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相濡以沫「下半句是什麼嗎?真實含義與字面意思反差太大
文/小辣椒
中國古代有著許多的思想家,有儒家學派的孔子,有法家學派的韓非子,還有墨家學派的墨子,這些人在古代的思想界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道家學派的莊子,不過呢,並不是要介紹他這個人,而是要介紹他說過的一句話,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相濡以沫」這句話呢?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談到這句話,那可來頭不小,事實上,」相濡以沫「還有下一句,那就是」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其實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成語,意思就是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溼,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有時不妨放棄執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這是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中的:「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在這裡以魚例比,精闢表達了「道」通其變的觀點。
對於這句話,我們也可以換個方式來理解,聯繫一下「家貧出孝子」和「亂世顯忠臣」,我們在表揚孝子和讚頌忠臣的同時,忽視了家貧和亂世。同樣的,兩條魚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是因為泉水乾涸了。再來看看「相忘於江湖」的意思,這不是說曾經相識的彼此因為感情或其他因素而斷絕聯繫,而是指兩個不包含愛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這個「忘」字,是中國古人表達關於陰陽,矛盾時的一種慣用手法。
許多成語,在古代和現代都有不同的理解,我們再來看看現在這句話的意思,現在是指曾經一些相濡以沫的感情或情愫,現在或是將要不能完好無缺的進行走下去時,選擇把這份感情放在汪洋一般的人潮中,保留著回憶時應有的新鮮度,讓它脫離現世的一切煩惱,永存於心。
其實小編認為,對於人,對於感情或許也是如此吧,相濡以沫,有時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境界,或許更需要坦蕩,淡薄的心境。
原以為相濡以沫是繾綣情深,卻原來相忘於江湖才是豁達,不是無奈,人生換個角度看就不一樣了。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並不是說相濡以沫這種行為比不上相互忘記,而是說在涸澈之中,就算相濡以沫,仍逃不出乾渴而死的命運,還不如大家一起回到江湖中去,快樂的生活,就算忘記對方,但對大家都好。
小編認為,相濡以沫有它的好,相忘於江湖也有它的好,這都是因人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