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講日本的浮世繪以前,先來給小朋友們看幾幅畫。
梵谷的《星空》《梅花盛開》《太陽花》,莫奈的《聖阿德雷斯花園的陽臺》《睡蓮》。梵谷·星空
梵谷·梅花盛開
莫奈·聖阿德雷斯花園的陽臺
莫奈·睡蓮
左:歌川廣重《龜戶梅屋鋪》 右:梵谷《日本情趣:梅花》
為什麼說浮世繪是日本最重要的藝術表達形式?
先說說什麼是藝術?人類吃飽穿暖了之後,技術發展了之後,有了多餘的時間,想到了要讓自己開心快樂或者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從而有了藝術。
我們說一般某樣東西或者某個人重不重要,ta是不是印在鈔票上是個重要的標誌(玩笑而已)。浮世繪有一張重要的作品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在不久,就要印在新版的1000元日幣。與此同時,在我們手機輸入法裡,打「海浪」一般也會出來神奈川沖浪裏打圖案。
那什麼是浮世繪?
「浮世」——是佛教用語,一般是指生命短暫。那麼浮世繪,就是描繪在人短暫的生命裡,那些美好的、值得記憶的畫面。通常我們認定為誕生於16世紀末,大概400多年前。
浮世繪一般描繪什麼呢?1、美女(藝妓),全世界都喜歡美女。2、花鳥魚蟲。3、英雄、神仙鬼怪。4、市井生活。除了英雄和神仙鬼怪,我們說浮世繪的內容還是接地氣的,和中國的繪畫在內容上有比較大的不同。
日本是在1500年前,中國的隋朝時就開始和中國有交往,所以無論是色彩還是構圖上我們多多少少會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我們現在知道日本有「遣唐使」,其實更早的還有「遣隋使」。
03
浮世繪最早的一位大畫家叫菱川詩宣,也稱為浮世繪的創始人。最早他是畫屏風的,是江戶時代的畫家(江戶時代橫跨中國的明代和清代。在這個時期)。日本幕府設於江戶(即現在的東京),手工業發達,所以手繪的作品開始發展到版畫(因為需要手工藝人雕版、套色),但主要還是單色。
那麼在菱川詩宣之後,一個重要的浮世繪畫派叫「鳥居派」。鳥居派的創始人叫鳥居清信,他的父親是京都歌劇院內畫宣傳畫(海報)。鳥居清廣是鳥居派的傳人,線條柔和著稱。《盥足圖》描繪的就是女性洗腳、修剪腳趾甲時候的場景。
日本人早期是沒有姓名的,只是被稱呼例如阿寶、阿信這種,只有貴族、皇族有,後來為了收稅、統計,沒有名字分不清、無法計算,後來就必須有姓名。很多普通老百姓就根據自己的居住地的特徵起名字,西村、石川……這種都是。鳥居,看來是畫家家裡附近有一個鳥巢。
奧村政信也是浮世繪的創始人之一。他的畫色彩有層次,首選使用了雲母(礦物研磨)來豐富顏色,和中國的唐卡類似。同時他還自創了出版社,來推廣自己的浮世繪,所以被視為浮世繪創始人。他還是第一個運用透視技法的日本浮世繪畫家,如下圖。
中國文學巨匠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最喜歡浮世繪,收藏了很多。比如《伊勢海老的戀舟》,這幅畫在這次大展上也能看到。
伊勢海老的戀舟
04
喜多川多磨是18世紀晚期,日本浮世繪的一個高峰時期的畫家。他說:「用心和大腦去感受生活,然後用畫筆將生活記錄下來,這就是繪畫」。他擅長美人畫,非常細膩。
喜多川多磨·婦女人相十品
《山姥和金太郎》是日本傳統神話故事裡的人物。金太郎類似於中國的哪吒,是山裡的棄嬰,長著紅色的皮膚,力大無窮,有一把斧子隨身,從小被山姥收養,後來文武兼修。這也是日本古代的一個勵志故事。
05
葛飾北齋是浮世繪的一位奇才、天才。他活了89歲,一直筆耕不輟,非常勤奮。他的父親是御用鏡師,手工藝人,所以在古時候你,一個畫家的成長還是要有一定的家學淵源。
《神奈川沖浪裏》是富嶽三十六景(還有《甲州三越島》)中的一部作品,是日本浮世繪的最高傑作,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畫面呈現湧起的巨浪,浪的背後露出富士山的雪頂,動與靜對比。波浪中小船在掙扎前行,畫面用色不多,是非常成功的版畫處理。在沒有照相的時代,這種描述瞬間的大自然動態的作品,非常不容易,靠觀察、記憶和想像。這是他65歲左右的作品,在沒有第二個人描繪這一主題。據說,梵谷星空的筆法就模仿了這一作品。
這幅畫的主色調上藍的,也是當時從西洋引進了普魯士藍這種顏料(草木灰和牛血混合後燒,再用水侵取,普魯士軍隊的軍服就是這種顏色)。
其實藝術是流動的,是互相學習的。在葛飾北齋年輕的時候,日本有個畫家叫司馬江漢,為日本帶來了西洋畫的畫法,葛飾北齋就學習了他的畫法。
葛飾北齋35歲時畫的《押送船之圖》,是《神奈川沖浪裏》的雛形為什麼說葛飾北齋是奇才?他曾經有一幅畫叫《達摩半身像》,是在江戶的一座寺院外,用刷子蘸著清酒和顏料畫的,足有200平米。還有一幅畫要畫落下的楓葉,就讓一群雞在腳上沾滿了紅色的顏料後,在畫布上亂走。
達摩半身像,現存于波士頓美術館,是巨幅原作的縮小版葛飾北齋涉獵很廣。《詩歌寫真鏡》畫了十個詩人,有李白、白居易和蘇東坡。這也足可見,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之廣。
06
歌川派,是日本浮世繪的又一個大的門派。顏色開始脫離溫潤的風格,開始大紅大綠起來。其中,歌川廣重是日本浮世繪重最著名的風景畫畫家,梵谷也收藏了他的作品。
《洗馬》是浮世繪最高傑作,月光下划船,兼具西洋畫(岸邊的陰影)和中國畫(垂柳),再次可見藝術是在交流中發展,其實在世界歷史中,戰爭也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途徑之一,只不過代價過於巨大。
《大橋暴雨》,梵谷也模仿過,比較勉強。歌川用線條表現暴雨非常生動。
梵谷·大橋暴雨
那麼浮世繪為什麼會流傳到歐洲影響印象派呢?有一種說法,1851年,當時在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日本人用浮世繪作為包裝紙包裝瓷器,一舉讓歐洲人認識了浮世繪。
所以浮世繪是日本的藝術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交融的產物。
PS:如今,周末的上海各種展覽館,隨處可見一波又一波博物館導覽團,小朋友們專心聽、用心記,感受著藝術的薰陶~!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