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腿說
產品滿足的是需求,奢侈品滿足的是欲望。
現在各大奢侈品牌都在告訴大家要買買買,他們總會說這是為了你好,精緻的女生怎麼會沒有一個LV包包?當代年輕人沒有幾雙限量版AJ還能算潮人嗎?其實說白了就是想告訴你,你買這些昂貴的東西可以賦予你很高的形象地位。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你所買的這些奢侈品的成本價與售價可能有著幾十倍或者上百倍的價差。
之前世界著名珠寶品牌蒂芙尼發售了一款飾品,造型就是一枚曲別針的樣子,但是卻賣到了1500元人民幣的高價。這其實也是這是奢侈品玩的套路,作為一種參照物來襯託高價產品,一枚曲別針都要賣1500,那其他飾品幾千塊的價格就顯得很「便宜」了,讓你心甘情願地當韭菜。
再說到Supreme,這個牌子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一開始只是一個以滑板為主的街頭品牌,到現在這個紅白標誌已經遍布全球,一路平步青雲,成功登上潮牌鄙視鏈的最頂端。
在品牌溢價嚴重的當代社會,萬物皆可「Supreme」,一件成本幾十塊的T恤印上品牌Loge之後可以瞬間升到幾千塊。即便是這樣,各路「潮人」還是甘願被收割韭菜,因他們只需要用它來看上去「很貴」就夠了。
奢侈品價格由於過於昂貴,很多人想買但確實又買不起,這時候商家覺得不行啊,這可怎麼割韭菜呢,於是他們發明了一個神奇的概念:「輕奢」
輕奢這個詞造得可謂精妙絕倫,比如 100 塊的衣服叫「屌絲」,1000 塊的叫「奢侈品」,500 塊的怎麼命名就很講究了。不能叫「重屌」,而要叫「輕奢」,給人一種我在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幻覺。但事實是「輕奢」的製造成本往往和100塊衣服基本差不了多少。
國際上許多大牌或者奢侈品其實都出生在中國,被接到國外生活後,身價瞬間翻了幾十倍,還有了洋氣的英文名:Nike、Adidas、LV、Prada、Burberry.....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父親:「中國代工廠」,出生證明上清清楚楚地寫著:「Made in China」。
早在2009年,就已經有60%的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進行代工生產,就像如今的耐克、阿迪、匡威這類運動巨頭的產品均來自於我們中國的工廠。甚至之前國外奢侈品研究部曾發布報告說道,「中國抖抖身子,全球的奢侈品市場就開始搖搖晃晃」。
你如果說衣服的質量大牌更有保證,那我想說質量和品牌在現在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質量只和品牌方每件衣服願意給代工廠多少錢有關係,各種國產衣服穿幾年也不會變形的比比皆是。
如果說高精尖晶片的東西我們還要努力,但是這些日用品和衣物,真的是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拿牛仔褲來說,你很有可能看到Levi&39;s用的是最便宜的合金,質量完全比不上國產品牌,但價格可能還是國產的幾倍。
奢侈品溢價雖說如此嚴重,但是他們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相當「捨得」,奢侈品牌把這些錢大部分地用在塑造「高級感」上。
就像高價請明星代言,門店一定是開在每個商圈最核心的位置,裝修怎麼豪華怎麼來,門店沒生意?那無所謂,就是讓你感覺「高不可攀」。然後讓你心裡對它產生嚮往,省吃儉用買件奢侈品後感覺自己靈魂都變得高貴了,然後再把從你這收割來的錢繼續砸進這些套路裡,最後形成一個「圈養」的閉環。
我想給大家說的是,如果只是出於實用和美觀的角度,我們國內的某些品牌完完全全可以滿足你的一切需求,如果你說家裡有礦,你買的就是這個Logo,那當我沒說。
但是如果你要說你買的是酷,那我想問問,到底是誰在引導你這就是酷?那些在你曾經在某個視頻片段,某個明星上身讓你感覺酷到不行的東西?是誰掏錢去植入的?
今天我們國家在一個很微妙的時間節點,和日本那些知名品牌誕生的時間很像,我們的各種硬體已經不差了,國內很多服裝品牌品控做得比國外好的有太多了,而且價格還便宜許多,唯獨還差了一點對國貨的自豪感。說不定你身上穿的這條國產牛仔比你朋友的Levi's質量還要好。
或許在未來,中國也會誕生出許多世界級的品牌,但這也少不了國貨品牌的創新和我們國人的支持!
你對奢侈品誇張的溢價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