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葉
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在國內基本得到控制,但是這場戰役遠遠沒有結束。後疫情時代,新冠的後遺症問題應當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COVID-19 病毒和 2003 年的非典病毒同屬於冠狀病毒β屬,兩種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具有 70% 以上的相似性,在臨床症狀上也有多處相似的地方。對 SARS 患者康復後的追蹤研究發現,重症 SARS 患者的肺功能損傷有可能無法逆轉,遺留有肺纖維化症狀 [1]。已有個例新冠肺炎患者被報導在康復後遺留有肺纖維化病症,暫無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研究證實 COVID-19 感染和肺纖維化之間的直接聯繫。
除了肺纖維化,新冠肺炎患者也被報導出現過諸如乏力、腹脹、頭疼等後遺症。為什麼肺纖維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特發性肺纖維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是以成纖維細胞增殖及大量細胞外基質聚集並伴炎症損傷、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徵的一大類肺疾病。IPF 的進程不可逆,且預後極差,5 年生存率不到 30%。目前的治療手段無法達到治癒的目的,只能延緩疾病進展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發病率上升,而治療手段有限
IPF 多發於中老年男性,發病率無明顯人種差異。近年來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發病機理暫不明確,懷疑和遺傳因素有關。IPF 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30%,這一數字甚至低於部分癌症的生存率。
目前,被治療指南推薦的抗纖維化藥物僅有尼達尼布和吡非尼酮,均無法治癒 IPF,只起到延緩疾病進展的作用。此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免疫抑制劑藥物、抗氧化劑藥物、氧療等也被用於 IPF 的治療。進展至終末期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肺移植。
吡非尼酮是全球首個上市治療 IPF 的藥物,最初由美國 Marnac 公司開發,1997 年 4 月,日本鹽野義製藥獲得其在日本、韓國和臺灣的開發權。2008 年在日本被批准用於 IPF 的治療,2011 年在歐盟成為第一個獲得批准用於成人輕至中度 IPF 的治療藥物,2014 年 8 月,羅氏製藥獲得吡非尼酮的全球權利,並於 2014 年 10 月被 FDA 批准治療 IPF。國內的吡非尼酮市場主要由康蒂尼藥業的艾思瑞佔據,艾思瑞於 2011 年在國內獲批,是中國第一個獲批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 IPF 的一類新藥。
尼達尼布由勃林格殷格翰研發,2014 年 10 月在美國獲批,是 FDA 批准的第一個治療 IPF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2017 年在國內獲批治療 IPF。
在研產品
IPF 市場需求廣闊,且現有的治療手段不能很好地滿足需求。Insight 資料庫顯示,現階段處於臨床階段的 IPF 在研新藥如下:
(數據截至 2020 年 10 月 20 日)
來自:Insight 資料庫(http://db.dxy.cn/v5/)
東陽光藥業
東陽光藥業的一類創新藥鹽酸伊非尼酮於 2017 年 3 月在國內獲批臨床,於 2017 年 8 月獲得 FDA 頒發的孤兒藥資格,目前已經在美國完成了臨床 I 期試驗。臨床前試驗顯示伊非尼酮活性大大優於吡非尼酮,是一類潛在的吡非尼酮的 me better 藥物。
澤璟製藥
澤璟製藥的一類創新藥鹽酸傑克替尼於 2020 年 1 月在國內獲批臨床,是首個獲批臨床用於治療 IPF 的 JAK 抑制劑類藥物。鹽酸傑克替尼此前已經獲得了骨髓纖維化、重症斑禿、類風溼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四個適應症的臨床試驗許可。
眾生藥業
眾生藥業的一類創新藥 ZSP1603 於 2017 年 10 月在國內獲批臨床,是國內同靶點第一個獲批臨床用於治療 IPF 和惡性腫瘤的小分子創新藥物,目前已完成臨床 I 期試驗。臨床前數據顯示 ZSP1603 抗肺纖維化作用優於尼達尼布,同時用藥安全性更好。
天方藥業
天方藥業的一類創新藥 YPS345 於 2019 年 1 月在國內獲批臨床,用於腫瘤患者胸部放射治療引起的肺炎、肺纖維化的治療。臨床前試驗顯示對放化療誘導的肺纖維化均有顯著的緩解作用,且安全性好。
恆瑞醫藥
恆瑞醫藥的蘋果酸法米替尼於 2015 年 11 月獲批臨床,用於治療 IPF。蘋果酸法米替尼為多靶點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同時也獲批在多種癌種中進行臨床試驗。
參考文獻:
[1] 何曉蘊, 侯一軍, 秦芳, 張楠, 李晶, 周雲芝, 郭暘. 重症 SARS 中西醫結合治療康復者病後 2 年半肺功能變化分析 [J]. 世界科學技術 (中醫藥現代化), 2011, 13(02):25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