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有「毒」,00後成套「集郵」:泡泡瑪特三年淨利翻282倍

2020-12-13 商業數據派

盲盒風靡再次驗證了後浪們的消費力,也造就了泡泡瑪特這樣的潮玩公司

泡泡瑪特在6月1日提交港股上市申請,這是其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之後,第二次衝擊上市。招股書中透露,泡泡瑪特近三年的總收入由2017年的1.581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迅速增加至2019年的16.834億元,年度同步增長保持在220%以上。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淨利潤160萬元、9950萬元及4.51億元,三年翻了高達282倍!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組數據。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潮流玩具的零售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8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198億美元, 複合年增長率為22.8%。具體而言,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的增長更為快速,由2015 年的人民幣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6%。

可以看到,潮玩市場雖然整體增速很快,但增速遠遠沒有達到泡泡瑪特的數量級。那麼,泡泡瑪特領跑的秘密在哪裡?看完招股書,秘密有一半揭開,而另一半在用戶那裡。

為此,《財報看公司》找了5位購買過不同數量(幾個~七十個)的泡泡瑪特盲盒用戶,來聊聊她們為什麼喜歡購買潮玩。

IP 化運營

「剛接觸盲盒到現在不到一年,一共買了20多個。因為喜歡獨角獸,所以買的都是獨角獸系列。」蕃蕃(化名)對《財報看公司》說。

與蕃蕃類似的是,其他幾位被訪者也都喜歡按系列來買,有些是對一個系列情有獨鍾,有些則喜歡其中幾個系列。

IP 化運營是泡泡瑪特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也是高利潤、高用戶粘性的保障。泡泡瑪特通過與藝術家、IP提供商及內部設計團隊合作,目前運營IP超過85個,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

由上圖可以看到,自主開發產品和第三方的收入比例變化非常大。

2017年時,泡泡瑪特還是以第三方產品銷售為主,自主開發產品收入佔比僅29%;但2018年之後自主開發產品的銷售就佔據了上風,達到66.1%,2019年達到了82.2%的高峰。

Molly系列
PUCKY系列

其中賣的最好的就是自有IP Molly系列以及獨家IP PUCKY系列(上圖),在2019年銷售佔比分別為27.1%和18.7%,而其他新開發的系列銷售佔比都還不算太高,獨家IP的略好於自有IP,這表明新IP的商業潛質還待驗證。

泡泡瑪特不僅在營收上增長迅速,毛利率也在逐漸提升,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毛利率分別為47.60%、57.9%和64.80%,說明其規模化的生產,對IP成本和生產成本的均攤都有所降低。

無論是歐美、日本還是香港,電影或漫畫的IP化運作是一種比較主流的變現方式。以漫威和迪士尼為例,迪士尼靠《冰雪奇緣》「艾莎裙」一項就獲得了約4.5億美元收入;美國漫威每年來自其授權衍生品的收入可以達到10億美金;而在周邊市場最為發達的日本,周邊商品的銷量甚至超過了電影和動漫行業本身的收入,數據顯示,日本動漫產品播出環節與衍生品開發環節的利潤比為3:7-1:9。

盲盒的雙刃劍

不過,泡泡瑪特更像中國版的Bearbrick(積木熊)的運作方式,Bearbrick不是動漫的衍生品,而是出自出自於大阪插畫家Mori Chack之手,由日本玩具公司MEDICOM TOY所出品。

第一代發行於2001年的八月, 一炮而紅後受到很多明星的追捧。Bearbrick每一代也都有基本款、特別款等等,購買基本款的時候,盒子裡面究竟是那些款式並不知道,只有買到手後才能打開查看。這個場景是不是特別熟悉?

對泡泡瑪特來說,盲盒就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極大的刺激了用戶不斷「集郵」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讓許多用戶大呼上當,甚至為了抽到「隱藏」款而花掉超出自己能承擔的費用。

樂涵(化名)是這次採訪中買過最多盲盒的姑娘,多達七十個,包含dimoo、molly、畢奇、潘神等等很多系列。此前被入坑的舍友種草,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只要泡泡瑪特持續出新品就會持續購買。

「最近出新品的速度越來越快了,有喜歡的系列就會買,抽盒的不確定性有賭博的快樂,而且看著娃娃越來越多,很有成就感。」

而另一位用戶琳琳(化名)對《財報看公司》說,之前遇到過一個小學男生,搖盒賊強,當場摸了一個隱藏(款),而且說家裡有30幾個隱藏(款)。當時就感覺,泡泡瑪特粉絲年齡跨度真的是蠻大的,幾歲到幾十歲都有越來越多人入坑。

「抽盒這個事情真的很上頭,如果抽不到想要的話,可能會一直抽。我也有朋友不能理解收集盲盒,覺得這麼大了還買這麼多玩具。」

可以看到,線上渠道的增長最為迅速,而零售店依然是其銷售量最大的渠道。

「第一個買的(盲盒)應該是逛街逛到了,就進去看看隨便抽了個喜歡的。」Loren(化名)說,之後買過十幾個,除了周末逛街(在零售店)順便抽一個,小程序和天貓店也都買過兩次,但還是喜歡現場抽。

而其他幾位受採訪的用戶也都表示,有時候雖然會在線上下單,但依然最喜歡現場抽獎的感覺。 而泡泡瑪特作為涉及生產和物流等環節的實物交易,存活和周轉的效率也是其經營效率的重要考量標準。

招股書顯示,存貨金額由截至2017年底1550萬元增加87.7%至截至2018年底2910萬元,並進一步增加230.9%至截至2019年底9630萬元,主要是銷售需求增長帶動存貨增加。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49、45和46天。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存貨5230萬元,54.3%已於截至2020年4月30日售出。

如何緊緊抓住90、00後的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泡泡瑪特的粉絲群主要覆蓋15至35歲、擁有高消費力、熱衷分享和展示的人群。「從目前的消費人群畫像來看,泡泡瑪特的客戶群75%是女生,這跟以前的潮玩市場(男士為主)是不一樣的。」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曾在一次公開採訪中說。

泡泡瑪特建立了很多粉絲群和會員計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及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分別有共220萬名及320萬名註冊會員。在2019年,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高達58%。

據《財報看公司》了解到,一般會有兩種粉絲群。一種是店鋪群,(泡泡瑪特)店長拉群,一般會在裡面說新品到貨時間,可以在群裡提前預定,娃友也可以交流,出二手;還有一種是粉絲自己拉的群,主要是二手買賣、交流,還有猜盒分享(Popmart小程序)。猜盒可以加幸運值,幸運值達到100可以用透視卡,直接告訴盒子裡是什麼東西。

另外,《財報看公司》發現,送盲盒也成了90、00後的社交方式之一,不少用戶首次入坑都是收到了閨蜜或者男朋友送的盲盒。

「第一次接觸到盲盒是朋友送的禮物(韓國限定狗鳥系列),覺得整個系列都很可愛,自己又陸續入了兩個,因為有目的性的想買到喜歡的形象。」Stella(化名)說。

「最近會和朋友互相送娃,下一個娃也可能是抽了送她。」樂涵也表示。

可以看到,泡泡瑪特對這些年輕用戶的心理揣測「極為到位」,但也可以看到這些用戶大多還是沒有自主賺錢能力的學生,自制力相對成年人也比較低。如何在能力覆蓋範圍內,保持自己的愛好,又理智「集郵」,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未來的成長空間有多大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淨利潤160萬元、9950萬元及4.51億元,淨利率分別為1%、19.3%和26.8%。

泡泡瑪特能否進一步提升淨利潤規模,一是看其後續IP開發的能力,目前看來新IP系列仍待用戶接納;二是看市場天花板。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潮流玩具的零售市場規模預計會進一步增長至2024年的448億美元,符合年增長率為17.7%;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的增長更為快速,預期於2024年將增加至人民幣76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8%。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提到,於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進行全球擴張,截至2019年底,已建立起覆蓋超過21個海外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據點,特別是在韓國及東南亞的戰略擴張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關焦點

  • 網紅盲盒營收16億 三年淨利翻282倍 泡泡瑪特還想做「中國迪士尼」
    來源:貓財經作者:貓妹小姐姐靠盲盒扭虧,年賺16億說2019年是「盲盒元年」一點也不過分,雖說盲盒概念的起源大約來自日本的福袋,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甚至國內也早有各種形式的扭蛋、盲盒等產品,但盲盒還是在2019
  • 3年淨利翻300倍,泡泡瑪特是潮玩還是炒作?
    泡泡瑪特招股書披露:2017~2019年,公司淨利潤從160萬增長到4.5億元。短短3年翻了近300倍,如此算來,潮玩生意簡直暴利!但泡泡瑪特背後的盲盒生意已被推到風口浪尖。有報導質疑泡泡瑪特利用盲盒炒作IP Molly,創始人王寧解釋到,「泡泡瑪特迅速壯大不僅僅因為盲盒這個載體,核心要素還是IP本身。」
  • 泡泡瑪特:「抽獎」加「集郵」,盲盒公司飛到千億市值
    盲盒:新世代的集郵快樂 根據泡泡瑪特的最新市值,33歲的創始人王寧身家超500億港元。 縱然看起來有運氣的成分,王寧也是一個幹了十餘年的創業老兵。2019年5月,在黑蟻資本的年會上,王寧分享自己最早在2008年創業做零售,開的第一家實體店都是自己刷的牆。
  • 賣盲盒堪比印鈔機 泡泡瑪特三年淨利潤翻了289倍
    過去3年,這家以售賣盲盒玩具為大眾所知的公司營收翻了10倍,淨利潤翻了289倍。如此迅猛的業績增長,讓其從一度小眾的潮玩市場逐步進入大眾視野。在此之前,眾多資本已經對其押注,IPO前泡泡瑪特共計獲得9輪融資,資方包括紅杉中國、華興新經濟基金、創新工場等多家國內一線基金。
  • 紅星資本局|泡泡瑪特業績坐火箭,是後浪的錢太好賺,還是盲盒令人流連
    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知道讓很多90後著迷的「泡泡瑪特」嗎?買過「盲盒」玩偶嗎?潮流玩具商泡泡瑪特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這家將盲盒生意做到極致的玩具公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泡泡瑪特最近三年業績有火箭般的增速曾經連虧多年,卻是資本寵兒雖然泡泡瑪特準備赴港上市,其實它在2017年就在新三板掛牌了,但時間並不長,到2019年8月就摘牌了。
  • 賣玩具的泡泡瑪特上市,估值460億,玩「盲盒」造IP,年輕人的喜好時代
    每套12個泡泡瑪特的盲盒中,還設有一個極難得到的隱藏款。二手隱藏款,特別款的售價在市場上可以翻10-20倍。 有人說,憑藉中國製造工廠的強大生產能力,一隻玩具的成本價格大概10元。非要買那麼貴的幹嘛? 但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東西,總是不易俘獲人心。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2017-2019年三年淨利潤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三年翻了將近300倍。王寧在敲鐘現場表示:「上個月,泡泡瑪特剛剛度過公司的十周歲生日。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這個85後和他創辦的泡泡瑪特,能迎來今天的「華麗轉身」,締造出一個龐大的盲盒帝國,讓千萬年輕人心甘情願為之買單,不可謂不讓人驚嘆。時間回到2017年,當時泡泡瑪特的全年淨利潤為156萬元。而到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已達16.8億,淨利潤是4.51億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又上市,過去三年間,泡泡瑪特經歷了什麼變化,此次上市之後還能一直火下去嗎?這篇2020年初的舊文將帶你進入盲盒的「瘋狂」世界。
  • 泡泡瑪特敲鐘!市值暴漲100%超千億,33歲夫妻是怎麼玩轉盲盒生意
    過去十年,泡泡瑪特從一個雜貨鋪逐步變為中國最大的潮玩公司。上市後,它會開啟一個怎樣的未來?三年營收漲10倍,線上佔比超四成過去三年,泡泡瑪特的增長曲線驚人。招股書顯示,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16.8億,相較2017年的1.58億元漲幅超10倍;淨利潤則從2017年的160萬元漲至2019年的4.51億元,漲幅超280倍。與此同時,泡泡瑪特的淨利率與毛利率也不斷提升。2017年至2019年,淨利率從1%上升為26.8%,毛利率從47.6%上升到64.8%。
  • 「盲盒老大」泡泡瑪特連虧三年 一個Molly夠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盲盒老大」泡泡瑪特連虧三年憾別新三板,如今盈利4.51億赴港IPO捲土重來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在新三板摘牌之後將二度進軍資本市場。令人稱奇的是,幾年光景,泡泡瑪特的境遇已大不相同。運營Molly等多個IP,引入「盲盒」玩法,轉型翻身的泡泡瑪特,於今年6月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淨利潤翻了289倍,業績可謂爆發式增長。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2017年之前,泡泡瑪特曾經連虧三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703萬元、4538萬元和8812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萬元和-3003萬元。神奇的是,2017年,泡泡瑪特在新三板上市,業績一改往日頹勢,扭虧為盈。
  • 「00後」大生意你看得懂嗎?泡泡瑪特上市首日一度暴漲100%
    「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 盲盒,一般是指以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泡泡瑪特突破了這些空間牆,擴大了消費群體,增加了女性消費群體,增加了消費頻率,使得更多的90後、00後成為手辦的擁躉。泡泡瑪特獲得了molly的獨家IP版權,轉型之路也逐漸跑通,泡泡瑪特的定位,從傳統文化打造IP潮牌。前有實體連鎖店,依託傳統玩具廠商的模具製造力量。小巧、美觀、精緻、高品質的molly擺放在泡泡瑪特實體店的展示櫃中,讓不得不前往香港購買molly的粉絲們可以在「家門口」購買到。
  • 泡泡瑪特IP搭上盲盒後瘋狂吸金 是「韭菜」盒子還是「寶藏」盒子
    從招股書來看,泡泡瑪特主要的營收來自盲盒。阿里《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同時,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然而,由於一些隱藏款在二手市場上的超高溢價率,盲盒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韭菜盒子」。
  • 泡泡瑪特退市再上市,揭秘盲盒背後的暴利生意經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完成前,泡泡瑪特市值為20億元人民幣。此後,泡泡瑪特通過運營Molly等多個IP、引入「盲盒」玩法轉型翻身,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淨利潤翻了289倍,業績可謂爆發式增長。
  • 賣盲盒竟然比賣房還掙錢?泡泡瑪特這樣收割年輕人
    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時,按前一日股票最終成交價計算,市值為20億元。小小盲盒為泡泡瑪特帶來了巨大財富。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淨利潤迅速增加,從156.9萬元升至4.51億元,增長約289倍。 賣盲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門比賣房還要掙錢的生意。
  • 被Z世代爆買的「盲盒第一股」 泡泡瑪特2年利潤暴增280倍的故事...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高秋榕 編輯:張澤據多家媒體報導,泡泡瑪特於11月19日尋求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最快於本周末通過聆訊後的招股說明書,「盲盒第一股」有望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在2017年之前,泡泡瑪特曾連續三年虧損,但如今卻成長為天貓雙十一首家「億元」玩具旗艦店,剛滿「10周歲」的泡泡瑪特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被Z世代爆買的「盲盒第一股」11月19日,記者來到位於廣州天環廣場的泡泡瑪特零售店。
  • 泡泡瑪特的「泡泡」會被戳破嗎?
    在前幾年,"盲盒"還只是一個小眾新奇詞彙,根本見不到幾次,而現在,盲盒卻成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使其成為了中國潮玩零售市場第一名,目前內地最大的潮玩公司。在過去的三年裡,由於其近十倍的銷售增長才使得盲盒以及背後的潮玩經濟得以正式映入資本的視野。(1)盲盒究竟有怎樣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