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預約的時間點,會有人在門口迎接
作為成都高級筵席私房菜之一,玉芝蘭有很多「厲害」的名頭,比如「成都第一家黑珍珠」,「CNN,FT都要拜訪的私廚」,「代表川菜上過《紐約時報》」……開到了上海名聲依舊顯赫,但在此之前,請先單純用料理認識它。/ Anthony Bourdain《Parts Unknown》,S8
皮成絲單靠大刀切,一氣呵成,細如髮絲,韌而不斷,這是蘭師傅在蜀風園就開始練習的手藝。精貴的面得配金貴的湯,這碗面用的開水白菜裡的清高湯,川菜廚房裡的頂配。土雞,土鴨,瘦肉,火腿給湯帶來醇厚,雜質被雞茸吸附,湯色清澈,透亮,潤黃。鮮的表達完全天然,沒有添加味精只是基礎。呷一口,清爽不寡淡,層層疊疊,內力深厚,中間夾一點適宜的酸,更有利鮮味的爆發。金絲面上桌,是一團絨線般的細面在金湯之中,頂上火腿絲如細沙,臥一朵油菜嫩芽。面用高湯燙熟,入味好嚼,喝湯清潤口腔,最後用青菜結尾。川菜配酒,不是胡來的閒扯,常言「少不入川:,怕是被川菜的迅猛和酒精的狂熱降伏。與川菜相配,最常見的小甜水或者雷司令,但玉芝蘭不落入俗套。資歷頗深的Jasper Sun,給每一道菜都配上酒。與金絲面搭配的清酒,取純淨極致的大米香,烘託面的穀物滋味,吃完喝乾,口中是乾淨的平衡感。土豆粉搭配海參是市井和筵席的組合,而重點在於湯的調味。牡蠣熬湯吊鮮,老母雞增加醇厚,這是湯頭。食材依次滑入特質瓷器,就到了調味的重頭戲。香醋定下味道大方向,四川辣椒炸的紅油點睛,最後撒蔥花。遼參搭配中式白酒,一道酸湯雖然鮮辣但也溫和並不強奪味蕾,白酒醇厚強勁,相互襯託成一張一弛,醒神暢快。吃完重味,再用自家山楂糕清口。主菜各有趣味,是把四川傳統料理和高端食材結合,做成川筵的神韻。味道也不是外界認為的」全辣「,各種味型都有體現,和牛麻婆豆腐,豆瓣筍殼魚,魚香茄子,松茸鍋邊素等等..除辣之外的味覺頂端是鮑魚。做法類似粵鮑,調汁裡加了豉香,從海鮮變成了山珍的滋味。濃稠厚重,也是極鮮。鮑魚自然是主角,盤中的其他都是搭配。東北五常大米和糯米混合,乾貝絲和黑虎掌菌點綴其中,與鮑汁一起吃下,不用量多,每口都飽足。/ 豉香本色原味鮑魚
在玉芝蘭吃飯,說到底是高級料理(Fine Dining)帶來的體驗感,食物色香味以及踏進餐廳開始的一系列程序都包含在這份體驗裡。於是,餐具的講究也是自然而然,中餐有自己的韻味,再用日歐的餐具,倒失了氣質。比如,開場涼菜用攢盒也有講頭,是蘭師傅跑去景德鎮做的器皿,金絲楠木鑲雙面瓷畫,熊貓用工筆畫法,分毫畢現。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器皿,就連最近新出的蝦凍膏,也放在青色梅瓶上。蝦凍是用基圍蝦煮湯,冷凍之後沒有苦味,入口回甘。菜還是極有審美,橘色湯凍,白色芝麻燒餅,深青魚子醬,再點綴玉色松子。建議一口塞,緩慢融化的蝦湯和迸裂的魚籽,同時衝擊松子的油脂。整套菜單,每股菜都緊緊銜接,開頭吃了有些迷茫,困惑川菜怎麼不辣,道道吃下肚,也快忘卻川菜應該辣。就像張三丰教張無忌打拳,吃了什麼不記得只曉得」好吃「。涼菜醒神,用湯貫穿,鮑汁是到了頂端,再用酸辣味道衝一衝。然後把味道慢慢降下來,用幾道甜品緩一緩,再來幾道溫和的菜和清爽點心,結束整趟味覺的體驗。並不能把玉芝蘭僅僅定義成川菜,這裡是蘭師傅幾十年的遊歷。總說"川菜的精髓在調味」,而調味的本身又是一種融合,吃過一碗金絲面才能有個粗淺理解。——
Credit List
參考資料:
扶霞·鄧洛普《魚翅與花椒》
陳不謅《他們花了幾輩子,換來了川菜一世紀》
📝 撰文Editor - 大寶
👨🏻💻 設計Graphic Designer - 庚桑楚
📷供圖攝影師Photographer - 大表哥
🔪 責編Chief Editor - 仙女
(部分圖片來源玉芝蘭)
<商務合作>
Business Cooperation
微信號添加:wmj1100
請備註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