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紅線」高壓:房企高槓桿停擺 賺錢能力變差

2021-01-08 齊魯壹點

剛剛過去的8月,房地產市場絲毫感受不到暖意。

房企這個月密集交出上半年的成績單,營運數據和財務指標普遍隱現下行趨勢,行業正式步入「穩增長」時期。

與此同時,房企融資新規的坐實,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另一樁重頭戲。監管層對房企融資設置了「三道紅線」,過去房企提佔市場份額賴以所用的「高槓桿」利器,在「紅線」的高壓下即將宣布失效。

行業突變,冷暖自知。踩紅線的房企,有如熱鍋上的螞蟻,紛紛出招降槓桿;處於安全範圍內的房企,則有如被「開了綠燈」,眼下的投資機會更「多了起來」。

房企分化,漸次明朗。

賺錢能力變差 前8月房企盈利指標持續下行

上半年,疫情影響導致項目竣工普遍延期,拖慢了房企營收增速,同時,伴隨著地價上升、調控持續等多重作用,行業成本被推高,盈利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諸多房企的CEO、CFO也回應稱,行業利潤率下調是普遍現象。華潤置地總裁李欣此前就曾表示,行業發展到今天,地價不斷提高,房地比一直下降,行業毛利率下降是一個定勢。萬科財務負責人韓慧華也指出,整個房地產行業毛利率下降是長期趨勢,預計到年底還有一個小幅回落。

據克而瑞對179家典型上市房企利潤中位數的研究數據,2020年上半年房企整體毛利率、淨利率及歸母淨利率水平在延續下行的趨勢下,降幅進一步擴大。

記者整理了1~8月銷售金額榜TOP30房企盈利數據發現,29家上市房企(祥生尚未上市)平均淨利率為14.35%,其中,包括招商蛇口、新城控股、融信集團等在內的20家房企上半年淨利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製圖:陳夢妤

其中,招商蛇口淨利率同比降幅高達27.28%,與2019年末19.31%相比下降了14.2個百分點。

不過,也有9家房企淨利率同比上升,但升幅有限。僅中國金茂、金科集團等房企盈利表現相對突出,中國金茂上半年淨利率達到38.3%,同比上升6.54%,與2019年末相比幾乎翻倍。

數據顯示,179家樣本房企毛利率中位數為31.3%,同比下滑2.4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房企淨利率中位數為9.7%,同比下滑2.6個百分點,且與歷年相比這一數據降至2015、2016年水平,歸母淨利率中位數也達到歷年新低——7.2%。

需要警惕的是,TOP30房企中有9家淨利率低於中位線9.7%,其中不乏中國恆大、招商蛇口等頭部房企的身影。

克而瑞認為,行業盈利指標的持續下行,歸因於政策持續調控和高地價項目結轉影響。一方面局部地區政策調控持續趨緊,特別是一二線城市限價政策難放鬆,地價房價比率較高限制了企業的盈利空間;另一方面,上半年房企結轉項目多是2016~2017年間獲取的高地價項目,也導致企業難以提升盈利水平。

伴隨淨利潤率下滑,部分房企今年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額也出現大幅浮動。招商蛇口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額僅9.13億元,與千億銷售規模不相匹配;而中國海外發展則坐穩「利潤王」之位,是唯一一家淨利潤額超過200億元的房企。

數據來源:克而瑞

整個行業步入下行區間,房企的思路也出現轉變,從過去依靠資源紅利發展逐漸轉向管理紅利階段。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就稱,房地產行業現在來到管理紅利時代,我們要向製造行業學習,要管理戰略化和管理精細化。

中國海外發展董事會主席顏建國此前在業績會上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也提到,進入房地產下半場,行業競爭,比的是誰能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融資監管加壓 多數房企債務面難言安全

倘若沒有「三道紅線」的出爐,許多房企實無降槓桿的契機和動力。

「三道紅線」具體指,第一,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第二,淨負債率大於100%;第三,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之後再根據房企的「踩線」情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實施差異化債務規模管理。

但就如陽光城執行副總裁吳建斌2020年8月在博鰲房地產論壇所說,「相當一段時間,高財務槓桿是根本降不下來的。」他認為,一是沒有這個條件,二是也沒有降的理由,三是它能夠推動公司的快速發展,從心理上也不需要(降)。

從數據面來看,今年上半年,多數龍頭房企的淨負債率「不降反升」,部分多次公開喊話降負債的房企,負債水平也不見改善。據克而瑞,今年上半年末,179家上市房企總有息負債較年初增加了6.64%至84165億元,淨負債率較年初提高了4.45個百分點至87.86%,結束了連續三年的下降趨勢。

克而瑞指出,整體來看,上半年房企總有息負債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月份房企由於融資額度較多而加大了融資力度,此後隨著疫情的到來給房企資金鍊帶來了壓力,因此繼續增加短期融資成為部分房企的選擇。

一名TOP5房企總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場有一個窗口期,部分房企適時補倉庫存;第二,今年上半年融資渠道有所鬆綁,房企藉機發債。

從記者統計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龍頭房企多數仍有意識地降低槓桿水平,不過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一些本身槓桿水平較低的房企負債水平再度下降,例如萬科、中海等,而多數高槓桿房企,則維持「滿負荷」運行狀態,債務水平不降反升。

「高槓桿」未有緩解,今年上半年多數房企在手現金也難言樂觀。克而瑞指出,今年上半年,樣本房企中近半現金減少。不過,頭部房企對現金流管控依然較為重視。今年上半年末,179家上市房企的現金持有量為33218億元,較期初增長2.31%。其中76家重點房企的現金持有量為29437億元,較期初增長2.13%。

而TOP30房企之中,多數帳面現金都較為充裕,TOP11~TOP30的房企中,現金較去年年底上漲7.61%,這是「抵禦嚴寒」的資本之一。今年上半年,在手現金超過千億的有五家,分別是碧桂園、萬科、恆大、保利和中海地產。

但「帳面現金」充裕並不完全代表安全係數高。如果以「現金短債比」來考量,中國恆大、雅居樂、中國金茂、富力等房企均小於1,意味著目前帳面現金無法覆蓋短債,下一步應該在銷售、回款與投資端有所動作以應對償債高峰。

「三道紅線」來襲 房企降負債使出全力

不管如何,現實情況都將迫使房企切切實實地著手降負債。

顏建國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認為,「三道紅線」的實施,一企一策,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體現了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尤其是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之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現在的問題是,財務指標應該如何優化?

TOP15房企CFO李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陳,「三道紅線」之下降負債肯定是共識,但是如何降?兩端,一端是增加經營性現金流,另一端是把分母做大,就是把股東權益資金做大。

李志認為,如果負債率壓力大,例如撞了「三道紅線」的房企,當前最大的任務是降負債率,那麼買地方面就是最大支出,會稍微放緩;如果看現金流方面,促銷會增加。

克而瑞也指出,預計下半年房企聯合開發力度繼續加大,更多房企將通過增加少數股東權益的方式通過紅線指標;與此同時,明股實債、增發配股、永續債發行等現象也會增多。

「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接下來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或將進一步收緊,部分房企將面臨融資難題。一旦融資新規落地,將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如土地市場降溫,新房銷售加速等。」

尤為明顯的是,中國恆大已經打響了「以價換量」的第一槍。9月7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主持集團營銷大會,在會上宣布自9月7日起至10月8日,恆大全國樓盤全線7折,並透露「金九銀十」兩個月,單月銷售額要衝刺1000億元。

分拆上市、引入戰投也是許多房企降低債務水平的方式。依然以恆大為例,總裁夏海鈞就指出,未來恆大會陸續分拆優質資產上市,實現公司權益增長,近期恆大旗下物業公司引入戰投入股235億港元,預計降低負債率19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房企分拆物業板塊上市成為風潮。克而瑞物管發布的研報稱,隨著「三道紅線」政策出臺,部分房企融資陷入困境,或將加速拆分物企上市,後疫情時代,或將掀起更大物企上市熱潮。

分拆優質資產上市是其一,另一種優化債務結構的方式是引入戰投。這種操作的先行者是踩中兩條紅線的陽光城。9月9日,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與陽光城第二大股東上海嘉聞籤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通過協議受讓的方式,從上海嘉聞受讓陽光城13.53%股份,對應總價為34億元。

土地市場現拐點 高槓桿房企主動踩剎車

「降負債」的壓力,已經率先在土地市場上體現。

前8個月,頭部房企仍在加速攻城略地。拿地金額榜單前十名與銷售金額前十名高度重合。據中指院,50家代表房企1~8月月均拿地均值為1906.4億元,逆勢拿地擴儲的奧園、融信、越秀、濱江前8個月月均拿地金額同比增加一倍以上,而「少數派」世茂、新希望、建業、富力前8個月月均拿地金額則同比銳減50%以上。

但從8月開始,土地市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全國土地市場供應量減少近兩成,整體成交量環比降低逾3成,成交均價同環比走高,出金總額環比下滑近3成。

部分高歌猛進的高槓桿房企,終於在8月主動踩下了剎車。李志也指出,從投資端來講,買地市場必然會有一些變化。當然房地產行業也有很多種企業,有些企業沒什麼壓力,可能在這個階段買地還會積極一些。

一名央企中層管理人士也告訴記者,其所在企業「一條紅線都沒有碰」,「最近拿了一些項目,投資額都很大,其實也是逆周期拿地」。

從數據面來看,中國恆大、融創等房企在土地市場上戰線明顯收縮。作為嗅覺靈敏的頭部房企,恆大開始回籠資金、降低負債、穩固資金鍊。而同踩三條紅線的融創暫別了前7個月斥資381億元搶地的豪橫,顯得小心謹慎,僅僅拿地19億元。

「拿地節奏大師」主動放緩節奏,對市場傳遞出的信號不言而喻。泰禾、福晟等規模房企接連爆發的債務危機,終於讓各方開始正視風險。

槓桿水平較低、回款較好的的房企則進一步顯示出優越性。被視作行業內負債控制和利潤標杆的中海地產正在向規模衝刺,以單月拿地140億元、累計781億元站上《2020年1-8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第二名。

比中海更「猛」的則是無懼紅線的碧桂園和淨負債率第一的綠地控股,8月拿地金額分別是148億元和208億元。

從全行業來看,房企開始不約而同地收縮戰線。50家代表房企中,31家8月拿地金額較前7個月均值出現下滑。

1~8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銷售比均值為40.7%,較上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各陣營顯示出不同擴張強度,前10房企規模持續領先,土儲充足,發展更趨穩健,拿地強度最保守,拿地銷售比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至31.9%;TOP11~20和TOP21~30陣營企業對規模的適度增長仍存在需求,部分企業拿地意願較為積極。其中,TOP11~20房企拿地銷售比同比增長3.1個百分點至51.2%,為各陣營最高。

分區域看,頭部房企在前8個月多城發力。

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處在安全邊界的中海地產分別出現在3個城市的1~8月拿地總額TOP10榜單中,與企業的全國化戰略布局相契合;而深耕大本營杭州的濱江集團持續拿下杭州1~8月拿地總額冠軍;金地則保持一貫的勢頭重倉長三角核心城市,拿下1~8月上海和南京的拿地亞軍。

記者手記丨行業突變,冷暖自知

上半年強力復甦的市場讓各方對」金九銀十「充滿期待,然而房企在8月密集遞交的半年度成績單,讓後市變得難以揣測。

記者反覆梳理TOP30房企營運數據和財務指標,發現儘管市場層面高歌猛進,但行業下行趨勢普遍隱現,房地產行業正式步入「穩增長」的時期。

在與多位房企高管、財務長深入溝通後,我們發現「降負債」、「去槓桿」、「改善融資成本」已然成為下半年房企重點關注的話題,但對於「三高一快」房企而言,如何在紅線高懸之下平衡利潤與規模,並非易事。

記者著力將頭部房企的各項指標客觀呈現,結合行業人士的思想碰撞,為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提供思考。(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三道紅線」下高槓桿停擺,房企將迎以價換量
    房企這個月密集交出上半年的成績單,營運數據和財務指標普遍隱現下行趨勢,行業正式步入「穩增長」時期。與此同時,房企融資新規的坐實,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另一樁重頭戲。監管層對房企融資設置了「三道紅線」,過去房企提佔市場份額賴以所用的「高槓桿」利器,在「紅線」的高壓下即將宣布失效。行業突變,冷暖自知。
  • 「三道紅線」壓頂,房企高槓桿擴張時代一去不復返|年度經濟觀察
    下半年「三道紅線」突然祭出,自家公司進入「約談」名列。此後,姜明的任務又多了一項——賣房。「部門人均指標一套房,今年賣不出去,年終獎就別想了。」姜明苦笑道。2020年以來,很多房企都給融資部門定下新目標,內容大都圍繞「大幅降低融資成本」「回款」進行。多位房企負責融資的高管均對《中國企業家》印證了類似觀點。「現金流」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房企頭頂。
  • 超兩成房企入圍「紅色檔」 「三道紅線」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啟示錄
    日前,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普信評」)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如果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的監管規則擴大適用範圍,長期來看有利於房地產行整體信用風險的下降,但中短期內高槓桿房企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空間將被壓縮,存貨變現將成其緩和流動性壓力的關鍵。標普信評跟蹤的87家樣本房企中,同時觸碰三條紅線的房企佔了24.1%,完全沒有碰線的企業僅佔12.6%。
  • 「三道紅線」之後,房企都在幹啥?
    中房網訊「三道紅線」政策,已確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分水嶺」。隨著「三道紅線」的融資監管新政出臺,大小房企一門心思衝規模的勢頭也戛然而止。整體看,為適應監管新規,房地產企業投資力度持續下降,營銷創新手段卻層出不窮。同時,為了加大回籠資金力度,多家房企傳出股權轉讓的消息,而不同類的房地產企業之間,表現也有所分化。
  • 潘永堂:對房企「三道紅線」的20個看法
    所以,政府如果不「高壓低託」房地產,房地產劇烈波動也非房企之福。 所以,老潘提醒,三道紅線也好,政府操盤手也罷,房地產這個巨無霸行業,一個穩中有進,是行業之福,也是企業之福。 3,  三道紅線是否兇狠,核心取決於當下房企的資金面現狀。
  • 2020年已近尾聲,三道紅線下掙扎的房企,2021是否面臨洗牌?
    恐怕只有真正參與的人才能道出一二,如今的「三道紅線」下,中國房地產面臨著轉型,而品質、服務、成本管控、現金流管理已經註定成為房企成敗生死的硬性指標。 來劃重點,所謂三道紅線,是指 1、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2、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
  • 12家房企試點融資「三道紅線」 將如何影響房地產融資劃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12家房企試點融資「三道紅線」,將如何影響房地產融資劃出房地產企業融資限制繼續收緊,幅度有所超過市場預期。本報報導稱,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房地產企業的「三道紅線」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按「三道紅線」,試點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擋。
  • 「三道紅線」高壓下,TOP100房企單季出售資產641億,紅檔房企最積極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黃銀橋 編輯:張常旺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始於2020年三季度的「三道紅線」融資新規測試,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房企們的經營方向。為了儘早脫離「踩線」的危險區,不少房企都在為降負債而奔走。出售資產是最常用和最直接的手段。
  • 2020年樓市或創「雙17」新紀錄 「三道紅線」下房企悄然謀變
    回顧過去一年,三道紅線、樓市打新、賣地金額創新高、物業上市等成為房地產行業年度關鍵詞。2010年至今這10年,行業盈利主要靠金融紅利,通過舉債擴大規模,帶來的結果是高槓桿高周轉。」藍綠雙城創始人曹舟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道紅線」的來臨,對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影響是,將徹底使其脫離金融紅利期,進入「管理紅利」時代。
  • 房地產行業「後三道紅線」時期的信託融資觀察與研判
    「三道紅線政策」的運行劍指當前房地產行業負債高槓桿、整體有息負債壓力巨大從而可能引導系統性金融風險、房地產行業過熱,從而「熱錢」不斷湧入造成土地市場、房價上漲過快等引起的泡沫等問題。在「前三道紅線政策」時期,有的超大型房地產企業憑藉激進的前瞻性布局,以「快周轉、高槓桿」的策略,在土地儲備布局上進行無差別、無針對式的「遍地開花」,並且裹挾著各類非金融機構的高成本資金槓桿入局土地。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房企融資壓力:建議設2到3年緩衝期
    建議採用逐步、分段策略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設置2到3年的緩衝期。「三道紅線」需以穩步推進為主,並在相應考量信託、三方財富等機構的風險下,構建針對性的預警機制。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
  • 房地產行業紅利消退格局生變,「三道紅線」下房企求新求變
    隨著房地產資管新規「三條紅線」的推出,融資環境進一步收緊,行業的幾大紅利在慢慢消失,房企不得不調整策略,改變自己的運營邏輯,以求適應新的環境。「三道紅線」下的企業轉型邏輯在大會中,中交房地產集團副總經理周濟表示,房地產市場經過了快速發展的20年之後,我國從源頭上要給房企「斷糧、斷奶、斷水、斷電」了,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帶來行業洗牌,中小房企在會加速分化,實力不足的企業會慢慢被淘汰。
  • 「三條紅線」帶來的影響,買房不要迷信大牌房企原
    來源: 聊宅「三條紅線」的靴子終於落地,監管部門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融資「三條紅線」今年9月起已在參與此前央行、住建部座談會的12家房企試點實施,房企每月15日前需提交監管部門下發的監測表,共涉8項財務指標,其中涵蓋了「三條紅線」指標。
  • 「三道紅線」高懸 房企各顯「瘦身」「增肌」術
    來源: 中國證券報年底臨近,距全面實施「三道紅線」政策僅剩1個多月。在融資新規對房企有息負債「穿透式」精細化管控要求下,房企相關動作愈加頻繁,「瘦身」「增肌」手段並舉。一方面,房企加速分拆旗下物業資產上市以增權益、加厚現金流「增肌」;另一方面,密集出售旗下高負債標的以「瘦身」。
  • 大唐集團控股上市首日「翹尾」,多措並舉破解三道紅線
    今年8月,央行、住建部對房地產融資提了出量化監管要求,對不同財務狀況的房企實行差異化管理,這一政策被外界概括為「三線四檔」,其中「三道紅線」是指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 三道紅線後,樓市更穩!
    這兩天全國有一些樓市的「大事」發生,問我的朋友特別多,今天和大家簡單聊聊對於住建部和央行確定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的看法。01住建部和央行確定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1) 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基於三道紅線的指標,監管層將試點房地產企業分為四擋。觸及全部三道紅線的房企列為「紅色檔」,有息負債規模以2019年6月底為上限,不得增加。觸碰到其中任何二道紅線的房企列為「橙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
  • 三條紅線下對房企融資能力和債務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正榮地產的相關人士表示,三道紅線的監管政策對行業發展邏輯有所改變,財務槓桿受到限制,房企更多需要提升經營槓桿。同時對房企融資能力、債務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短期內跑量搶回的動力增強,通過回款補充經營資金來拿地。
  • 2020樓市關鍵詞|房企赴港IPO:破產危機下 流血上市成自救出路?
    這一年,雖負重前行,但韌性十足,從變相鬆綁限購到城市再掀搶人大戰,從多地樓市躁動、萬人搶房到政府出拳、重申「房住不炒」……這一年,更有一大波關鍵詞貫穿且影響了中國樓市,諸如「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人才引進、三道紅線、長租公寓、房企赴港IPO」等。我們今天著重要提的樓市關鍵詞是「房企赴港IPO」。
  • 三道紅線下的樓市,不要黑馬、要綠碼!
    「 天下苦高負債久矣 無論個人或房企,都會深感債務這把雙刃劍,使用不善容易傷及自身 意料之中,央媽祭出了「三道紅線」,嚴令房企降低負債率 哥了解過香港四大天王的負債率,長期不超過30%;曾經高負債率的企業
  • 綁住房企遠大前程的「三道紅線」
    來源:地產大爆炸近日,房地產行業都在瘋傳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現金短債比則更傾向於判別短期財務風險,可體現房企當下的現金流壓力及安全性。不難看出,三道紅線的出發點就是要降低房企槓桿,降低房地產行業的市場風險,抑制當下愈加火爆的土拍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