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模式造就生產力,中信銀行擦亮「成就夥伴」金字招牌

2020-12-21 騰訊網

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當下,商業模式不僅關乎盈利能力,更在於戰略的學問、競爭的門檻和商業的邏輯。

長期以來,中信銀行在中信集團協同戰略引領下,組建「中信聯合艦隊」,深化「大協同」商業模式,為業務發展和經營轉型提供強力支撐。當下,中信銀行正在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協同在不同區域內的發展案例和應用模式,加快複製推廣,全面展現出協同模式的獨特價值,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協同生產力。

攜協同基因、造就「成就夥伴」的銀行

中信集團由榮毅仁先生於1979年創辦,成立以來,充分發揮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作用,金融與實業並舉,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創新。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中信集團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和其他領域,已連續十二年上榜世界500強,2020年位居第126位,這為中信銀行的協同築牢了發展根基。

作為中信集團極為重要的一員,中信銀行憑藉三十餘年對公領域持續創新、協同與服務經驗、一支百鍊成鋼的專業對公人才團隊、全面系統的產品支持體系,以及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客戶信任關係,構成了「成就夥伴」這一理念。

相較於其他金融機構,中信銀行「成就夥伴」的天生基因在於「協同」:依靠獨特的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平臺優勢,可以為客戶帶來產業資本運作、跨境業務拓展、財富保值增值、出境旅遊教育、醫療保險保障等多方面服務,協同群體智慧,服務社會。

例如,疫情發生以來,中信銀行武漢分行以綜合金融服務為紐帶,全力支持火神山醫院建設工作,為抗擊疫情持續貢獻中信力量,配合火神山醫院主要建設單位——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及時辦理資金撥劃、普惠融資、財政收款、大額取現等多項金融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工程下屬設計院負責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僅5小時完成場地平整設計圖,24小時完成方案設計圖,連續奮鬥60小時順利交付全部施工圖。

數據顯示,僅在2月2日之前,中信銀行武漢分行為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緊急辦理多筆對公取現業務,用於實時發放工人工資,共計支取現金近500萬元;安排專人接收用於火神山醫院建設的專項工程預付款,共計4500萬元;為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線上辦理普惠金融票據貸業務近3000萬,確保了項目資金一路暢通;為中信集團醫療、建設等子公司開通服務「綠色通道」,保障各子公司存、貸、匯等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

多個協同案例已成業內樣板

作為一家產融結合的企業集團,協同是中信集團的優勢,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集團協同之於中信銀行,既是有別於對手的戰略,更是馳騁市場的模式。

近年來,中信銀行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協同在不同區域內的發展案例和應用模式,加快複製推廣,全面展現出協同模式的獨特價值,合力打造政府服務提供商、產融協同排頭兵、資本市場智囊團、跨境服務先行軍、金融創新探索者、零售生態架構師等協同服務品牌,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協同生產力。

以雄安模式為例,自2017年4月1日中央宣布成立雄安新區以來,中信銀行高度重視、提前布局。2019年8月23日,雄安新區管委會牽頭舉行雄安新區所有金融機構座談會,討論建設資金區塊鏈的研發思路時,並得到了管委會領導認可。隨後,中信銀行雄安分行正式開始資金區塊鏈的系統研發。

在具體的研發落地過程中,中信銀行區塊鏈、軟開、業務三個主要團隊融合協作,共同接觸市場、了解市場,採取敏捷開發、快速迭代的方式,最終搭建出了雄安新區管委會想要的系統架構和功能;並實現了基建項目全過程數據收集以及鏈上支付的核心功能,同時滿足了政府角度的資金監管及企業角度的資金使用,兼顧了系統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雄安模式』的內涵是中信銀行在雄安新區的市場上成為了『金融+科技』的綜合服務商,同時跳出了傳統業務範疇和傳統營銷打法,依託綜合的金融和科技實力幫助客戶實現了其主流業務的數位化、信息化、區塊鏈化,實現了『在成就客戶中成就自己』」。中信銀行協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僅如此,中信銀行成功打造的晉江模式、柯橋模式、蘭州模式等經典案例,已成行業內效仿的對象。

在晉江發債模式中,中信銀行福州分行聯合兄弟公司中信建投證券在深入調研晉江市國有企業現狀的基礎上,通過設立高層級主體晉江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有效整合了各類政府性資源,大幅降低了國企融資成本,並助力晉江市政府擬定合理的中長期融資戰略規劃。7月16日,隨著晉江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成功發行,晉江模式正式落地。

「在幫助國企平臺轉型中,首先要把準資產拓展的方向。把優質平臺作為與政府全面合作的突破口,撬動與當地政府的整體合作。在強化與省級平臺合作的同時,深度介入綜合財力強、負債水平可控、現金流充足的地市和縣域優質平臺。其次,綜合運用好集團資源。充分利用集團『金融全牌照』這一獨一無二的協同競爭優勢,跳出傳統銀行信貸合作的固有思維,協同集團內券商、信託等子公司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跨市場的全面綜合融資方案。」中信銀行協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述人士還稱,國有企業改革既是事關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也是事關全省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工作。只有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深化加強黨組織領導,提供組織有力保障,才能確保國資改革順利落地。

另外,10月23日,作為「集團對公協同管理系統」的先導系統——「撮合平臺系統」完成三期建設,已打通資產項目發布和審批、撮合匹配、進度跟進、業績確認全流程。

該系統由中信銀行牽頭搭建,旨在踐行輕資本轉型戰略,提升融資效率,解決客戶多元化的融資需求。隨著這一撮合平臺系統的問世,將逐年增進市場對中信協同品牌的認知和了解,並進一步提升中信集團、中信銀行的品牌價值及影響力。

「唯改革者勝,唯協同者遠」,中信銀行稱,並將堅定落實好集團戰略,全面發揮集團協同優勢,整合產融聯動、融融協作各項資源,把協同作為模式不斷開拓創新,擴大協同「朋友圈」,做大產業「生態圈」,構建利益「共同體」,以協同創造更多新模式、新可能。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對公金融「成就夥伴」
    來源:金融界網站——協同模式就是生產力 很多年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就說過:「今天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經過中信人多年的實踐和探索,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業務協同模式,堅持對內協同與對外協同融合,融融協同與產融協同並舉,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並重,在踐行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地方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作為一家產融結合的企業集團,協同是中信集團的優勢,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集團協同之於中信銀行,既是有別於對手的戰略,更是馳騁市場的模式,也是對公金融成就夥伴的能力。
  • 與中國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中信銀行推出全新品牌「成就夥伴」
    應對不確定性,中信銀行的業務模式和客戶服務改革不斷加碼。商業銀行如何持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注於客戶服務,並管控經營風險?當多數商業銀行苦尋轉型破局思路時,領先銀行已探索出轉型與變革成功路徑。近日,中信銀行對公金融發布了全新的品牌主張——「成就夥伴」,對公金融應對市場與挑戰,開始了服務底層邏輯的升級。
  • 與中國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中信銀行推出全新品牌「成就夥伴」
    應對不確定性,中信銀行的業務模式和客戶服務改革不斷加碼。商業銀行如何持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注於客戶服務,並管控經營風險?當多數商業銀行苦尋轉型破局思路時,領先銀行已探索出轉型與變革成功路徑。近日,中信銀行對公金融發布了全新的品牌主張——「成就夥伴」,對公金融應對市場與挑戰,開始了服務底層邏輯的升級。
  • 無界開放,中信銀行信用卡攜手合作夥伴啟動數字金融「生態市場」
    在本屆技術沙龍上,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張明表示:「我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統2019年率先成功投產,至今穩定運行一周年,得益於我們堅持『無界開放』的經營理念,攜手產業鏈的合作夥伴邁向共創共贏的協同之路。(上圖: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張明致辭)中信銀行數據中心總經理遲鯤表示:「作為一家國有股份制銀行,中信銀行始終堅持『科技立行』,緊跟國家金融創新發展戰略,矢志創新、積極作為。
  •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業務: 實力、口碑並舉,彰顯「探路者」風採-溫州...
    得零售者得天下,近年來,中信銀行在保持公司銀行業務優勢的同時,以「打造最佳綜合金融服務企業」為宗旨,全力布局零售戰略轉型,並將私人銀行業務作為了重要著力點與發力點,這為該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  不斷強化資源協同。背靠中信集團,中信銀行在資源協同方面的優勢得天獨厚。中信集團被投資界稱為「中國GE」,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全牌照金控公司。
  • 中信優享+兩周年發揮協同效應加速數位化轉型
    作為連接中信集團內外部C端用戶的網際網路生態協同平臺,中信優享+是中信集團提升數位化服務價值的創新之舉。至2020年9月17日,中信優享+平臺已發布兩周年,期間已有31家成員企業入駐,平臺註冊會員數突破1億。未來,中信優享+更將是中信集團發揮協同優勢,布局集團數位化新場景的重要探索。
  • APP迭代升級:中信銀行數位化升級的全新「註腳」
    2019年中信銀行率先完成渠道數位化升級的基礎能力規劃,啟動了數字「壹渠道」戰略項目,從客戶旅程出發,重塑零售銀行服務流程。  12月2日,中信銀行APP7.0版本全新亮相,為中信銀行數位化升級增添了全新「註腳」。
  • 中信銀行打出「大協同」組合拳...
    中信銀行打出「大協同」組合拳,成功參投3.13億元2020年9月29日,隨著全部資金繳款到位,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簡稱「徐工集團」)混改塵埃落定。本次混改是2020年最大規模的國企混改項目,也是工程機械未上市國企混改首單。在此次混改中,中信銀行參與投資3.13億元,並通過體系內多部門聯動、境內外協同,深度服務客戶,為徐工集團量身打造融資方案。
  • 市政府與中信集團協同委員會江蘇區域分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9日上午,市政府與中信集團協同委員會江蘇區域分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項雪龍在籤約儀式上致辭。中信銀行副行長謝志斌出席籤約儀式。市長方偉和中信集團協同委員會江蘇分會會長、中信銀行業務總監、南京分行行長陸金根代表雙方籤約。市領導黃遠徵以及中信集團在蘇協同單位代表參加活動。
  • 中信銀行在並成立私人銀行中心
    本報訊(記者張巨峰)12月22日,記者從中信銀行太原分行獲悉,中信銀行私人銀行中心在太原正式掛牌。 目前,中信集團旗下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全部在晉設立機構。
  • 中信保誠人壽廣分:深化「大協同」,讓客戶一個身份擁有萬千可能
    近年來,中信集團不斷深化「大協同」的商業模式,積極打造有中信特色的多元生態平臺。在中信集團「大協同」的戰略引領下,此次中信保誠廣分的嘉年華活動以五大精彩特色盛宴獻禮客戶,包括好禮盛宴、服務盛宴、健康盛宴、傳家盛宴以及金融盛宴。
  • 中信銀行科創基金服務戰略新興產業,助力客戶結構轉型
    2019年,中信銀行投資銀行部門創設了股份制商業銀行科創基金類理財產品,基金期限長達7年,以完全符合資管新規的模式管理和運作。科創基金順應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整體安排,契合中信銀行戰略規劃以及科技發展趨勢,專注於醫療健康、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工業自動化和新一代通信技術等領域的未上市科創企業股權投資。
  • 中信銀行推五大舉措支持實體經濟
    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羅延楓主持發布會,證監會公司債券部副主任盧大彪、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曹媛媛、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吳軍出席,介紹「支持市場主體多渠道融資」有關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會上,中信銀行介紹了該行五大系列舉措,以及多渠道保市場主體、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果。
  • 工行、中行、中信等12大開放銀行全梳理
    中信銀行開放銀行的初心始於『數位化轉型』戰略和『做有溫度的銀行』服務理念,我們希望與各行各業合作夥伴共建開放銀行的生態平臺,讓用戶隨時、隨地、隨需、7*24小時、無處不在地享受金融和非金融服務的新機會、新變化和新體驗。」 6.
  • 中信銀行「三駕齊驅」漸入佳境
    全新升級的「幸福年華1+6」老年客戶服務體系,以中信集團旗下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協同組成的綜合金融平臺為基礎,完善了6大老年特色服務,全面覆蓋了老年人金融、健康、學習、娛樂、旅遊、精神文化生活等多個方面,建立線上線下養老金融生態圈。   其中,最具亮點的是推出了老年專屬信用卡、幸福年華版手機銀行和老年「健康銀行」。
  •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私人銀行中心揭牌
    12月18日,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私人銀行中心開業。中信集團協同委員會江蘇分會會長、中信銀行業務總監、南京分行行長陸金根介紹,私行中心開業後將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利用集團資源,加大協同聯動,從金融和非金融兩個維度,打造閉環式綠色生態圈,綜合解決私人銀行客戶個人、家庭和企業的綜合服務需求,打造極致客戶服務體驗。
  • 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私人銀行中心盛大揭牌
    中信集團協同委員會江蘇分會會長、中信銀行業務總監、南京分行行長陸金根,中信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助理徐震、中信銀行總行市場發展處副處長李申佳,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私人銀行中心總經理黃麗麗,協同單位代表以及客戶代表共同為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私人銀行中心揭牌。
  • 中信銀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統:投產一周年「實戰錄」
    本次沙龍會議也揭曉了StarCard新核心系統從廣泛調研、設計實施到正式上線、穩定運行,以及中信銀行信用卡團隊與華為、中興等生態合作夥伴的協同努力等種種細節。整個IT研發過程的管理,也將採用新的敏捷交付管理模式——與其說這次系統升級是配備「新武器」,其實更像是藉此良機獲得大規模協同作戰的能力。
  • 中信銀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統投產一周年,展示數字金融實力
    為了應對這樣的挑戰,中信銀行信用卡也開啟了研發一套更為先進的業務系統之路。從2014年開始,中信銀行信用卡開始了廣泛調研,包括對全球範圍的合作夥伴、供應商、華為等國內硬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軟體提供商的產品都做了調研,最終還邀請了普華永道、德勤對調研結果進行檢驗。對於中信銀行信用卡來說,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購買此類信息系統。
  • 中信銀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統正式上線一周年
    在本屆技術沙龍上,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張明表示:「我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統2019年率先成功投產,至今穩定運行一周年,得益於我們堅持『無界開放』的經營理念,攜手產業鏈的合作夥伴邁向共創共贏的協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