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庫文選】宜家創始人如何輸出瑞典的某種形象——從節儉到fika

2021-01-07 參考消息

How IKEA's Founder Exported a Certain Image of Sweden–from Frugality to 『Fika』

宜家創始人如何輸出瑞典的某種形象——從節儉到fika

Cecilia Cassinger 塞西莉婭·卡辛格

weden is trending right now, with cultural concepts such as 「lagom」 (just enough) and「fika」 (coffee break) selling everything from books to fashion. The nation is often seen as a social democratic model country, where people are egalitarian,wealthy and happy. As Ingvar Kamprad, the founder of the Swedish multinational furniture retailer IKEA,recently passed away, it is interesting to reflect on how he and IKEA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exporting this image.

Take a look in any IKEA shop, and you'll notice you are surrounded with Swedishness. The logo is in the colours of the Swedish flag. The pieces of furniture all have Swedish names and the canteen boasts a number of Swedish delicacies. But the company also sells more subtle narratives about Sweden.

In fact, for almost three decades IKEA has strategically commodified Swedish cultural concepts, symbols and political ideas and exported them across the world. 「To visit IKEA is to visit Sweden,」 as a former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Swedish Institute once stated.

Kamprad was a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 frugal,friendly and modest but also an alcoholic with past links to fascism. While we can't know exactly what his legacy will be, the myth surrounding him has secured him immortal fame in Sweden, where he started his business in the mid-20th century.

His early life is portrayed by IKEA as years of hardship circumvented by the innovation of a thrifty boy. He is forever engraved in the company's name, which is composed by Kamprad's initials (「IK」) and the first letters of the remote farm (Elmtaryd) respectively small village where he grew up (Agunnaryd).

Many Swedes are proud of IKEA, which currently has 300 stores in 38 countries. Like a number of other companies,IKEA uses Swedish culture as part of its marketing stra-

tegy. The company tells stories about Sweden that Swedes as well as non-Swedes recognise and identify with.

The story of Kamprad is even told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Sweden to promote the image of the country internationally. IKEA here becomes a symbol of what political scientist Benedict Anderson called an 「imagined community」, referring to nations as collective social constructions situated in particular histories and geographies.

The story of Kamprad as a self-made businessman fits the image of Sweden as an entrepreneurial nation in a new economy focused on innovation and small, knowledge intensive firms.

The story is quite conventional and follows the universal storytelling pattern of the 「monomyth」 in narrative mythology, in which a hero reluctantly sets out on an adventure and is forced to go through a series of trials before he can return home with the sacred objects. A central theme in the story of Kamprad, as IKEA tells it,is that of the heroic entrepreneur who overcomes obstacles posed by the market through hard work.

The theme of hard work underpins a crucial aspect of IKEA's business model: the DIY concept. Every time a consumer enters into an IKEA shop, she or he enacts the hero's journey by way of collecting, carrying, transporting and assembling furniture and products. By putting the consumer to work in the shop,IKEA also underscore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highly secularised albeit Protestant Swedish culture, namely that one needs to deserve achievements: success relies on frugality. In assembling the furniture by hand,the consumer partakes in a kind of ritual celebration of hard work.

IKEA's take on DIY and selling affordable products to the masses are also linked to yet another well-known concept in Swedish culture, 「Folkhemmet」, which literally means the 「home of the people」. This was a social democratic political vision of the good society –in which everyone is treated as an equal and has access to general welfare.

瑞典眼下很時髦,lagom(不多不少剛剛好)和fika(咖啡時間)這些文化概念使從書籍到時尚等一切瑞典貨暢銷。這個國度常常被看作社會民主的樣板國,那裡的人們平等、富裕、幸福。瑞典跨國家具零售公司宜家的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最近去世,此刻思考他和宜家如何促進這種形象的輸出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隨便去哪個宜家門店看上一眼,你都會注意到周遭的瑞典風格。宜家的標誌是瑞典國旗的顏色。所有家具都有瑞典名字,餐廳則提供各種瑞典美食。但是,這家公司也銷售更微妙的瑞典故事。

事實上,近30年來,宜家一直在戰略性地把瑞典的文化概念、標誌象徵和政治理念商品化並出口到世界各地。正如瑞典對外交流委員會一位前主任曾經說的:「去宜家就是去瑞典。」

坎普拉德是一個矛盾的人物——節儉,友好,謙遜,但也是個酒鬼,而且曾經和法西斯有染。我們雖然不能確定他到底會留下什麼遺產,圍繞他的神話卻使他在瑞典聲名不朽:他20世紀中期開始在這裡創業。

按照宜家的描述,他的早年充滿艱辛,但這個節儉的少年憑著發明創新克服了這些困難。他永遠銘刻在公司名稱裡:宜家由他的姓名首字母IK以及他長大的偏遠農場和小村的首字母(EA)組成。

很多瑞典人為宜家感到自豪,這家公司目前在38個國家有300個商店。像其他很多公司一樣,宜家把瑞典文化用作營銷戰略之一。宜家講述的瑞典故事無論是瑞典人還是外國人都能認可並產生共鳴。

坎普拉德的故事甚至放在瑞典官網上用來向全球宣傳瑞典的形象。這樣,宜家就成為政治學家貝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說的一個「想像的共同體」的象徵,這裡的「想像的共同體」指的是把國家作為處於特定歷史和地理位置的集體社會概念。

坎普拉德白手起家的故事符合瑞典的形象:一個重視創新和小型知識密集型公司的富於創業精神的國度。

他的故事相當傳統,遵循敘事體神話中「單一神話」的普遍敘述模式,即英雄不情願地踏上冒險之旅,被迫經歷一系列考驗,然後帶著聖物返回故鄉。按照宜家的描述,坎普拉德人生故事的一個核心主題是,英勇的創業家通過奮鬥克服市場構成的各種障礙。

奮鬥這個主題支撐著宜家商業模式的一個關鍵方面:自己動手的理念。消費者每進入一家宜家商店,她或他都通過提取、搬運和組裝家具及產品上演了英雄的旅程。通過讓消費者自己勞動,宜家也強調了高度世俗化但新教的瑞典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也就是你需要配得上自己的成就:成功依賴節儉。通過自己動手組裝家具,消費者就在參與讚美奮鬥的某種儀式。

宜家對自己動手和向大眾銷售便宜產品的觀點也與瑞典文化中另一個著名概念Folkhemmet有關: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人們的家」。這是社會民主派對良好社會的政治願景:在這個社會裡,人人都被平等相待,都可以享受普遍的福利。(趙菲菲譯自澳大利亞「對話」網站2月1日文章)

相關焦點

  • 在瑞典,Fika是一種信仰
    生活在瑞典,fika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瑞典人,通過Fika治癒孤僻少言;移民,通過和瑞典人一起fika快捷地進入瑞典社會。
  • 讓IKEA走向全世界,讓瑞典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宜家創始人逝世
    當地時間1月27日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公司發布訃告說,公司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27日在位於瑞典南部斯莫蘭的家中辭世,享年91歲。宜家首間店鋪1958年在瑞典開幕,現改為宜家博物館而宜家(IKEA)這個名字,也是由他自己的名字(Ingvar Kamprad)、他出生的農場名稱(Elmtaryd)和旁邊的小鎮名字(Agunnaryd)組合而成。
  • 瑞典的「fika」你喜歡嗎?
    如果你住在瑞典超過五分鐘,你就能清楚地知道瑞典人的「fika」傳統,現在這一傳統正在逐步走向全球。
  • FIKA×瑞典——一種習慣
    @這裡是瑞典 FollowLOCALSWEDEN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FIKA對於瑞典人來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文化,一種宗教,一種信仰。在很多國家都有這種咖啡文化,但是並沒有一個屬於它的專有名詞來恰到好處地概括,但是在瑞典,「FIKA」就是最好的詮釋。
  • 宜家創始人辭世 農場男孩如何成就帝國?
    2018年1月27日,宜家家居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g Kamprad)在家人的陪伴中於瑞典家中安詳離世,享年91歲。這位家居巨人是如何白手起家的?他又為何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宜家究竟為我們帶來了哪些財富?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為您揭開宜家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的傳奇一生。
  • 宜家創始人辭世,從賣火柴的小男孩到500多億身家的「窮老頭」
    ----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他5歲開始賣火柴,17歲創建了宜家,24歲時,他開創的新型商業模式成為宜家成功的秘訣。如今,宜家家居已在全球38個國家,開設有412家宜家分店,價值72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1月27日,上周六,IKEA宜家的創始人Ingvar Kamprad在親友的陪伴下逝世於家中,享年91歲。
  • 讀懂宜家,你會更懂瑞典
    IKEA坎普拉德的宜家「 我的一生將被用於證明,有用的東西不一定是昂貴的。」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Photo:nextory.se/bok1926年3月30日,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他的人生歷程本身就是一部真實的宜家發展史。
  • 【揭秘宜家】宜家創始人的傳奇人生:從賣火柴的小男孩到481億美元身家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美國網站 Business Insider 收集整理的 Kamprad 簡史,看看他是如何從一個向鄰居出售小飾品的孩子,蛻變成全球家具界的革命者,建立起一家年銷售額近 300億歐元的巨無霸私人企業的。
  • 一個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去世了,再見,宜家創始人 IK
    2017 年以來,合作變得更多樣,內容也更豐富,比如宜家與 Tom Dixon 合作的開源沙發,與潮牌 Off White 創始人 Virgil Ablo、Stampd 創始人 Chris Stamp 合作的手袋、滑板等。
  • Fika的魅力
    「fika成為了瑞典的一種文化現象和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瑞典人獨特的社交習慣。
  • 宜家創始人去世,這些年令人驚豔的宜家文案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於瑞典時間1月27日去世。這位被稱為最節儉的億萬富豪,17歲創建了宜家,經過幾十年發展,成為最著名的家居品牌,並深刻影響了世界。而宜家的卓越之處,不僅僅在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宜家產品的文案,也有獨樹一幟的風格,令人驚豔。
  • 好 · 書評 | 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宜家,簡單是一種「極簡主義的奢華」
    比如,澤塔爾的「生活單元」,是一個可移動的家具單位,由生活的完全必需品組成,似乎提出了某種斯巴達式的生活,讓人想起卡姆普拉德關於「簡單」的形上學。澤塔爾稱之為「極簡主義的奢華」。——節選自《從A到Z:當代藝術關鍵詞·宜家和形上學》(英格瓦爾·卡姆普拉德,1926.3.30-2018.1.28,瑞典實業家,宜家家居創始人,信息來源於「百度百科」) 一個月前,宜家(IKEA)家居創始人卡姆普拉德在他位於瑞典南部的寓所安詳離世,這位老者的生平一時間成為媒體的熱點。
  • 探訪瑞典宜家(IKEA)總部賣場
    聯商網消息:宜家(IKEA)總部設在瑞典南部的阿姆霍特(Almhult),距離哥德堡240公裡,距離海德堡需要乘坐一個半小時火車。開車從斯德哥爾摩到阿姆霍特有480公裡,從高速公路下來要走30公裡的鄉間公路才能到達這裡。因為這裡是宜家(IKEA)創始人英格瓦的家鄉,所以宜家(IKEA)總部設在這裡。
  • 【人物】宜家創始人的傳奇人生:從賣火柴的小男孩到 481 億美元身家
    在1976年出版的《A testament of a Furniture Dealer》一書中,Kamprad闡述了他對於自己公司的理想和觀念,這本書現在已經成了宜家的宣言。而之後在90年代末,他又瑞典記者合作完成了《Leading by design:the IKEA story》,記錄了他是如何在生活和宜家的運營兩方面中保持自己樸素的風格的。
  • 宜家創始人逝世享年91歲 17歲一手締造家居王國成全球第八富豪
    知名家具零售商宜家(Ikea)周日在一份電子郵件和推特中宣布,集團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da Kamprad)逝世,享年91歲。「20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Inda Kamprad於1月27日在瑞典斯馬蘭(Smaland)的家中安然離去。」
  • 無Fika,不生活!瑞典大使館級別的咖啡,在常營就能喝到?
    圖片來源:Fulvio Solinas「Let’s fika」是瑞典人每天的口頭禪,用咖啡的香氣、糕點的美味,點綴與友人暢快歡談的時光,這便是瑞典人心目中最完美的FIKA。即便沒有咖啡,瑞典人也能享受「FIKA」。說到底,「FIKA」的目的就是讓你停下腳步,享受生活。
  • 宜家(IKEA)及其創始人的成長史,能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圓桌觀察系列第2期,今天要聊聊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家居品牌:宜家(IKEA)及其創始人的故事,我覺得從中還是能帶給我們很多在工作上的啟示。宜家自1943年創立以來(二戰還沒結束哦),因其相對便宜的價格以及引領自行組裝家具的風潮而聞名世界,並成為全球超過367家大型門市的最大家具零售商。
  • 瑞典肉桂卷,如何風靡全球?
    @這裡是瑞典Followlocalsweden 10月4日,是瑞典的肉桂卷日,這一天慶祝他們最喜歡的甜品,但是為什麼設立這個特別日子呢?解密瑞典肉桂卷為什麼開始風靡全球。
  • 宜家創始人去世,是他說,每個人都該有一個」家「的歸宿
    用最深入淺出並無分貴賤的設計打造出一個帝國的宜家家居創始人 Ingvar Kamprad 在瑞典時間 1 月 27 日去世了,終年 91 歲。他永遠堅信——「只有改變大多數普通人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 宜家博物館裡。
  • 半個多世紀的宜家:從瑞典小鎮走向世界
    從瑞典小鎮起家,1958年10月28日在瑞典小城lmhult,好幾百人在第一家宜家門前排隊等候開門。人們都想看一看這裡不同尋常的新式家具。最不尋常的是,在把書架和床架買回家後,顧客要自己動手組裝。這是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的革命性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