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痘痘是什麼?
痘痘又稱尋常痤瘡(acne vulgaris)又名青年痤瘡(acnejuvenilis)。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發生在顏面及胸背等多脂區。有自限性,皮損多形。如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後,大多痊癒或減輕。以往痤瘡被認為是皮脂腺疾病,實質上損害包括毛囊、皮脂腺及表皮。屬於中醫「肺風粉刺」範疇。
尋常痤瘡損害開始是與毛囊口一致的圓錐形丘疹,頂端呈黃白色,此為毛囊內皮脂與毛囊壁脫落的角化細胞構成,其頂端因黑素沉積成黑頭粉刺,如以手指擠壓可擠出頭部黑色而體部呈白色半透明的脂栓,這是痤瘡特徵性的也是較早發作的損害。輕者僅為毛囊口黑頭粉刺,並無丘疹。稍重則是黑頭周圍形成炎症性丘疹。若炎症加劇,丘疹頂端可出現米粒至豌豆大的小膿皰,破潰或吸收後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或小凹坑狀瘢痕。
如果炎症繼續擴大及深入,則於皮下形成大小不等的淡紅或暗紅色結節,或略高出皮面。此種損害可較長期存在,或漸被吸收,或化膿潰破後形成瘢痕。有的損害則呈黃豆至指端大的橢圓形囊腫,呈暗紅或正常皮膚色,擠壓時有波動感,炎症反應往往不重,經久不愈,可化膿成膿腫,附近數個膿腫匯合時,形成聚合性痤瘡。因此,痤瘡的損害是多形性的,其變化是疾病發展的過程,可同時出現在1個患者身上,常以其中某一型損害為主。絕大多數患者過青春期後症狀逐年減輕;以致消失。但有膿皰、結節、膿腫、囊腫者愈後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影響外貌。
2、戴口罩與長痘痘
我們來看看口罩的結構。一次性口罩一般分為三層:外層為阻水層,可阻隔飛濺的液體;中層為過濾層,可有效阻隔微粒;內層為吸水層,可吸收佩戴者口鼻的水汽。而長時間佩戴口罩會造成面部與口罩之間的環境潮溼悶熱,促使毛囊皮脂腺導管上皮細胞含水量增加、體積增大,導致急性阻塞,從而引發痤瘡。
佩戴口罩時一定要分清內外面,否則非但達不到防護作用,還可能引發皮膚不適反應。一般來說,口罩顏色深的一面為外面,即阻水層。淺的一面為內面(吸水層)。兩面都是白色的口罩則需要查看口罩的金屬條,一般口罩金屬條只會在一側突起,另一側不突起,突起的這一側應該是外面,不然壓下鼻夾時,無法有效密合。此外,大家還可以結合口罩布面的褶皺來幫助自己區分,一般褶皺開口向下的為外面。
佩戴口罩的過程中,如口罩內面潮溼,則應該更換口罩;如感覺潮溼氣悶,可以選擇空曠人少的地方摘掉口罩,休息片刻。
3、戴口罩長痘痘的其他原因
如果口罩佩戴正確、時間適當、潮溼後及時更換,卻還是長痘痘,那可能是使用的護膚產品過油過厚哦!
在乾燥的冬天,女性朋友們喜歡選擇礦油類產品。這類產品雖然能保溼滋潤,但由於佩戴口罩時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速度較不佩戴口罩慢,礦油類產品反而會增加皮膚負擔。因此,建議選擇質地輕薄的護膚品,避免使用含礦油、植物油、矽烷類成分的產品。
此外,女性朋友們還應該注意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少食或避免高油高糖、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吸菸、不喝酒。作息規律,不熬夜。保持心情舒暢,學會減壓。
如何避免悶出痘痘?有這三招!
1、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選擇適合的口罩。如果不是一線崗位的工作人員,或各種感染高危患者到醫院就醫,不需要戴N95口罩,可選擇較輕便透氣的一次性口罩,定時更換。
2、更換口罩的間隙可以用吸油麵紙吸附面部多餘的油脂。選擇質地較輕盈的舒緩保溼產品,口罩遮蓋區域避免使用封閉性過強的油膏狀、粉霜狀護膚品和彩妝品。
3、限制多脂多糖的飲食,限制乳製品的攝入,刺激性食物儘量少吃,多休息、多喝水、多攝入蔬菜水果。
千萬不要用手擠痘痘
悶出的痘痘千萬不要用手擠。粉刺、少量丘疹等症狀較輕的,可以通過合理清潔、外用市售的低濃度水楊酸類祛痘產品處理,如果無效或者是中重度痤瘡(數量較多的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需要到皮膚科就診處理。
個別敏感性皮膚的患者,可能是對口罩材質或微量的氣體消毒劑殘留物過敏誘發痤瘡。這類患者需要到皮膚科就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