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紅利消退格局生變,「三道紅線」下房企求新求變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隨著房地產資管新規「三條紅線」的推出,融資環境進一步收緊,行業的幾大紅利在慢慢消失,房企不得不調整策略,改變自己的運營邏輯,以求適應新的環境。

近日,在由全聯房地產商會、慕尼黑博覽集團及中聯慕尼(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RealTech國際未來地產峰會2020上,眾多房地產業內嘉賓暢所欲言,討論了新形勢下的房企應對策略。

如何應對行業變局呢?業內人士指出,從開發、營銷、服務到產品,科技正在重塑行業的各個環節。房企需要在健康、安全、服務、科技、數位化等方面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提升。

「三道紅線」下的企業轉型邏輯

在大會中,中交房地產集團副總經理周濟表示,房地產市場經過了快速發展的20年之後,我國從源頭上要給房企「斷糧、斷奶、斷水、斷電」了,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帶來行業洗牌,中小房企在會加速分化,實力不足的企業會慢慢被淘汰。

周濟在會上表示,最近幾個月整個行業都在熱議「三道紅線」,有數據顯示,市場上有25%左右的企業碰到紅線。房地產市場經過了快速發展的20年之後,傳統地產的使命已經完成,「高大快」可能要轉變為「低小慢」,「粗亂差」可能要轉變為「細穩好」,舊地產要轉變為新地產。

明源地產研究院副院長黃樂在會上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也提到,「三道紅線」對房企的銀根收緊是非常致命的,雖然現在沒有要求房企降負債,但是債務規模不能再擴了,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帶來行業洗牌,中小房企會加速分化,以前整個行業泥沙俱下,不管是有能力還是沒能力的,做房地產業都能賺錢。現在監管更加嚴格,大中型房企依靠自身的能力在市場立足,以前靠資源、信息不對稱的企業,會慢慢消亡在歷史長河中,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好事。

朗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技術官謝遠建在採訪中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朗詩在債務管理方面做得是比較優秀的,在資金安全方面特別審慎,很早就在內部有了類似於銀行的資金管理體系、警報體系,有黃色、橙色、紅色警報,和「三道紅線」所要求的負債水平、流動性是類似的,從體系建立以後,十幾年以來朗詩沒有觸發過警報。謝遠建進一步表示:「朗詩的資金管理風格和企業的理念相關,朗詩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整合資源,通過健康發展來驅動成長的,企業的出身就決定了企業對企業的風險、認知不同。朗詩的願景是做一家百年綠公司,企業瞄著長期發展的話,一定會對短期的、看似風光的事更理性。」

房企面臨多重挑戰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房地產行業也從曾經的「發動機」向「穩定器」角色轉變。而在穩中求進的發展過程中,房地產行業出現了明顯分化並進入存量化和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從開發、營銷、服務到產品,科技正在重塑行業的各個環節。「健康」「安全」「智慧」「數位化」發展成為了行業討論的高頻詞彙,我國房地產行業正面著臨科技改革創新、合理引入資本、精細化運營、升級空間需求等多重挑戰。

「房地產市場的幾個紅利消失了。」黃樂在採訪中指出,第一個是土地紅利,以前很容易拿到地,現在招拍掛的土地越來越貴,市場上也沒有太多新增土地了。第二個是市場紅利,房地產市場相對過量,以前什麼樣的房子都能賣出去的時代過去了。

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也在經歷行業變局,很多城市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企業不得不作出改變來適應新的環境,尤其是在服務、科技、數位化方面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提升。

全聯房地產商會會長特別助理,富力集團副總裁、北方區董事長張輝在會上表示,房地產行業未來必將向服務品質提升方面轉型,而科技則將推動房地產業數位化全面升級,助力提升服務品質及運營能力。房地產行業的智慧化、數位化發展驅動智慧城市、健康人居以及地產營銷方式的全面發展,主動擁抱科技,積極尋找新的賦能方式才能應對變化和抵禦風險。如何更好地觸及年輕人群並提供適合的產品,是所有開發商企業、業主、技術企業及服務公司都面臨的挑戰。

黃樂在演講中提到,現在數字經濟正是盛行,中國經濟內循環通過數字經濟滋潤了每一個行業,更深刻影響了行業價值鏈。當房地產存量的大風口和數位化的大風口相遇,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是房地產行業人需要繼續探索的話題。

至於房地產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周濟在大會中預測,未來地產核心業務會集中在三個領域,輕資產型地產、改善型特色型地產、融合型服務型地產。中國房地產行業首先要進行三觀的改造,包括價值觀、產品觀和發展觀。「這是一個自我革命的過程,很痛苦,也很愉悅,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馬上就要翻開新的一頁,同樣需要賦能革新,定義未來。」周濟說。

相關焦點

  • 「三道紅線」下高槓桿停擺,房企將迎以價換量
    剛剛過去的8月,房地產市場絲毫感受不到暖意。房企這個月密集交出上半年的成績單,營運數據和財務指標普遍隱現下行趨勢,行業正式步入「穩增長」時期。與此同時,房企融資新規的坐實,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另一樁重頭戲。監管層對房企融資設置了「三道紅線」,過去房企提佔市場份額賴以所用的「高槓桿」利器,在「紅線」的高壓下即將宣布失效。行業突變,冷暖自知。
  • 2020年樓市或創「雙17」新紀錄 「三道紅線」下房企悄然謀變
    回顧過去一年,三道紅線、樓市打新、賣地金額創新高、物業上市等成為房地產行業年度關鍵詞。2010年至今這10年,行業盈利主要靠金融紅利,通過舉債擴大規模,帶來的結果是高槓桿高周轉。」藍綠雙城創始人曹舟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道紅線」的來臨,對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影響是,將徹底使其脫離金融紅利期,進入「管理紅利」時代。
  • 2020年已近尾聲,三道紅線下掙扎的房企,2021是否面臨洗牌?
    1 「三道紅線」 ——多重施壓下的樓市命運,將迎接新一輪挑戰 今年簡直就是房企的災難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453家房房企破產。這似乎預示著房地產行業的又一次時代更迭。
  • 12家房企試點融資「三道紅線」 將如何影響房地產融資劃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12家房企試點融資「三道紅線」,將如何影響房地產融資劃出房地產企業融資限制繼續收緊,幅度有所超過市場預期。本報報導稱,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房地產企業的「三道紅線」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按「三道紅線」,試點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擋。
  • 房地產行業「後三道紅線」時期的信託融資觀察與研判
    「三道紅線政策」的運行劍指當前房地產行業負債高槓桿、整體有息負債壓力巨大從而可能引導系統性金融風險、房地產行業過熱,從而「熱錢」不斷湧入造成土地市場、房價上漲過快等引起的泡沫等問題。二、「後三道紅線」時期房地產行業格局演化的幾個判斷1.強者未必恆強強者恆強(亦稱馬太效應)表明資源分配在相對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分配沒有變得更均衡,而是更多地呈現出兩級分化的狀態。
  • 「三道紅線」壓頂,房企高槓桿擴張時代一去不復返|年度經濟觀察
    多重壓力下的中國樓市,在掙扎中度過了「艱難」的一年。疫情衝擊,加之調控趨嚴、市場降溫、融資受限,「活下去」成為眾房企的現實寫照。當「三道紅線」成為房地產行業的監管新規,「房住不炒」導向得到堅定貫徹,中國房地產進入到行業變革與自身轉型發展相結合的全新階段。一個共識是,過去以高槓桿擴張為主的模式正加速遠去,市場運行邏輯出現根本性改變。
  • 「三道紅線」高壓:房企高槓桿停擺 賺錢能力變差
    剛剛過去的8月,房地產市場絲毫感受不到暖意。房企這個月密集交出上半年的成績單,營運數據和財務指標普遍隱現下行趨勢,行業正式步入「穩增長」時期。與此同時,房企融資新規的坐實,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另一樁重頭戲。監管層對房企融資設置了「三道紅線」,過去房企提佔市場份額賴以所用的「高槓桿」利器,在「紅線」的高壓下即將宣布失效。
  • 潘永堂:對房企「三道紅線」的20個看法
    所以,政府如果不「高壓低託」房地產,房地產劇烈波動也非房企之福。 所以,老潘提醒,三道紅線也好,政府操盤手也罷,房地產這個巨無霸行業,一個穩中有進,是行業之福,也是企業之福。 3,  三道紅線是否兇狠,核心取決於當下房企的資金面現狀。
  • 「三道紅線」高懸 房企各顯「瘦身」「增肌」術
    來源: 中國證券報年底臨近,距全面實施「三道紅線」政策僅剩1個多月。在融資新規對房企有息負債「穿透式」精細化管控要求下,房企相關動作愈加頻繁,「瘦身」「增肌」手段並舉。一方面,房企加速分拆旗下物業資產上市以增權益、加厚現金流「增肌」;另一方面,密集出售旗下高負債標的以「瘦身」。
  • 「三道紅線」之後,房企都在幹啥?
    中房網訊「三道紅線」政策,已確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分水嶺」。隨著「三道紅線」的融資監管新政出臺,大小房企一門心思衝規模的勢頭也戛然而止。整體看,為適應監管新規,房地產企業投資力度持續下降,營銷創新手段卻層出不窮。同時,為了加大回籠資金力度,多家房企傳出股權轉讓的消息,而不同類的房地產企業之間,表現也有所分化。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房企融資壓力:建議設2到3年緩衝期
    建議採用逐步、分段策略實施「三道紅線」監管要求,並根據房企從拿地到房屋驗收整個行業周期的平均時長,設置2到3年的緩衝期。「三道紅線」需以穩步推進為主,並在相應考量信託、三方財富等機構的風險下,構建針對性的預警機制。近期,監管部門為房企劃定「三道紅線」。
  • 明源雲只做房地產:三道紅線下的數位化想像
    但挑戰依然存在,在房地產高速增長背景下,出於一些原因,部分房企對數位化積極性並不高,以雲鏈為例,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房子質量,但無疑限制了高周轉。在高宇看來,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雖然疫情讓房企意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但動力並不充足,真正充足的動力是三道紅線。
  • 超兩成房企入圍「紅色檔」 「三道紅線」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啟示錄
    12月11日早間,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2117.HK,以下簡稱「大唐地產」)於港交所正式掛牌,開盤後幾分鐘一路下挫,最低報每股3.61港元,下跌20.83%,隨後快速反彈。截至下午收盤,大唐地產報4.59港元/股,較開盤價4.56港元微漲0.66%。
  • 2020房地產十大關鍵詞:三道紅線、萬人搶房……
    原標題:2020房地產十大關鍵詞:三道紅線、萬人搶房……   回望巨變之年 2020房地產十大關鍵詞   中國房地產行業即將告別跌宕起伏的
  • 「三道紅線」之後,看碧桂園如何破局?
    「金融紅利」時代結束值得注意的是,讓房地產行業舉步維艱的原因,除了疫情外,還有就是融資監管新政——「三道紅線」的落地。大家可能不知道,所謂的「三道紅線」,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控制房企負債擴張。具體來看,包括剔除預收款後房企負債率不超過70%,淨負債率不超過100%,現金短債比不低於1。應該講,這是監管層第一次用精確的財務指標來量化房企負債水平。那麼,在這種約束下,基本上可以宣告,中國房地產「金融紅利」時代結束,整個行業面臨著轉型!
  • 「三道紅線」高壓下,TOP100房企單季出售資產641億,紅檔房企最積極
    「需要回籠資金滿足三道紅線要求,否則房企面臨生死存亡。」匯生國際融資總裁和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衝直言,2021年房企降槓桿的動作肯定會持續下去。Top100房企出售資產641億據時代財經了解,「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具體包括: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0倍。
  • 「三道紅線」信號已出,對買房人有何影響?
    每一次政策的出臺,對於房地產行業而言,都是一次歷史性的變革。2020年樓市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三道紅線」風聲四起,融資管理長效機制落地,可謂是拉響了房地產警報,樓市黑馬與潛力股實力顯現,房地產健康發展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 綁住房企遠大前程的「三道紅線」
    來源:地產大爆炸近日,房地產行業都在瘋傳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現金短債比則更傾向於判別短期財務風險,可體現房企當下的現金流壓力及安全性。不難看出,三道紅線的出發點就是要降低房企槓桿,降低房地產行業的市場風險,抑制當下愈加火爆的土拍行情。
  • 千億房企擴圍至41家,「三道紅線」前最後一個春天
    在「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新常態下,行業巨頭們高談規模與質量並舉,甚至重質量輕規模。但這些大型房企早已擺脫規模之困,廣受市場認可。 另一方面,2020年8月,南京出臺土拍新規,嚴格房企開發資質要求,提高地塊競買保證金,嚴格競買資金審查等,對房企的規模和資金實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月1日,「三道紅線」和限制銀行房地產貸款比例新規落地,房企融資被戴上雙重枷鎖,舉步維艱。
  • 資色·深度丨「三道紅線」效果顯現:融資增速明顯回落,股權融資...
    被認為是會改變房地產行業遊戲規則的「三道紅線」新規已發布3月有餘,新規帶來的影響初步顯現,最直接的結果是房企融資規模顯著減少,尤其信用債融資增速和銀行貸款增速均呈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