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能彼岸準蛙泳但是遊不了抬頭蛙(遊泳的每一釐米)

2020-12-21 遊泳教練Clb馬克

#遊泳吧#

如果說平蛙,和波蛙是90後00後比較喜歡的遊泳方式,那麼抬頭蛙就是80後主流的遊泳方式了;這個還不是重點,關鍵是很多90後,00後就算想遊抬頭蛙都遊不起來,就算勉強遊起來也遊不了多遠,雖然是這樣,但是隨著好心的長輩越來越多,只要經常去遊泳,還是多少都是能夠學會的,但也僅僅是學會就不過過多地去練習;而對於以前的水友來說,由於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好的環境,就只能去水庫,池塘,江河等危險的自然水域去遊泳,或者學習遊泳。

以前的水友是沒有戴泳鏡的習慣的

為什麼以前的水友會練習出抬頭蛙這個姿勢呢?首先自然水域對於我們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危險性的,因為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其次加上水裡面視線不好,甚至有的自然水域能見度可能只有不到一米,雖然他們剛學的時候可能跟我們現在差不多大,會是不是的向水裡面遊,但是也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玩的時候會這樣,就好像我們在用此一般,沒事就喜歡往水底鑽,再加上反正水裡的視線就那麼點點遠,還不如看著水面會不會有漂流物向自己漂來。

那麼平蛙和抬頭蛙有什麼區別呢?

抬頭蛙更大的作用是用來自救

區別其實真要說還真不大,只是抬了頭而已;但這個我也發現了,目前來說也僅僅是對於水性非常好的水友才是這樣;先說說,一般水性的水友遊平蛙和抬頭蛙的區別:如果說平蛙的手腳分開,各自手一下,腳一下的節奏遊,會比較舒服;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剛開始學的時候手和腳是分開的,那麼幾個小時下來就給我們形成了手腳分開動的習慣;而剛學抬頭蛙,或者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手腳加速動起來,手不停,腳也一直跟著動;身體會有點配合不來。

平蛙更注重的是讓我們的身體更舒服

僅僅是因為動作加快了而已,就讓我們的習慣出現了改變,出現了我們學不會,遊不好抬頭蛙的錯覺;而我們會不自覺加快動作的原因就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嘴巴到水裡換不到氣,也就是說在我們新換一種遊的狀態時,我們對身體的感覺有點和平蛙時不一樣,沒有了嘴巴和水面的立體感,由於求生欲望,從而加快速度讓我們更累;因此我們可以試試換一種方式來開始練習抬頭蛙泳:

其實運動員不比賽練習,也很少遊波蛙

同樣的還是平蛙的姿勢,動作也完全一樣,保持著一手一腳的節奏,我們只需要把頭抬起來,眼睛看著前方的池壁也可以看著前方的水面,不需要管我們的嘴巴有沒有出水面,蹬一次腳,然後劃手看我們的嘴巴出水面沒有,手合攏然後漂一會;那麼這個動作練習一會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抬著頭了同樣的節奏遊法 ,我們的頭頂其實一直都在水面以上,那麼這個事實我們急可以再多用一點點力就可以讓我們的嘴巴也一直保持在水面上,到底是手多用點力還是腳多用點我們可以先試試,個人覺得可以一起,也可以單一的用手,或者腳加點力量;因為不管手還是腳的動作,都是會增加我們上浮的力量。

美麗的人兒

如果說我們已經會了平蛙,那麼一定要練習練習抬頭蛙,雖然不那麼好看,但是可以在關鍵時候救命的。

蛙泳腿岸上練習連結:《遊泳的每一釐米》遊泳小技巧6.蛙泳腿的岸上練習

岸上手部練習連結:《遊泳的每一釐米》遊泳小技巧7.蛙泳手的動作岸上練習

岸上節奏練習連結:《遊泳的每一釐米》遊泳小技巧8.蛙泳的節奏(補充練習蛙泳手)

關注我,有更多的遊泳細節,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讓她們也做到。

相關焦點

  • 蛙泳動作是對的怎麼就是就是遊不快(遊泳的每一釐米)
    >蛙泳遊不快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種就是因為我們蹬水的時候腳出了水面,由於蛙泳的主要推進力來源於蛙泳腿的推進力,而我們蹬腳的時候如果腳掌處了水面導致腳用的力量沒有真正的作用到水,那麼我們蹬腳時用的力,就不能充分的變現出來,讓我我們前進。
  • 蛙泳手對身體反饋的細節讓我們感覺手更走水(遊泳的每一釐米)
    那麼我只能說如果看了前面的,可以稍微知道怎麼去教朋友遊泳。《遊泳的每一釐米》遊泳小技巧7.蛙泳手的動作岸上練習蛙泳微加速《遊泳的每一釐米》遊泳小技巧9.蛙泳微加速,節奏,小細節蛙泳推力第一節蛙泳劃手為什麼比蹬腳產生的推進力還大(遊泳的每一釐米)
  • 網上傳言蛙泳動作比其他三個難?(遊泳的每一釐米)
    不管難還是不難,我們都可以學會既然動作難度比其他三種要高,那麼我們為什麼都是從蛙泳開始學呢?對於這個,首先要說的是,其實先學蛙泳, 只有我們國內的普通的遊泳初學者是這樣的,而我們國家的遊泳運動員,已經國外,大部分都是從自由式開始練習的,當他們學會了自由式,那麼再來練習蛙泳就會很快了。因為這個時候不管是水性還是水感都是比較可以的了。
  • 國內初學都學蛙泳為什麼歐美地區自由式開始學(遊泳的每一釐米)
    一般到泳池學習遊泳報私教班,或者小朋友報暑假班,都是從蛙泳開始學;但是大家都沒去想過為什麼,也很少有水友在幫朋友,或者小孩報班時去問過;網上也有很多文字寫過;大概有這麼幾類:一種是主要是說蛙泳的見效相對於自由式快,能夠更快的讓學員
  • 遊抬頭蛙雖然很休閒,但也真的會很累!
    有網友說」頭不入水遊幾百米很輕鬆,但為什麼有些人說頭不入水遊蛙泳會很累?" 還別說,我就是有些人當中的一人。我正常遊平蛙能遊個幾千米都不會覺得很累,但遊抬頭蛙就遊不怎麼來,遊個百八十米的就會累得夠嗆。不多廢話,來對比一下抬頭蛙和標準蛙泳的動作自然就回明白遊抬頭蛙真的會很累!
  • 報告教練,我蛙泳不會換氣,咋辦?
    報告教練,我蛙泳不會換氣,咋辦? 原標題:報告教練,我蛙泳不會換氣,咋辦?
  • 《遊泳的每一釐米》遊泳小技巧8.蛙泳的節奏(補充練習蛙泳手)
    蛙泳的節奏1.減少遊動時的阻力2.充分地利用好自己動作帶來的向前的推力3.讓自己遊的更舒適,提升遊泳的速度。首先關於先劃手手,還是先登腳:蛙泳整體的只有兩個動作,一是登腳,一是劃手沒有所謂的先手或者先腳(如果是運動員不一樣)如下121212121221212121212
  • 遊泳比跑步消耗熱量更多,但為什麼我越遊越胖?
    3、絕大多數遊泳者的強度為上表第三行的「低強度」,即:慢速的「抬頭蛙」或者每小時1000米到1500米自由式,達不到有氧最佳燃脂心率,減脂肪效果不明顯,類似散步一小時。 總結完畢,老王一個常年堅持遊泳,並參加鐵三的一個好朋友看後說,和他情況有點差異,他每天遊泳一個小時的平均心率在140左右,他覺得對減肥有效。我後來分析了一下,這篇文章其實不是寫給那種準專業的遊泳愛好者,而是我們一些普通人。
  • 關於蛙泳或自由式怎麼老是遊不遠一點個人意見(遊泳的每一釐米)
    經常有很多水友會問我,怎麼遊不遠?尤其是剛剛學會個把月的水友;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遊多遠才是遊得遠?2000米還是5000米,還是更遠,對於新手和熟練的水友完全是兩個概念。先說說新手的概念:首先一個1000米以內如果遊不到,基本上算是對遊泳技術的不夠熟練,尤其是換氣;我們遊不遠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遊的過程中,消耗越來越大,影響到了我們對自己的呼吸的控制,所以才會遊不了那麼遠。
  • 學習遊泳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學會遊泳(遊泳的每一釐米)
    學員,或者學員家長的要求,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和我的觀點還是有區別的;我需要的是學員學會動作後不是一定要遊多遠,因為遊的距離短期內不可能一下就能遊一兩千米的,是通過長期的鍛鍊來增加的,但是對於遇到一些關於水的危險,是可以短期內有一定的認知,並且減少我們在水裡會遇到的不穩定因素,所以短期內水性,水感一定要有一定的提升,並且增加一些自救意識,因此如果時間條件允許,學員在能遊15米畢業後還願意來學習都是會教他們怎麼踩水
  • 遊泳時把頭露出來怎麼遊?
    另外,蛙泳,自由式也都可以把頭一直都露在水面上遊,不過累脖子,不標準,所以除了踩水之外不建議把頭一直都露在水面上遊。頭部露出水面換氣主是蛙泳和蝶泳,是這兩種泳姿的基本動作技巧,不會的話也只能說是還不算會遊吧。但去遊泳的時候時候,也會經常會看到很多人一直把頭露在水面上遊蛙泳遊得很好,也就是常說的抬頭蛙。其實抬頭蛙雖然累脖子,但我覺得也應該算是一種很休閒的遊法吧。
  • 野遊需要個人條件準備,以及個人條件,準備二(遊泳的每一釐米)
    #遊泳的每一釐米首先是安全,強烈推薦泳池遊泳:雖然遊泳本身是相對高危的運動項目,但是泳池總歸是更讓我們安心一點,尤其是我們去的泳池有救生員,而且一年幾年的都是熟悉的那幾個救生員(能做的就說明熱愛遊泳);而野外,除了一起遊泳的水友在遊泳,並沒有人會一直不間斷的循環看著我們,所以安全得不到更多的保障
  • 自由式做好這幾點,讓我們效率更高(遊泳的每一釐米)
    ,就會發現蛙泳其實動作是要比自由式更加的複雜一點,但是我們依舊會更加的喜歡遊蛙泳,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蛙泳更加的符合我們平時的肢體運動狀態,而自由式就被我們當作一項放在次要位置的泳姿,同時在大環境下,導致我們平時練習自由式的頻率可能就更低;那麼如果我們想要給自由式加速應該怎麼辦呢?
  • 「泳池派」不會這三項技能,下海遊泳更需謹慎!
    這裡所謂的「會遊泳」,我指的是「泳池派」。青島雖然依靠大海,但是大海並不適合學習遊泳,以前沒有泳池的年代就另說了,現在其實很多青島人和別的內陸城市的人沒什麼兩樣,都是在泳池中學會的遊泳,再或者就是湖泊水庫池塘小河中自我成才。我知道有很多人在遊泳池中都是如魚得水,標準的泳姿,協調的節拍……要去洗海澡(青島人下海遊泳的說法)了,信心滿滿,兩手空空,胸脯一拍:我會遊泳!
  • 很多人用遊泳減肥,但是你為什麼越遊越肥?
    夏天到了,帥鍋美女們穿得越來越少,肚子的遊泳圈,手臂的拜拜肉再也掩蓋不住了,怎麼辦呢?我們經常會從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標題「遊泳1小時=消滅1000大卡熱量」、「原來遊泳最減肥!讓我們去遊泳吧!」流傳最廣的就是這張「60分鐘各項運動消耗熱量表」。
  • O型腳不能遊蛙泳?遊泳原來這麼有講究……
    夏日裡針對關節退行性病變最好的運動便是遊泳,但你知道遊泳不適合哪些人嗎?遊泳時要注意些什麼?●O形腿不適合蛙泳  「腰腿痛及頸椎病患者適宜採取蛙泳姿勢。」潘翠環說。但由於蛙泳的腿部動作容易加重膝關節韌帶的負擔及膝關節的摩擦,同時還會加重O形腿的畸形。所以,膝骨性關節炎及O形腿患者遊泳時儘量避免蛙泳。可以選擇自由遊、仰泳等泳式  。
  • 乾貨|看完這篇,小白也能學會自由式!
    乾貨|看完這篇,小白也能學會自由式! 在值得買這麼些年,關於遊泳的文章寫了幾篇,都是給有關裝備的。
  • 遊泳技巧丨不要再這樣遊蛙泳了,不好看也遊不快!
    一頭起來,另一頭就會下去;這樣的阻力就會加大,嚴重影響遊進的速度。整體配合練習體會換氣動作4、只蹬腿不夾水或者夾水過慢只蹬腿不夾水前面蛙泳的腿部錯誤動作已經介紹過了,今天主要說一下只蹬腿不夾水的後果是什麼
  • 為什麼蛙泳總是遊不了多遠就很累?
    遊不了多遠一般指遊不了三兩百米,如果你也是遊不了多遠就很累,那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你還沒掌握蛙泳,或者說得直白一點,你還不會蛙泳(有點傷自尊了,不過沒辦法,很多明明不會蛙的人能撲騰個百十來米的都自詡會蛙泳了),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累?
  • 為什麼遊泳健將們蛙泳的時候,將上半身露出水面那麼多呢?
    為什麼遊泳健將們蛙泳的時候,將上半身露出水面那麼多呢? 很多喜歡遊泳的,或是比較關注遊泳項目的朋友們,都能夠發現,遊泳運動員在遊蛙泳的時候,上半身衝出水面的速度很快,而且還很高。而我們平常人在遊蛙泳的時候,上半身運動的幅度卻是非常小的,因此出水也不是那麼的高,最多肩膀到頭部會露出水面。那麼,為什麼遊泳健將們在蛙泳的時候會把上半身露出水面這麼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