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穴:經外奇穴,治療失眠的特效穴

2021-02-22 紫薇醫道

三毛穴是倪海廈老師發現的經外奇穴,下面即是倪老師在《人紀·針灸簡體篇》裡講的一段話:

「隱白上面的區域,叫三毛。……灸三毛可以治失眠。你失眠而且不喜歡喝湯劑,我曾經在灸病人的三毛,灸到一半病人就睡著了,效果很好。你有失眠的問題,就灸三毛。這是個奇穴,沒有別的治症。灸三毛治失眠就講完了。」

倪老師這裡所說的三毛穴並非董氏奇穴中的三毛穴。其位置如下:

朱進忠(1933.5-2006.11),河北定州人,主任醫師,教授。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醫臨床、經典著作研究和內科教學,對疑難病證治規律和辨證論治方法有深入研究,學驗俱豐。閆某,男,成,失眠3年多,每夜僅能入睡一小時多,審其並見胸脅苦滿或胸脅腰背串痛,舌苔薄黃,脈沉弦稍數
處方:柴胡6,歸芍苓術丹皮梔姜各9,草6,荷4,丹參15,趙某,男。成,失眠三月餘,常感心煩急燥,胸脅苦滿腹部悸動,舌苔白,脈弦細,
處方:柴芩夏參桂各10,苓龍牡各12,草6,棗4個,乾薑1,張某,男,40歲,失眠數年,常徹夜難眠,胸滿心前區悶痛明顯,脈沉弦細澀,
處方:桃紅歸地芎芍柴枳桔各10,甘6,牛膝丹參各15。賀某,男,40歲,嚴重失眠半年多。並見胃脘痞滿,五心煩熱,口苦口粘,舌苔白稍膩,脈滑。李某,男,49歲。失眠4月餘,並見疲乏無力,胃脘痞滿,腹脹不適,矢氣後稍緩,納呆食減,舌苔薄白,脈濡緩,處方:茵24,術苓澤豬桂烏藥各10,陳12,木香香附各6朱某,男,48歲,失眠數年,每晚僅睡2小時左右。並見胃脘滿悶,腹部時見悸動逆氣上衝,頭暈頭重,大便稀溏,舌苔白,脈弦大緊,朱某,女,40歲,失眠數年,並見面色萎黃,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胃脘時痛,五心煩熱,指趾反冷,冬季手足冷,夏季反熱,舌苔薄白脈弦細。處方:芪15,四君四物桂附夏麥各10,大雲15,生薑三片棗3個李某,女。40歲,一月來晝夜不能安睡,並見頭暈乏力,時時悲傷欲哭,舌苔白,脈虛大,處方:補中益氣湯原方加五味子,除黃芪15外,餘皆15。宋某,男,成,失眠七八年,每晚僅能睡2小時左右,頭暈而木,腰背困痛,怯冷,舌苔薄白,脈虛無力。處方:龜甲60,鹿茸4,參枸首烏各10,參茸研末服。蔣某,男,成,嚴重失眠四個月,每夜約眠2小時,並見夜間煩熱甚烈,心煩,尿黃赤,舌苔黃質紅,脈細數。張某,男,45歲,摔傷後一個多月來晝夜不能入睡,有時僅睡半小時,頭暈頭痛頭脹,站立不穩,心煩易怒,納呆口乾,胃脘痞滿,脈虛大弦滑,舌苔白
處方:六味地黃丸,熟地15,餘皆10,補中益氣,芪15,甘草6,餘皆10。

相關焦點

  • 中醫妙術(1665):經外奇穴之八十二——消除失眠的肓募穴
    肓募穴 肓募穴,奇穴。
  • 經外奇穴|椎杼
    左右計2穴。【與經穴關係】位於督脈「大椎」穴與膀胱經「大杼」穴連線之間點。【主治】哮喘,肺結核。【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針法】針3~5分,針感局部脹。【引證】①《北京中醫學院報》(1959年,第1期)在「針刺動脈跳動點的臨床體會」一文中介紹:椎杼穴在大椎、大杼穴之中間。」②《廣東中醫》(1960年,第6期)汕頭市商業局職工診療所在「 奇穴注射少 量鏈黴素治療14例肺結核的初步療效觀察」一文中介紹:「奇穴——在第一胸椎棘突旁開2釐米處取穴,即大椎穴與大杼穴連線之中間。」
  • 針灸經外奇穴之(六十四)——環跳穴組
    按:經在人體實際點穴發現,按此取穴法所得之體表點,與環跳1相近,實為同穴異名。唯一不同在於,環跳1穴是俯臥取穴,中跳穴則是正立取穴。(3)臀中:《常用經穴解剖學定位》(側臥,位於大轉子後上方。此穴所在點與大轉子和坐骨結節聯成一等邊三角形。 進針方向:與臀部側面成900角直刺。 深度:6~8cm。 感覺及放射方向:麻向足背及足底。
  • 【穴位】經外奇穴之(五十三)——環跳穴組
    按:經在人體實際點穴發現,按此取穴法所得之體表點,與環跳1相近,實為同穴異名。唯一不同在於,環跳1穴是俯臥取穴,中跳穴則是正立取穴。(3)臀中:《常用經穴解剖學定位》(側臥,位於大轉子後上方。此穴所在點與大轉子和坐骨結節聯成一等邊三角形。 進針方向:與臀部側面成900角直刺。 深度:6~8cm。 感覺及放射方向:麻向足背及足底。
  • 【每日一穴】腰奇穴——主治病症:癲癇、頭痛、失眠、便秘
    腰奇穴位位置腰奇穴位於骶區正中線,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凹陷中。
  • 常用經外奇穴匯總 附:針灸配穴九則
    勉學堂針灸集成經外奇穴髮際平眉上三寸是穴。主治頭風眩暈疼痛,延久不愈,灸三壯。
  • 經外奇穴|地合
    ▲點擊上方的藍色「道生學堂」關注我們「置頂公眾號」,花點時間,愛上中醫                                                          地合【定經取穴】位於面部,測廉泉與承漿連線之實測經脈線(縱線),在頦隆凸部畫一橫線,縱橫2線交點是穴。
  • 中醫妙術(1656):經外奇穴之七十三——治療一切目疾的魚尾穴
    魚尾穴 魚尾穴,出處,元代《銀海精微》,人的眼眉外形像魚
  • 【穴位】經外奇穴之(十七)——牽正
    2,名實考   以「牽正」命名的新穴有二,體表定位不同,後為區別,將先發現的「耳垂前方0.5~1寸」處穴稱作「牽正」,後發現的「頰車穴與地倉穴連線的中點處」穴稱作「牽正1」。 其實現代臨床上針刺治療面癱,面部穴多用淺透刺法,而「牽正」穴刺法明確為「前下方斜刺0.5~1寸」,針尖位置可至「牽正1"處。 因此,從臨床上看,分作二穴意義不大。
  • 經外奇穴丨濁浴
    左右計2穴。【與經穴關係】位於「膽俞」(定位見脾橫穴與經穴關係項)穴外側1寸。【主治】肝病、癔症、食欲不振、口苦、多驚恐、膽實熱。【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針灸】針5分,得氣時酸麻感覺傳至胸側部。
  • 經外奇穴|積聚痞塊
    左右計2穴。【與經穴關係】位於「命門」(定位見血愁穴與經穴關係項)穴兩側4寸。【主治】腸鳴、腸疝痛、胃痙攣、  胃擴張、消化不良、積聚痞塊。【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②《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雲:「積聚痞塊,奇穴。命門穴(第14椎下)外開4寸。針5~7分。灸3~7壯(舊說病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主治胸膜炎、腸鳴、腸疝痛,胃痙攣、胃擴張、消化不良。舊說專治積聚痞塊。」
  • 經外奇穴|腰眼
    【與經穴關係】位於「陽關」(屬督脈,位於第4、第5腰椎棘突之間點)穴兩側3寸8分處。【主治】虛弱羸瘦、肺結核、氣管炎、睪丸炎、腰痛、傳屍、腎虧、婦產病、消渴、梅毒勞蟲、血凝氣滯。【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
  • 針灸經外奇穴之(三十五)——肘尖
    [備註]1,出處  《竇太師針經》(肘尖二穴,在手尖肘大骨尖上是穴。禁針,灸七壯。 治眼目疼痛,上星翳膜,冷淚常流,風沿爛眼。)《奇效良方》卷五十五(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是穴屈肘得之。 治瘰癧,可灸七壯。)
  • 【穴位】經外奇穴之(三十四)——肘尖
    [備註]1,出處  《竇太師針經》(肘尖二穴,在手尖肘大骨尖上是穴。禁針,灸七壯。 治眼目疼痛,上星翳膜,冷淚常流,風沿爛眼。)《奇效良方》卷五十五(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是穴屈肘得之。 治瘰癧,可灸七壯。)
  • 治療手指麻木的特效穴——三叉穴
    正好昨天一位朋友也說是手指麻木,要找我針灸,於是也用這幾個穴位配方,針後他也說感覺輕鬆不少,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三叉三穴吧。於老師在其課程講過,滿三針之所以厲害,就是滿族是馬上民族,這醫生給戰士治療,常常就用這三針,通治全身上中下大大小小病徵,效果之快甚至連馬都不用下呢!
  • 經外奇穴丨肋 頭
    左右計2穴。【與經穴關係】位於「腹哀」(定位見左俞穴與經穴關係項)穴與「章門」(屬肝經,位於腹側部,第11肋游離端稍下方處)穴連線之間點。【主治】少腹堅大如盤、胸中脹、食不消、婦人瘦瘠、癲癇、瘕癖、癱瘓、肝硬化、胸膜炎、腎炎、腹膜炎、腸炎、高血壓。
  • 【穴位】經外奇穴之(四十九)——內膝眼
    取穴:屈膝,與足陽明經犢鼻穴內外相對。適應證:常用於膝部疼痛,腫脹。操作:①向膝中斜刺0.5~2寸;②透刺對側犢鼻穴。膝眼,早期文獻多作「膝目」,定位於膝蓋骨下(髕尖)兩旁凹陷中,與髕尖正下之「犢鼻」穴是完全不同的穴。然而自唐代,已見有犢鼻穴定位與外側的「膝眼」相同或相近的記載,現代針灸教材中「犢鼻」與「外膝眼」已同為一穴。 此外,朝鮮許任編《針灸經驗方》時,將《東醫寶鑑》「膝眼」,「血郄」兩穴合為一穴,非是。
  • 腰奇穴:理氣通便、調經止痛
    【導讀】腰奇穴是經外奇穴,有理氣通便、調經止痛的功效,緩解治療頭痛、失眠等作用。
  • 經外奇穴:魚腰穴-鎮驚安神 面神經麻痺 三叉神經痛 (附視頻)
    魚腰為經外奇穴之一        魚腰穴,經外穴名。出《醫經小學》。《奇效良方》雲「在眉中間是穴」,與《銀海精微》所云之光明穴同。4、《奇效良方》:魚腰二穴,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簾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5、《中國針灸學》:眉之中間。針沿皮向兩旁刺。主治眼生翳膜。6、《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魚腰,奇穴。眉毛之中間,正對正視時的瞳孔。針一分,或沿皮刺向兩旁各一寸。主治眼生垂簾翳膜、結膜炎、眼瞼緣炎、眼筋麻痺,亦治目赤腫痛。
  • 中醫針灸治療各種疾病取穴大全
    針灸單穴治病36絕招1、穴 名:下都(經外奇穴、八邪穴之一)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縫尖上五分處。主 治:發燒。手 法:連續不斷掐按1—2分鐘。2、穴 名:少海(手少陰心經,合穴)取穴方法:屈肘,肘橫紋尺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主 治:心動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