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以深入推進黨建領航「五好小區」工作為契機,夯實「紅色物業」,打造「紅色管家」,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積極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始終堅持把解決群眾身邊「關鍵小事」作為重要內容來抓,始終堅定把服務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唱響黨建好聲音,傳播正能量,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強化黨建紅色引領,讓小區「活起來」
規範選舉流程。梳理制定《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籌建工作流程》和《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正常換屆工作流程》,街道物業辦和社區黨委全程指導監督業委會換屆選舉與疑難問題化解。半年多時間,實現山水名城、內森莊園等3個小區業委會順利換屆選舉。
嚴把人選資格。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建立健全上下溝通機制,統籌紀檢、司法、公安、工商、執法等職能部門力量,嚴格按照「五不能六不宜」負面清單內容,把好候選人資格關。推行業委會當選成員承諾制履職,確保選出能力強、作風好、素質優的「三合一」人選,在236名業委會成員中,黨員佔比25%。
黨員先鋒示範。以社區黨組織為單位,開展「在職黨員報到」及「我家有黨員」等亮身份行動,300餘名黨員主動到隔壁鄰舍家中化解矛盾,積極參與清掃家園、圓夢微心願、義務巡邏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輻射轄區居民6萬餘人次。翠庭園社區九重錦園小區黨總支志願服務隊60餘名老黨員、熱心群眾在小區開展義務勸導業主文明養犬、撿拾狗便,宣傳疫情防控措施及「一盔一帶」文明交通等志願服務,連續打卡147天。通過黨員志願服務帶動轄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傳播和諧正能量,融洽鄰裡關係,緊密黨群聯繫。
搭建協商運行機制,讓小區「順起來」
以目標結果為導向。通過結果運用激發業委會、物業服務公司能辦事、辦好事、主動辦事的激情和熱情。將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處理民意訴求的時效、成效和居民滿意度作為考核評價的依據,對業委會實行「綠藍黃紅白」從優到劣動態化「五色管理」,對物業服務企業實行「五好」管理能力考核評測,促進小區服務質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以制度管理為重點。在小區上牆「紅色管家」工作機制及議事會客廳引導標誌,讓業主更好地了解參與,形成宣傳引導可視化。將網格員與樓管員信息整合公示,讓居民業主反映問題有渠道,讓黨組織聲音傳遞有通道,確保責任崗位明確化。聯合社區黨員幹部、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公司黨員在小區內經常性開展系列黨建活動,凝聚多方共識,形成交流互動常態化。
以議事協商為抓手。建立「7+X」協商主體機制,設立社區協商治理委員會,作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議事機構,由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主任,兩代表一委員、社區「兩委」成員、居民代表、物業公司代表、業委會代表、「四聯四定」報到黨員、相關專業人員+利益相關方代表等參加。構建「兩題、兩議、兩事」的居民協商程序。形成「請你來協商」的工作平臺,實現「請」有機制、「你」有範圍、「來」有場所、「協」有重點、「商」有成效的工作目標」。「請」有機制,即建立「有請必來」的機制,營造不請自來的氛圍。
堅守群眾實際需求之本,讓小區「動起來」
以民為本做服務。街道黨工委直面小區問題困難,「哪裡有需求、哪裡有問題、哪裡有糾紛,哪裡就有協商」,以居民滿意為目標,集中資源力量攻堅克難,化解各類基層治理中出現的突出矛盾與問題,紮實維護好實現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九重錦園小區,通過民主協商,解決困繞小區居民多年的高空拋物問題。藍蝶苑小區通過「圓桌議事」,完成小區消防改造、電梯維保等群眾「揪心事」。
以法為民做治理。發動黨員志願者以實地走訪、網絡徵詢、發放問卷等方式,了解小區居民當前最關心的問題、最急需的訴求,針對問題整理出「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通過社區協商治理工作機制,明確協商內容、協商主體、協商形式、協商程序,實現社區協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確保依法協商,協商活動有序進行,協商結果合法有效。目前,街道與蜀山區法院建立物業糾紛訴調機制,打造「無案社區」,讓法官深入小區一線面對面解決居民矛盾。
「區域協作」謀發展。發揮共建單位積極作用,引導黨員居民攜手共治,改善轄區生活環境。疫情期間,轄區省市區26家共建單位通過黨建聯席的形式派出600多名共產黨員,成立24支臨時黨支部駐守在抗疫最前沿,他們每天不分晝夜冒風雪、戰嚴寒與社區黨員、志願者開展人員、車輛信息摸排登記,疫情宣傳、體溫測量等工作,為「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做出貢獻。(閆大平 孫雨靜)
(責編:郭宇、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