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剖麵團的基礎發酵!(什麼是中種法)

2021-02-15 幸福美食頻道

中種法是將食譜的份量分前後兩段時間攪拌。有50%、70%、100%中種法,這些百分之幾是怎麼回事的呢?

百分之幾都是以麵粉為標準,設定麵粉的總量是100%,取出一半的麵粉量先發酵,就是50%的中種法,取出70%量的麵粉先發酵,就是70%中種法,如果用全部麵粉量先發酵,就是100%中種法啦!

曾經我們做過非常經典的北海道吐司,這個就是100%中種法,大家可以點擊這裡查看一下配方。北海道吐司就是用全部的麵粉先發酵,發好以後再加其他材料揉面。

通常我們最常用的是70%中種法做,這種比較穩定。

舉個例子:方子的麵粉總量是131+56=187,這個187就是100%,187乘以70%=131,得出來的這個數就是中種的麵粉量,算出麵粉量以後可以先加一部分液體和酵母揉成團發酵,發好後再和其他剩餘材料揉成團。

那131克的麵粉應該加多少液體和酵母比較合適呢?就加麵粉量的65%——70%就可以了。131*0.7=91.7,這個就是中種的液體量了。酵母就遵循統一規律,用麵粉的1%,所以就是1.3克了。然後主麵團裡的材料,就是直接法剩下的其他材料,這就是直接法的方子換成中種法最簡單的方法。

有的中種法裡可能會加糖或者加鹽或者加一些其他材料,就看原方是什麼樣子了,加鹽是為了抑制發酵,不想讓它發的太快,加糖是促進發酵,可能有些東西阻礙發酵了,就會加點糖促進一下。具體情況就要具體分析了。

好了,我感覺我有點跑題了,講第一次發酵,順帶把中種又講了一遍。不過這些都是有關聯的,也不算跑題。

下面開始說第一次發酵了。

下面先說直接法的第一次發酵:

面揉好了就要開始進行第一次發酵,也叫基礎發酵。

把麵團用摺疊的方式整理成圓形,也叫滾圓。(我的所有麵包視頻裡都有摺疊的方法)然後放在一個盒子裡。沒有盒子也可以放在一個烤盤裡。以前的視頻都是放在盆裡的,那時候不懂啊,放盆裡拿出來的時候會拉扯麵筋,容易破壞麵筋,正確的方法就是放盒子裡。然後拿去發酵。

基礎發酵方法我大致分為了三種:

第一种放到發酵箱或者其他溫暖的地方,在26—28度,75%溼度的環境裡發酵。這個溫度下通常會發酵1小時左右可以發好。當然根據你揉好面的面溫、酵母活力,時間上可能會有些不同。具體還是要按實際狀態來判斷。

第二種是揉好面以後放到冰箱冷藏發酵。4—7度冷藏,表面蓋好保鮮膜。4度發酵17小時,7度大概可以發八小時左右。溫度越高時間越短,溫度越低時間越長,要根據自己家的冰箱實際溫度來掌握時間。低於4度可能發不起來,有的小夥伴揉好面,開開心心的把麵團放進冰箱了,第二天拿出來一看,沒有任何變化,還是那麼大。這種情況就是冰箱溫度太低了,可以放在室溫回溫繼續慢慢發,或者放在28度下繼續發,溫度上來了,它還是可以發起來的。也有在冰箱裡發過了的情況,我自己也遇到過,這個就是冰箱溫度高了,時間上你沒有掌握好。

第三種是揉好面以後蓋上保鮮膜放在室溫下發酵。這個發酵時間就有點琢磨不透。不同的溫度發酵時間不同。溫度越低發酵時間越長,溫度越高發酵時間越短,在室溫下發沒什麼問題,但是你自己一定要掌握好狀態,勤檢查,注意不要發酵過度。可以半小時檢查一次狀態。直到發酵完成。夏天適合在室溫下發酵。

好多沒有發酵箱、烤箱也沒有發酵功能的小夥伴們,一到冬天就發愁,之前我總結過一個第一次發酵的幾種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下。微波爐的我覺得比較好使,網上還有人說用蒸鍋,我現在是非常不建議用蒸鍋,因為很容易會溫度高,泡沫箱和微波爐的方法我覺得不錯。不過現在我要對這個視頻做補充,那就是發酵的時候要放溫溼度計比較好,找一天你不做麵包的時候,提前測一測,微波爐三分鐘加熱完以後,把溫溼度計放進去測一下看看溫度會不會高於28度,如果不會高於,那就沒問題。如果高了,那試試加熱2分鐘或者1分鐘這樣。調試兩次,總能找到合適的溫度。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把溫溼度計放在微波爐裡加熱哦,這是非常危險的,哎!我怎麼有點擔心呢,我真怕有人犯傻,如果往微波爐裡放溫溼度計的話,一定要記得我說的話哦!泡沫箱也是一樣的,也可以提前測試一下,溫度和溼度。不過第一次發酵的溼度我覺得還好吧,只要不太高,稍微低點目前來看也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實在室溫太低的話,不行就冷藏發酵吧,放到第二天再做,這樣其實還是比較節省時間的,也不用熬夜。最建議的就是冷藏中種哦!

視頻看完,大家也可以開拓一下自己的腦洞,找一個適合你自己的發酵方法。最簡單省事的就是放發酵箱裡,但是不是所有人家裡都有那麼多地方,所以就要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啦!

發酵方法說完了,下面要說說發酵狀態了。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發酵,什麼冷藏啊,微波爐啊,發酵箱啊,最後發好的狀態都是一樣的。麵團會發至原來的兩倍大(冷藏發的只會長到1.5倍大),手指沾麵粉按下麵團,有輕微回彈,麵團上還有留下手按的坑,就發好了。如果回彈速度太快,就繼續發。如果按下不回彈或者麵團洩氣了,就是發過了。

截取了一段從揉好面到發酵好的視頻,可以看下。

直接法的基礎發酵就說完了,下面是中種。

中種我覺得簡單一些。中種麵團不需要揉出膜,揉成團以後就開始發酵。

發酵方法通常也是三種:

第一種室溫發酵。

第二種冰箱冷藏發酵。冷藏中種法也叫宵種法。

第三種28度發酵箱發酵。

跟上邊直接法講的一樣,選擇任意一種即可。

中種的發酵狀態判斷方法和直接法不一樣。需要扒開組織看一下有沒有蜂窩狀。

扒開以後能看到有很多這樣的蜂窩狀就發好了。沒有這樣的蜂窩還是發酵不夠,就繼續發。中種也不建議發太過,發太過酵母也會沒有勁了,這樣會影響後邊的發酵。最好是發到合適的狀態。

下面是中種的揉面以及發酵的視頻片段,大家可以看下!

好了,今天差不多就是這些了,我的腦子已經想不出來了,不知道有沒有介紹全了。不全的話高手們來補充!

需要模具,工具,烤箱,食材可以到我的微店選購。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直接進入微店。

相關焦點

  • 詳細解剖麵團的基礎發酵!
    今天再來說說麵團的第一次發酵。我仔細想了想,好像麵團的發酵方式大致分為兩種:直接法和中種法的發酵。(如果少了大家給補充)中種不是面種,是做麵包的一種發酵方法,這裡大家一定要搞明白,它跟波蘭種、老面、魯邦種那些不是一個定義。
  • 正確的麵包發酵法 | 中種法
    作者 | 掌溫 | 圖片 | 網絡編輯 | 米娜 | 設計 | 婷婷中種法,又稱二次發酵法是指生產工藝流程中經過二次發酵階段的方法。麵包經過發酵階段能令麵團形成較好的網絡組織,及產生特有的麵包發酵香味,二次發酵法因有較長時間的發酵而令麵團之效果及特性更為成熟。所謂中種法,就是將麵包的原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中種麵團,另一部分是主麵團。
  • 麵包發酵技術~~燙種、湯種、中種法+方法林林總總~~
    中種法;是分兩次攪拌的方法,即先攪拌中種麵團,使其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再與其他部分混合攪拌形成製作麵包的麵團。因為酵母最怕糖,鹽,油脂。因次中種法能使酵母在第一次面種中發酵良好,使水份完全滲透於麵粉, 使其水含量增加,經過第二次攪拌後,把氣泡全打掉,達到柔軟、組織細密效果。用中種法製作麵包,種面的溫度環境非常重要,發酵時間過頭或不足都不能製作好吃的麵包,時間溫度是最關鍵。
  • 製作麵包的入門基礎知識2——麵團的發酵
    接下來進入本期正題:麵團的發酵在揉好麵團之後,就可以靜置一旁,讓酵母菌發揮作用。市面上常見的酵母分為幾種:新鮮酵母(塊狀),乾酵母,即發酵母(顆粒)。上一期也講過,糖能使酵母活性增加,若不使用耐高糖酵母,還沒等發酵到麵團,酵母的功效已經讓砂糖耗費完了。除了填加酵母直接發酵以外,還可以進行延遲發酵。直接發酵在製作當天往往耗費時間很長,因此烘焙師傅通常會選擇更加靈活的延遲發酵法,也就是前一天先製作發酵麵團放入冷藏室低溫發酵過夜,第二天進行烘焙。
  • 乾貨 | 中種法之冷藏發酵
    就製作方法而言有很多種:比如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等等(戳這裡看文中介紹直接法、中種法和湯種法),這次給大家介紹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冷藏發酵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延緩麵包老化,而且還能增加麵包風味哦。又稱冷控麵團、延遲麵團,由中種法演變而來。將麵粉和酵母及其他用料混合充分並揉透後,放進4-7℃的冰箱冷藏室,發酵12-17小時的一種發酵方法。
  • 在眾多的麵團發酵方法中,為什麼要選擇低溫冷藏發酵法?
    麵團發酵方法那麼多,可我們還是更傾向於低溫冷藏發酵法,用低溫冷藏發酵法製作出的披薩麵團,更加彈韌光滑,更加溼潤柔軟,在長時間的低溫環境下,美妙滋味慢慢醞釀而出,烘烤後的餅底香味很足,沒有過多的酸味兒,在未來的三五天內都不會壞掉,再也不必手忙腳亂!
  • 柔軟香甜的奶油紅豆麵包 經過中種發酵的麵團香氣十足 試試看吧
    中種材料:高筋粉175 克,細砂糖12.5 克,酵母3 克,水100 克
  • 【麵包實驗室】|直接法、中種法、燙種法、液種法吐司製法差異
    今天,東京烘焙職業人進行的麵包實驗是直接法、中種法、燙種法和液種法的工藝區別,文中將透過不同工藝在吐司中的表現來講解。直接法將是全部的材料依照一定的次序一次性攪拌成麵團,再進行基礎發酵、分割、中間鬆弛、成型、最後醒發、烘烤等操作的製作方式。
  • 麵包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的區別詳解
    經常有新開始做麵包的同學會問,到底什麼是中種法呢?
  • 常見的四種麵團發酵方法對比
    麵包的主要材料有麵粉、糖、油、鹽、水等,攪拌成麵團後,每一種材料互相混合均勻,經過一段適當時間的發酵,才能做出柔軟的麵包。     做好麵包的關鍵是和面發酵,不同的發酵方法做出來的麵包口感也是不同的。下面我們來介紹幾種常見的麵包發酵方法:直接酵母法;中種法;液體發酵法;低溫過夜麵團法。
  • 全麥淡奶油蔓越莓吐司 (「中種法」二次發酵法)
    但是在全麥中加入淡奶油後,麵包的組織會非常細膩鬆軟,口感一點不輸普通的吐司,並且淡奶油很香,再加上些蔓越莓酸酸甜甜的,也不會覺得膩,口感會非常的豐富的。用的是中種法,因為我是個上班族,下班後的時間並不多到可以做一個完整的麵包程序,所以使用中種法,用兩天來做一種麵包,這樣時間好控制,並且中種法的麵包也會更加細膩,老化速度更慢,避免了那種吐司放上一天就變硬的情況。
  • 燙種、湯種、中種法與麵包技法
    取出,麵團如果很粘,可加少許乾麵粉當手粉,或者拍扁,入冷凍室20分鐘稍微凍硬。在拿出來分割整形。中種法:中種麵團:1、高筋粉70%。酵母1%,糖2%,水42%攪拌成團,26度的條件下發酵3到4小時,也可冷藏發酵17小時。主麵團:1、高筋粉30%,糖18%,鹽1%,奶粉4%,雞蛋8%,酵母1%。
  • 麵包 湯種、液種、中種法介紹
    總結:• 優點:發酵時間短,效率高。• 缺點:硬化(老化)速度快,吐司柔軟性、延展性略差。• 適用麵包類型:本身口感較為粗糙的吐司,或小餐包中種法就是將麵團材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中種麵團,一部分是主麵團,先將中種材料揉成團,發酵之後再和主麵團的材料混合,之後的步驟和直接法基本一致。
  • 想吃吐司不用買,教你詳細配方和發酵法,鬆軟拉絲,做一次就成功
    麵包的發酵方式有很多種,做出來的麵包的口感和風味也各不相同,發酵的方式基本上常用的就是直接發酵法、中種法、水解法等等,之前的麵包製作文章中也有詳細的介紹,需要了解具體的做法可以直接翻閱之前的文章,製作吐司麵包的發酵法也有不同,如直接發酵,也可以使用中種法或者水解法等,根據麵包的風味以及所使用的材料所決定,不過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發酵方法就是直接發酵法。
  • 烘焙經典 中種發酵法醇奶吐司
    仍舊是中種發酵法,以中種發酵法所製作的麵包,雖然這樣耗時長,但質地最細膩。我個人一直非常喜歡中種發酵的麵包。中種材料高筋麵粉250克蛋白19克白砂糖6克乾酵母2克牛奶75克動物性淡奶油100克 主麵團材料蛋清16克
  • 麵團揉面手法及發酵技巧,做麵包不再難!(詳細圖解)
    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麵團變得鬆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面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麵團,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
  • 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和燙種法
    好多焙友問我什麼是直接法、中種法、湯種法和燙種法,在這裡寫一下我掌握的知識和我的理解,寫得不對的還請指正。
  • 烘焙進階-中種法(二次發酵法)的製作與注意事項
    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掌握了基礎甜麵團的打法了,也陸陸續續做了一些成品出來了吧。麵團只要打得好,發酵得好,口感跟味道都是不差的。今天給大家講講麵團的進階-中種法(二次發酵法)有些小夥伴可能聽過,有些人可能沒聽過。
  • 談談麵團發酵的那些事兒!
    首先,發麵需要加促使麵團發酵劑,常見的有化學發酵法、老面、酵母。第一種是通過化學物質產生氣體,後面兩種其實都是利用活的酵母菌,在一定溫度和溼度條件下,讓酵母菌繁殖,這個過程會發生反應,酵母菌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促使麵團膨脹變大,蓬鬆有氣孔,從而鬆軟好吃。
  • 烘焙必看 | 還不懂中種,燙種?一圖了解5種麵團做法優缺點
    不同的種面,製作方法不同,製作麵包流程不同,使用量不同,使用效果不同!為了方便你們理解和記憶,貼心的小艾,為你們做了一張圖,上面詳細寫了這幾種麵團之間的區別,繼續往下滑可以看到各種麵團之間的優缺點哦!配方中部分的麵粉,與酵母和水,有時也可以加入其它材料,一起攪勻先製作中種,發酵2小時以上,之後再進行正式的攪拌麵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