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句賞析】克己復禮,為仁.

2021-03-02 汝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克己復禮,為仁。

【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顏淵》

【譯文】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慾,恢復到用先王之道規範自己,就是仁。如果國君有一天時間能做到「克己復禮」,整個天下就有希望回到仁的狀態。能不能做到仁,是通過自己才能做到,難道還要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老師,克己復禮的條目是什麼?」孔子說:「不符合禮的現象不要去看,不符合禮的聲音不要去聽,不符合禮的言辭不要去說,不符合禮的事情不要去做。」顏淵說:「老師,我顏回雖然思想不是很敏銳,你說的這些請讓我勤奮去做好吧!」

【感悟】「克己復禮」指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遵照禮儀規範。禮只能約束人的言行,而仁是約束心靈,是自己對自己的約束。

「克己復禮」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遵循禮儀規範。禮是社會最基本道德規範,是社會普遍認為人應該做的,而不是自己認為應該做的。所以,循禮,必需約束自己。

仁是不斷克服缺點,完善自己的目標,是對內心的要求。做到仁,必需修養身心,克制自己的欲望。

遵循禮無非是視、聽、言、動。這四方面包括了人的全部外在活動。

(樊桁佑 供稿)


主辦:汝州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暨德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汝州市信息中心

本期編輯:劉培培

領導說了

下面一個

小編工資漲1毛!

相關焦點

  • 【經典釋文】「克己復禮為仁」解析
    然夫子云「吾道一以貫之」,此眾多指點中必有一根本。顏淵乃眾弟子中深得夫子思想精髓之人,故夫子指點顏子之章,最為後世學者所重視。姑引於下: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克己復禮為仁|《論語》沒有那麼難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復禮:約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禮儀。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目:細目、條目。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聽字。
  •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論語經典故事之六十九: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克制自己的欲望,提升自己的品行,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禮的規範。「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修養方法。克己:克,能。一個人要做到能夠克制自己,戰勝自己,不為外物所誘,不為所欲為。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成語故事:有一次,顏淵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禮的規範(克己復禮),這樣的人就稱為仁人。如果大家都做到了仁,天下就都歸於仁了。
  • 怎樣理解「克己復禮」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克己復禮」,是孔子針對顏淵問仁的回答。顏淵是孔子弟子,被認為是其最得意的門生,列為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人之首。
  • 李品純新書《隸書經典名句賞析》問世,央視春晚總導演作序推薦
    讀中國古代經典,就像一場思想之旅,總是能引人入勝。近年來,書法家李品純從中國古代經典中摘選名句,以隸書的形式,對經典名句進行書法創作,並認真揣摩,反覆研讀,又結合實際逐一賞析,最終形成了《隸書經典名句賞析》的書稿。
  •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辨釋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朱熹註:「復,反也。」「反」即「返」,回返,還原。蓋朱熹以為「禮」乃「理」,人道本該如此,然私慾常使偏離,克制自己回到正軌,所以訓「復」為「反」(返)。
  • 《悟學.第135篇》克己復禮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譯文】顏回問(怎麼做才是)仁。孔子說:「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就是仁。一旦能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天下就都歸依仁了。實踐仁德在於自身,難道要仰仗他人嗎?」
  • 略說孔子07 何以「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是儒家的思想,孔子的主張。如果能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上可以對儒家思想有較好的把握,不至於跑偏。「禮」是什麼?孔安國在《尚書序》中明確「孔子定禮樂」,這裡的「禮」指的就是「儀禮」。為什麼孔子要「定」禮,應該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 在浮躁之世,如何才能「克己復禮」?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以看出,一味自我滿足的享樂只會讓我們離最初的志向越來越遠,而克己復禮才能不離環境,不斷前行。那麼什麼才是「克己復禮」呢?達到如此境界可是易事?
  • 克己復禮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智慧
    「克己復禮」是春秋時代的一句格言。兩千多年來許多學者把這四個字分為兩半解釋,「克己」是克制約束自己,「復禮」是實踐禮的要求;合起來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語行動都合於禮。  孔子的一句格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人性和真理光輝,為越來越多人們所接受。
  • 什麼是克己復禮?傳統文化的傳承,克己復禮在當代的價值
    「克己復禮」是孔子試圖恢復周王朝穩定社會秩序的核心主張,並逐漸成為了社會規範,在中國古代大一統時期發揮了顯著作用。禮的包容性和超越性以及當今社會依然存在的禮的根基,使我們能夠借鑑「克己復禮」,發揮其粘合劑作用,為解決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道德關係的建構,及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幫助。
  • 學會「克己復禮」對我們有多麼重要,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其實關於如何做到自律的問題,在我國古代著名的《論語》裡早就給出了預防和解決之道,那就是「克己復禮」!原文如下!顏淵問仁,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孔子經典名言名句大全,經典語錄摘抄賞析!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只是想要速度,卻往往達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會出差錯,反而適得其反。 二、禮之用,和為貴。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學而》。禮儀的作用是要與人們和平相處。
  • 薄讀經典之03孔曰成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孔子說克己復禮就是仁,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法的標準,就做到仁了。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天下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全在自己,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就是該具體怎麼操作呢?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
  • 【如是歡喜專欄】母德巍巍 銘感五內(一)母親克己復禮的一生
    一、母親克己復禮的一生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回顧母親的一生,《論語·顏淵篇》的這幾句話總是縈繞於心。「克己復禮」,用今天的話說,克,是克服、戰勝;己,是私心、私慾;復,是恢復、光復;禮是禮讓、禮敬。
  • 《論語》中有關「仁」的句子,句句經典
    044,克己復禮《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弟子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一個人要求自己遵循禮樂制度,就是有仁的表現了。具體如何做呢,孔子說,不合乎禮的不看,不合乎禮的不聽,不合乎禮的不說,不合乎禮的不行動。禮,既包括禮節、禮貌,還代表制度規則。
  • 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人倫底蘊:孝悌為仁之本
    《孝經》一書的出現,就是深刻而全面闡釋這一道德內核的思想經典著作。孝悌為仁之本的主張,來自《論語·學而》。原文為:「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的這一論說和價值主張,奠定了古代人倫義理、社會管理和政治治理的思想根基。
  • 如何理解「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有人曾經問他對克己復禮的看法,他說:「『克己復禮』是很高的道德標準!」「仁者愛人」是孟子《仁者愛人》中的一句。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擁有人格魅力,品性善良的人。「克己復禮」則是孔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概念,出自《論語·顏淵》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