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奢侈品牌的特徵
眾所周知,奢侈品牌講歷史,講故事,但不是任何有歷史的品牌就一定能成為高端奢侈品牌。就以化妝品牌為例,中國化妝品市場上的高端品牌有法國的蘭蔻,美國的雅詩蘭黛,起源於日本後被寶潔收購的SKII,還有其它奢侈品牌例如Dior或Chanel延伸出的化妝品或香水品牌。其中可以看出,單個國家的成功的化妝品高端品牌也不過一兩個。而國外現代工藝生產化妝品歷史已久,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化妝品品牌也很多,但在近百年歷史長河中能生存下來並成為人們公認的高端品牌的也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另一方面,品牌歷史短並不代表一定不能成為高端品牌。像寶潔旗下的SKII從創辦至今也才三十年的歷史,在國內的認可度不比其它歷史更長的品牌差。韓國的頂級化妝品牌雪花秀從1997年才開始創立,在韓國已有很高的認知度,目前在國內消費者心目中也開始享有一定知名度。如果說歷史悠久不是成功創立奢侈品牌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的話,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造就了成功的奢侈品牌呢?從下面幾個方面也許可以一探究竟。
奢侈品牌講究原產國
成功的奢侈品牌無一不被刻上原產國的烙印。巴寶莉的成功來自於Burbbery設計的防風透氣的布料製成的適合英國天氣的風衣,而風衣的內裡圖案帶著濃濃的蘇格蘭風情更使得巴寶莉成為最能代表英國的奢侈品牌之一。雅詩蘭黛的高端品牌Lamer,號稱世界上最昂貴的護膚品牌之一,其傳奇的成功故事則始於被灼傷的太空物理學家通過各種高科技的手法從海藻中研製出修復肌膚的秘方。從無垠的太空到浩瀚的深海,尖端科技隱藏其中,而高科技正是美國這一當今世界技術強國的名片。法國巴黎是現代服裝的誕生地,同時在香水業中也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而來自法國的奢侈品牌Chanel 和Dior則很好的詮釋了高級定製服裝和法國香水這兩張法國的王牌。 SkII專利中的Pitera的技術靈感來自日本傳統的清酒釀造。
奢侈品牌引領潮流
成功奢侈品牌的產品常常在一推出就成為眾人爭相追捧的對象。巴寶莉的風衣在第一次大戰中被英皇愛德華七世指定為英國軍隊的高級軍服。而戰後此款風衣更成為眾多名人明星的心頭好,當中包括奧黛麗欠本和《北非諜影》男主角堪富利保加及女主角英格烈保曼。時至今日,翻開英國牛津辭典,Burberry已成為風衣的另一代名詞。法國奢侈品牌Dior的創始人迪奧在1947年開辦了他的第一個高級時裝展,推出名為「新風貌」(New Look)的時裝系列。該時裝強調女性隆胸豐臀、腰肢纖細、肩形柔美的曲線,打破了戰後女裝保守古板的線條,使迪奧在時裝界名聲大噪。LV的創始人路易威登針對旅行者收疊圓頂旅行箱的不便進行了革命性地變革從而創製了平頂皮衣箱,並在巴黎開了第一間店鋪。這個用帆布製成的箱子很快便成為巴黎上流社會喜歡出行的貴族們出行的首選物品。他的設計很快便被抄襲,平頂方形衣箱成為潮流。
成功奢侈品牌是身份的象徵
美國時尚作家黛娜堠汢斯著的《奢侈的!》一書中就提到「我們的衣著不僅反映了個性,還反映了經濟狀況、政治傾向、社會地位和自我價值。奢華的飾物總是高高地位於金字塔的頂端,將買得起和買不起的人分隔開。」奢侈品一直以來是富貴名流階級的特權。現在的著名奢侈品牌如LV等都是起源於古老的歐洲王室。LV的創始人路易威登是拿破崙三世的皇后歐仁妮的御用裝箱工和皮箱製造工。根據黛娜的研究,當代時尚業的模式與傳統不同。之前設計師製作高雅精緻的時裝,兼賣一點配飾和首飾。但現在則有了新的金字塔模型:塔尖的高級定製時裝賣給真正的有錢人,同一位設計師設計成衣賣給中產階級顧客,名目繁多的香水和配飾賣給底層的大眾。奢侈品牌創造出顧客想要過的生活,同時奢侈品的LOGO是身份的象徵,這些都是奢侈品牌的魔力。
金字塔尖包括特權、財富、成就以及由這些所帶來的社會大眾的肯定和羨慕甚至嫉妒。通過炫耀所擁有的奢侈品來獲得別人的尊重、羨慕甚至嫉妒是現代奢侈品牌的一個重要功能。打造金字塔尖,並將這個夢想販賣給興起的中產階級和社會大眾是現代奢侈品集團巨額利潤的來源。各奢侈品牌(特別是被大型集團收購後的奢侈品牌)會通過各種營銷From EMKT.com.cn手法來打造這高高在上,普通人夢寐以求,卻難得實現的金字塔尖。有的品牌的方法是VIP專享,如世界頂級面霜Lamer一款產品是一組三支以首飾盒盛載的稀有海藻精華,僅21天份量,售價兩萬多人民幣!全球均憑私人邀請函發售,不但限量,且僅限Lamer 最尊貴的超級VIP客戶。而更多品牌是通過明星來塑造。例如在1961年由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欠本主演的蒂芙尼的早餐中奧黛麗欠本一身經典的黑色晚裝,來到紐約第五街的蒂芬妮櫥窗前,一邊吃著早餐,一邊以豔羨的目光望著蒂芙尼店中的一切,奧黛麗欠本天使般的容貌與純真優雅的造型使得蒂芙尼成功地抓住了每個女人的心。在每一個愛美女性心中,蒂芙尼永遠是愛與美、羅曼與夢想的象徵。
雙妹品牌的缺陷
上海家化決心重塑「雙妹」,找回真正的老上海風情,那麼「雙妹」這個塵封已久的品牌在百年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從上海家化的宣傳和一些報紙的報導中可以得到大概的線索。
雙妹歷史
清光緒年間,早年從廣東來到香港的馮福田,在香港一家德建洋行經生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花露水,並為它取了一個一語雙關的名字:「雙妹」。1903年,廣生行為了打開銷路,在上海成立了發行所。1930年,在上海東北角的塘山路設廣生行有限公司滬廠,就是現在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當時與上海廣生行競爭最激烈的要數英國的夏士蓮了。他們競爭的主要產品是雪花膏。早已在上海傾銷的夏士蓮一直在《申報》大做廣告,說用了夏士蓮雪花膏「能使皮膚豔麗、白嫩」。五卅運動以後,國人開始抵制舶來品,廣生行的雙妹雪花膏逐漸被市民所接受。1937年,雙妹牌雪花膏、生髮油、花露水、牙粉、果子露等九個品種經上海市國貨陳列館發給國貨證明書滬字第76號證書,確認為國貨。整個三十年代,是上海廣生行的全盛時期,後因戰亂影響,雙妹的銷量一度下跌。1956年,上海全面實行公私合營。同年7月起,相繼有24家私營企業併入廣生行滬廠,廠名更為「公私合營廣生行製造廠」,地址仍在塘山路,繼續保持老牌雙妹化妝品的優勢。後來,它成了上海家化,「雙妹」逐漸淡出,接著推出了六神、美加淨、清妃、佰草集等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