁形態呼應,通過傳統的手工技藝來展現服裝的美感,整個系列不僅僅象徵著石佛莊重的造型,更彰顯歷經時間的洗禮,寓意深刻,意味不凡。
李雪芹憑藉作品《輪迴》獲得「2019大足石刻服飾創意設計效果圖大賽」二等獎。
廣東海洋大學服裝設計系本科二年級學生李雪芹的《輪迴》,則從佛教精神與石刻藝術傳承的方面進行創意,「以僧人為模特進行造型,我重點考慮的是如何以石刻為基礎進行服裝表達」,李雪芹說,她的設計最終結合了古代服飾結構與本地石刻印花工藝,詮釋了「輪迴」這一主題。
何文玉憑藉作品《萬物發於心 一切由心造》獲得「2019大足石刻服飾創意設計效果圖大賽」網絡人氣獎。
以最高網絡投票摘得最佳人氣獎的何文玉是四川師大三年級本科生,這個外形乖巧的女生為自己的作品起了一個很長的名字——《萬物發於心 一切由心造》,「我的著眼點在於大足石刻作為石窟藝術傑作,也實現了儒釋道三教和諧共生,因此我想嘗試現實主義手法與宗教藝術的融合。」
本次大賽優秀作品正在大足石刻博物館展出,5月5日結束,市民可免費觀展。
設計師們部分「腦洞大開」的作品
《BANA AROUND》 張德勝
《Dzsk》 李佳忱
《INTEREST》 陶朝宣
《mimesis and lllusion擬態&幻想》 駱忠
《半浮生》 廖佩弟
《寶頂五尊》 胡藝艦
《東方》 程晨
《東方造物集》 李曉寧
《佛曰:騎獸渡眾生》 張曉婷
《格致》 鍾玉梅
《火神》 肖澤霖
《明·珠》 黃小月
《刻畫》 戴璇璇
《石刻》 程宵瓊
《石刻小人遊大足》 卓雯雯
《時代痕跡》 仲鵬
《送別》 羅琳
《探索者》 裴義
《萬物發於心 一切由心造》 何文玉
《文刻記載》 曾福浪
《印石》 崔嘉欣
《雲.刻》 蕭佩華
《致佛》 侯宇
《東方視角》 王燕清
《頓悟》 唐維
《輪迴》 李雪芹
《破界》 黃子棉
《石窟之美》 吳欣
《CHIC DAZU》 蘇杏
上遊新聞記者 趙欣 攝影 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