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芝蘭 | 川菜不止辣椒和江湖

2021-02-16 上海inG
在玉芝蘭餐廳裡,油蒸官燕的裝盤讓人印象深刻,容器是一盞放大的青花酒盅,器身很高,擺在面前不用探頭去瞧。器皿充滿線條美,細腰寬肩,加一隻圓潤的頂蓋,是按唐代《仕女圖》做的器型。掀開蓋,中間凹槽不深不淺,正好擺一團細軟燕絲,底下埋兩粒桃膠,新鮮桃汁單獨裝盛,吃的時候澆淋,是相當精緻的筵席待遇。

這裡是巨鹿路851號,上海一處私人宅院,藏了成都來的玉芝蘭。不設門頭,只能預約,一天接待幾桌,和長發街老店一模一樣的「脾氣」。

/ 到了預約的時間點,會有人在門口迎接

作為成都高級筵席私房菜之一,玉芝蘭有很多「厲害」的名頭,比如「成都第一家黑珍珠」,「CNN,FT都要拜訪的私廚」,「代表川菜上過《紐約時報》」……開到了上海名聲依舊顯赫,但在此之前,請先單純用料理認識它。
吃私廚,就像是走進主理人的過往,所歷種種,皆能從口味中體現。玉芝蘭主理人蘭桂均師傅,早年在蜀風園工作,學了從」面狀元「那兒傳承下來的「坐槓大刀金絲面」。1991年,他憑藉「這項絕技奪得「成都市首屆職工崗位大賽」冠軍,獎狀還在上海玉芝蘭掛著。

川廚善學習,兼容並包。從日本回來後,蘭師傅想到把廣東的虎皮鳳爪、山東的大蒜泡醋、日本的白醋與四川的老壇泡椒融合,巧合成了讓他一舉成名的「泡椒鳳爪「。這一道鳳爪,如今擺在玉芝蘭固定前菜「熊貓攢盒」裡。六格川味涼菜小件,菜色根據時令做調整,食材新鮮,鹹甜皆有,分量給的克制,只讓胃口醒神,不能奪主菜的風頭。80,90年代,式微的川菜終於靠」大麻大辣過大癮「復興,但傳統川菜裡走出來的廚人,還是放不下」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雖然這句話近兩年說得多了,但貫徹到底的也不多見,但玉芝應當算在其內。



洋樓三層分5間包房,分別應對不同人數的用餐需求。名字也取得應景,錦江,青羊,武侯...用的都是四川的地名。和食材打交道久了,就會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料理體系」,在蘭師傅這裡,湯最重,食材次之定格,調味輔襯定格。於是,與其說是川菜,倒不如說是「四川人做菜」,講究到底是「融合」兩個字。師傅去日本的經歷,讓玉芝蘭不拘泥於川菜的格局。成菜形式比起麻辣川菜,更像是日本菜,精緻而內斂。一套菜單結合了川菜筵席,又借西餐的形式,緩緩鋪陳開來。有高潮有平緩,各種味型反覆交疊,味蕾頂上頂端,又緩緩降落,最後留一段清爽空白。單說幾道費功夫的拿手菜,首先是譽稱「川西一絕」的大刀金絲面。廣漢金絲面常用雞蛋,但玉芝蘭改用土鴨蛋。和面不加水,是點心師傅的尊嚴。之後展現內家功夫,一柄長兩米的竹竿,師傅坐壓一頭,靠腹部發力推平麵餅,麵餅最後成一張光滑的金黃麵皮。

/ Anthony Bourdain《Parts Unknown》,S8

皮成絲單靠大刀切,一氣呵成,細如髮絲,韌而不斷,這是蘭師傅在蜀風園就開始練習的手藝。精貴的面得配金貴的湯,這碗面用的開水白菜裡的清高湯,川菜廚房裡的頂配。土雞,土鴨,瘦肉,火腿給湯帶來醇厚,雜質被雞茸吸附,湯色清澈,透亮,潤黃。鮮的表達完全天然,沒有添加味精只是基礎。呷一口,清爽不寡淡,層層疊疊,內力深厚,中間夾一點適宜的酸,更有利鮮味的爆發。金絲面上桌,是一團絨線般的細面在金湯之中,頂上火腿絲如細沙,臥一朵油菜嫩芽。面用高湯燙熟,入味好嚼,喝湯清潤口腔,最後用青菜結尾。川菜配酒,不是胡來的閒扯,常言「少不入川:,怕是被川菜的迅猛和酒精的狂熱降伏。與川菜相配,最常見的小甜水或者雷司令,但玉芝蘭不落入俗套。資歷頗深的Jasper Sun,給每一道菜都配上酒。與金絲面搭配的清酒,取純淨極致的大米香,烘託面的穀物滋味,吃完喝乾,口中是乾淨的平衡感。土豆粉搭配海參是市井和筵席的組合,而重點在於湯的調味。牡蠣熬湯吊鮮,老母雞增加醇厚,這是湯頭。食材依次滑入特質瓷器,就到了調味的重頭戲。香醋定下味道大方向,四川辣椒炸的紅油點睛,最後撒蔥花。遼參搭配中式白酒,一道酸湯雖然鮮辣但也溫和並不強奪味蕾,白酒醇厚強勁,相互襯託成一張一弛,醒神暢快。吃完重味,再用自家山楂糕清口。主菜各有趣味,是把四川傳統料理和高端食材結合,做成川筵的神韻。味道也不是外界認為的」全辣「,各種味型都有體現,和牛麻婆豆腐,豆瓣筍殼魚,魚香茄子,松茸鍋邊素等等..除辣之外的味覺頂端是鮑魚。做法類似粵鮑,調汁裡加了豉香,從海鮮變成了山珍的滋味。濃稠厚重,也是極鮮。鮑魚自然是主角,盤中的其他都是搭配。東北五常大米和糯米混合,乾貝絲和黑虎掌菌點綴其中,與鮑汁一起吃下,不用量多,每口都飽足。

/ 豉香本色原味鮑魚

在玉芝蘭吃飯,說到底是高級料理(Fine Dining)帶來的體驗感,食物色香味以及踏進餐廳開始的一系列程序都包含在這份體驗裡。於是,餐具的講究也是自然而然,中餐有自己的韻味,再用日歐的餐具,倒失了氣質。比如,開場涼菜用攢盒也有講頭,是蘭師傅跑去景德鎮做的器皿,金絲楠木鑲雙面瓷畫,熊貓用工筆畫法,分毫畢現。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器皿,就連最近新出的蝦凍膏,也放在青色梅瓶上。蝦凍是用基圍蝦煮湯,冷凍之後沒有苦味,入口回甘。菜還是極有審美,橘色湯凍,白色芝麻燒餅,深青魚子醬,再點綴玉色松子。建議一口塞,緩慢融化的蝦湯和迸裂的魚籽,同時衝擊松子的油脂。整套菜單,每股菜都緊緊銜接,開頭吃了有些迷茫,困惑川菜怎麼不辣,道道吃下肚,也快忘卻川菜應該辣。就像張三丰教張無忌打拳,吃了什麼不記得只曉得」好吃「。涼菜醒神,用湯貫穿,鮑汁是到了頂端,再用酸辣味道衝一衝。然後把味道慢慢降下來,用幾道甜品緩一緩,再來幾道溫和的菜和清爽點心,結束整趟味覺的體驗。並不能把玉芝蘭僅僅定義成川菜,這裡是蘭師傅幾十年的遊歷。總說"川菜的精髓在調味」,而調味的本身又是一種融合,吃過一碗金絲面才能有個粗淺理解。

——

Credit List

參考資料:

扶霞·鄧洛普《魚翅與花椒》

陳不謅《他們花了幾輩子,換來了川菜一世紀》

📝 撰文Editor - 大寶

👨🏻‍💻 設計Graphic Designer - 庚桑楚

📷供圖攝影師Photographer - 大表哥

🔪 責編Chief Editor - 仙女

(部分圖片來源玉芝蘭)

<商務合作>

Business Cooperation

微信號添加:wmj1100

 請備註商務合作 

相關焦點

  • 川菜的窄門
    「不辣的川菜」開始在小眾人群之中有了擁躉。成都有了兩家高端餐廳,松雲澤、玉芝蘭,前者的主理人是王開發,後者的主理人是蘭桂均。而在上海,也有鄧華東師傅做的南興園,立南堂川菜復興之意,還原川菜之本。這些都是我非常欽佩的名廚,也是業內翹楚,他們沿襲古法,又有自己的理解和創新。在這裡用餐可以感受到川菜清雅委婉的一面。
  • 味道的傳承|蘭明路:川菜王者的路
    只有在灶臺上,蘭明路才是一位廚師,一位川菜的王者。那些外在的喧囂,是他迄今為止三十年的從業歲月對他磨礪之後產生的光,體現著他對極致廚藝和極致生活的要求。1974年,蘭明路出生在四川射洪縣的一個小村子裡。
  • 雲賞金龍魚油菜花海 雲觀川菜大師做菜
    更有幸邀請到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有著中國烹飪大師、川菜新領軍人傳承人蘭明路大師,和大家一起走進金龍魚油菜花基地,現場用地道的外婆鄉小榨傳統現榨菜籽油,直播教大家做地道的川菜,找回兒時記憶,揭開「菜籽油」的神秘面紗。疫情擋不住春天的到來,雖然採取了嚴格限制措施,但滿眼金燦燦的油菜花,還是吸引了不少遊客到來。若是以往的油菜花季,這裡早已是人山人海。
  • 學會製作這3種辣椒,輕鬆做出麻辣大餐,在家可當川菜大廚
    說到川菜,無不叫人唾延欲滴,有種吞口水的感覺。川菜口味中大多數菜品多以麻辣鮮香或酸辣開胃為主,現如今早已遍布大江南北,很多地方的廚師朋友,沿用川菜口味再結合當地口味做改善,創造出了適合當地的複合型獨特風味,這使得川菜在全國餐飲行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四川人食麻辣自古就有,這取決於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
  • 去四川必吃的4道川菜,屬於川菜的「靈魂」,老四川人才知道
    去四川必吃的4道川菜,屬於川菜的「靈魂」,老四川人才知道川菜算是十分接地氣的一道菜系了,口味多種多樣,價格也不是十分的昂貴,在這個條件下,還能夠滿足色香味俱全的這一個要求,也算是比較實在了。所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四道川菜,就可以說得上是川菜裡面的靈魂,下館子必點的幾道菜,只有老四川人才知道!一、麻婆豆腐。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麻婆豆腐是老四川人開年第一餐,出自四川老牌廚子之手的麻婆豆腐,色香味俱全、口感順滑,集麻、辣、香、酥、滑、嫩、糖、鮮于一身,入口的一瞬間即可掃清疲憊,巴適的板!
  • 為了減肥戒掉川菜,美國人卻靠吃辣椒瘦身...
    昨天跟好朋友去吃川菜,等朋友的時候來了一對閨蜜,坐下看了眼菜單,猶豫了一會兩人又起身走了。從對話裡聽,是因為擔心川菜太重口,害怕長胖。我們經常把麻辣的川菜和「重口味、罪惡、油膩、發胖」掛鈎。然而我在美國上學的時候,身邊經常有同學為了減肥在菜裡加很多辣椒,甚至喝加了辣椒粉的果昔(我嘗過幾次,芹菜混著辣椒和蘋果檸檬味...還是不太能夠接受)。
  • 吃遍大連-花椒和辣椒邂逅的川菜小館,嘗起來火辣熱烈~
    一勺熱油潑下,花椒和辣椒的邂逅釋放,聞起來濃香四溢,嘗起來辣氣卻是剛猛熱烈,意猶未盡……唯有這「家常」二字能概括,一到飯點要了幾份經典的菜式一起嘗嘗味道如何~水煮魚川菜小館川菜小館子,基本沒有位置。進門就能看到一大缸子活魚,沸騰水煮魚是特色,桌桌必點。
  • 川菜的辣,不過是有人在背後「逼香為辣」的後果
    提起川菜,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是這樣的:重油、重麻、重辣,吃上一頓之後能把人辣得燃燒起來。曾經的一位外國朋友,在成都吃過一份紅油抄手之後,便感覺渾身抽搐,直接進了醫院,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它辣得是有多瘋狂。縱觀中國八大菜系,最善用辣椒的,莫過於「川菜」了。
  • 新店 | 辣椒主題開盲盒,是川菜還是西餐?
    來自成都的廚師在上海開出新店——井庭,看擺盤像是西餐,但卻以辣椒為主題,且不乏川菜味型。烹飪方式亦中亦洋,讓我想到了成都的雛(一家有趣極了的現代料理)去一探究竟之前,我對主廚李俊傑知之甚少。只知道來上海之前擔任成都西餐廳「雲時節」的主廚。會選擇轉移到上海來做一家「前衛」的新餐廳,想必也是看中上海食客們對新鮮事物的包容和接受度吧。
  • 它被稱為川菜的「魂」,不是花椒也不是辣椒,老四川才知道
    川菜無法缺少的一味靈魂,「油」它萬物添彩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我國的飲食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姿態。由於地理位置和飲食風俗的區域差異性,中國的飲食體系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和影響力的地方菜系,要數魯菜、川菜、粵菜、蘇(淮揚)菜 四大菜系了。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其中的川菜,作為四大菜系中最有特色、民間流傳最廣泛的菜系,川菜又被冠以「百姓菜」。川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 。
  • 美食|川菜怎麼做好吃?小郫珍藏家常菜譜大全教教你
    製作原料主要有豆腐、肉末、辣椒和花椒等。麻婆豆腐始創於清代同治年間,由成都萬福橋「陳興盛飯鋪」老闆娘陳劉氏所創。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稱為麻婆豆腐。麻婆豆腐外觀色深紅亮,紅白綠相襯,豆腐形整不爛,吃起來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等風味,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
  • 川菜怎麼做好吃?家常菜譜大全教教你 !
    製作原料主要有豆腐、肉末、辣椒和花椒等。麻婆豆腐始創於清代同治年間,由成都萬福橋「陳興盛飯鋪」老闆娘陳劉氏所創。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稱為麻婆豆腐。麻婆豆腐外觀色深紅亮,紅白綠相襯,豆腐形整不爛,吃起來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等風味,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5魚香肉絲
  • 美食┃你知道的糖醋排骨究竟是不是川菜!
    因為我發現,只要找準了甜酸比就不會難吃——原則是糖和醋一比一。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這張嘴巴的刁鑽程度,自由調整,,糖多一點或醋多一點,都無傷大雅。對於喜歡刨根問底的研究型吃貨,最大的問題是:這菜到底算哪個菜系的?無錫的朋友表示,糖醋排骨就是在我們無錫誕生的,你還問哪個菜系?
  • 吃遍大連丨川菜的絕對誘惑,幾道小炒就能餵飽你咕咕叫的肚皮~
    天氣炎熱,必須吃點有滋有味的才能開胃,川菜是任何時候說起來,都會滿溢口水的存在,瞬間就食慾滿滿。所以川菜絕對是誘惑第一名!自貢鮮鍋兔是四川的傳統名菜,仔姜的黃、青椒的綠、小米椒的鮮紅,兔肉和其他配料完美融合在一起,紅黃白綠相間,看著都食慾大開!香鍋耗魚,土豆條、藕片和大片鍋巴配耗兒魚,麻麻辣辣,吃起來很爽!
  • 外國人有多愛吃辣椒?比川菜還辣的墨西哥菜,看到腿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些外國人比咱們還會吃辣椒。都說外國人不吃辣椒,那是你沒有見過墨西哥人,作為一個盛產辣椒的國家,墨西哥的辣椒種類多到上百種。各種各樣的辣椒在墨西哥菜中也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於是你會發現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外國人對馬應龍有多喜愛。
  • 《魔鬼的晚餐》改變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
    從生理角度來看,辣椒會給人帶來一種「良性受虐」的感覺。從歷史發展來說,辣椒的廣泛傳播,意味著下層民眾對上層品味的追逐。而且,辣椒的流行,從文化和社會角度來說,和一些普遍性的心理有關。比如,吃辣意味著自我定義和競爭意識。辣椒正因為具有了這麼多的特點,才成為一種具有全球身份的明星消費品。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歷史學家、文化評論家斯圖爾特·沃爾頓。
  • 活色生香,百菜百味,熱辣川菜~
    書店和線上交易圖書中,川菜整整分了全國一半市場不止,對於愛讀書愛收藏書的廚師和菜系研究的我來說,每月不上幾次書店心裡總是不踏實,每天不在網絡上搜索瀏覽一下也總是覺得欠缺點什麼
  • 淺談川菜,喜愛川菜的朋友必讀
    川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與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國特色傳統菜系。據考古分析,商周時,川菜就已進入萌芽時期。東漢、魏晉時,川菜便已形成地域特色,兩宋時期成為地方獨立菜系。在歷史長河中,古川菜幾乎一度毀於戰亂。直至清代,「湖廣填四川」使得四川移民匯集、經濟恢復,川菜才得開始以重新振興。
  • 川菜中的辣可以分為幾種?微辣和麻辣到底選哪個呢?
    眾所周知,四川是美食的天堂,是所有吃貨必去的城市,川菜在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口味以辣為主,四川人離不開辣椒,可以說是無辣不歡,四川的辣可以分好幾種,每種辣味都不一樣,可以說四川人把辣椒研究出了花。
  • 繼續做餐飲,把川菜和雞尾酒結合在一起
    娛樂圈裡有不少女明星嫁給土豪的成功案例,比如說奚夢瑤和何猷君就是最明顯的典型。除此之外汪小菲和大s這對也是非常引人注目,只不過近幾年,大家最常看到的其實是大s和汪小菲在鏡頭前秀恩愛,他們特別珍惜自己的兒子女兒,可以說是幸福一家人,但是在事業上卻面臨著不小的窘境。