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中學生讀的英語詩歌:墜落的星星/裡爾克(英詩及中譯)

2020-12-21 斯蒂文英語學習及其它

Falling Stars

by Rainer Maria Rilke

Do you remember still the falling stars

that like swift horses through the heavens raced

and suddenly leaped across the hurdles

of our wishes--do you recall? And we

did make so many! For there were countless numbers

of stars: each time we looked above we were

astounded by the swiftness of their daring play,

while in our hearts we felt safe and secure

watching these brilliant bodies disintegrate,

knowing somehow we had survived their fall.

墜落的星星

裡爾克

你還記得墜落的星星嗎

像疾馳的馬匹競相跑過天空

突然間,越過我們祝願的

欄杆——你記得嗎?我們

的確許過很多願!因為有著數不清的

星星:每次我們仰望,都為

它們那一瞬間勇敢的表演所震驚,

而在內心,我們感到平安,穩妥

看著這些璀璨的星星解體,

知道它們墜落,我們還莫名其妙地活著。

(本人譯)

相關焦點

  • 適合中學生讀的英語詩歌:偶遇(英詩及中譯)
    英語詩歌中所有詞彙都不超過高中level。從Today neither of them is alive句起,詩歌的時態從過去時變為現在時,在時空上一下子拉開了距離,從而加大了詩歌的深度與廣度。米沃什,諾獎詩人,也是我極其喜愛的詩人之一)
  • 適合中學生讀的英語詩歌:山谷之燭(英詩及中譯)
    很有能量的一首詩。史蒂文斯大名鼎鼎,代表作有《觀看一隻烏鶇的十三種方式》等,他的詩為許多詩人提供了「元」元素)
  • 裡爾克隨筆、書信及一首詩
    一,讀《給青年詩人的信》巜給青年詩人的信》,以前只散讀了一些斷章,今次系統閱讀又別有一番風味。裡爾克優美而具哲思的筆觸令人心動,馮至的譯筆也著實讓人驚嘆!文字之美與思想之美兼具。當然在這些書信中,我並不著意去領悟高深的道理,而是學習表達的優美,以及裡爾克對待萬物的謙卑和神聖。
  • 外國詩享|裡爾克《僅剩軀幹的古阿波羅像》
    否則,他只能豎在這兒,容貌全毀,半截廢石,雙肩接著這透明的懸墜,而不會像猛獸毛皮般顫動,閃爍,也不會從每處斷緣迸出光熱如同一顆星星。他的每個部位向你注視著,迫使你改變你的生活。          (飛 白 譯)        作者 / 裡爾克         選自《名家讀外國詩
  • 外國詩歌|裡爾克詩歌《玫瑰集》欣賞
    出生於布拉格,早期代表作為《生活與詩歌》(1894)、《夢幻》(1897)、《耶穌降臨節》(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禱書》(1905)、《新詩集》(1907)、《新詩續集》(1908)及《杜伊諾哀歌》(1922)等。此外,裡爾克還有日記體長篇小說《馬爾特手記》。1875年,裡爾克生於一個鐵路職員家庭。高中畢業後,在布拉格大學等校學習哲學、文學史和藝術史,此後曾在慕尼黑和柏林從事寫作。
  • 裡爾克:一位悄然無聲的人
    「曾經我柔弱得像早熟的麥子」(《耶利米》)裡爾克也曾在詩中這樣自況,柔弱的氣質伴隨了裡爾克一生,他的同時代人不止一次寫到他的安靜、敏感、謙遜的行為舉止。裡爾克儘管裡爾克的邀請從來是含蓄的,但他是那種令人一見傾心,引為導師的詩人,他的詩具有極高的辨識度,過了幾十年還會讓人一讀再讀,而且每一次讀都會有全新的感受,他教會我辨認子夜的黑暗和午後變換不定的光線,也教會我駕馭狂奔不已的詞語,學會傾聽自己隱秘的心跳。「您的名字無法與當代押韻……」茨維塔耶娃如是說,一個偉大的詩人必然是屬於未來的。
  •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知道如何讀詩,他們已經錯了|一詩一會
    詩人們的答案也各不相同:米沃什把詩歌定義為「對真實的熱情追求」;裡爾克說,詩不是情感而是經驗,為了一首詩我們必須去觀看、去體驗;布羅茨基將詩的寫作比喻為「意識、思維和對世界感受的巨大加速器」,詩人對這一加速過程的依賴,就像落進對麻醉劑或烈酒的依賴一樣。當鮑勃·迪倫因「在美國偉大的音樂傳統下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榮獲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時,人們更加困惑了。
  • 純粹名家|邱振中:一位婦女說,是裡爾克的詩歌,讓自己在二戰時的德國集中營裡挺過來的
    以前讀她翻譯過來的詩,沒有太深的印象,但是一讀這部傳記裡的詩歌以後,徹底改變了印象。只要是關心現代詩歌的人,此書必讀;關心傳統詩歌的人,也不妨讀一讀最偉大的現代詩歌。詩歌、戰爭、死亡: 茨維塔耶娃傳作者: [美] 利莉·費勒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譯者: 馬文通 出版時間: 2011-8三聯書店出版的《詩人談詩》,非常有意思的書。
  • 裡爾克《音樂》
    我並不想暗示招魂術曾經對裡爾克的詩歌產生過多麼重要的影響。兩者之間的關係與其說屬於批評的思辨範疇,不如說屬於神秘主義的直觀領域。但是我認為裡爾克在招魂術的體驗中所親歷過的儀式感,非常明顯地在他的詩歌中留下了痕跡。在獻給女畫家保拉•貝克爾的《安魂曲》這首詩中,對魂靈的確信和感知是該詩的傾訴語調的基礎。這種傾訴語調帶有突出的冥想的自我封閉的特徵,同時又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
  • 【好信品讀和分享】讀裡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有感 
    該書信集創作於1903年至1908年,是詩人裡爾克在他30歲左右時,寫給一位向他請教的青年詩人的回信,主要內容論及藝術、生活、職業、愛等青年最為關注的重點話題。   《給青年詩人的信》   詩人裡爾克在書中展示了他所認知的精神世界,表達了對世界和自我的看法,並深入挖掘恐懼、孤獨和愛在他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 帕斯捷爾納克:茨維塔耶娃住在法國,她也知道裡爾克,熱愛裡爾克
    當我在列·奧的來信裡讀到關於這件事的那幾行文字時,家人全都外出了,只有我一個人留在房間裡。我衝到窗邊。外面下著雪,行人在眼前走過。我沒有注意周圍的一切,我哭了。兒子和保姆散步回來,接著妻子也回來了。我卻沉默著,——幾小時內我沒能說出一個字。此前,我一直因您的詩歌那廣闊、無窮、深邃的恩賜而無限地感激您。
  • 秀陶:誰譯的裡爾克最好?秀陶譯的!因為至少能叫人看得懂
    文/秀陶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讀裡爾克,先讀中文的,後來找英文的讀,最後才翻德文字典讀德文原版的。總體的心得是:讀中文翻譯的,最難懂,最莫名其妙。無論是名家的、大詩人的翻譯,選譯的或是全譯的,全部(我特別在此重重地重複一句,全部)都有錯譯,不負責任,自己沒有讀懂卻以不通不順的中文刊出,全然無聊!讀英譯本情形較好,但不時也有迷惘處。
  • 能夠為秋日代言的裡爾克,建議寫寫長信、林蔭遊蕩、擁抱孤獨
    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築,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就醒著,讀著,寫著長信,在林蔭道上來回不安地遊蕩,當著落葉紛飛。工作狂人的確,裡爾克已經成了一個關於詩歌和詩人的神話。他最初的作品並不非常出色,連他自己都不願多提,算是典型的「悔其少作」。但在他身上,與柔弱外表不相稱的強悍和迷人之處,就在於可怕的篤定和堅持,那是一種將寫作作為「最迫切的、天生的責任」,集中全部生命能量衝擊詩歌極限的志存高遠。
  • 古詩十九首:用詩,重新定義星星的距離|周末讀詩
    想像你在拍電影,把詩的每一句、每個字都以畫面傳達出來。這是一個可以快速調動我們感官的不二法門。放下「理解」的焦慮,但以直覺去感受,讀詩就會和看電影一樣有趣,你心裡也將不期然而有所得。「青青河畔草」,這是一個空鏡遠景,因為有河,而草在河畔綿延。這是我們都能想到的,但怎麼拍出詩裡的或你自己獨特的感覺呢?取決於我們對詩意的敏感。
  • 我讀《星星》
    「你別赤腳在這草地上散步,這裡到處是星星的碎片。」我曾讀到這句小詩,從此就常常回想起來,正如草地上零零落落、閃閃發亮的星星的碎片一樣,不時隱現在腦海。星星,是藝術永恆的命題。它不死不滅,在眼睛可以看到卻永遠無法真正觸碰的天空中閃爍著耀眼的光,綴滿整片夜空。它神秘,無處不在,如此美麗。它是造物主至高的傑作。
  • 梵君英譯:宮白雲六首詩
    梵君英譯:宮白雲六首詩葵花 已經有很多年沒看見葵花了誰會在太陽底下想起一朵小花2020.4.3 night悲傷  鳥巢蹲在樹上,像沉甸的果實  就要墜落。業餘讀,寫,評。出版詩集《黑白紀》、《晚安,塵世》;評論集《宮白雲詩歌評論選》、《歸倉三卷》
  • 茨維塔耶娃詩歌精選|我知道這真實,其它的真實都放棄
    1927年2月7日,Bellevue(譯註:該詩寫於裡爾克逝世後不久,原英譯為節譯)翻譯|王家新譯者附記文|王家新他的詩歌曾被明迪譯成中文。卡明斯基於1977年生於原蘇聯敖德薩市(現屬烏克蘭)的一個猶太家庭,祖父在史達林時代被鎮壓。他本人4歲時失去聽力,12-13歲開始發表散文和詩,出版過小詩冊《被保佑的城市》,被視為神童。原蘇聯解體後排猶浪潮掀起,他全家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1993年他以難民身份來到美國。1994年父親去世,他開始學習以英語寫作。
  • 白開元:英譯泰戈爾詩歌的藝術特色
    出版社在每個譯本中附上英語原作,並希望我為每首詩寫簡析。我從泰戈爾英文作品選第一卷的附錄中尋找原作。附錄中有每首詩的孟加拉語原作題名和所屬集名,用英文字母標出。原作若是歌詞,附錄中就用英文字母拼出其首行。我手頭的孟加拉語泰戈爾全集和歌曲大全也有索引,所以很快就找到與英譯詩原作對應的孟加拉語詩集。
  • 誰不願意,每天都是一首詩|為你讀詩 · 第579期
    關注Be My Guest「為你讀詩」公眾微信每晚十點,一位特別來賓「為你讀詩」圖為美國印象派畫家朱利安·奧爾登·威爾的作品《信》。如同一位朋友隔著萬水千山向你傾吐,而我們則在一個個屬於自己的角落裡與之共鳴。 Q:怎麼好像很少聽到中國現代詩和古詩?
  • 《華夏集》:中國古典詩歌在英語世界的「涅槃重生」
    《華夏集》之所以造成如此轟動,主要原因在於它不僅蘊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特點,而且還融入了龐德個人的現代主義詩學創作理念。具體而言,龐德在詩集中對中國古詩採取了「邊譯邊創」的譯介模式,他的譯詩主要是在理解原詩的基礎上進行的詩歌再創作。據此可以說,《華夏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詩歌譯著,它在更大程度上可被視為中國古典詩歌在英語世界的「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