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紅線」高懸 房企各顯「瘦身」「增肌」術

2020-12-18 鳳凰網房產

來源: 中國證券報

年底臨近,距全面實施「三道紅線」政策僅剩1個多月。在融資新規對房企有息負債「穿透式」精細化管控要求下,房企相關動作愈加頻繁,「瘦身」「增肌」手段並舉。

一方面,房企加速分拆旗下物業資產上市以增權益、加厚現金流「增肌」;另一方面,密集出售旗下高負債標的以「瘦身」。有專家稱,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房企降槓桿已成行業趨勢。房企更要加強自身內增長、精細化運營,尋求合理穩健的發展路徑,向管理要紅利。

加速分拆以「增肌」

房企「增肌」方式包括分拆資產上市、配售新股、引入戰投等,分拆旗下物業資產上市又最為常見。

越秀地產11月23日晚公告稱,公司正考慮可能分拆物業管理業務在港上市,廣州地鐵正考慮參與可能分拆的投資機遇。同日,越秀地產以2.8億元收購廣州地鐵旗下兩家公司部分股權。

金科服務、融創服務控股日前在港上市。從各房企中報數據來看,融創服務控股母公司融創中國「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金科服務母公司金科股份踩中「三道紅線」中的兩條。

國泰君安研報稱,房企降槓桿反映在所有者權益端,可通過股權融資和分拆上市實現。股權融資不會增加有息負債,同時可以增厚權益,對改善公司負債水平作用顯著;房企通過分拆旗下盈利能力較強業務上市,尤其是物業業務,可以減輕自身融資壓力,獲得新利潤增長點,並改善流動性。

中國恆大方面曾表示,單就恆大物業引入235億港元戰略投資,預計就可降低中國恆大淨負債率19個百分點。中國恆大持有恆大物業71.94%權益,恆大物業上市後仍為中國恆大附屬公司,可從所有者權益端幫助中國恆大實現降負債目的。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若以各房企中報數據為劃檔依據,從三季報數據來看,「踩線」兩條的房企中38.5%已實現「降檔」。華僑城、蘇州高新由「踩線」兩條轉為無「踩線」,華僑城主要通過增加權益方式實現降低淨負債率指標。

出售高負債標的以「瘦身」

房企「瘦身」舉措主要表現為密集出售虧損或高負債狀態標的。

北京產權交易所日前披露公告顯示,華僑城擬19.77億元底價轉讓武漢天創置業有限公司30%股權及相關債權。後者前9個月淨虧損339.43萬元,截至9月30日的資產總額為71.86億元,負債總額為71.89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39.43萬元。

招商蛇口擬10.98億元底價轉讓深圳市太子灣商儲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及2.38億元債權。截至8月30日,後者資產總額為3.04億元,負債總額為1.64億元,所有者權益為1.39億元;前8個月營業收入為0元,淨虧損31.23萬元。就公開掛牌轉讓公司來看,轉讓方多為央企,且被轉讓標的多處於虧損或資不抵債狀態。

「『三道紅線』下,央企為響應政策號召積極降負債。出售負債較高水平的項目,可快速有效降低負債水平,且可實現資金回籠。」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副總監劉水表示。

劉水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4年國資委發布的《關於中央企業資產轉讓進場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中央企業及其各級控股企業一定金額以上的資產對外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就民營房企而言,轉讓事宜若有明確受讓方,只需經董事會同意,籤署轉讓協議即可。

旭輝控股集團、中國恆大等通過贖回債券以減少支出保護現金流。10月13日,中國恆大提前償還兩筆公司債,本息合計114.27億元;10月20日,全額償還40億港元夾層融資;10月23日,提前贖回121.29億港元優先票據。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業研究總監房玲表示,控制槓桿水平、出售資產「瘦身」、股權融資已成為房企應對「三道紅線」重要方式。但此調整並不能真正把握好降槓桿和規模擴張的平衡,房企未來仍需加強銷售回款,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水平,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向管理要紅利

佳兆業集團控股副總裁劉策日前稱,公司在規模跨越的同時,將經營質量作為核心。年初至今公司堅持向管理要紅利,重點實施包括提升品質質量、銷售價格、開發速度,控制建安成本、融資成本等「四升四降」舉措。提效方面,公司提出「地產+城市更新+產業」戰略,產業鏈涉及文化體育、商業運營、旅遊產業、酒店餐飲、物業管理、航海運輸、健康醫療、科技產業、公寓辦公、足球俱樂部等。

旭輝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林中日前稱,過去20年房價單邊上漲,買塊地放幾年可能就增值了。在當前的低增長期,資金損耗越來越大,最終不得已進入管理紅利。在他看來,管理紅利需要三大維度的能力,包括資源獲取、贏得客戶和運營能力。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此前稱,房地產行業的土地紅利和金融紅利已經遠去,未來需要把握「管理紅利」。未來企業應該聚焦好產品、好服務,實施長期主義。

萬科南方區域事業集團執行長孫嘉稱,萬科南方區域要聚焦產品和服務,鞏固和提升基本盤,進一步完善業務和管理架構。孫嘉將萬科南方區域新業務管理架構稱為「一體、兩翼、雙核」。其中「一體」是指整個南方區一盤棋,把整個區域的精力、資源通過協作方式凝聚起來,更高效地服務客戶,滿足客戶各方面需求。

「長期看,房企要加強自身內增長,精細化運營,尋求合理穩健的發展路徑。精細化運營要求房企注重主業,包括去化速度、回款能力、財務指標是否穩健等。」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小嬙表示。

相關焦點

  • 房企各顯「瘦身」「增肌」術
    來源: 中國證券報年底臨近,距全面實施「三道紅線」政策僅剩1個多月。在融資新規對房企有息負債「穿透式」精細化管控要求下,房企相關動作愈加頻繁,「瘦身」「增肌」手段並舉。一方面,房企加速分拆旗下物業資產上市以增權益、加厚現金流「增肌」;另一方面,密集出售旗下高負債標的以「瘦身」。
  • 潘永堂:對房企「三道紅線」的20個看法
    所以,政府如果不「高壓低託」房地產,房地產劇烈波動也非房企之福。 所以,老潘提醒,三道紅線也好,政府操盤手也罷,房地產這個巨無霸行業,一個穩中有進,是行業之福,也是企業之福。 3,  三道紅線是否兇狠,核心取決於當下房企的資金面現狀。
  • 「三道紅線」下高槓桿停擺,房企將迎以價換量
    房企這個月密集交出上半年的成績單,營運數據和財務指標普遍隱現下行趨勢,行業正式步入「穩增長」時期。與此同時,房企融資新規的坐實,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另一樁重頭戲。監管層對房企融資設置了「三道紅線」,過去房企提佔市場份額賴以所用的「高槓桿」利器,在「紅線」的高壓下即將宣布失效。行業突變,冷暖自知。
  • 「三道紅線」高壓下,TOP100房企單季出售資產641億,紅檔房企最積極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黃銀橋 編輯:張常旺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始於2020年三季度的「三道紅線」融資新規測試,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房企們的經營方向。為了儘早脫離「踩線」的危險區,不少房企都在為降負債而奔走。出售資產是最常用和最直接的手段。
  • 「三道紅線」高壓:房企高槓桿停擺 賺錢能力變差
    房企這個月密集交出上半年的成績單,營運數據和財務指標普遍隱現下行趨勢,行業正式步入「穩增長」時期。與此同時,房企融資新規的坐實,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另一樁重頭戲。監管層對房企融資設置了「三道紅線」,過去房企提佔市場份額賴以所用的「高槓桿」利器,在「紅線」的高壓下即將宣布失效。行業突變,冷暖自知。
  • 「三道紅線」之後,房企都在幹啥?
    中房網訊「三道紅線」政策,已確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分水嶺」。隨著「三道紅線」的融資監管新政出臺,大小房企一門心思衝規模的勢頭也戛然而止。整體看,為適應監管新規,房地產企業投資力度持續下降,營銷創新手段卻層出不窮。同時,為了加大回籠資金力度,多家房企傳出股權轉讓的消息,而不同類的房地產企業之間,表現也有所分化。
  • 「三道紅線」壓頂,房企高槓桿擴張時代一去不復返|年度經濟觀察
    下半年「三道紅線」突然祭出,自家公司進入「約談」名列。此後,姜明的任務又多了一項——賣房。「部門人均指標一套房,今年賣不出去,年終獎就別想了。」姜明苦笑道。2020年以來,很多房企都給融資部門定下新目標,內容大都圍繞「大幅降低融資成本」「回款」進行。多位房企負責融資的高管均對《中國企業家》印證了類似觀點。「現金流」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房企頭頂。
  • 2020年已近尾聲,三道紅線下掙扎的房企,2021是否面臨洗牌?
    恐怕只有真正參與的人才能道出一二,如今的「三道紅線」下,中國房地產面臨著轉型,而品質、服務、成本管控、現金流管理已經註定成為房企成敗生死的硬性指標。 來劃重點,所謂三道紅線,是指 1、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2、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
  • 超兩成房企入圍「紅色檔」 「三道紅線」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啟示錄
    日前,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普信評」)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如果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的監管規則擴大適用範圍,長期來看有利於房地產行整體信用風險的下降,但中短期內高槓桿房企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空間將被壓縮,存貨變現將成其緩和流動性壓力的關鍵。標普信評跟蹤的87家樣本房企中,同時觸碰三條紅線的房企佔了24.1%,完全沒有碰線的企業僅佔12.6%。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房企融資壓力:建議設2到3年緩衝期
    建議採用逐步、分段策略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設置2到3年的緩衝期。「三道紅線」需以穩步推進為主,並在相應考量信託、三方財富等機構的風險下,構建針對性的預警機制。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
  • 千億房企擴圍至41家,「三道紅線」前最後一個春天
    另一方面,2020年8月,南京出臺土拍新規,嚴格房企開發資質要求,提高地塊競買保證金,嚴格競買資金審查等,對房企的規模和資金實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月1日,「三道紅線」和限制銀行房地產貸款比例新規落地,房企融資被戴上雙重枷鎖,舉步維艱。
  • 12家房企試點融資「三道紅線」 將如何影響房地產融資劃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12家房企試點融資「三道紅線」,將如何影響房地產融資劃出房地產企業融資限制繼續收緊,幅度有所超過市場預期。本報報導稱,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房地產企業的「三道紅線」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按「三道紅線」,試點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擋。
  • 2020年樓市或創「雙17」新紀錄 「三道紅線」下房企悄然謀變
    回顧過去一年,三道紅線、樓市打新、賣地金額創新高、物業上市等成為房地產行業年度關鍵詞。2010年至今這10年,行業盈利主要靠金融紅利,通過舉債擴大規模,帶來的結果是高槓桿高周轉。」藍綠雙城創始人曹舟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道紅線」的來臨,對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影響是,將徹底使其脫離金融紅利期,進入「管理紅利」時代。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A股93家房企中19家「危險」了?
    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
  • 綁住房企遠大前程的「三道紅線」
    來源:地產大爆炸近日,房地產行業都在瘋傳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現金短債比則更傾向於判別短期財務風險,可體現房企當下的現金流壓力及安全性。不難看出,三道紅線的出發點就是要降低房企槓桿,降低房地產行業的市場風險,抑制當下愈加火爆的土拍行情。
  • 房地產行業紅利消退格局生變,「三道紅線」下房企求新求變
    隨著房地產資管新規「三條紅線」的推出,融資環境進一步收緊,行業的幾大紅利在慢慢消失,房企不得不調整策略,改變自己的運營邏輯,以求適應新的環境。「三道紅線」下的企業轉型邏輯在大會中,中交房地產集團副總經理周濟表示,房地產市場經過了快速發展的20年之後,我國從源頭上要給房企「斷糧、斷奶、斷水、斷電」了,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帶來行業洗牌,中小房企在會加速分化,實力不足的企業會慢慢被淘汰。
  • 油鍋裡的華夏幸福:業績對賭恐失敗,「三道紅線」猛打臉
    三道紅線,又打中華夏幸福的七寸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2017年6月,華夏幸福的生存七寸被環京三年社保式調控狠打了一下之後,2020年末央府的三道紅線,再次精準地又打中了華夏幸福的七寸。
  • 三道紅線下的樓市,不要黑馬、要綠碼!
    「 天下苦高負債久矣 無論個人或房企,都會深感債務這把雙刃劍,使用不善容易傷及自身 意料之中,央媽祭出了「三道紅線」,嚴令房企降低負債率 哥了解過香港四大天王的負債率,長期不超過30%;曾經高負債率的企業
  • 房企8月海外發債暴漲176%,「三道紅線」念融資緊箍咒
    上述華南高管稱,該公司在廣州市場的三個項目,一季度總成交只有五億元,但後續恢復迅速,截至8月份累計銷售額已經超過80億元,「8月份銷售金額雖然對比六七月份不是大幅增長,但都保持了穩定增長。」廣東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也認為,今年8月傳統淡季確實不淡,主要原因是疫情打亂了開發商的銷售節奏。
  • 「三道紅線」信號已出,對買房人有何影響?
    三道紅線嚴控房企融資 樓市去槓桿化正式開始8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住建部召開房企座談會,約談了12家房企,明確了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即傳聞已久的「三道紅線」。此次規管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標準具體為: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根據房企的「踩線」情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然後實施差異化債務規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